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2021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2021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1

今天,聽了四位優秀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在本次聽課活動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四位老師的示範課例,四位老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

三、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四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進入切實的情景,四位老師的設計都不一樣,但都能圍繞課文內容突出主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們聲情並茂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緒拉到了課堂中。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着學生深刻感悟課文內容,理解所要表達的感情。

總之,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2

今天,我開始講第17課《孔子拜師》。忽然記起了前一段時間,衞翠珍老師講的這一課,因此我仔細回憶了一下,接下來我來談談衞老師講的這一課。

衞老師講的這一課正如一株茉莉花,看起來平淡無奇,品起來卻芬芳四溢,令人回味無窮。

一、“子曰”切入,閃亮登場。

一堂精彩的課,往往有一個精彩的開始。一個精彩的開始,也就預示着精彩的過程和精彩的結局。“孔子”已經成為一張名片——文化的名片,“孔子拜師”這一課,衞老師師從孔子的名言開始的。這樣,衞老師的課堂就開始了“中華古文化之旅”。

二、對聯結課,精彩謝幕

精彩的開始,必有一個精彩的結局。衞老師是用一幅對聯作為板書,對老子和孔子的品質做以總結,再次讓孩子品味“中華古文化”的特殊魅力。

三、創設情境,妙解詞語

在平時的教學中,詞語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説説詞語的意思”“用詞語説話”之中,不免枯燥、呆板。而衞老師在創設了一個貼切的情境,一個生動的語境,讓學生總結詞語。

四、讀中理解,滲透品質

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對話,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讓點點知識如涓涓細流被學生接受,吸收,運用。

通過分角色朗讀,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

分別品味孔子和老子的話,朗朗的讀書聲將孔子尊敬師長,謙虛好學,老子愛護晚輩,真誠無私的品行詮釋得淋漓盡致。

最後衞老師請了兩名同學上台表演朗讀,再現“迎候拜師”情境,使閲讀教學更有情趣、更貼近孩子。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3

一、“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在這次觀摩活動中,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孩子充分閲讀文本,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二、“寫”中感受生命的拔節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在營造民主平等的閲讀心理環境下,引導學生體驗理解,表達自己獨特的閲讀感受,但這種民主交流的環境中,常常會因為少數思維活躍,善於表達的學生的發言,或者教師不經意間的一種傾向性的評價,瓦解了另一部分學生剛剛形成的,尚不能自我肯定的,隻言片語的閲讀感受,使他們習慣性的放棄了自我,久而久之,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教師如果能適當地讓學生動筆寫一寫,記錄自己的思想軌跡,表達自己的體驗和創造,這樣他們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勇氣,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師生的鼓勵中獲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個性化的閲讀樂趣。長期的實踐,必定會讓他們樹立個性化閲讀的信心,促進閲讀個性化的形成和發展。

三、詩意與情意在語文課堂中流淌

在這次觀摩活動中,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中飛揚的靈性,飄逸的詩意,流淌的情意。突然覺得自己變得脆弱,一些麻木的情感,在這之前也聽到過許多“詩意語文”、“情感語文”、“生命語文”的提法,但總不以為然,覺得那僅僅是一種時髦的口號而已。但是當我聽完演繹的精彩課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嫻熟的教學技藝,也不僅僅是他們深厚的文學底藴,更是因為他們在處理教材中所透露出來的一種人文關懷。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4

近期,我十分榮幸到示範路小學參加了特崗教師的培訓,我聆聽了陳秀芳、劉建梅兩位教師的課,這樣樸實,有趣的課,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大有收穫。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

演繹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這兩位老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她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帶着學生在課文的創設的情境中遨遊,帶領學生感受課文。

二、教師教學藝術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兩位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了教材。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説”,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

而在這兩位教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都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教育局能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5

作為一名新老師意志想一睹名師風采,現場觀摩學習,聆聽大師教誨。幸運的是11月30日,到上饒市逸夫小學觀摩全市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參賽的每位教師都很棒,收穫頗多,感受也很深。主要有一下感受與收穫:

1,首先一進場,那種場面真的讓我很驚訝,一個那麼大的多媒體教師沒有一個座位空着,甚至連那過道上都已經站滿了人,無論是有座位還是沒有座位的人都很認真地聽着,深怕漏掉一點點。在場還有些年齡較大點的,他們也在抓住機會給自己充電。這讓我感慨萬分: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樹立這種終身學習的觀念。

2,學生的參與性上,每位參賽老師們的課堂上,學生一起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體現了薪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思想。

3,每位老師自身的素質很高,面對台下那麼多的學生和老師,他們依然教態自然、大方,始終保持着微笑。老師們情感豐富,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鄭詠梅老師上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她在一邊展示圓明園被毀的場景圖片時,自己一邊解説着,在場所有人都深深的被她吸引住了,沉浸在她的課堂中。

4,板書設計的新穎,通過這次的觀摩我蔡知道,原來板書是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不應侷限於傳統的。

5,生字詞的學習,大師們出示生字詞後緊接着就提供一個情景給學生鞏固新學的生字詞。這樣,學生會對生字詞的印象更加深刻。

通過這一次的學習,讓我深刻明白了自己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今後,我將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6

金秋十月,諸葛故里迎來了一縷金色陽光,教學精英齊聚沂南,星期三下午我有幸聆聽了三位老師的精彩教學,收穫頗豐,既使我感受到了老師們深厚的語文教學功底,更為我以後的語文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現簡單談一下收穫:

一、注重課前蒐集資料並運用到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師應怎樣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呢?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就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老師要求學生蒐集較多的資料。從課堂上的表現來看,在老師的佈置下,學生完成的很好,準備的很充分。在交流詞語和圓明園的景點時,學生展示了許許多多課文中所講到的圓明園裏有的東西,可謂資料齊全。高老師採用讓學生課前查閲資料、課上交流資料的形式進行教學,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源,開闢了語文學習的新課堂。

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位老師都在合適的時機有效的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圓明園被毀滅這段,高老師恰當地運用了電影畫面,以特定的聲音、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播放了一個圓明園被毀滅的大致經過的錄象,有效地創設了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雖然文中具體描寫了被毀滅的經過,但究竟是怎樣一個場面,由於學生沒有親眼所見,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而高老師通過,圖、文、聲並茂的活動影像,渲染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感情。《紙船和風箏》運用動畫演示紙船漂呀漂,風箏飄呀飄,形象生動,易於理解。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7

《剪枝的學問》聽課反思聽了鍾老師執教的《剪枝的學問》這課,感受頗深。這是一篇記敍文,記敍了“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抓住作者的心理變化,鍾老師從複習導入,到引領“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的變化線索,由淺入深理解王大伯的話,從而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各環節銜接上的設計顯得很自然緊密,講課流暢。在賞析課文過程中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同義詞的換詞,舉例子深化,想象性描寫,做表情動作,進行感情的體會,朗讀的訓練……都能做到紮實有效。朗讀形式也豐富多樣,充實了課堂朗讀的氛圍,提供了學生不斷鍛鍊的機會。教學中特別重視重點詞語的理解,能抓住細節進行細緻分析,訓練比較到位,有時候還通過老師的表現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奠定了理解課文的基礎,做法不錯。課堂教學中鍾老師始終保持親切微笑的教態,把握好作為教師本身引領的作用,即使學生表現不是很積極,孫老師依舊輕鬆以對,不急不愠,用幽默的語言激勵孩子們,整堂課始終體現了師導生主的互動交流理念。重語言訓練和朗讀,有思想的滲透和知識點的延伸。在訓練的點上,鍾老師能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關鍵意的感悟,適當滲透了學習習慣的薰陶,有一定思想教育的意義,道理的懂得與實際生活中環境問題巧妙的結合,促進了方法的遷移,達到了知識點的進一步延伸的要求,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中藴涵道理的深刻理解,對學生明白生活中藴涵的道理有很大幫助。

鍾老師的朗讀指導有層次,首先讓學生初讀,初步感受,然後讓學生談感受,最後讓學生帶着感受再讀課文,加深印象,這樣一步步走來,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pl20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