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精選5篇)

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精選5篇)

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1

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艱鉅繁重的任務,教師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慾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之間友誼的橋樑。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師德是職業道德的一種,是教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思想與行為規範的總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關係與規範包括教師與國家,教師與教育事業、學術活動,教師與學生,教師之間,教師自我修養等基本的人際、社會關係與規範。師風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長期的、穩定的、具有鮮明指向的思想與行為的定式或習慣。它既可以表現為教師個人的作風,也可以表現為教師羣體的作風。

師風建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怎樣看待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已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問題。

教師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者。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教師隊伍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直接關係到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我認為,當好一個“光榮的人民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社會上為人師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教育學心理學也有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勇於和勤於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要以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知識,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名研究型的老師。

學生看老師,既看才,也看德。無才無德,學生厭惡你;有才無德,學生敬畏你;有德無才,學生同情你;德才兼備,學生才會真心擁戴你。

因此,作為老師首先應該成為學習的模範,對於一個“傳道受業解惑”的傳統教師,知識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何況當今世界知識倍增和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個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體,就應該有終身學習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思想和觀念的同時,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術、方法、手段,從而適應創新教育的重要學習精神還可以提高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間交流的層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標而受到激勵,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動精神而感到壓力,形成雙主體間的互動局面,增強教育活動的實效。另外,作為老師還應成為德行的模範。道德能彌補知識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識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師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就是教師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風貌的集中表現,或者説體現了教師的形象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的形成,固然有主動適應和服從道德規範及規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師的影響是永遠抹不掉的,教師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學生中產生人格的魅力,學生有了現實的標準和模範,在思想上認同並在行動中做到自律,道德規範易於在學生的靈魂深處紮根。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自覺地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既要以學問教人,又要以道德範人。尤其是應不斷加強自身的學術道德修養,做到自覺、自醒、自強、自重、自律,從而提高自己樹立良好師德師

風的自覺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廣大學生的人格和品質。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2

9月13日—10月14日,是我校的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活動月,學校根據各級要求切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了各種與建設完善師德師風相關的活動。通過個人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活動月的學習,讓我收穫了許多,在此淺談一下自己的心得與體會。

本人走上三尺講台已有二十九春秋了,在這二十九年裏我從一個性格莽撞的大學畢業生,變成了遇事能夠多思考、多掂量的中年人,從一個只會蠻幹的黃毛丫頭,變成了也懂得思考方式方法的老老師。在這期間經歷了很多,酸甜苦辣應有盡有,但卻讓我更加明確了老師的使命和義務。有人説老師的任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可是我認為老師的使命更在於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但是,作為老師,我們在教學生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先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擺正自己的人生觀呢?古人説天地君師親,可見身為教師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教師有極好的人品。教師有了如此的品行才可以去教導學生、引導學生。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明辨善惡與真偽,並使人傾向於真與善,排斥惡與偽。所以教師有“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的重大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着他的學生,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益出於此。師德不但可以感染學生,也能為教師樹立起自己的教學形象,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教師要為人師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着學生。記得以前學校的一個年輕女同事總是打扮得很時尚,經常染顏色豔麗的頭髮、化濃濃的彩粧、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因此她們班的女學生也就大都很愛美,因為學校不允許,她們就偷偷地塗指甲、塗脣彩、戴項鍊戒指,並且屢禁不止。後來學校領導就找了幾個比較突出的學生談心,告訴她們化粧對身體不好、會分心影響學習,有的孩子就説了,她們覺得她們的老師很漂亮,自己只是羨慕,也想像老師一樣,並沒有想過別的。經過這件事以後,那位女同事改變了許多,她們班的班風也好了起來。通過這件事也使我們恍然大悟,老師無意間的“引領”效應真的不容忽視。

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改變的同時,教師所面臨的新問題也隨之出現。面對信息技術給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面對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要能抵禦誘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顆冷靜平常心。用我們的平常心去關愛學生,去依法執教,去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去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去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因此,做一個好老師崇高的師德是第一位的,要有一身正氣,為人師表。

其次,作為教師,我們還應該尊重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也許有的時候面對老師的呵斥與職責學生們並沒有反駁,但是這不代表他們認可我們的做法、我們的觀點,他們只是應為自己是學生而不得不“屈服”於老師的“威嚴”。因為學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也是他們的一大願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是極大的精神激勵。尊重學生的實質是把學生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脱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成為“孩子們的同志和朋友”。在學生心靈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愛心去澆灌,必將伴隨其生命的成長豎起人格的參天大樹。“萬紫千紅隨風去,冰心一片載玉壺”,這應該就是一位普通教師的高風亮節!

通過本次教師個人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活動月的學習活動,反思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讓我更加明白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而且對學生還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像尊重朋友一樣尊重學生,才能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我會在受學生喜歡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3

未來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首先靠基礎教育,這更是常識。教育要適應時代的需要,要確保經濟建設在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持續高速穩定的發展,首先要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對照國家新課程標準及深圳市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我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作進一步的努力。

1、進一步更新育人觀念,引導學生把做人放在首位,只有學生的文明習慣形成了,精神面貌改變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做人的問題解決好了,學生自然會有求知的渴望和內驅力。要努力把握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和規律,切實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增強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讓人人獲得成功。面對後進的學生,首先老師要關心和愛護,其次要當作一種教育資源來加以開發和利用,從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入手,實行分層教學,分層達標,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取得不斷進取的力量。

3、進一步知學生,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要以自己無私的愛去澆灌學生乾涸的心田,處處維護學生的自尊,讓學生自覺自願地認識和修正錯誤,而不是管、卡、壓、罰,真正讓學生從思想上解決問題,豎立科學的態度和學習精神。

魯迅先生説,有人拿羅盤航海,有人卻拿它看風水;有人拿火藥禦敵,有人卻拿它作炮竹敬神;有人拿鴉片治病,有人卻拿它當飯吃。半個世紀過去了,科學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但魯迅先生所説的這種現象並沒有絕跡:有人拿B超查病,有人卻拿它分男女;有人拿電腦處理資料,有人卻拿它測算八字;現在的網絡,有人拿它傳遞信息,提高工效,有人卻拿它排遣無聊,大過“黃”癮。所以,工具的進步和人的素質的提高還要同步才行。

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要下決心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地肩負起引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神聖使命,為培養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4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從事的是光榮、崇高、無私的職業。教師的德學才識關係到素質教育的推進,關係到青少年的成長。事實表明,抓緊抓好量師德師風建設,建設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是積極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這段時間學習了關於“船山區教育局開展的‘五愛’教育師德師風建設”活動。“五愛”即愛國家、愛教育、愛學校、愛同事、愛學生。

一、愛教育。我們所從事的是教育事業。愛教育,就是要愛國

守法、愛崗敬業。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必須從踏上崗位那時起,作好吃苦、獻身、愛崗、敬業的精神準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執著從教,專心從教,潛心從教,竭盡全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付出的是汗水、心血和疲勞,回報的是學生、同事的信任和家長、社會的認可肯定。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愛,才能腳踏實地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滿意。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

二、愛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學校中最不容易滿足的

羣體。他們思想活躍,對周圍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們又習慣把學生當成“不懂事者”,對他們的聲音往往聽不見或者不想聽,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顧,做錯了事情不去深入瞭解就一味的批評。事實上,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努力地去挖掘,其實就能發現他們每個都是祖國的花朵。要把“學生當成人來培養”,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師生之間應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實際上是一種矛盾,處理得好就會像父與子、母與子的關係,但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對立態度。

愛學生還體現在即使學生犯了錯誤,我們也不能對學生動手。教師要以耐心和愛心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不拋棄,不放棄,就能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可能從此走上正道。為社會多輸送一個守法公民,也就是為自己和家人的安寧多提供一分保障。從這個道理上説,愛學生就是愛自己,愛別人的孩子也就是愛自己的孩子。我在今後的教育中,注重把學生當成朋友,改變師道尊嚴的舊習俗,徹底轉換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師生共同發展,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

總之,愛教育、愛學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民族和事業的大局出發,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鑽研,紮紮實實地工作,就能無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

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心得體會5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學是師之骨,德為師之魂。什麼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作為一名新老師,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我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着手,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

一、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樹立為人師表良好形象;

一是熱愛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

二是以身作則,作為一名教師,要“衣着定位”,讓學生無時無刻受到審美教育。要自覺修身養性,淡泊名利,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斷塑造鮮活、生動的人格魅力;

三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不斷完善自我,主動迎接新世紀教育挑戰

教師應該具有“五種精神”和“四種能力”。

一是要具備“五種精神”:即奉獻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進取精神和協作精神;

二是要要具備“四種能力”:要有科研能力、再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及教學評價能力。

通過這“五種精神”和“四種能力”的培養,我才能不斷完善自我,主動迎接新世紀教育挑戰。

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堅持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敬業愛崗、為人師表為基本準則,以十條《規範》為行為要求,以終身學習、無私奉獻為理想追求,模範踐行陶行知先生“捧着1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自覺抵制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神聖稱號。

我的指導老師曾對我説:“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在簽約時鄒校長對我説“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着鮮活生命,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説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麼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學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是一大願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是極大的精神激勵。尊重學生的實質是把學生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係,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脱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成為“孩子們的朋友”。

在我的身邊,在我的辦公室,許多老師敬業愛生的事蹟常常感動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老師們,他們是真正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孩子,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贏得學生的愛戴!”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温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雖然我們無法像太陽一樣,將自己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我們卻可以像母雞愛護小雞一樣,關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

同時,我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人格的影響者,也是道德的實踐者和示範者。師德師風直接影響教育行風,關係教育形象,關係受教育者健康成長。

四、“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説教。

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着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我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校是一片聖潔的土壤,在師德師風的建設活動中,我更應當走在最前列,明確二十一世紀教師工作的指導思想,擔負起培養二十一世紀新人的歷史使命。懂得什麼樣的教師是適應時代要求的合格教師,時刻用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約束自我,使教師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風學識上以身作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po84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