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1

為了更好的加強自我專業化發展,假期中,我認真閲讀並學習了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李生蘭教授著的《學前教育學》一書,結合自己三年來的工作旅程,我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刻反思,現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分享!

《學前教育學》主要是研究學前教育的現象,揭示學前教育的規律,以增強學生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職業素質,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一門學科。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鞏固學前教育的基本知識和主要理論,掌握學前教育的實踐技能和重要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認識到遊戲在兒童成長髮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學習設計優秀的學前教育課程,能夠合理安排兒童的一日活動;正確理解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把握與家長溝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

閲讀本書,我想從“兒童觀”這一點進行兩方面的分析、反思。

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只有不斷的更新兒童觀,才能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教育觀點,使之符合新時代對兒童的需要,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活動“做中學”,兒童促發展

兒童是一個全方位不斷髮展的“整體”的人,應尊重並滿足兒童各種發展的需要。活動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價值,不論是嬰兒期,還是在幼兒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動卻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所謂操作活動,就是兒童通過與物體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發展。兒童在做中學,做中成長。通過動手操作,兒童逐漸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我設計的科學活動“紙的吸水性”中,請五歲的幼兒説出塑料紙、紙巾及打印紙等各種不同質地紙的吸水性時,幼兒難以憑空想象,這時,如果我們請幼兒分別在不同的紙上滴上一到兩滴清水,請幼兒邊操作邊觀察,很快,孩子們得出了結論:塑料紙和打印紙不具有吸水性,而紙巾具有吸水性,這樣的答案是通過孩子自己操作得出的,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不易遺忘。所以,在針對很多抽象問題的理解時,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煩,不要省程序,所謂“做中學”就是説的這個道理。

二、活動“遊戲化”,快樂伴成長

兒童期也叫遊戲期,遊戲既是兒童的一項重要權利,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可以通過遊戲學習和成長,其能力水平也是在遊戲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遊戲分很多種,如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智力遊戲、體育遊戲、音樂遊戲等等,面對多種多樣的特色遊戲,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遊戲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將遊戲巧妙地貫穿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日常帶班中,我們經常運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幼兒要表現好,如“請坐好!”“不要再動了。”“誰的眼睛還沒有看着老師?”……似乎這樣的話經常出自我們的嘴邊,但有時過多的説服教育會讓我們事與願違。試一試:再想請全班幼兒都坐好時,開展一個“小木人”的遊戲;當有個別小朋友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時,我們不妨通過“小靈通”、“一休哥”的角色引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在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時,教師經常以遊戲的口吻來引導幼兒去做事情,“小貓靜悄悄的去喝水”、“小兔子快速回到小椅子上”、“一起學做講衞生的小花狗”等等。簡單的一兩句遊戲語言,就會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會讓其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命令、是要求,而是在玩,並且是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玩,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規,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閲讀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為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不僅要保證身體的正常生長髮育發展的需要,還要給他們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要注重個別差異,對兒童個性的尊重和自由的發展是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兒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我們應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應最大限度的發展兒童的潛力。這些潛能必須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才能挖掘出來,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我們對兒童觀應有正確的認識,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以上心得體會,願與各位教師分享、交流!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2

最近我園組織全園教師學習了《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同時在09月19日,我還很榮幸得參加了由瑞安市教育局主辦,市濱江幼兒園承辦的瑞安市幼兒教師“我與指南同行”論壇活動。剛開始我對指南的瞭解並不多,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我對指南有了初步的瞭解。《指南》分為課程管理、保教常規管理和教師專業發展管理三方面的內容,總共三十六條。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指南》第十九條“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活動需求以及教室空間佈局等實際情況,在師幼互動中共創個性化班級小環境,使環境成為幼兒展示創意、與人交往、獲得認同的重要場所。關注主題環境的創設和活動空間的利用,積極利用鄉土資源、家長資源、生活資源,創設適合本班幼兒自主活動的區域環境,將班級(區域環境)與教學主題有機融合。”感觸很大。以往在創設環境時我們總是很少考慮到“在師幼互動中共創個性化班級小環境,使環境成為幼兒展示創意、與人交往、獲得認同的重要場所。”我們總是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誤區:

1、老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

2、主題牆面語言過於簡單;

3、主題牆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

幼兒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變成了“外人”,他們沒有機會參與創設,只能算是一位欣賞者。我開始認真的反思自己平時的主題牆創設,反思該如何才能做的更好,環境主題是應該為教學服務,主題靠環境而深入,讓幼兒在與牆飾的真正互動中,得到真正的發展。我認為我們應該轉變我們的評價理念,讓教師在主題牆創設中體驗幸福與成功;讓幼兒成為主題牆創設的真正主人,視家長為主題創設的重要合作伙伴,而教師只是主題牆創設的藝術整合者;注重主題牆創設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動態化。

結合指南,反思自己平時的各個方面發現在《指南》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挖掘的東西,我會繼續努力去學習《指南》,將其中的知道思想大膽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積極、大膽實踐,認真全面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3

通過學習,我認為,教育學不能單純作為知識進行學習,而是要理論聯繫實際,把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當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

一、始終將自己作為教學者與學習者相統一的角色來看待。將自己當為學習者,與學生在課堂生活中平等地討論和對話,表達自己的教育認識,實現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生活的主人。

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互動、合作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提倡平等對話,積極交流的合作教法。

三、要讓學生找到自信與尊嚴,多鼓勵學生提問與思考,欣賞學生的表白與論述,要為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思想。要傾聽學生的表達,要尊重學生的見解。用教育的思維,形成教育的理念與智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自由與愉快。

通過學習,我認為封閉式的教育是是把學生與社會進行分離。學生只有在社會環境中才有利於打開思維,鍛鍊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封閉式教育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績好的學生更努力,成績差的學生失去自信心。只有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才能得到實現和保證。成績好的學生更努力,成績差的學生失去自信心。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知識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有可以超過知識的東西——靈魂。教育傳授知識,不過我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於對人的靈魂的塑造。而這關鍵在基礎教育。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到:

一、掌握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

二、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三、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才能使學生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得到健康成長,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4

隨着時間的推移,看着孩子們天真的笑臉,緊張忙碌而又快樂的一個學期過去了,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時,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作為學前班的教學班主任,不僅要在思想上、學習上幫助學生,而且在生活中讓他們把自己的意見説出來,培養她(他)們的團結協助能力,並盡最大努力地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困難。以下是我這段時間的一些體會:

一、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的習慣和學習興趣。

學前班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利用各種獎勵措施激勵孩子,及時提醒孩子們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班裏進行榜樣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逐漸養成了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二、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塊沃土,學生的個性才能百花爭豔。集體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這些天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活躍了孩子們的身心還豐富她們的學習生活。

三、關心愛護每個學生。

作為一名學前班教師,在對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為了讓她們儘快的融入到這個集體,我利用下課後的時間給他們做思想工作,積極和家長以及代課老師交流意見,學生在各方面的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進步。在班裏我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課下我們像朋友的相處,讓孩子們能在輕鬆快樂的環境裏好好學習。

雖然在這段時間,學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讓我感到辛苦,每天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能健康茁壯的成長,快樂無憂的學習和遊戲,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種幸福。親愛的孩子們已經踏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5

學習了《學前教育保教指南》,讓我感觸頗深,作為一個幼兒園教師來説,學習是很重要的,從中我得到了這樣幾點體會:

一、克服教育形式和內容上的“成人化”和“知識化”傾向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組織不同的遊戲活動,把遊戲、參觀、實踐、探索和操作等作為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這一教育理念的實施,我們更加意識到了,從幼兒出發,遵循幼兒的生長規律,拓展幼兒思維的重要性。我們的教學重點不是讓孩子學會各種複雜的知識,而是能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來,對於今後的教學活動要反覆推敲,增強活動的靈活性,逐漸改善,在家長方面也要努力地與他們好好溝通。

二、規定教材的選用

“必須選用國家或省級教材審查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教材和課程輔導資源,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幼兒園在選用教材上非常難,幼兒園説好的家長不一定説好,家長説好的幼兒園不一定能夠選用,這樣規定出來對家長和學校都是一個好事,並有利於幼兒園的長遠發展。

三、關注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

現在的教育觀點就是重在孩子學會沒有而不是老師講的怎麼樣。我記得有個例子説一個外國的教育訪問團觀摩北京的一個模範教師講課,看到學生都會回答問題,對課程非常熟悉,就問這個老師,學生都會了,你這節課還有講的必要嗎?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我們要教會孩子什麼,所以我想關注幼兒生活和學習的表現是一個教師的必備的素質。

四、提升教師的執教能力和專業素養

《指南》提到以後的教學活動,教師必須事先對教材有充分的熟悉度,包括脱稿講故事,這對我們這年齡的老師來説,有一定的難度,但這也是《指南》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反思能力而特意制定的,所以,再怎麼困難,我們都要把每天接觸的幼兒園作為我們最好的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反思能力的場所,特別是利用起園內的資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總之,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把研究學習和提高保教能力相結合,在教育教學實際中去發現和提煉現實問題,針對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真實的具體問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幼兒的發展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mqq8j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