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1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風好,這個人才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樣的教訓是沉痛的。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裏,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早在戰國時期,便有了《孟母三遷》和《曾子殺彘》的優秀家教故事,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注重家教的父親,他在《誡子書》中這樣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告誡那八歲的兒子: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於是像孟子、岳飛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偉人便在這樣的家教中應運而生。

家教,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傳男不傳女”,已被歲月的流沖走,而那些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中華民族文明的腳步正在新時代的家風中穩步向前!

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2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6月8日—13日,公積金餘杭分中心機關支部組織開展了學習鄭義門家規,正家風、立家規、嚴家教活動,切實加強黨員家風家規建設。

一、黨員分頭學。各黨員開放式學習了《鄭義門》家風,並結合自家家風寫體會談感想,提高對家風重要性的全面認識。大多家庭都包含着禮貌謙讓、勤勞節儉、艱苦奮鬥、尊重寬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風與傳承,倡導禮義持家。

二、科室集中學。各科室負責人牽頭,對鄭義門家風進行討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的修養,先將家庭管理好,才能更好的為國家效力。與黨員自學相比,科室更多是對廉政廉潔的討論。

三、持續深入學。支部藉助本次活動,將家風教育納入分中心文化建設,逐步成為公積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常抓家風家規教育,牢記家和萬事興,注重家風對政風學風的帶動,營造良好氛圍,厚植勤政廉政基礎。

此次活動讓黨員重新審視了規矩的重要性。正像鄭濂所説,有人監督時恪守規矩並不難,難的是一個人在無人監督時也能抵制誘惑,堅持操守。要把規矩化為嚴以律己的自覺,不忘初心,不失公心,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3

5月24日的《面對面》欄目報道了一條新聞,一個母親因9歲女兒不願讀書,將其捆綁至牀頭達130個小時,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終導致孩子慘死。看完報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參加的“家風家教大家談”座談會上一個主任的講話,他講到,從對教育的理解和對孩子的管理強度來看,家長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既懂教育,又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種是不懂教育,但是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種,是雖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亂管孩子的人。這三種家長裏面,第二種破壞力是最大的。

一個家長,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減少對孩子的胡亂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給孩子的話,孩子多半會成長得非常好。我們現在很多是70後、80後的家長,這些家長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長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沒有文化,但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長恰恰契合了第三種,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對待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成長的非常好。第一類家長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個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規律的,這樣一般會培養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現在我們社會上充滿了第二類家長,本身對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對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對孩子的教育的確很着急,但方式不當或過當,導致許多社會悲劇。這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危險的,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家風、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現實意義。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家庭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輸的首要載體,家風家教是培育道德、培養人格的重要途徑。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兒女上行下效;父母行為不端,兒女必受其害。家風家教可以説是聯接個人、家庭、國家的紐帶。家是最小國,國是萬千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強調了個人、家庭、國家的有機統一,缺失任何一個環節,社會都不會安定和諧。社會發展至今,我們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族減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家風淡化,家教缺位,家規失威,社會上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的不良現象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乘虛而入,有的侵蝕家庭甚至危害社會,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去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聯播一檔採訪節目《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播出後,從沒離開但已久違的“家風”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在今年2月18日召開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提出要將家風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劉奇葆説,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其實,許多家風家教的內涵正是我們如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遺忘的傳統文化,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相吻合,可謂是傳統精華,影響深遠。抓家風家教教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達到教育和諧的途徑,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家長樹立良好家風、學會正確家教,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為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環境。這才是實實在在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體、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現

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4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着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儘管大家對家風並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説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説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説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説家風即是節省文明。儘管家風有着文字上的界説,可是在每自己的心裏,家風其實有着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於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範。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説法,“齊家”在這裏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儘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好家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5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説,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plley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