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覺得教育好孩子是最重要.首先,從我們做父母的做起,父母的行為和舉止就是孩子的學習榜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各方面都要做到更好和優秀。因為孩子會不知不覺地向我們學習。我們要引導孩子以良好的心態,樂觀的精神去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失敗,教育孩子在困難中學會堅強。

孩子在初學的知識上是處於模糊狀態,我們家長必須要給孩子學習上的鞏固和理解。異常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儘量抽出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和孩子一齊探討問題一齊學習,做一名孩子學習上的夥伴。多鼓勵和讚賞孩子,這樣孩子對學習會更有信心。

願意做一名孩子的傾聽者。每當孩子向你訴説亂七八糟的事情時,哪怕我們再忙,也要靜下來聽聽孩子的心聲,這樣孩子就覺得我們很尊重她。僅有孩子的心靈溝通,我們才真正的瞭解孩子.

每一天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微笑,讓孩子生活在愛的搖籃裏.願意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一齊承擔痛苦,這樣孩子和我們就沒有隔閡了。得到孩子的心,是我們的最大心願。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也會邊學邊做,在實踐中摸索,讓孩子健康歡樂地成長,成為新世紀的接班人。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2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談談心。掌握孩子的最新動態。先要對孩子有感情,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在家長心目中的位置,知道我們隨時隨地都在關心愛護她,這一點很重要。人心都是肉長的,時間一長,孩子自然會感到不好好學習,這件事情還真不行。讓孩子自己感到不好好學習有種對不住家長的心態。

給孩子個賬本。我説的賬本是給孩子用來記錄好詞好句,名人名言,以及優秀篇幅的本子。我們都知道一粒種子,如果攥在手裏,不給於它充足的陽光和生長的環境,它就只是一粒種子,不會有希望和生長,因為它的空間受到了侷限。對孩子亦如此。因為知識沒有過期,把一些書籍上優秀的東西摘錄下來,回頭看一看,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受益。因為和孩子一塊學習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鼓勵孩子的勇氣,多要求她在課堂上勇敢的舉手回答問題,鍛鍊孩子的自信心。剛開始時,孩子大都是沒有膽量回答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因為害怕回答錯了,會遭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嘲笑。此時,要正確引導孩子,樹立自信心:回答錯了沒關係,那是因為咱還沒有學好,如果都回答對了,都會了,那咱就當老師了。

學疏才淺,請大家多指教。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3

吃晚飯時兒子忽地問我:“媽媽,什麼時候放暑假了呀?”“怎麼問起這個?”我驚訝的反問兒子,“今天我們同學在一起説電腦遊戲,我很羨慕,但是我知道你是不會讓我現在玩的,等放暑假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玩電腦,看幽默書都可以了。”聽他這樣説,我的心裏雖然不是滋味,但是也能體諒他的感受。

是啊,現在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時間趕着跑,一會兒練琴、一會兒練字的,遊戲的時間也被削減,使得不能悠閒玩的孩子們,動不動就覺得累,沒有什麼事也會覺得煩,不開心,但是學習的效率卻不是很高,自覺性和主動性也不夠。雖然心裏很明白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玩耍,才能使他身心感到輕鬆愉悦,才能有情感去創造、想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從而使孩子的個性及創造能力得到發展。然而現實中卻總是給孩子一些學習的壓力,無形中也學別的家長那樣,讓孩子學這學那的……

千言萬語,做人父母的,尊重孩子,培養孩子是永遠學習不完的課程,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自己的生活態度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4

首先,給孩子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對孩子的感染也是無限的,孩子從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跟父母有直接的關係。

其次,給孩子鼓勵讚賞。好話誰都喜歡聽,孩子也一樣,多表揚多鼓勵樹立孩子讀書的熱情、做事情的信心,特別是在孩子做了好事取得成績,給點小獎品小獎勵更能自豪感和成就感。當孩子犯了錯,要循循誘導,説明利害,闡明後果,最好不要打罵,更不能讓孩子享受棍棒,否則會把孩子閉上歧途。

3、給孩子當好觀眾。孩子也有自己的小舞台,他在舞台上自己表演,其中有快樂的、有憂愁的、有煩惱的、有痛苦的、有宣泄的,要給孩子足夠空間,讓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這個時候,最需要觀眾,給他鼓掌,給他解憂。

4、和孩子共同做遊戲。讓孩子感覺到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陪孩子,説説話,散散步,做做遊戲,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東西,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儘量做出回答,不要回避,要有耐心。

5、給孩子温馨環境。家庭是否和睦,會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性格,影響到孩子的心裏,温馨的家庭環境會帶給孩子

健康的童年,形成對學習、生活、對社會健康的認知,讓孩子具備健康的心裏和健康的性格。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5

現在生活逐漸走向科技化,在生活中家電、汽車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時時威脅着孩子們的安全!下面我就跟那大家講講我朋友的教育心得體會!

我的朋友跟我是很好的閨蜜,畢業後她就選擇結婚在家相夫教子當起了辣媽生活,但是他的心不細不像其他的媽媽那樣把事情都想得面面俱到,直到有一天,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兒子剛剛會走,那天他在衞生間幫他的兒子洗衣服,他的孩子在客廳裏玩,只聽砰的一聲就聽見孩子的哭聲聲音很大,嚇得她趕緊跑過去,他看到的一幕他也嚇壞了,他的兒子舉着血淋淋的手在那裏放聲大哭!他趕緊打車把孩子送到醫院!他後來跟我説最後還好骨頭沒有事情不然她就會後悔一輩子,那麼傷害他的孩子的就是插排!他因為好奇就把手伸了進去被電打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我不能一一去舉例説明!但是不論是那種最後耽誤的永遠都是孩子!我朋友的教育心得體會就是不能因為馬虎耽誤孩子的一聲!,時候她哭了很久,家裏人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怪罪,但是誰的心裏都懂傷在孩子受傷,她們痛在心上!

安全教育從小就要抓起不要怕麻煩不要不願意説,當真出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只要讓孩子好起來你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但是那時候還趕趟了嗎?做好教育心得體會,做好安全教育!讓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6

昨天,請朋友來家裏吃飯。在飯桌上,有説有笑,氣氛非常好。我的朋友指着一盤酸辣土豆絲讚不絕口,一個勁兒地誇我有福氣,女兒長大了,炒的菜這麼好吃……看着女兒那高興的神情,我不假思索的説:“別聽她瞎説,她哪裏會炒菜?還不是我在旁邊指點着!”女兒臉上的`笑容沒有了,撅起了嘴。我也沒在意,還在一味的批評她:“一點兒也不謙虛!”朋友走後,女兒依舊不高興。

我很納悶兒,“今天這是怎麼了?”這時,女兒氣鼓鼓地説:“媽,你怎麼一點兒也不考慮我的感受?你就説是我獨立炒的就不行嗎?你不知道我已告訴周姨是我炒的菜嗎?你一點兒也不給我面子!”我驚呆了:我沒料到女兒會説這一番話。因為她以前從不這樣。女兒真得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是呀,女兒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被我當眾“揭穿”,怎麼會有面子?我不經意的一句話,深深地傷害了女兒的自尊心,難怪她那麼難過!我很後悔。

我不禁想到了在工作中我是否也這樣?女兒會告訴我她的不滿,如果是我的學生,因為我的一時衝動而傷害了他們,會怎樣呢?他們不是我的孩子,很可能不會像我的女兒那樣跟我交流,那豈不是……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教學中,假如自己的言語不謹慎,無意間就能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影響自己和學生之間的師生關係,這樣就太糟糕了!

為此,我想告訴同行們,一定要謹慎自己的言語,千萬不要衝動,時刻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真正去愛他們。我想,這樣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愛的。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7

孩子是人類美好的童年,保留着千百年來未被玷污的純淨。只要你肯俯下身子,用心去閲讀孩子,就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從孩子的笑中,我讀出了樂觀。雖説孩子臉如六月天,説變就變,一會哭一會笑,但孩子臉上最多的,還是純真的笑臉。這笑容不帶世俗的虛偽,清澈透明的目光將內心世界向你展示的完完全全。他們遇到什麼不順意也大哭大鬧,可一轉眼就把它拋到了腦後,又樂呵樂呵玩耍起來。不像我們大人,不順心的事擱在心裏像塊石頭,沉甸甸的一壓好多天還無法釋懷,甚至終日以淚洗面,鬱郁愰愰。經常閲讀孩子,就不會壓抑,不會厭世,不會消沉,像個孩子一樣,天天快樂的生活,愉悦的成長。

從孩子的口中,我讀出了智慧。小雞一出生就會跑,小鳥生下不久就會飛,可小孩呢,出生大半年才剛會跑剛會叫。大自然這樣安排是煞費苦心的,你以為孩子這段時間就傻傻的呆着嗎,不,他無時無刻不在緊張高效的學習,別的不説,就以語言為例,要學會一門外語到底有多難,學過英語的學生深有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做大量的練習作業仍考不及格。而孩子呢,也不見他如何吃力,一兩年便輕輕鬆鬆吐出流暢的母語,三四年便流流利利表達複雜的意思,真讓人刮目相看。

孩子是大自然精心創作的一部奇書,無論從哪個角度品讀,都給人以啟示,也許上蒼是以這種方式,幫人們修正前進的方向。

經常讀讀孩子吧,你會因此收穫許許多多。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8

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責任。對家長和老師來説,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做才能實現這一願望。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我門國家又有着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這樣對子女偏愛一些就成情理之中的事情了。這時即使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也是千方百計滿足,天長日久會養成孩子任性、自私的不良習慣,吃不得苦,自理能力差,缺乏團結精神。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經歷過風吹雨打、嚴寒酷暑,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父母不要老是把孩子看成被保護的對象,將他陰蔽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要給他提供鍛鍊的機會。

父母還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天真無邪,是非辨別能力差。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從小事做起教育孩子。如:教孩子揀到東西交還失主、果皮扔進果皮箱、與人團結友愛、做事情要將道理等。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別不顧孩子的天性過分干涉孩子。人們望子成龍的願望迫切,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實際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有自己瞭解世界的方式。多給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做喜歡做的事情,鼓勵孩子同小夥伴交往,在交往中他會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樂趣。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不妨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巧妙引導、教育孩子,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家。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9

談起孩子的教育,真有些不知從何説起。感覺這應該是很温馨和輕鬆的話題,同時也是嚴肅和認真的。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作為家長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將來有所作為。可是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我們家長都想將最好的東西給予孩子,都想盡可能的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因此對於孩子的所作所為無論對錯都過分地遷就,過分的嬌寵,就會使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所以對於5歲左右孩子的教育,我覺得還是要從“習慣”抓起,要分析自己孩子的特點,要特別關注孩子身上一些細微的變化,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孩子、引導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温馨、良好的環境,從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學習、行為習慣,培養孩子樹立自強、自信、團結、健康的思想。

我家xx快5週歲了,作為年輕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也沒多少經驗,但是在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還是需要我們家長關注的:

一、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大的,她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孩子提問題時家長要用規範的語言而不是用孩子幼稚的語言同她討論周圍的事物,教她各種東西和事物的名稱、詞彙。孩子的問題是最多的,家長要認真理解孩子提出的問題,儘量回答孩子真正提問的東西。不要隨便敷衍孩子,這樣做會壓抑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要急於向孩子灌輸太多的她還不能理解的知識。有次和女兒邊走邊聊,無意中説起“恐怖”一詞,女兒便問我“恐怖”的意思,我便對女兒説,恐怖就是説很可怕的意思,當時正好是雨後,路面上有很多水,女兒當即就對我説:“媽媽,這條路好恐怖。”我當時還沒反應過來,問她為什麼會説這條路恐怖,女兒回答我説:“這條路好多水,你説是不是很可怕,是不是很恐怖?”我笑了……

二、對待孩子要多鼓勵、多引導、給孩子創造一個温馨、和諧的生活環境

我們大多數的家長都認識到孩子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他們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時常會模仿身邊的人或事,因此我覺得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即通常所説的“身教勝於言教”,所以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家長的榜樣作用都會對孩子是種“無聲的教育”。

因此,對待孩子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我覺得首先我們家長要擺正自己的位子,我們不能高高在上,讓孩子任何事情都聽你的,我們要做孩子的好朋友。在與女兒相處的過程中,我經常反思自己,我儘可能的調整自己與孩子對話的方式和語氣,讓她感覺到我們是好朋友。當她遇到不知道的事情我會耐心的去給她解答,同時我也會加上一句“下次我不知道的事情你也得告訴我呀”,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話,讓她感覺到我們之間的對話是友好的、平等的,這樣孩子就會把她想的都會告訴你,你才能更瞭解她,同時我們也就營造了一種歡快、愉悦的氣氛。其次我們始終要用積極的心態、愉快的心情來與孩子相處,再多不高興的事情都不能發泄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始終是微笑的,我們的生活是幸福和美好的。我們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多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培養他有自信、愛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孩子遇到一些困難急躁的時候,我們沒有過多的指責和批評,雖然知道孩子這樣不好,但是我會耐心的讓孩子急躁的平靜下來,然後引導她想辦法排除困難,解決問題,同時鼓勵她要有自信不能被困難嚇到,我覺得女兒在這方面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引導和鼓勵。

在學習上同樣如此,我沒有過多的去強迫她,而是去引導她。強迫有時會適得其反。就像孩子學認字,剛開始的時候,學校開始教孩子認字了,一回到家裏,我們就讓她讀自己學的字,並刻意的讓她去多認識字,她就表現的有些不耐煩了。我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方法不對,我們就在家裏給她營造一種識字氛圍,我們多給她講,讓她看,讓她聽,並且不是單純的讓她認識字,而是講字的意思,感覺這樣她就慢慢有些興趣了,認識的字也就多些了。

三、讓孩子養成説話算數的好習慣

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要説話算數,做個講信用的人,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並讓她瞭解説話算數的好處和重要性。剛開始時,女兒答應的事情會不想做了,會賴皮,我對她説“你可以説話不算數,媽媽以後也可以説話不算數,媽媽答應你的事情也可以反悔,這樣才公平”她一聽媽媽也要説話不算數了,就開始反悔了,説“不要,媽媽不要説話不算數,我也不要説話不算數,説話不算數的不是好寶寶……”從那以後,她就養成了説話算數的習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一舉一動,對孩子有着很大的影響,要想孩子做的好,父母首先就要做的好。

上述這些只是平時教育心得的點滴,幼兒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每個孩子都是充滿希望的朝陽,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社會的棟樑。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都能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0

轉眼間,孩子已經從蹣跚學步長到與父比肩,期間充滿了歡愉也充滿了相伴成長的疑惑。這疑惑隨着孩子的一年年長大俱增,也隨着孩子學業的加碼俱增。突然就上高中了,馬上就面臨人生的第一場抉擇,回想起自己彷彿才剛剛從高考的硝煙中走出來,頓時緊張萬分,迫切的想做點什麼,為孩子。

看看孩子,彷彿對眼前或三年後所面臨的一無所知,彷彿對父母的焦慮視而不見,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演繹着。嘮叨對煩躁、壓迫對抵抗、希望對失望,家庭的氣氛一天天凝重起來,在這種氛圍中,優點、缺點、進步、退步、優秀、平庸無可分辨,都被情緒抹平。孩子的成績甚至不能保持一貫的良好,而是滑到了平庸。我們的問題一直是:如何從良好到達優秀和卓越。而這一次,高中的第一月,問題變成了從良好到了平庸。

感謝八十三中的賀老師雪中送炭!在最為迫切的時候開設了《家長課堂》,雖然只參加了五期,但是,已經發揮了作用。從期中考試成績看,已經從平庸的底部脱離,回到了老問題。另一個進步是,家庭的氣氛變得和氣歡快起來。

“育兒即育己。怎麼樣的父母,就有怎麼樣的孩子。”這是五期課下來最通俗的總結。我想,這與財富、地位、文化並無直接的緊密關係,其核心是父母的精神、情緒、示範。身處貧困,但父母吃苦奮鬥的精神,以一種具體可見的方式時時呈現在孩子眼前,一部分孩子會脱穎而出。這可能就是無為而治,“無”是潛在的“有”,無財富無刻意的教育,有精神有可見的壓力。

富人子弟我們無法猜測,問題最大的是看起來衣食無憂的最大多數的家庭。沒有貧家子弟的環境,自然沒有被環境逼出來的自強自省,所以,這樣家庭的父母,需要反思的更多,需要付出更多,究竟如何做?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對比孩子的成長經歷,是截然不同的。我從小生長在農村,眼見過父母在貧困中的堅持和努力,明白的當然更早一點,雖不成功,但也還能自食其力。對孩子,總體希望他能有自尊、有自信,快樂地過好一生,具體到現階段的學習,希望他能夠優秀甚至卓越,然而眼前暫時看起來為什麼不夠呢?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優秀不能自然生長出來,需要人為的環境和塑造,總結自己為孩子的作為,付出遠遠不夠,用心遠遠不夠。正如老師所講的“沒有一種能力,僅僅是天賦使然。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細心觀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導的結果”。而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刻意”的做過什麼呢?僅僅是做了為了生存的努力,僅僅做了天然的父母該做的,孩子僅僅是耳濡目染的繼承了父母的善良、正直和一般的努力,所以孩子只能達到一般或良好的狀態。我們期望優秀,卻沒有具體深入地去做塑造優秀品質的工作,沒有認真反思問題的根源,沒有學習該下怎樣的細節上的功夫,難怪願望始終是願望。

雖然通過這短短的十幾小時的學習,難以教會我全部的育兒方略,但是至少讓我明白了大概的思路和基本的規律。想要從良好到優秀以至卓越,不但需要孩子的潛心努力,更需要父母的堅持不懈:情緒的撫慰和化解;信心的補充和激發;遇到障礙的協助和清除;關鍵時刻具體的幫助與指導;潤物細無聲的目標指向和暗示導引;尊重、激勵和理性的約束。父母的學習是如此之重要,父母的付出是如此之必要。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沒有百倍的付出就沒有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法無定法,一家一法,無為無法,永無可法,努力中,行動中,法自現,法自臻。

我兒生性尚靈,繼承了父母的善良與正直,然尚且年幼,未能明白當下的擔當與行動,暫時缺乏一種持久的勤奮,這是需要我耐心啟迪和協助解決的問題。兒子目標高遠,三年內的目標是復旦大學,七年內的目標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我不覺得是好高騖遠,有這樣的明燈指引,即使不能到達,也會更遠。所以,暑假我們去了上海看了復旦大學,我們約定:這十年內父子倆比賽,我負責掙部分留美的學費,兒子負責拿到復旦大學的入學通知書,拿到通知書,則先去美國或歐洲旅遊一次,作為獎勵。

長路漫漫,與子同行,共擔共當,直至彼岸。從此岸到彼岸,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相伴相助,更需要老師們的苦心解惑。選擇了八十三中,我們看到了希望,也充滿信心,除了不盡的感激,還有樂觀的期待。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1

我家小孩剛滿四歲,回想小孩過去成長的四年,作為家長的我,確有一肚子的話,也心感家庭教育佔有很重要位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他們的啟蒙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愛好、品德修養等各方面都跟家長給予孩子的感悟和教育方法息息相關。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就這個問題,我經常請教有經驗的同事,看過很多書,雖然孩子見不得十分拔類,但就他成長中各方面看來,我總結出在教育孩子上有幾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一、父母要以身作責,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還不會分辨好壞,因此,最簡易的教導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責。要做到這點,父母就應該首先保證自己懂禮儀,講禮貌,知道怎樣尊重別人的尊嚴、榮譽。父母做出的示範往往是孩子模仿的榜樣。例如,每天早上起來給小孩一個小吻,在他耳邊説句“早上好。”,要小孩幫忙拿些什麼時説:“請你幫媽媽拿……來好嗎?”自己做錯事了在孩子面前説:“對不起,我做錯了!”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語句,但久而久之,孩子會仿效並知道不同的語句用在何時。現在,那些最基本的禮貌用語用得很到位,其他日常行為習慣也做得很好,作為家長自然會感到很恩慰了。

二、用心聆聽孩子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説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説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着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説完,即使他所説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孩子有話跟我説時,我曾多次沒理會他,甚至他在説的同時我又跟另外的人討論另外的事情,那時小孩會很生氣地跟我説:“媽媽,你先聽我説啊!快點!”後來我發現,小孩也希望人尊重,也渴望得到我們大人的注意,後來,每次他有話跟我説時,即使我再忙再累也停下來專心致志地傾聽,並表示理解,結果發現小孩很有滿足感,很開心。我還發現,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孩子上牀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三、鼓勵孩子多運動

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健康的身體是成功人生的根本,因此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運動,鍛煉出一個健康的體魄已經迫在眉睫。體育鍛煉在使孩子身體健康、反應敏捷、動作協調、聰明樂觀、促進良好品德和思維方式形成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大腦的發育。平時陪孩子玩球、騎自行車、爬山、游泳??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既能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最重要的是還能通過這種親子活動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

四、多表揚,少批評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對待孩子要多表揚少批評,但表揚應針對事,而不應針對人。表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好的,以增強孩子的好行為,所以表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針對孩子對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針對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整理好後,我們若説:“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樣孩子就可能弄不清父母是表揚他把玩具收拾得好,還是讚揚他不再玩玩具了。而父母若説:“你把玩具收拾得這麼好,我真高興。”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好的,以後還要這樣做,並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點體會,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肯定會邊學邊教,不斷探索,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共同努力,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2

突然之間想起了要寫一寫關於孩子玩的問題。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首要是由於自己本年暑假後剛剛觸摸小學的教育,有點生疏,或許爽性説有點順從,再去用我從前教育辦理中學生的方法方法來對待小學生的每一分秒實在是不合適。所以,我需要在逐步的習慣中找尋自己究竟怎麼給孩子們供給一段歡喜美好的幼年,所以,考慮的腳步就決議了我作業之時的一切體現。

後來在翻看其他書本的時分,偶然間遇到了魯迅先生所説的一句話:遊戲是兒童最合理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豈不便是我作為小學教師的一個新的動力源嗎?其實回想從前教過的一篇課文,依然是魯迅先生的《風箏》,也就理解了先生為什麼如此垂青看清看透徹兒童與遊戲和玩具的原因了。那篇文章中,先生描繪了自己炸燬弟弟小時分做風箏的故事,成果心裏留下了深深的惋惜,以至於到了弟弟長大,也是一把年歲的時分,先生依然無法放心。所以,咱們在這裏也能夠理解遊戲之於孩子的重要性,玩具之於孩子的親密性。用我自己腦筋裏的一個主意便是:玩才是孩子的天。

或許您會質疑,孩子們假如僅僅把時刻都糟蹋在玩上,那豈不是虛度光陰了,還談什麼未來的期望啊?當然,我在這裏所説的玩也是有必定束縛的玩,而不是漫無目的的玩。尤其是關於在校上學的孩子們來講,玩必定要有所引領的。假如一味的着重學習,要求成果,我想孩子們的聰明勁頭,或許關於校園的那份喜愛,都會跟着呆板的學習而消滅。詹·豪厄爾説的好,整天埋頭作業而不去遊玩,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所以,咱們不管是家長仍是教師,都應該給孩子供給一種既合適生長又合適遊玩的學習環境。

其實,咱們許多的大人不也是一向喜愛玩,乃至是痴迷於玩嗎?所以,咱們一會兒就徹底想阻撓孩子的玩就顯得可笑了。記住當今相聲界的重量級人物于謙教師便是一個非常喜愛玩的腕兒級人物。他老人家不光喜愛玩,並且還玩出了自己的極致趣味,也玩出了讓他人仰慕之極的成果。他喜愛收養各種動物,成果聚少成多,時至今日現已形成了規劃,竟然成了許多遊客喜愛去遊玩的寵物樂土——天精地華寵樂土。這也算是成人里名人裏玩的最有志向的一個模範了。

所以,咱們回過頭來再想想咱們自己,不也是許多時分樂意輕鬆的遊玩嗎?小時分,歡蹦亂跳的去下河摸魚,唧唧喳喳地一羣人去上樹掏鳥窩,還有便是把一羣小孩集合起來分紅敵我兩邊,進行對立交兵遊戲……或許這時分,咱們再回想自己的從前也會嘴角上揚,眉毛彎彎吧。所以,咱們首先在心裏要答應孩子們玩。僅僅咱們在答應他們玩的時分,要有個引導,不能亂玩,乃至玩出損傷或許殘損來。

再回到我的小學教育閲歷上來,由於擔任了一節二年級的體育課,開端還能夠讓他們練練隊形,留意一下紀律。但是,跟着時刻的延伸,也不能總是讓孩子們站隊,着重紀律啊!所以煩惱就來了,真應該給他們供給一些能夠在體育課遊玩的玩具。既鍛鍊身體,也文娛身心。後來,我就找到辦理體育器件的教師,把一些沉睡在器件室的玩具挑出來幾種,也算是充分了孩子們的體育課,滿意了他們玩的願望。

其實早在我國現代教育之初,聞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對小孩子的教育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培育創造力,有必要把小孩子的腦筋、雙手、嘴、空間、時刻都解放出來,對小孩子的創造力予以適當之培育。這其實也是要求孩子們不能死讀書,必定要全身心的投入生長日子中,才算是健康的生長。

囉嗦這麼多的主意,也便是對自己往後從事小學教育的一個盡力方向的想象?假如能夠讓孩子們在玩中享用常識的風趣,我想他們都會成為更心愛的小生命,而他們的幼年也將會是色香味齊全的美麗回想。看來這樣用玩的思想教育陪同孩子的路還要持續討論才是,期望孩子們能在玩的環境裏敏捷生長吧。

最終引一段聞名科學家牛頓的話,或許咱們能夠在其中找到玩關於孩子的可貴之處吧。我不知道在他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邊遊玩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潤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自鳴得意,而關於展現在我面前的眾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玩才是孩子的天,而這片天真是一門大學識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nmmqj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