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精選5篇)

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精選5篇)

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1

x月xx日,在學校操場上風輕輕地吹,拂過了我的心房。感恩中國,感恩學校,感恩老師,更要感恩父母!聽有聲音了,那便是“感恩我們在行動”開始了!是我們x主任首先講了觀會的要求,並介紹了此次演講的人。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靜靜的傾聽。告訴我們,在她第一次上台演講時,心裏想的不是別的,是大家都需要“我”。

伴隨着美妙的音樂,xx老師深情講起了感恩。首先我們要感謝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同學、愛社會。其次是感謝老師:懂得去尊敬師長,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教師職業需要付出太多的愛心,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誰的記憶裏會沒有老師呢?再次,感謝關心、幫助過我們的同學和他人,因為他們不僅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更與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俗話説:“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是有責任把“感恩”這個傳統美德傳遞下去。讓我們把“感恩之心”化為行動吧。讓我們回報父母:多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動做一些家務;讓我們回報社會: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為文明社會盡一份力,讓我們知恩、感恩、報恩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的擁有幸福。

人際和諧應從學會感恩開始,將感恩理念大膽引入學校德育,開展感恩教育和活動,讓學生常感父母養育之恩;感師長教導之恩,感同學幫助之恩;感黨和國家關懷之恩;常懷報效黨和國家之心,報效父母之心,報效師長和同學之心。有利於學生的思想轉化,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有利於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和諧班級和諧校園的建設。試想,一個懷着感恩理念的學生,感受到父母節衣縮食,含辛茹苦供養自己讀書學技術,為的是讓他成為有用的人過上幸福生活時,他能不努力學習,以優越的成績報效父母嗎?一個懷有感恩理念的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教育他成長時,能不刻苦鑽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績回報老師嗎?所以我們懂得感恩,我們擁有幸福。

記得有一首小詩寫得很好:“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是你成長的人。”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恩者,幸福!感恩者,快樂!報恩者,成功!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於心,報恩於行,讓感恩的種子在每一顆心中紮根,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旋律吧!

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2

我們在父母的厚愛中成長,我們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同學,你有沒有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現象?希望我們能從活動中找到答案!

同學們,如今的我們是家庭的寶貝,我們在父母的溺愛中生長,有許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平時同學之間的相處,學會與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諒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種犧牲。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在班集體中,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愛同學愛集體。大愛無邊!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是感謝愛過我們和幫助過我們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時,以同樣的愛意和熱情去回報周圍的人,回報生活和社會。

在學習中,在生活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一定都需要別人幫助。“人心齊,泰山移”。我們為何不能伸出友愛之手,幫助別人一把呢!生活需要我們幫助別人,需要我們感激幫助我們的人!你在感激別人的時候,把這種力量用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多好啊!我們回報幫助我們的人,我想還可以把這種感恩的心用在別的地方不使我們的光陰虛度,來回報關心我們的人。

一個經常懷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而那些不會感恩的人,血是涼的,心是冷的,帶給社會的只能是冷漠和殘酷,這樣的人如果多了,社會就會變成冷酷而毫無希望的沙漠。我們鄙視他們,不屑與他們為伍。

感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有“知恩圖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説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關於“感恩”的傳説故事。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也包含着感恩情結。這些優秀的道德文化,曾經薰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們生活在先輩們用智慧和汗水改變了的世界中,我們遠離了矇昧和野蠻,遠離了茹毛飲血、風餐露宿的時代。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先輩,心存感激。

我們不必去捕魚狩獵,卻能品嚐到美味佳餚;我們不必去採桑織布,卻能享受到錦衣華服。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同輩,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貪婪與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與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與虛榮;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獻。

對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3

眾所周知,小草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茁壯成長;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讓他更加芬芳;雄鷹感恩藍天,因為藍天讓它自由翱翔。而我們更需要感恩,感恩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因為是父母為我們的生命譜寫了愛的篇章。

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老師、同學們對我的深切的愛和不言回報的付出,才明白我的身邊一直充滿了愛。

當同學演講感恩父母時,我便回憶着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當演講感恩老師時,我腦海中又浮現出老師誨人不倦的畫面;當演講感恩同學時,我彷彿又看到了他們如山泉般清澈的笑臉。每一個瞬間都是那麼難忘,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

我要感恩生我養我的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太多。據統計,父母把一個孩子撫養成人,至少需要三十萬元!為了它,父母終日操勞,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少艱辛。那無言的愛,化作一個更忙碌而又瘦削的背影,漸漸遠去。為了它,我更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拿到好成績,與其説是為自己,不如説是為父母。因為,只有看到優異的成績,他們疲憊的臉上才會盪漾起笑容——因為他們知道,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實這就是感恩父母最好的方式。

當我聽到母親為等待兒子而中暑時,我不禁想起,我的母親何嘗不是一樣:多少個雨天,為了給我送傘,母親冒雨等我,看到我,就急忙跑過去,眼裏流露出慈祥的目光,卻不顧自己的臉上在不停的滴下水,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眼淚奪眶而出,緊緊擁抱着母親,輕聲説:“謝謝您!”

這就是感恩,最樸實無華,真摯動人的感恩,我們應懷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對待他人,對待社會。讓感恩在心間長存。

又響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帶着萬千的感慨,一個個感動和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結束了這次活動,但感恩永不結束。

這種教育和實踐,對於構建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明白了愛從來就是雙向的,誰都沒有隻奉獻無回報的義務,也沒有隻索取而不付出的權利。人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他人、社會、祖國、大自然恩惠。

要用感恩心來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養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於助人的品德。同時也使學生深知感恩不僅是物質上的,還包括情感上的回報,而且情感的回報是雙向的。

人處於感恩的心態時,其精神需要從中能得到一種欣慰的滿足,能真切地從感恩中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愉悦是物質和金錢所不能替代的。

真正的“知恩”是發自內心的,是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的,是一種自然和本性的流露。只有用心去感受、品味生活中、學習中的美好,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才能得到幸福感。從而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拓展、豐盈。

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4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學生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也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譬如感恩於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和辛勤教育我們的老師。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同學們,在家中,當你吃着可口的飯菜,你是否會感謝父母付出的辛勤勞動?當你穿着漂亮,暖活的衣服,你是否會感謝父母對你的關心呢?也許有的同學會漠視這些來之不易的東西,認為這些是父母應盡的義務。可是你知道嗎?為了給你提供這些你毫不動容的東西,父母們,每天要在工廠裏辛苦地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們付出了多少汗水,他們是何等的辛苦啊?面對父母語重心長的教誨,有些同學會無動於衷,會感到厭煩,甚至會無禮地和父母頂撞。同學們,你們説,這樣做對嗎?我以為,作為孩子,要學對父母感恩,要感謝他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要感謝他們讓你衣食無憂。對他們感恩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一個尊重父母,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在學校裏,面對老師的辛勤勞動,你是否能對老師感恩?老師們無私的奉獻,不求回報,我們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你們哪怕只有一點進步,我們都會忘記自己的勞累,為你感到高興,為你的成功慶賀。當我們看到你們在學習上出現了滑坡,學習習慣散漫的時候,對你提醒或批評的時候,你能否體察老師的關懷之情,對老師感恩呢?也許有的同學會反感老師的批評,同學們,請記住“忠言逆耳利於行”,你應當感謝老師的批評,正是由於老師的這些及時的批評,你的人生才會減少遺憾或後悔。對於有些學習有困難或不想學習的同學,老師無私的幫助,利用點滴時間輔導你,你應當用什麼樣的行動來對老師感恩呢?有些同學的言行真讓老師心寒,他們不僅不配合老師,甚至會有牴觸情緒並頂撞老師,好象學習是為老師學的,老師們從早到晚,不辭辛苦地教育你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費在你們身上,無非是讓你們能夠成人、成材,能夠自立於社會,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試想一下,當你長大成人、過着舒適安逸生活的時候,你能給老師什麼回報?老師從不奢求這些,這也是不可能的。我認為只要是有良知的學生,都應當感謝老師對你們的教導,無論是批評或表揚,表揚是一種激勵,批評更是一種關心和呵護,你們都應當以實際行動來回報老師對你們的教育。

記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幾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如果説,愛是人類最崇高的情感,那麼,因愛而生的感恩之心則是愛的昇華;當愛成為一種鞭策,當感恩成為一種自覺,當我們真誠地鳴謝他人,我們的生活將因此而更加美好。

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5

感恩,表示對別人所給予的幫助或罪行懷有感謝之意。感恩是一種發自內心、真誠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品德,是一種責任意識。懷有“感恩之心,報恩之情”是一種高尚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情操,也是一種人文精神和生活態度。如果一個人常懷關愛之心、報恩之情,他的.心胸將更加開闊,人格將更加完美。相反,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於學生來説更為重要。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是一種品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生命將得到滋潤。

(二)感恩更是一種責任

感恩應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也是人之常情。對於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説,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感到世界原來是那麼美好。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也將會更加和諧。

(三)懂得感恩才會付出

有人説善良的本質就是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人説一個人如果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對別人的幫助,哪怕是一點、一滴,我們都應當懷感恩之心。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應當成為每個人的美德。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尊敬師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我們就會明白事理更快地長大,我們就能夠擁有一個美好未來。

二、初中生感恩存在的問題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見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感恩、報恩是相當重要的。在不少文學作品中我們很容易找到知恩必報者的影子,也很容易找到對知恩不報者,甚至是恩將仇報者的唾棄。然而從教幾年來我發現時下的中學生感恩的心在漸漸蒙塵,對家國之恩,父母之恩,師長之恩竟漸漸渾然不覺,反而滋生出越來越多的抱怨之聲。

(一)初中生缺乏對祖國的感恩概念

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都比過去要好很多,國家在教育上的重視與投資也越來越多,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國家,然而學生們很少能意識到這一點,它們大多以為家長出錢我來上學與國何干。當他們得到一點點外國教育優於中國的消息時,就會大肆的發牢騷,甚至會把我們中國的教育批個體無完膚。他們看不到“兩免一補”的實施國家需要投入多少資金,看不到國家為實現義務教育所作的努力。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他們都視而不見。

知恩才會報恩,感恩的心已經失去了感受的能力,又怎能期盼會有報恩的行動呢?為什麼在我國真正的困難時期我們有那麼多的有識之士對我們的祖國不離不棄?是因為他們感念祖國的養育之恩,熱愛祖國的這方土地。當今的初中生還會再有像錢學森那樣的人嗎,還會像他那樣放棄外國的優越條件來報效祖國嗎?當然這不能僅僅責怪學生,社會風氣的影響,家長過分誘導的影響,更多的我以為這是我們教育者在這方面教育的缺失。

(二)初中生缺乏對父母的感恩情懷

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游”、“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讀讀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句子吧,這樣的句子這樣做的人不勝枚舉。而我們當今的中學生又是怎樣看待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怎樣對待父母的呢?

對“感恩,你第一個會想到誰?”這一問題的調查數據顯示,80%的學生想到的會是自己偉大的父母親。70%的城鎮的學生會記得父母親的生日,但只有53%的農村學生記得父母的生日。假期裏,53%的學生忙於同學聚會和自我娛樂外,而陪父母逛街和聊天的同學並沒有太多,47%都只是偶爾這樣做。此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家長都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雖然大部分同學們都能體諒父母親的奔波忙碌,但能主動表達的感恩之情的同學卻又並不太多,有的甚至經常與父母吵架。

(三)初中生缺乏對師長之恩的回報

在學校裏,面對老師的辛勤勞動,學生們是否學會了感恩?老師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學生哪怕只有一點進步,老師都會忘記自己的勞累,為學生感到高興、為學生的成功慶賀。當老師看到學生學習上出現了滑坡,學習習慣散漫的時候,對學生提出了警醒或批評,學生能否體察老師們的關懷之情,對他們感恩呢?有一位老師曾經説過這樣的話: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榮譽和讚美,我們只喜歡“老師”這兩個字。這種樸質的語言無疑是老師們共同的心聲。在路上見到老師時,主動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禮貌,更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調查顯示,有94.32%的學生都能主動與老師打招呼,其中65.71%的女生是不管老師認不認識她都主動向老師問好,但男生中,只有45.07%能做到這點,其餘更多的是隻與相熟的老師打招呼。

除了在日常中主動與老師打招呼外,在教師節到來時向老師説一聲“節日快樂”也是很基本的禮貌,教師節的設立正是學生們對老師表示感謝的好機會,經調查,只有48.98%的學生能在教師節或其他節日到來時向老師表示祝福,更有7.1%的學生從來沒有在節目上送上祝福。

三、加強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對策

感恩教育是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可以通過多種生活活潑的方式進行。學校開設的各門學科都藴涵着豐富的感恩因素其中,語文、思想品德教材中就有許多感人至深、充滿着濃濃親情的課文,如八年級思想品德中的《我知我家》、《我愛我家》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資源。筆者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已不僅僅滿足於對學生基本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一)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父母

1、教育學生謹身節用,懂得體貼父母

一些初中生不顧家庭經濟條件,電視廣告上最新推出什麼,他們就攀比着吃喝什麼,什麼最流行,他們就穿什麼;什麼最高檔,他們便用什麼。用父母的血汗錢為自己買面子,給同學點歌,慶賀生日party。一些工薪階層的父母為了滿足孩子的慾望只得勒緊褲帶,那些虧損企業提前下崗的學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針對這一現象,先是佈置學生開展下一次中學生消費情況調查,讓班級幹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論節儉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請部分家長給我寫信——亮家底、講苦衷、提希望。

去年5月,班級舉行了一次由關工委老幹部、學生家長、兄弟班學生代表共同參加的報告會,同學們在聽了一名虧損企業下崗職工講他為了使讀初中的兒子不在同學們面前“掉碴兒”而節衣縮食的事例後,一個個慚愧地流下了眼淚。報告會之後,班上向全校學生提出了“生活節儉,不向父母提出過份要求”的倡議,同學們紛紛自覺執行,在全校引起強烈的反響。

2、引導學生仿效榜樣,學會尊敬父母

“敬”是“孝”的重要內容。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認為:“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大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父母,不僅要“養”,更要“敬”,否則與犬馬無異。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多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他們對父母缺乏應有的尊敬和禮貌。家訪時,一個因患腦溢血而致半身不遂的家長曾聲淚俱下他講述了她的孩子張xx, 她在鄰居面前丟人現眼,經常在家摔盤子、砸碗,甚至為出窩囊氣而對母親拳打腳踢。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有意識地安排張xx擔任“紀念母親節專刊”的編輯,讓他在課外時間接集一組名人孝親的故事,這一期班刊摘登了房玄齡為繼母盡孝、陳毅親手為病母洗尿布等古今名人孝親敬母的故事。在母親節這一天,又讓全班同學每人講一個在家“孝”、“敬”父母的實例,再由班幹部對他們“孝”、“敬”的言行作出評價。一次次地“旁敲側擊”,對張xx觸動很大。與此同時,還讓班上幾個個頭較大的女生星期天輪流到張xx家為他母親洗衣褲、牀單,打掃衞生。第二學期,再次家訪時,張xx的母親拉着我的手誇她兒子“變了,變得像換了個人似的。”

(二)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

感恩教育無處不在。將其有機的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聽語文教師的作文審題課《最讓我感動的事》,竟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寫什麼,經過教師的再三啟發,學生所想起的事情也寥寥無幾,而且,有些學生認為這些事情都是父母、老師或者別的人應該為他做的,不值一提。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感恩教育的契機。主題班會“感恩的心”,班主任老師引導學生策劃,選材,組織,主持,聽着學生深情地回憶令自己感動的往事,從他們晶瑩的淚花裏我們讀到了感恩教育的成果。學校舉行愛心結隊幫扶活動,當學生接過學校贈送的學習用品時,那發自內心的感激與優異的高考成績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的回報

(三)感恩之心需要有意識地培養

《中國青年報》訊:上海市教委日前推出第3版《中小學生守則》。其中《中學生守則》增加了“學會感恩”等條款。我認為:上海在對中學生感恩教育方面從體制上可以説在全國率先走了一步。當然,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讓孩子體驗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現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開,總是覺得這個世界欠他的,就是因為從小習慣了接受,據《光明日報》載: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學東門口拉小提琴,為在內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竟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暗地裏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取;愛要讓孩子知道,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自內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我們更有責任、有義務、有意識教育學生學會感恩。記得有位哲學家説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説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

(四)靈活運用多種感恩教育方法

感恩意識不是天生的,面對眾多中學生感恩之心的如此“遲鈍”,甚至沒有這種“本能”。作為教育者,我們便要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文關懷的氛圍。

1、設計利用各種感恩情境

把感恩情境——各種人際互動情境或社會生活情境作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説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節的寓言故事、童話和偉人故事;體驗情境——為説明感恩的重要意義,設計一些比“説明情境”更隱蔽的情境,使學生獲得某種感恩體驗教育;體諒情境——為增強學生的感恩敏感性和感恩意識而設計的,包括家庭、學校或社區生活中發生的種種人際互動事件。設計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恩”的重要意義很有必要。比如説,對一個生病的學生,開始你可以故意不去看他,讓他一個人呆着,過一陣子慢慢給他無微不至的關心,他就會深切體會到被別人關照的“恩情”,以致以後遇到別人生病,他就會主動去關心別人,這樣感恩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2、故事教育法

老師可以選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講解或讓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道理。這種方法對於學生來講,生動有趣,吸引力特別大,效果應該是非常顯著的。老師用生動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負義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完故事後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或直接談看法,老師最好是加以評述來達到教導學生的目的。

3、實踐鍛鍊法

感恩教育的實踐鍛鍊法有多種表現形式。既可以是為你的感恩對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學生親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學會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時間獻給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動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勵學生把別人為其做過的比較感動的事情寫成周記或作文,在班上宣讀。還可以指導學生親自去做、去體會,與家長、老師進行換位後做一做家長與老師的事情,從而感知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讓學生講述他自己對感恩的認識,講讓他非常感動的事情,講讓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報恩行為的體會和感想。

學生的現身説法也是一種實踐鍛鍊法的表現方式,把發生在身邊或自己身上的關於感恩的事情講給他人聽,增強感恩教育的現實感與可能性。如一位學生對其母親大冬天為自己暖腳而導致生病的事情記憶特別深刻,時不時會喚起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總而言之,感恩是初中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唯有學會感恩,他們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nl7p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