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五四心得體會300字

五四心得體會300字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四心得體會3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四心得體會300字

五四心得體會1

作為現代青年,我認為無比自滿與自豪。我們有父母的呵護,有先生的關切,有學校、國家的關心。我們可以高枕無憂的康健發展,我們可以沒有包袱的在學校寬敞豁亮的課堂學習,可以一心一意的在卷軼眾多的圖書館觀書,然而僅僅這樣就足夠了嗎?不,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我們,能做的還有許多,我們不僅僅滿足於垂頭唸書,我們應該時刻把愛國放在心裏,保有一顆愛國心,做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

愛國不是用説的,是實實在在做的。作為將來社會的中堅,將來中華民族的領跑者,大學生理應從自身做起,為社會建立優越的模範。具體到我們大學生青年,可以應用本身的優勢、應用假期去貧困地區支教,可以投身到辦事社區的大潮中去,也可以應用本身所圓第撣生組織,學生社團去引導社會視點集中到社會弱勢羣體上去。當然每一個學生切切實實的去關切身邊的每一位同學,讓這份愛國之心一傳十、十傳百的推廣開更是愛國的優越表現。

五四心得體會2

五四運動沉澱下的精神財富,激勵一代代青年。從北大荒、共青城墾荒中灑下的青春與汗水,到改革開放之初“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卻能領先世界的中國航天科研團隊,廣大青年始終忘我勞動、艱苦創業,堅持開拓奮進、鋭意創新,始終都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階段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奔跑者和追夢人。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作為當代大學生,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努力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既做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受益者,更做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把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結合起來。歲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理想,在復興的壯闊征程激揚青春力量。

五四心得體會3

五四青年節快到了。這是青少年的'節日。青春也意味着青春。説到青春,什麼是青春?什麼叫青春?我覺得青春就是瘋狂任性。俗話説,不瘋就老。作為一個青年,為什麼不在他最適合的年齡瘋狂呢?青春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時期,時間一長就不會再來了。

五四青年節,國家將選拔優秀青年,授予他們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證書。獲得這份榮譽證書的年輕人,表明他們具有高尚道德和傑出貢獻的精神品質。五四青年精神源於當年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已經成為光輝的一頁,而五四運動的精神仍然代代相傳。當代青年在長江後浪推前浪,深知愛國主義的意義,讓年輕人更加關注國家。

年輕的朋友們,年輕人是國家的棟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在這個青春時期,我們應該綻放青春的力量,點燃我們的夢想,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即使你的力量很小,你身邊有很多負面的聲音,你就是你。只要你持之以恆,多少困難讓我們倒下都無所謂。如果一直跌下去,就會一直爬起來,堅持站穩。

《大魚海棠》裏有句話説的很好。“我們最終都會失去這短暫的生命。你不妨大膽一點,愛一個人,爬一座山,追求一個夢想。”。

五四心得體會4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百花爭豔的季節,在這五月份裏我們迎來了五四青年節。

五四愛國運動是我國人民新的覺醒,這使得青少年們更加清楚的認知到國家未來發展的道路,他們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責任,積極探索拯救中國的道路。然而五四運動不單單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是承載了我國曆史上多年偉大的青少年愛國精神,而在這種精神裏包含了太多青年人關注國家使命國家命運的責任和使命。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殊不知已經落在了新一代的青少年肩膀上,五四精神早已是一代傳一代了,這種精神文明之火將是永不滅的,所以作為中華的子民們,弘揚五四愛國精神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使命。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過程。如果我們沒有了創新精神的能力,那麼我們將會永遠的停留在原地。全方面也將不會得到提稿。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户。提高民族創新意識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關乎到中華民族和整個社會主義事業上發展的程度。在這高速發展的時代裏,本質就是創新。沒有創新,我們將會止步於此,經濟發展上更會受制於人,強者與弱者的差距更會越變越大。

所以我們青少年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不斷培養出創新精神,把自己鑄造成才。就讓我們現在開始努力做好自己,回報社會,弘揚五四愛國精神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q777j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