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1

一直以來周圍總有不少人詢問我,為什麼你的孩子這麼乖,這麼好帶?我總是笑着回答:她生來就是這麼乖這麼好帶!其實,這中間是有因果關係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頂着輿論的壓力把她經常抱在懷裏,人都説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後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來,以至於讓別人都認為我太溺愛她了,不讓她哭一聲,事實上是:我想讓她的內心富足一些,有時候滿足孩子內心的需求並不需要家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一個從出生就沒有離開過媽媽半步的嬰兒,一個要吃奶都從來沒有遭到過拒絕和拖延的嬰兒,一個從來都沒有被強行餵過一口飯的嬰兒,她能不好帶嗎?

朵拉現在10個半月,不認生,見人就主動打招呼,如果認識的人還會主動讓別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見,打過招呼後會看着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説話,但就是不主動讓人抱,記性非常好,今天認識的人,明天見了,離30米外就開始大聲喊人家,別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圍一圈人,你問她誰打她的,她會用手指出那個打她的人來,她不幹好事了,你裝作生氣打她,她會給你扮個臉來取悦你。有意識自己給自己穿鞋,雖然鞋子都反了,但還是會拿起來往自己腳上放。

我一直覺得,孩子在不受家長控制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現在是滿地爬,滿家翻騰,沒有一樣東西能放過的,開櫃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蓋在自己腦袋上,推着板凳滿家跑,除去睡覺,就沒有停下來過。我只是保證她沒有任何生命危險就行,其餘隨她自己去吧。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2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所有做家長的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由於我個人性格的關係,在平時帶孩子的過程中,安全意識還是不夠到位。這次朱老師給我佈置的“家庭安全教育”學習,對我來説是非常必要的。我願意把我學習的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讓孩子儘可能記住父母的姓名及手機號碼,以備不時之需。

二、不要往摸電器的開關,插頭,更不可將手指等放進插座,以免觸電。

三、在家中不要在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生墜樓和滾下樓梯等事故。

四、告訴孩子不能開啟煤氣開關,更不能用手往摸明火。

五、不要用塑料袋矇頭,不要把繩索繞在脖子上,也不可把花生、鈕釦等小東西放進鼻孔或嘴裏,以免不小心吸進或吞到氣管裏。

六、告訴孩子吃任何東西,一定要先徵的大人同意,地上或桌上的東西不可隨便撿來吃,吃東西不要邊跑邊吃,否則食品易吸到氣管裏。

七、讓孩子學會愛惜玩具和如何同小朋友分享彼此的玩具,以免因搶奪玩具受傷或受到破損玩具的傷害。

八、清潔用品或殺蟲劑不可拿來噴着玩,捉迷躲時不要躺到櫃子,箱子裏。

九、不要自己進浴室玩水,更不可在浴室裏推,拉,打,跳,隨意開啟熱水龍頭。

十、在户外活動的時候,要在父母視線範圍內活動,奔跑,跳躍,攀爬都要實事求是。

我始終以為,孩子要平平安安地度過一個美好幸福的童年,僅僅靠家長庇護是遠遠不夠的。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他們始終要長大、獨立。因此,家長不僅要細心的愛護孩子,更要留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樣才能真正保證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3

大家好!我的孩子高羣貽是一個男孩,所以我很注重他毅力和體能的培養以及為人處事。

政政不管吃什麼都會想着我,雖然是小事情但是當時我是很感動的,如果孩子能一直這樣下去就好了,現在我們家一直給他養成什麼東西都是先給長輩吃的習慣,這樣長大了心裏才會有我們,我覺得現階段我們就要和孩子成為朋友,如果成為朋友那麼在青春期和叛逆期,和他們溝通才能更好,我們現在就要和孩子多交流溝通,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用“謝謝”之類的用語,我們要多聽一些孩子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停聽聽孩子在想什麼,我們更不能對孩子亂許願,承諾的事情一定要辦到,不要讓孩子對你失望。

政政從小就養成去超市只要一種東西或者是玩具,他現在不會每天問我要玩具,我們給他規定,如果要東西每天只要一種,不管是玩具還是吃的,他自己來選擇,在價格上也有要求,大的或是貴的玩具,只能當做獎品,只有在一個月內表現好,或者是得到老師的連續表揚,或是像在走秀時表演時表現出色,可以得到獎勵品,要讓孩子知道玩具的來之不易,讓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別讓我們的男孩太“富有”,富有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父母的溺愛和包辦,一個是物質上的充裕,我們應該適當的窮養他們。

我們每個星期都要帶政政去爬山,每週去游泳1—2次,這樣既增加了我們之間的感情,親子協作的能力,還增強了體質。

做男孩的家長應該不大驚小怪,不怕他們摔跤跌到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不要因為稍微的閃失就驚慌失措,我們不能時時當孩子的保護傘和避難所,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來解決,讓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是個小男子漢,應該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養成事事很依賴的心理。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4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着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以它能開出像海洋一樣湛藍的花,感恩的來面對世界;一雙毫不起眼的鳥兒,以它那動聽的歌聲,感恩在面對世界;一棵大樹,在山裏完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以它幾千年自在的生長,感恩地來面對世界……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之恩,何以為報!

感恩,是我們古老中國的傳統文明。讓我們感謝父母給我們生命,感謝他們攙扶我們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讓我們用心去關愛身邊的父母,孝敬父母。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燃起愛的火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努力學習。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5

從開學第一天起,為了調動幼兒的興趣,讓孩子們喜歡幼兒園,這幾天我就在下面的環節適當的給孩子們一些鼓勵,例如:給上幼兒園不哭的小朋友貼星;能跟着老師一起做操的小朋友貼星;能自己或在老師的幫助下吃完一份飯菜的孩子也有的貼,又或者在午睡時,能睡着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小紅星的獎勵,使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逐步養成常規。

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穩定性較差,往往言行脱節,甚至明知故犯,一天中總難免有違規行為,可每到放學前發紅星的時候,小朋友一個個坐得端端正正,一雙雙期待的眼睛望着我們,為了鼓勵大家,對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作過批評後,我們還是會把紅星評給他們。時間一長,雖然得了紅星,可有些不良行為仍沒改掉。為了使小紅星充分發揮教育效應,我們用貼紅星的要求一點一點提高,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貼的,有突出表現的可以獎勵更多顆數,並把這些貼星之法在家長接送之際進行介紹,使家長看到孩子得了紅星,知道孩子一天中的表現,更加的瞭解孩子並依此來配合教育。這樣一來,小朋友自己也能判斷出自己當天中的表現,就會很努力地在第二天不太好的地方加以改正。

反思:

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説,小紅星確實發揮了很大的魔力。紅星激勵法是我們教師常用的教育手段。確實,對幼小的孩子來説,紅星就像金子般寶貴。得了紅星能引來同伴們無數羨慕的目光,又會受到家長無比的誇獎,真是自豪極了。

小紅星的暗示,在鼓勵幼兒的同時又向幼兒提出了要求。在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善於運用正面教育的方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6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我們不妨給他適當地創造這種機會。我的孩子一歲多時,學會自己進食,兩週歲時會自己穿簡單的衣褲,在託兒所的表現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經$2老師的誇獎。雖然孩子一開始在做這些事情時,完成的並不好,但是我不斷的給她嘗試的機會,並加以鼓勵,直至她成功。孩子從小和我分牀睡,在她四周歲時,她説她是個大孩子了,提出要獨自睡一個房間,當時我心裏沒底,但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頭幾個晚上,半夜裏我總要起來看好幾次,偶爾也會發現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時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嚴實。後來,我一般不會再特地起來查看她的被子了,完全相信她能把自己照顧好,我很放心。這也是她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了,經常會自豪地和小朋友們提起:她是單獨睡一個房間的。

我們平時可以讓孩子洗一些小的東西,比如自己的飯碗、手帕之類的物品。洗不乾淨的時候,過後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得肯定地表揚他們。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適當的鼓勵和讚賞,可以強化良好的學習行為,防範不良行為的養成。俗話説“一句鼓勵話,勝過百句罵。”確實,比起批評和指責,“鼓勵”對於低齡孩子來説,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我們應該拿放大鏡來發現孩子的良好習慣,並給予及時鼓勵和讚揚。

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長期的努力,需要家長不斷地督促和引導,還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直至良好的習慣形成。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7

很多人提到教育心得體會時會説,出於對孩子的尊重,所以要無為而治。我卻認為,應該定下章程,然後不管父母還是孩子,一視同仁,照章辦事。

孩子需要得到尊重,最好的方法便是父母和孩子一樣,都有需要遵循的規則,這樣平等的地位,會讓孩子在犯錯之後,不會有任何的僥倖,對責罰也不會有任何的不滿,因為即便父母犯了這樣的錯,也會有懲罰。教育心得體會是,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層面上。

一個國家要興盛發展,最重要的是依法治國,一切條理化制度化,這樣有法可依,整體才具規範,家庭是縮小無數倍的國家,要想長盛不衰,內不生嫌隙,外不生禍端,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法治家,將一切儘可能的明確起來。

這些條文中需要有孩子的基本行為規範,比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撒謊打架,不能罵人,不能亂花錢等,一旦犯錯,輕則不準看電視一個月,重則罰零花錢,條條措施都要落實在紙面上,讓孩子無從反駁。

事實證明這種教育心得體會很有用,因為我父母就是這麼做的,直到現在,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依然清楚的記得小時候父母規定的一些事。電視劇《今生是親人》中,一個鄉下長大的孩子回憶小時候剛剛學習木匠活的時候,幫姐姐的婆家做了一個櫃子,因為收了對方給的五元錢,結果被父親一腳踹的三天不能下牀,所以這名青年長大後,只要不是自己該得的錢,一分都不敢要。暴力自然是不對的,可父母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讓孩子記憶深刻,比如不準看電腦不準看電視不準看手機,相信這些手段比打罵更加管用。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8

作為媽媽,我一直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温馨和睦,温暖安全的家,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最用。

第一、在幼兒園小班時,外婆總是提前把樂樂的飯菜準備好,等他回到家時,先把樂樂一個人給餵飽,這樣做一是為了他吃飯速度比較慢,二是怕他餓了找零食吃。他吃飯的時候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邊看電視邊吃飯,剛開始是因為他不喜歡吃飯,讓他看電視是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忘記自己在吃東西,慢慢地,這個習慣他已經很難改掉了。進入中班之後,我們要求樂樂和我們同桌吃飯,讓他看看我們大人是怎麼吃飯的,並告訴他邊吃飯邊看電視的壞處,當然這個壞習慣現在已經改掉了。偶爾外婆吃飯前沒把電視關掉,他也會主動關掉電視,嘴裏嘟囔着“吃飯不許看電視”。

第二、培養孩子的信心很重要,要時常鼓勵孩子,相信他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樂樂從小就不怕生,嘴巴又甜,自從一歲多會説話開始,這張小嘴就沒停過,小區裏面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認識他,有時回到家沒見到他,問下小區裏面的人就能追蹤到他的行蹤,簡直是小區裏的紅人一個。

進入幼兒園之後,我反而覺得他變得內向了,剛開始時,人家小朋友都做廣播操,他就站在那邊不動,人家小朋友畫畫,他就坐在那裏不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鼓勵他,比跟他講道理更有效果。就像上學期末,感謝張老師和楊老師選他作為“明星寶寶”,有了這個榮譽之後,他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吃飯速度也快了,也肯吃一點葷菜了,自己的事情也肯自己嘗試着做了。希望樂樂以後能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9

六年前,懷着美好的憧憬,我們迎來了這一生都要精心守護的小天使———一個胖胖的女兒。六年中,帶着驚喜和欣慰,我們看着孩子一天一天地長大,成為一個積極樂觀健康快樂的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女兒上幼兒園後,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她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為人父母者深感驕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心得。

欣賞和批評並重。在大力提倡欣賞教育的今天,批評這個詞似乎已經成為父母粗魯專制的代名詞,在很多時候,父母為了“欣賞”孩子而有意的忽略了孩子的“小”錯誤。這些聽慣了甜言蜜語的孩子更是經不得一點“冷言冷語”的批評。誠然欣賞孩子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無數次的育兒實踐,使我們懂得了“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勝斥責和打罵。然而一天女兒回家説的一句話使我懂得欣賞和批評是並重的。晚上睡覺前女兒洗漱後,沒有像往常一樣貓在被窩裏等我講故事,聽着一陣陣細碎急促的腳步聲來來往往穿梭在房間裏,在書房判卷的我再也坐不住了,找到女兒時,她正專心致志,不亦樂乎的給陽台上的花“洗臉”“洗腳”,我一邊大聲喝令她住手,一邊盯着一身狼狽的她,女兒不解的抬頭看着情緒有些失控的媽媽,眼淚汪汪的。突然女兒走到我面前,摟住我喃喃地説“我知道媽媽批評我是為我好,我不怪你,再給你一次機會,下次不能生氣了哦。”心裏突然感覺暖暖的,女兒竟然可以接受並理解我的怒火,“老師説爸爸媽媽批評我們是因為愛我們,我們長大了,愛爸爸媽媽就是不頂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qrqy2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