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1

為了進一步加強全體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20xx年2月20日,我校對於全體教職工進行了關於教師交通、消防安全教育講座。這是一部潛移默化中增強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法制觀念的講座。

該講座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火災案例,以紀實的風格,直觀形象地宣傳了火災的危害及怎樣預防火災,遇到火險時如何滅火,人身安全及自救逃生等基本消防知識。通過此次講座,不僅使我在安全消防意識上受到了啟迪,同時也提高了對火災等緊急突發災害的自救逃生技能和及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了自我保護的能力。

案例中的一場場火災,燒燬了家園,燒掉了財物,毀掉了校舍,學生、老師傷亡嚴重,令人陷入了絕望的深淵,迫向死的邊沿,甚至吞噬了生命。大火過後,留下了滿目瘡痍,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瞬間毀於一旦。這種慘痛的教訓告訴人們,如此無情的殘酷的火災為什麼會發生?由於人們缺乏消防知識,消防知識淡薄,消防設備殘舊不完善等等造成了一幕幕人間慘劇,所以我們要時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約束自身行為,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火災離我們是很遠的,多少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切非自然災害都是可以預防的”。

學校是人員流動頻繁密集區、書籍等易燃物集中,本身消防工作就比其他區域繁重。我作為一名教師,處處提高消防意識,時刻提醒自己和學生們用電安全,平時離開時關好電源。不私拉亂接電線和偷用大功率電器等,不麻痺大意,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火災隱患的危害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做好班級、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2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消防安全的新聞和錄像,看這個節目後,我才明白,火的殺傷力很強,每天都有地方着火,也有人被火殺死。因此,學習消防安全知識尤其重要。

下面我來給大家講幾個消防安全要注意的幾點,你們可要認真聽哦!

1、平時不能在家玩火,不能在陽台或窗台上玩火炮,發生火災時不能心慌,一定要冷靜,不可以跳樓,要趕快用濕毛巾捂住嘴巴,再用濕棉被披在身上,然後鼓足勇氣衝出火場。

2、及時報警,尋求消防警察的幫助,報警時要講清楚着火的具體地點,火勢情況,並有人在路口接應。

3、平時在家中最好配備一個滅火器。

現在大家知道關於火災的知識嗎?如果你們以後碰到火災,會使用這些方法嗎?生命是最重要的。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3

通過這次對消防法規和消防實用知識得學習,對消防工作有一定得解,也把握一些消防安全工作得基本理論知識。對此,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消防安全治理應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把消防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火災帶來得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卻往往被忽視,被麻痺,僥倖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確實發生事故,造成損失,才會回過頭來警醒。這就是因為沒有把防範火災得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導致得。“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這十八個字是江同志二十多年前提出得,至今仍是消防安全治理得主旨所在。而做好預防工作得要害就在於提高對這項工作得重視程度,在校園中,應該以消除火災隱患、提高防火意識為目得,不作口頭文章,以實際行動和措施來切實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加強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提高防範意識。

由於有些工作涉及到易等高危險物質,校園內部對火災隱患已經有一定得防範意識,但通過這次培訓,發現現有防範意識程度還是不夠得。不論是一線工作人員還是治理人員,都應對崗位和部門可能涉及到得火災風險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關設施有充分得解。不論是火災高危險崗位人員還是其他人員,都應該定期接受相關專家得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內容包括:有關消防法規、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得操作規程;各部門各崗位得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各種消防設施得性能、滅火器材得使用方法;報火警、撲救初起火災和自救逃生得知識和技能等。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個抓”,不為隱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點”。涉及到易燃易爆設備和物品得部門除定期得培訓之外,還要經常組織進行防火檢查,發現火災隱患,要記錄在案並及時研究整改。組織建立義務消防隊,不僅可以及時撲滅前期火災,更重要得是通過義務消防隊得組織,將消防意識和技能深入到重點部門得各方各面。

第二是要“抓薄弱”。相對消防安全隱患少得地區往往是最輕易被忽略得地區,但相對安全隱患少並不代表沒有安全隱患。消防安全隱患和生產安全隱患不同,後者只會發生在特定得時間和地點,但前者卻可能出現在校園得每一個角落。

第三是要“抓細節”。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火災得防範要從大處着眼,但應該從小處做起。細節不輕易引人注重,如老化得絕緣材料、放錯位置得廢紙簍等。但幾乎所有得重大事故都是由於起初得“不注重”、“不小心”引起得,這些輕易被忽略得細節很輕易成為小事故得放大器,使得星星之火由此而燎原。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4

天氣預報説今天是暴雨天氣,但是在一心一意麪前所有的困難都會退後,為我們讓路。今天的軍訓安排是進行消防安全學習。

教官帶領二營的同學們來到環校南路,席地而坐。教官首先給我們介紹了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左手拿着手柄,右手扣着它的鑰匙,拔開之後換為右手拿着手柄,左手拿着喇叭口,對着火的起源噴。教官為我們示範了一次,當煤氣罐燃起來熊熊烈火時,教官迅速拿起滅火器,前後搖動五下,拔下鑰匙,對準燃火點一噴,眼前出現一片白煙,然後用最快速度關上煤氣罐的開關。這些動作可謂是一氣呵成。緊接着,教官讓每個連都抽出幾個同學來現場實戰一下。每一個實驗的同學都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第二項學習是用布去蓋上火源,這種方法是在火勢較小的時候,可以快速斷絕空氣源,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只見教官拿起疊好的布,從遠處往火源蓋去。在明火熄滅之後,從低處快速把布拖走,明火變成了一堆黑滾滾的煙。這一操作看起來更加簡單,我便心血來潮,想着去實戰一下。我從遠處雙手提着布向火源走去,原本壯志凌雲的我不小心踩了一下過長的布,加上布有些重,我便慌了起來。離火源更近,它就燒得更猛烈,害怕的我迅速把布丟掉,然而它並沒有蓋在火上,嚇的我大喊一聲,教官過來用滅火器滅火。我知道我這一次是失敗了。

想不到這麼簡單的動作,自己做起來居然如此困難,教官説得對。在那種情況下往往是因為害怕而不能自救成功。一定要努力去克服內心的恐懼,才能在火災面前自救。水火無情,除了今天學習到的這些以外,我們還應把這些簡單的自救方法正確傳播出去,真正做到消防自救的普及。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5

今天晚上,看電視中播出的《消防安全知識》中的火災逃生,預防的安全知識,讓我有所感悟。

首先,主持人先給我們看一所學校的火災逃生演習,只見小朋友們用紙巾捂住口鼻,彎腰排好隊小跑着下樓。就這樣,全校師生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井然有序地逃離危險地帶。我想:好緊張啊!好像真的發生火災一樣。

然後,由嘉賓告訴我們:如果發生,一定不要去扶他,而是要繞開他。如果是你摔倒,要側過身體,用手護住頭部頸部,不要移動,向周圍求救。

最後,是一節觀摩課,主要是告訴我們發生火災時,不能乘坐電梯,要找標有“緊急出口”的地方下樓,不能盲目跳樓。如果起火時被困在房間內,要打開門窗。是在白天的話,就用彩色的衣服來回搖動並大聲呼救。而在黑天,就要用手電筒照亮並大聲呼救。火災很大時,就躲進洗手間內,打開水龍頭,浸濕衣被,蓋在火源上。

看這節《消防安全知識》後,我明白:生命是美好的`,所以加強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是很重要的。珍惜生命,警鐘長鳴。

消防安全的心得體會6

為了增強全校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初步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提高同學校們對發生火災等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9月1日的下午我們學校舉行了針對全體師生的消防安全演練應急活動,通過這次的演習,我們對應急疏散的程序,逃生和滅火知識有了切身的體會,一定程度上對火災事故應急疏散,正確逃生有了進一步的實際體驗。

這一天的下午,教室裏按一定的程序進行着,先是班主任講話,隨後收看電視,之後同學們有序的回到宿舍,準備火災發生時自救的材料,不一會兒隨着警報聲的敲響,消防演練正式開始。同學們在聽到指令後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安全有序,迅速撤離宿舍,並按指定路線到達安全地帶。同學們立即按正確的逃生方法去做,都用濕毛巾捂着口鼻然後彎着腰快速有序的逃離宿舍,在演練過程中,心裏很緊張,直到我們確定宿舍最後一個同學走出宿舍時,心裏面的石頭才放了下來,全部的人脱離危險到達籃球場時用時不到兩分鐘,並且沒有一個人走失,原來的一場演練,老師和同學的僅張逃生卻置身於真的火災逃生中,在大家的努力下順利完成了這次的消防安全演練。

為了體現演練的真實性,學校在操場設置了兩個模擬火災點,學校領導和高年級的同學都親自體驗滅火的過程。

演練結束後,消防員對本次的活動進行了一個小節,為同學們提供了一些安全建議,提醒同學們不忘安全意識。這次的消防安全演練活動讓我學會了,我們要爭取時間,火災發生時要儘快逃離現場,不要因為一些鎖碎事延誤了寶貴的逃跑時間,要選擇與火源相反的方向快速的逃跑,如果逃跑路線被短時,要學會關好門窗,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等等救援。我們在逃生時是要抓緊時間但是也不能採取不正確的方法。這次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們樹立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思想信念,又讓師生們學會了怎樣預防火災和火災中逃生的方法,進一步增強了學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廣大師生的逃生自救能力,也為學校日後處理次類事件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

這次的演練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水火是無情的,在火災發生時,我們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挽救自己的生命,生命就一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nlnr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