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關於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關於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涓涓不壅,終為江河,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逐漸提高,需要通過教師不斷學習、鑽研理論知識並結合實際經驗,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關於教師德育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一、德育是個什麼活兒?

有人説,德育是細活兒,小活兒,長期的活兒,大家很有同感,因為一語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艱辛,繁雜瑣碎,不易出成績。我想這也是主任們自謙的詞吧,其實德育是大活兒,而且是難乾的活。説德育大,是因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麼?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兒。説德育難幹,是因為德育的隱性、廣泛性和遲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數來衡量,是顯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麼衡量,恐怕不好説,一個學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隱性的,是模糊的,沒法量化。德育又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學生一進門就處處是德育,見人問好,不隨地扔垃圾,樂於助人...... 時時是德育,在家裏家長的言傳身教,在學校老師的榜樣......, 如此廣泛,就不容易把握,你盡心竭力的有意教育會在不知不覺間被那些無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遲效的,立竿見影的事兒有,但少,更多的是在成長過程中一步步顯現出來,甚至在成人後才顯現出來,也就是説,我們忙了半天,自己也許享受不到成果。

做什麼事最難?與物打交道,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應該比較好辦。與本人打交道就難多了,俗話説“人心叵測”,人是多樣的,也是多變的,人的心理更是複雜難以預測的。做學生的德育工作就更難了。首先,我們的學生處在於幼稚與半成熟之間,即容易受到傷害,也很容易去傷害別人。其次,做德育工作不僅是與學生相處,而且要讓學生接受你的思想教育,改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這與一般的與人打交道大不一樣,難度更大。

現在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兩個家長教育一個小孩,就經常報厭孩子不聽話很難管,而我們教師們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再加上孩子的家長,這難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越是困難的工作,就越具有挑戰性。知難而上,這是我們張強九年一貫制學校人的精神。今天,坐在這裏的老師們都是德育工作“衝浪者”,勇於面對德育的海洋。

二、德育是什麼?

我認為德育首先是種子,然後才是陽光、空氣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人在童年時的所聽所見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腦對此事的記憶也不如童年時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務是播種,播下善良的種子,播下感恩的種子,播下責任的種子..... 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應當怎麼做,讓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有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對人生價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沒有按照原則做也心靈不安,心存畏懼,這是我對德育最樸實的認識。同時,德育也是陽光、空氣和水,創造適合種子成長的環境。比如良好的校風,教師的榜樣的力量,適時的德育活動,耐心地提醒,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德育處幹什麼

有人説德育處專門負責個別學生的處置問題,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課跟老師頂牛了...... 如果德育處管這些, 那麼再配上幾個德育專幹恐怕也幹不過來。德育處應當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定位,不能總被個別學生和臨時問題牽着鼻子走,要有計劃,要防患於未然,要做老師的後盾,而不能總是救火,補缺,包辦代替。在這裏我覺得由於歷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籠統與工作隨意過亂過細包辦代替的問題。

為什麼説思路提法太籠統?比如幾乎所有的校長老師都在提養成良好習慣的問題,但小學低、中、高年級、初中應當培養哪些習慣,通過什麼方式培養,一個習慣的養成大約需要他律提醒多長時間卻很少有人思考與研究,使得培養習慣成了一句空話。

為什麼説工作隨意過亂過細包辦代替?比如在課堂上一個學生和老師頂牛,本應當由老師自己解決,德育處卻包辦代替老師解決,所謂解決其實就是給老師一個面子,給學生一個批評,對師生關係毫無益處。因為這樣的事兒太多,致使工作隨意性很大,大家還會感覺忙忙碌碌。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誰的課堂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出了問題必須由老師來處理,或由老師拿出初步處理意見,然後由德育處核實落實即可,這樣我們的全員德育的想法才能實現。

四、德育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德育的內容是廣博的,小到見面問好,大到愛國主義,都是教育的內容,那麼我們應以哪些內容為核心呢?我以為,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是非觀、榮辱觀,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榮,哪些是辱,如果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這些基本的東西是模糊的,那麼他成人後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責任教育。由於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從小以自我為中心,胸中無他人,難與人合作,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謂道德就是利他,要讓利他成為孩子們的一種思維習慣。責任感也是要着力培養的,要從小讓孩子單獨承擔工作任務,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培養責任意識。最後就是理想和信念。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活着就失去了目標。在理想的問題上不要提得過高,要教育孩子腳踏實地,胸懷理想,要以區間的'方式呈現給孩子一個有血有肉的理想, 區間的最低點要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 區間的最高點要讓孩子有自己對人生的嚮往與追求, 理想是在人生歷程中不斷累積的, 自己感悟的, 大人告訴式的不叫理想, 叫灌輸,灌輸的理想孩子自己沒有實現的動力。

我們所有的德育活動,都應當圍繞這些主要內容,通過多種形式來開展。應當由學校所有成員達成共識,共同來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學打架。

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要面對德育教學孰重孰輕的問題,這也是個老問題。我覺得德育和教學,不管學校下設部門是分是和,都要搞好這兩項工作的整合,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雙贏。工作能分割,但人——我們的教育對象不能分割,看一個學生,不能分裂為德育怎麼樣,跟教學沒關係,教學怎麼樣,跟德育沒關係。“教”和“育”合在一起方才構成“教育”一詞,從這不難看出“教”與“育”是相輔相成的。教學與德育是並行的鐵軌,缺其一,則路難行。教師上課要備課,備課即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才能知道學生想什麼、需要什麼,才能材施教,做好教學工作。而德育工作做的正是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教育學生的工作。所以,德育與教學要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才能共同發展。

六、德育工作的形式簡單,但其實質是複雜的、系統的工作。

學生德育工作的形式無非就是幾種:開班會佈置學校的任務、處理學生的日常行為瑣事,遲到、早退、曠課、染髮等等,但是,僅僅做好這些工作就是能把德育工作做好嗎?我們不能僅把德育工作停留在水面上、形式上。德育工作是教育學生的工作,是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對話,是存在着情感交流的一種心理活動的過程。人的感情豐富多彩,有喜、怒、哀、樂,而且也變化摸測,要與學生在情感上產生交流和共鳴,的確是不容易的。情感淺吧,師生情誼不“牢固”,情感深吧,師生“混同”也有不妥,如何把握“度”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把握。

德育工作的實質是重要的,但形式和手段是不可缺少的。沒有形式和手段,實質的工作就無法開展,在進行形式的工作時,要用心去做,切實把實質的工作滲透進去。

七、德育工作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在工作中經常有老師在嘮叨説:學生很壞,怎樣怎樣的。但請試問,我們的學生怎樣“壞”了嗎?他們殺人、放火了?沒有。那就並非是真正的“壞”,對於殺人、放火的罪犯人,社會還在於予以盡最大可能的挽救教育,並非一“斃”了之。何況是並非真正是“壞”的學生,我們能棄之不管嗎?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認識?我們的觀念是否與時俱進,看待問題是否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分析。“橫看成嶺側成峯”,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一分的關懷的眼神,多一句的讚賞語言,也許將改變他們的一生。

八、德育工作要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德育工作是件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的“力氣活”,德育工作的效率,是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教育學生要怎樣做,我們就應該首先做到。例如:教育學生要愛護衞生環境問題,一面我們要求學生要愛護衞生、保護衞生環境,一面我們卻在做破壞衞生的行為,這樣的教育能取得怎樣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才能使我們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九、德育工作要勤於記錄。

我們勤勤懇懇,但“百密終有一疏”,如何來預防這“一疏”給我們帶來的不利後果?要勤於記錄,將日常的工作,無論繁瑣和大小,都記於工作本中,形成書面的證據,這將成為我們面對責任的盾牌。

今天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也許註定我們將清貧一生。為人做事情不一定要圖財圖利,不要將因德育工作的付出與收穫的巨大差異而產生的不平衡心理帶到工作中來。既然我們今天擔當了這份任務,就應當做好。與其應付了事,不如認真盡力而為,不求完美,但求更好,這才是我們教師的本份,付出終究會有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mjq7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