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

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

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1

美好,殘忍,這兩種極端的矛盾詞語,在書中的編織下竟縮到一隻不起眼的風箏裏,縮到一個平凡的僕人裏,這本令人回縈難忘,令人震撼無比的書,就是著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寫的《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中的主人公是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他倆原先感情很好,做什麼事情都同甘共苦。可因為一場風箏比賽勝負的矛盾,阿塞夫覺得丟盡了面子,就找僕人出氣,因此,哈桑被阿賽夫這個暴力男孩所毆打,阿米爾不敢阻擋,背叛了朝夕暮處的朋友。成年的阿米爾回到阿富汗,竟發現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謊言——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阿米爾陷入了一個無法返回的噩夢……

讀完這本書,我的新也跟阿米爾一樣,被灰濛濛的霧霾籠罩着—我不明白,在現實面前,人們總會低下頭!阿米爾看着同情手足被狠打,低下了頭,成了懦夫;阿賽夫在名利和金錢的誘惑下,低下了頭,成了豺狼……但是,在這中間,我們依然看得見一些有節氣的人物,比如阿米爾的父親,他一生都在和熊拼鬥,胸懷十分寬廣。他不會因為對手是獅、虎而害怕,不會因為利益而叛離國家。最重要的是,他不會拋棄朋友,而會把他當為穿一條褲子的兄弟,處處關心着他。這一點,阿米爾做的就不比他父親好。

所有的同胞們啊!現實是美好的,也是殘忍的。我們不能嫉妒別人的勝利,而要發現自己的失敗原因,不能當懦夫、不能當豺狼、更不能當叛國賊!我們應該在現實的面前抬起頭,讓失敗的經驗記在心裏,讓成功的曙光照在身上,這樣現實的命運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2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它給我的感覺是深沉的,懊悔的。我能感覺得到作家寫它時的沉重,懺悔和渴望贖罪。

這本書和其他的小説不同。這本書全文的感情一直很平穩,沒有刻意加工的大起大落,全文像流水一般流暢,以平淡的字句反映出了內心深處的感受,給我,給讀者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撼動。一般講人性的書都會以一種黑暗的角度來描述,其實這種書我一點不喜歡,因為它們大多都很壓抑,我亦不喜歡那些書的作者,因為他們給人一種賣弄學識以及閲歷的感覺。而追風箏的人的作者卻真實的讓人感覺到他心中的情感,絲毫不做作。

我喜歡文中的哈桑,因為他忠誠,真誠。他不僅一次的對阿米爾説為你,千千萬萬,每當我看見這句話,我的心中都充滿了感動和震撼。哈桑對阿米爾的感情絕對是絕無僅有的,我想他真的拿阿米爾當朋友,而且是可以獻出生命的那種。但阿米爾不那麼想,他從不把哈桑當朋友,他嘲笑他昧,甚至於在看到哈桑被欺負時,選擇獨善其身。儘管他事後很懊悔和羞愧,但正因這份懊悔和羞愧,他犯下了更嚴重的錯誤。他陷害了哈桑,陷害他偷東西。哈桑和他的父親離開了,但哈桑對阿米爾的感情還未終止。

當阿米爾和父親到了美國時,他對在阿富汗的哈桑感到非常抱歉,當他回到阿富汗想要贖罪時,卻被告知身為他弟弟的哈桑已經死了,只留下了一個兒子還在繼續受苦。阿米爾費盡千辛萬苦把他從自己的老敵人手裏救出來,並帶到自己身邊撫養。當他和侄子一起放風箏的時候,他彷彿又看見了兒時快樂的`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或是贖罪,或是追夢,其實這並沒有什麼條件,但我們一定要去追,要有追的勇氣。

放風箏的人在前面跑,而追風箏的人一心一意的在後面追,或許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3

我們是否徘徊在對身邊的人的糾結之中呢?是否對身邊的朋友盡心盡力呢?一本《追風箏的人》令我思緒萬千。

十二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從小與僕人的兒子哈桑情同手足。在冬天的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如願得冠。哈桑盡力為阿米爾追回風箏,卻受到阿塞夫的迫害。看到一切的阿米爾卻未挺身而出,事後充滿內疚,最終逼走哈桑。自己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於是,阿米爾踏上了為自己和父親贖罪的道路:找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懦弱的阿米爾、重情義的哈桑、嚴肅的父親以及平易近人的拉辛汗,小説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小説中的阿米爾渴望得到父親的重視與喜愛,父親卻似乎更關注哈桑。使阿米爾對哈桑充滿了若有若無的嫉妒,卻忽視了哈桑對自己無條件的忠誠。現實中的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

記得有一次,烈日當頭,媽媽從外面賣回一個大西瓜,洗淨,切開。端到我眼前,叫我多吃一點,然而心情煩躁的我把西瓜一把推開,説道:“我不要吃,你要吃你吃好了。”媽媽的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朝我輕輕的一笑,彷彿是做錯了事的孩子。捫心自問,我們究竟忽視了多少人的愛,傷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竟容不得一點愛的嘮叨。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對阿米爾説過,法裏德對阿米爾説過,阿米爾對索拉博説過,這不是玩笑,而是鄭重的承諾,朋友與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不需要物質,需要的是互相的信任。

對身邊的人,我們應該改擦亮眼睛。有的人,或許沒有真誠待你,我們就需要立即改正令人不快的缺點;有的人無時無刻的關心着我們,卻沒有寫在臉上,我們應以同樣的真誠去回報他們。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着風箏,追到了,只為讓身後的人開心,快樂!人生短暫,容不得一點馬虎。

生活,需要朋友的支持與鼓勵,更需要無私的付出。我們不能昧着良心背叛朋友,因為一旦錯過了,那將會是一生的遺憾。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4

兩天讀完了,很快,雖然是小説,看完就在想,如果阿米爾當時衝了出去,能否制止啊塞夫三人對哈桑的傷害,或者就算不能制止,結局是否會改變。同事他的父親為什麼至死都沒有告訴他關於哈桑和自己的祕密,而是由他的好友拉米爾揭開了謎團。

當然也在懷疑,懷疑是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作為小孩子的阿米爾是否被描寫的太過功利,自私,似乎表現除了不屬於童年小孩該有的那種大人小心眼,即使他出生在富人家庭,可畢竟哈桑是他童年最重要的玩伴。所以,我甚至覺得,在書中阿米爾被告知自己和哈桑是同父兄弟這一個線索是否需要,書中,阿米爾是知道後才看哈桑寫給他的信的,最後決定去找他的侄子。

我們來個如果,如果卡勒德。胡賽尼沒有安排這樣的驚天祕密,而是直接在阿米爾講完他如何找到哈桑事後給了他哈桑親手寫的信,阿米爾最終會不會回到家鄉去尋找這個自己曾經深深傷害過的好朋友的侄子呢?在我看來,雖然沒有了親情的羈絆,卻更加深刻了小時候錯誤對現在內心的折磨,以及友誼的彌足珍貴。當然,這是我的如果。

這裏,又突然腦子裏冒出了魯迅筆下那個月光下的潤土了。

文章中説“到最後,總是這的世界贏得了勝利”,於是所有都成了世界的孤兒,失敗的寵臣,故鄉、童年、回憶……美好的事物都被遠遠的拋棄,留下滿地傷痕,也給所有人一刀,這刀痕至死都留在人心中無法抹去。宗教給了信仰着內心的寧靜,可是,宗教卻也讓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深如深淵,就算滴再多的淚水與血也無法在這深淵中蕩起回聲。

當你説謊,你就偷走了別人知道的權利。極端種族主義者對信眾説謊,大人與大人之間説謊,大人對小孩説謊,小孩與小孩之間説謊,小孩對大人説謊。

其實我相信,所有的錯都會得到原諒,只要你願意踏上那“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範文5篇5

第一次讀《追風箏的人》,就有一股強烈的,似曾相識的感覺。那,不就是我嗎?

幼時的我,也有一個如哈桑般的好友。完全稱得上是形影不離。

可我有一次,帶着他去偷東西。我們的目標是一個很刻薄的老婆婆家。平日裏,她老是訓斥我們。我們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報復她。她有一個很珍貴的手錶,我們早就覬覦它了。於是,我就去把它偷了。可當老婆婆發現的時候,我卻説是他乾的。“他明知道是我背叛了他,然而還是再次包容了我,也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愛任何人,我只想告訴他,在某種程度上,我也許就是草叢裏的毒蛇,湖底的鬼怪。”書中如是説。

是我在從中作祟,使他遭到了老婆婆的一頓毒打,使他背上了小偷的名號,使他不敢光明正大的站在世人面前。

我感受到了如阿米爾一樣的恐懼,一樣的愧疚。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不,直到現在,那深深的負疚和罪惡感縈繞着我,無論怎樣,難以拭去。

但讀了《追風箏的人》,我幡然醒悟了,現在還為時不晚。哈桑已逝,朋友仍存。別等到來不及的時候再後悔。當看到阿米爾鼓起勇氣尋找哈桑時,我再也坐不住了,拿起書,徑直向朋友家追去。

“我追,風吹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着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早已讀過這本書的他,一看到這本精美橙色封面的《追風箏的人》,心領神會的盯着我,語重心長地説:“我倆之間,無需多言,為你,千千萬萬遍。”

“是啊,為你,千千萬萬遍。”

沒有生在戰爭時代的我們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樣,我們才有去挽救,去道歉的機會,還不至於懷着負罪感度過一生,抓緊機會別讓它定格成永遠的傷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只有追到了屬於自己的風箏,我們才能成為健全的人。那長長的風箏線的背後是一份對人生命運的信服與感激。而對於我們來説,無論那隻風箏意味着什麼,就讓我們勇敢的地去追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pzxy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