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2021勞動實踐心得體會(精選6篇)

2021勞動實踐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勞動實踐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勞動實踐心得體會(精選6篇)

勞動實踐心得體會1

大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其熱愛勞動、艱苦奮鬥的優良品質,鍛鍊自理潛力和協作潛力,使其養成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珍惜羣眾榮譽與他人勞動的美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縮短學校與社會的距離;推動學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工作;美化校園環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院本期設置大學生勞動課,後勤總公司將這一任務交予了我們(物業分公司),分公司領導把學生勞動課作為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精神和服務育人的一項重要工作,結合我院實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

為確保勞動任務的落實,我們把任務逐項分解,層層落實,建立職責制,劃分職責區,明確職責,職責到人。建立了物管組職責人、組內職工、勞動委員、班長、班內成員職責制,實行目標職責管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做到職責任務到人,每個人都在勞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根據勞動課的要求和同學們的具體狀況,把勞動課的同學分成校園環衞組、教學樓管理組、綠化組、公寓管理組、臨時突擊組,構成了全天候校園勞動教育、勞動教育管理不放鬆的格局。

在勞動中我們以對待事業要中心,服務學院要全心,實踐操作要精心為工作指南,要求每位同學在崗期間做到全心全意,認真細緻,不錯過任何一個鍛鍊機會,不放過任何一個衞生死角,在勞動過程中注意自身的禮貌禮儀、禮貌用語、禮貌行為,確保勞動課順利有序進行,保證圓滿完成勞動任務。

勞動創造了禮貌。勞動創造了美。事實證明,學生在勞動課中拓展了知識、技能,發展了智力,在必須程度上提高了思想品德水平,感受到勞動價值和創造之美。此外,還改善了師生關係,使學校教學、勞動處於樂融融的氣氛之中。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這天,對於我們這些在校的大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這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問題。對於此刻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着我們越能適應它。我們就應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不辜負黨組織對我們的要求。

勞動實踐心得體會2

一眨眼,寒假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了,再有幾天就該過年了。爸爸説:“今天家裏做衞生,你這麼大了,也要學會做家務,跟我們一起幹活吧。”我想家長每天忙來忙去的,即要上班又要回家做家務,我現在放假了,是應該幫助他們幹一些活兒了。於是我痛快地答應了。

剛開始,我的熱情很高,幫助媽媽整理桌面,櫃子,掃地什麼的。可是,漸漸地,我就覺得脖子、腰、背開始有痠痛的感覺,動作也不象開始那麼麻利了。我心想,幹家務怎麼這麼累人呀。這時侯,媽媽看出我有點累了,就説:“這麼一會兒就累了,快一邊兒歇着去吧,不用你了!”可是我一想,媽媽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回家要做飯,做家務,星期日休息的時候還要洗衣服,做掃除,她不是更辛苦嗎?我還是要幫忙做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於是,我説:“我不累,我還能幹呢!”媽媽看着我,笑着説:“別逞強了,累了就歇會兒。”我説:“我還不累,如果我累了就歇會兒,再幫你們幹活兒。”媽媽欣慰的説:“行呀,我的女兒真的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

就這樣我幹一會兒,歇一會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把屋子裏收拾的乾乾淨淨地。雖然很累,但是看着我們的勞動成果,我還是很開心地。我以後要多幫媽媽做一些家務。

勞動實踐心得體會3

在工作生活中,我也學到了很多:在日常工作中,上司壓迫、指責下屬是不可避免的。雖然這是真的,但也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這讓我明白,當別人批評你或聽別人的意見時,你必須冷靜。只有這樣,你才能表明你在真誠地聽他説話。雖然很難被批評,但要明確表示你真的接受他們的批評。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為未來的成功鋪平道路。我們應該學會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也從工作中學到了人際交往和與人打交道的技巧。在人際交往中,我能看到自己的價值。人往往很執着。但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麼你一定會交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不要斤斤計較,不要強迫對方付出和你一樣的真情實感,要知道付出比得到更享受。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有信心,學會和身邊的人溝通,關心別人,支持別人。工作日有喜怒哀樂,有苦有樂。也許這就是工作生活的全部。不知道有多少打工人有過這樣的感受,但總的來説,這樣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走向社會的重要一步,值得銘記。現在想想,24天的工作讓我收穫了很多。我所學到的關於生活的東西,是我在學校裏無法理解的,可以算是我的那份財富。

如今,大學生不再是人才市場的“熱門商品”,幾乎每個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都要求有工作經驗。因此,大學生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積累工作經驗。很簡單。如果你應聘的是同等學歷的工作,公司當然會更注重個人相關工作經驗。

就業環境不容樂觀,競爭形式日趨激烈,面對焦慮和壓力,像我這樣的大學生選擇在寒冷時期工作。雖然寒假只有短短的一個月,但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可以體驗到辛苦的工作,鍛鍊意志品質,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歷是一個大學生擁有的“無形資產”,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除了學習書籍,大學生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不聽窗外事,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活動鞏固學到的理論,增加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為真正的能力,要靠實踐經驗和鍛鍊。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千變萬化的社會,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為掙錢或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機會培養自己的創業精神和社會

實踐能力。現在的招聘單位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應該把握所有的機會,正確衡量自己,充分發揮所長,以便進入社會後可以儘快走上軌道。

除了工作中我學到很多很多在學習中無法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外,在我看來,我收穫的是,我變得很開朗很自信。以前在人羣裏,我膽小得幾乎寧願縮在角落裏,希望沒人能注意到我。而這一次,在我們的小組會議裏,我變得很自信,我勇於在大家面前表達我的看法,勇於向組長提出建議。更有甚者,在每一次活動中,我都踴躍參加,表現相當積極。組員居然不相信我之前會是一個相當內向的人。我覺得,這次社會服務活動給我最多的是,讓我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這個改變,是我之前都一直想要的。

在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獲益良多,這對我今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啟發。這次的打工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起點,我相信這個起點將會促使我逐步走向社會,慢慢走向成熟。

這次的實踐的確給予了我很多。今後,我將繼續保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高尚的'思想覺悟,進一步完善和充實自己,爭取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後的實踐中更好的運用去自己的只是,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將來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勞動實踐心得體會4

暑假期間,我進行了一次社會實踐,有幸在當地的一所電腦學校教電腦。我教的都是一些基本最基本的知識,本以為以我的電腦,教這些生手應該是綽綽有餘了,沒想到,在教的過程中,體驗了一系列的困難。這才恍然明白,原來傳道授業解惑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呀。針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參考了一些書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式。一方面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老師的不容易,另一方面記錄者我的成長。以下是我的社會實踐報告

因為從來沒真正的走上講台正式的授課,初次登台時還真是很緊張。儘管課前已經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但在講台上時還是控制不住的心慌,流冷汗。幸好我一直相信“堅持就是勝利”這一格言,沒有讓自己的怯場流露出來,最後終於比較成功地結束了一堂課。不能不説,這也是我的一次超越呀!

當了老師才知道,光自己肚子裏有貨還不行,還得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來傳遞給學生,只有學生真正學到了,那才叫好老師。而我,在教學初期恰巧遇到了這個問題。常常我是吃虧不討好,花了大力氣來講課,把自己搞得汗流浹背,結果大部分同學依然不懂,心裏異常着急。後來與有經驗的老師溝通交流後才有了些許改善。

在教學過程中,我就遇到了這一問題。學生們往往不能按我的主觀願望去做學習做事。當然,我很能理解這種情況,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主觀能動性,我又怎能將自己的期望強加於他人身上呢。可是,當我試着去改變去努力的時候,情況雖有所改觀,但仍沒有我期望的那樣順利,心中難免有些挫敗感,甚至因為少數同學而影響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

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變化,我的視角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老師,辛辛苦苦的教學,大家都希望學生們能切切實實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可是,無論我付出多大的努力,苦口婆心的談心交流,掏心掏肺的跟他們溝通,仍有些學生不為所動,依然我行我素,愛學不學的樣子,真的很令人頭疼!

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達給學生,是做老師必須知道的。同時,瞭解他也是做好老師的關鍵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好教師應該瞭解自己所教學科的課程,掌握教學技能,完成所有有效教學所涉及的所有活動。對有效的教學而言,學科的課程並非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所以教師要做的是不僅要了解起學科課程,而且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學生

做個有意識的教師;所謂有意識為某個原因有目的地做一些事情,即有意識的教師明白最大程度的學習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在做出決策時,在教學中會應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律,能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論與常識結合起來。

“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學生們對老師的看法往往影響着他們對該門課程的熱情度。關係好了,能夠大大的促進教學過程;處理的不好,則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勞動實踐心得體會5

xx街辦事處xx勞動保障工作站於xx—x年4月成立,自開展工作以來,在辦事處黨委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以“就業就是根本,就業就是穩定”為理念,以“全民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為契機,按照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多策並舉,使轄區再就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良性循環。

一、基本情況

xx勞動保障工作站位於xx轄區中部;東起xx西側,西至泰山路東側,南從人民路北側,北到人民路南側;轄區面積0。3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470户,4410人,目前轄區內共有下崗失業人員206人,其中“4050”人員6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6人,“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51人,就業率96。3%;再就業培訓184人,創業培訓21人,同時我們利用所屬企事業單位開發一批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4050”人員和夫妻雙下崗人員,至目前,共安排22人。幫助32名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申請辦理小額擔保貸款74萬元,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19户。各項工作的良好運作,有效地保持了轄區就業形勢的穩定,穩步推進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發出勞動監察詢問通知書75份,其中籤訂勞動合同139份,簽訂率達到78。8%;下達勞動監察限期整改通知書32份。這些基礎工作的開展有力促進了轄區的穩定,為加快轄區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推進措施

(一)組織領導

就業再就業工作是一項造福羣眾的民心工程,為此我們在和上級勞保所簽訂目標責任書的基礎上,層層分解任務,量化責任,落實到人,壓死任務,為全年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我們制訂出台了就業服務制度、統計調查制度、台帳管理3項規章制度,並與職業介紹流程圖和社會化管理流程圖一併上牆,便於下崗失業人員瞭解、監督。三是摸底排查,澄清底子,完備檔案,深入轄區挨家挨户對下崗失業家庭進行排查摸底,建立下崗失業人員個人檔案,全面登記他們的職業技能、就業願望、家庭狀況等基本情況,準確地掌握了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

(二)科學宣傳

為全面宣傳勞動保障各項政策、法律法規,更好地服務於下崗失業人員,進一步轉變他們的就業觀念,我們採用了“三位一體”宣傳法。即:街面宣傳法,利用宣傳日、舉行招聘會等形式,在市區繁華街道或路口進行集中宣傳,免費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崗位服務;地面宣傳法,組織工作人員深入下崗失業人員家庭,進行面對面的講解、談心,幫助他們轉變就業觀念,開擴就業思路,實現彈性就業、非正式就業等靈活就業模式;空間宣傳法,利用電台、電視台、報紙、又利用轄區的文藝宣傳隊自編自演等各項形式,使大量政策信息傳送到千家萬户,令廣大居民羣眾瞭解、認識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另外,我們還定期不定期舉辦“轉變就業觀念培訓班”,邀請創業之星張啟玉、王依依等現場做報告、談體會、集體討論,挖掘分析羣眾思想根源,針對性的提出具體解決方案。使許多下崗失業人員轉變思想、開擴視野,踏上成功之路,用具體事例和行動很好地宣傳了再就業工作。

(三)措施得力

在工作中,我們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思想,以“強管理、重服務、促就業”為抓手,推動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強管理”是基礎我們有素質高,業務精的專職工作人員,同時在轄區內公示勞動保障工作的職能、職責、服務標準,辦事制度、責任追究等,加大了勞動保障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六項工作制度,即“掛牌上崗制”、“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上門服務制”、“跟蹤服務制”等完善機制牢固夯實工作基礎

勞動實踐心得體會6

這次參加社區服務的實踐活動,讓我對於社會和身邊的人和事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如今的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身處校園,對於社會、身邊的人和環境接觸的都比較少。為此不免的產生了間隔,讓我們哪怕對身邊的鄰居可能都無法順利溝通。

但在此次的實踐中,我作為一名社區服務人員,以一個全新的身份進入了社區的環境。在對自己曾經陌生的社會環境和社區交流進行了接觸和體會後,我自身的思想和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

剛開始參加活動的時候,其實我的內心還帶着一些散漫不積極的態度。當時我只覺得,自己不過是來體會一段社會的生活,是為了今後更好的校園學習而做的準備。

但如今再看,我真的為自己當初的想法感到慚愧和遺憾。因為進入這次的活動,我正是進入了社會,進入了工作!但我在起初的思想上卻沒有重視社區活動,而是以自身的學習為重心,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但經歷了這次的社會實踐,我在社區中體會到了很多學習中沒有的事物,感受到了在社會中許多僅憑理論知識不好的解決的問題和情況。

活動中,我幫助了社區的阿姨處理文件,整理了活動中的物品。雖然看似是簡單的事情,但卻都有自己的計劃和規律,即使是我也必須嚴謹細心的去處理,這樣才能保證工作的準確。

此外,在活動中,我們還一起去探望了社會中的許多老人和留守兒童。看着他們有些人辛苦的生活環境,我感到有些驚訝。一直以來,生活在父母養育下的我雖然沒有奢侈的生活,但對比身邊一些人的情況卻好了實在太多!我從未想過,那麼總在電視和新聞中看到的需要幫助的人,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些瞭解,這些對於他們生活和情況的認識,緊靠校園的學習我們是無法有所感受的。正因為來到了這裏,我才有了這份認識,也正因此,我才在內心中“真正”誕生出了想要幫助他們,想要出一份力的想法。

如今,實踐結束了,但它留在我內心的震撼卻久久的不能消散,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的前方就是社會,但我們卻十分缺乏對社會的認識,這是不應該的。

今後,我也會更加積極的去參與生活中的那些活動,讓自己為社會能更多的做出一份貢獻,也是為了讓自己更多的瞭解社會,瞭解我們生活的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ll2v0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