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300字(精選5篇)

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300字(精選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3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300字(精選5篇)

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1

此次演練讓全體師生了解了防震、疏散等應急避險知識,教師沉着鎮定、恪盡職守,各位同學臨危不懼、同心協力,師生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因此演練十分成功。通過觀摩演練,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領導重視,演練組織到位

領導高度重視是演練成功的保障。本次應急疏散演練,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演練領導組,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安全演練方案》,設立了指揮部,明確了工作人員分工及職責,並在演練前詳細向師生講解預案內容,讓師生熟悉演練程序。

二、籌劃縝密,演練預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練的時間、路線、內容、對象都作了具體的説明。對這次演練的具體操作程序、疏散要求與注意事項作了——講解。為了確保演練活動按方案順利進行,進一步明確疏散集合地點、疏散順序和注意事項。要求班主任教育學生,聽到警報後,全校師生必須服從指揮,聽從命令,立即迅速、安全進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擁擠、推搡,排好隊有秩序地下樓,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譁、開玩笑;如發現有人摔倒,應立即將其扶起,幫助一起逃離危險地。要求各司其職,到達規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務。

三、井然有序,演練效果良好

總指揮通過廣播下達命令,在場教師指導學生有秩序地迅速避震及疏散。到達目的地,各班主任馬上清點人數,向分管校長彙報。演練指揮小組坐陣統籌,駕馭全局。這次活動全部學生從教室撤離到操場只用了3分鐘,演練按預案進行,整個演練過程既緊張、激烈,又有條不紊。提高了我校實際應對和處置實發安全事件的能力,更進一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增進師生之間的患難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禦和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整個演練活動達到了預期目標。

四、本次演練貼近真實,但與實戰還有一定差距

演練中有的同學嘻嘻哈哈不夠嚴肅:撤離教室時各樓層沒有分樓層、按規定的延時撤離,所以人員比較集中,相當擁擠,容易發生擠倒、踩踏等事故。

總之,在這次的防震、疏散演練中,我校的師生都增強了這方面的認識。

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2

地震是世界上最兇惡的敵人,它會直接造成建築物與構築物、地面、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衝上海岸,還會造成沿海地區的破壞。地震的直接災害發生後,有可能會引發出次生災害。有時候,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比直接災害還要大。

“5。12”大地震,使四川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質傷害;前一段時間,海地7級大地震使首都太子港等地化為一片廢墟。地震再次顯示了它巨大的殺傷力。為了防止遭受類似災害,我校於本學期搬離了抗震能力較差的房屋。為了強化師生安全意識,提高自救能力,針對突發事件情況下,如何讓師生熟悉逃生路線,確保師生生命安全,我校組織全體師生進行了一次地震逃生演習。

一個星期五的上午8:35分,演習正式開始。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嘈雜聲過後,學生們分樓層、分教室迅速有序地撤離教室。所有人員按照預先制定的路線從教學樓逃離,短短的2分鐘以後,所有人撤離到大操場上。整個過程指揮到位,秩序井然。

這次地震逃生演練、緊急疏散演習活動開展得非常有意義,不但增強了同學們應付突發事情的意識,而且還讓學生懂得了很多自救知識。他們知道了在操場或室外遭遇地震時,應該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在室內遭遇地震時,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震後再有組織地撤離;在樓上發生地震時,千萬不要跳—樓,不能站在窗外和陽台上。另外,學生們還親身體會到了在逃生過程中,不能只顧個人安危,要服從老師的指揮,鎮定、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帶的重要性。

這次地震逃生演習,還讓我想到了很多。我想到了在學校裏對小學生進行類似逃生演習的重要性。有些災難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離我們很遠,相反,有些災難就可能出現在我們身邊。必要的知識宣傳和實地演習,能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能在災難來臨之際,減少傷亡。地震逃生演習、火災逃生演習,我們要多開展類似的工作。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更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聽從指揮、團結互助的品德,提高師生突發公共事件下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我還想到了,學校發生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後沉着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沉着冷靜的指揮和合理得力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難帶來的損失,保護師生的'生命安全。

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3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學校全體師生參加了消防安全演練,先在小操場聽了消防演練動員講話和消防安全演練的步驟安排,緊接着進行火災逃生演習。

隨着一聲清脆的哨音,消防安全演練開始了,我們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地離開教室,同學們用手捂住口鼻,彎下腰,一個班接着一個班有秩序的迅速衝到操場上,安靜、整齊地排成縱隊,站到指定的位置,清點人數,所有同學全部逃離到安全地帶,只用了兩分五十七秒,老師對我們的表現進行了表揚。緊張的逃生演練剛結束,接着是滅火演習。老師一邊講解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一邊示範用滅火器滅火,從六年級選了一位大哥哥進行現場操作滅火器滅火,火點燃後,火苗飛竄,只見這位大哥哥沉着地操作着滅火器,很快就將火噴滅了。

演練結束後,我們回到了寬敞明亮的教室,老師再次為我們講解了預防火災的重要性,要求我們不帶火源,遠離火災。這次防火演練讓我學習到了許多消防安全知識,我們年紀小,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所以平時一定要做到:

一、充分認識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帶來的嚴重惡果,無論任何時候都不玩火。

二、打火機、火柴、鞭炮等常常是誘發兒童玩火的物品,平時不要在身上攜帶這類物品。

三、同學間要互相監督、互相提醒。如發現有同學玩火應立即制止,並報告老師和家長,對他們進行教育。

如果萬一發生火災,我懂得了在危險時刻正確逃生和保護自己的方法,也知道了生命的可貴。而且在遇到災難時如何幫助周圍的人,緊急時候更不能慌張,要有秩序,更要用科學的方法和沉着的心態應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安全多重要啊!他是我們幸福生活和快樂學習的保障,我倡議同學們多多學習關於消防安全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消防安全意識,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

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4

學校為了增強我們的防範意識,特地在下午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避震演練。

下午第二節課剛上課,徐老師就來到教室裏給我們講在避震演練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然後演練就正式開始了。廣播裏傳來了孫校長的緊急通告:"餘姚現在發生4。5級地震,請同學們做好避震工作!"隨後便是一陣緊急的鈴聲,同學們像一窩蜂似的湧向牆角:有的大喊大叫着,還不時地發出"咯咯"的笑聲;有的則像發生了真地震一樣,一臉的緊張。教室裏一下子亂成一團!一班人都蹲在牆角處,有的雙手抱頭,有的躺在地上,有的坐在同學的身上當馬騎。我呢!個子最小,就按老師的要求躲在桌子下,由於是演練,我也一點兒不緊張,反倒覺得很好玩。過了幾分鐘後,鈴聲戛然而止。廣播裏又傳來了校長的命令:"請各班排好隊在操場集中!"鈴聲再次響起。同學們迅速站起來,跑出教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列成兩隊,然後火速奔向操場。

到達操場後,我們發現已有好多同學站在那兒了。他們有的講空話,有的玩遊戲,有的你推我搡的,隊伍三三兩兩,很不整齊,沒有一點逃生的緊張氣氛。後來,陳校長嚴肅地對我們説:"這次避震演練非常失敗,原因在於同學們沒有認真對待。在地震時,為了提高我們的自救能力,希望同學們嚴肅認真地對待這次演練,下面再來一次!"於是,我們回到了教室,徐老師對剛才的演練進行了總結批評。隨後,第二次避震演練又開始了。因為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同學們也基本掌握了避震要領,態度也嚴肅多了。我們只用了四分鐘的時間,便轉到了安全地帶。這一回可得到了校長和老師們的肯定。

這次避震演練,既是對四川大地震中的遇難者的懷念,又增強了我們的防範意識,使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面臨危險時有了一定的逃生經驗。

應急疏散演練心得體會5

上週星期五,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消防演習。剛開始時,老師叫我們迅速的把板凳放到桌子下面,井然有序地離開教室,到操場集合。同學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聽消防教官講解消防知識,講完就開始消防演習。一個消防員手持火把,點燃了旗台上的燃料,頓時硝煙滾滾。許多人手持乾粉滅火器,對準火源,按下開關,又是一片濃煙滾滾,乾粉把我們嗆得要命。

經過這次演習,我明白了火災的危險性。火,帶給人們光明;火,賦予人們温暖。但是火也吞食了無數生命,留下了累累傷痕。近年來,火災災害非常多,光是一年全國就發生幾千次,死了很多人。我們不應忘記一串串冰冷而殘酷的數字,不應忘記一個個心酸和痛苦的場面。火災事故不僅會給我們自己帶來莫大的不幸,也會給家庭帶來極大痛苦。我們要記住,不能隨便開煤氣罐,不玩火等。同時,我們要增強消防意識,懂得火災形成的原理;懂得火災預防;並積極開展消防宣傳;還要學會火災報警方法,學會使用滅火器撲救小火,學會火災自護自救的方法。要時刻牢記消防安全,學習消防知識,消除火災隱患,防微杜漸,防範未然。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

同學們,我們熱愛生活,我們在校園中演繹活力,憧憬明天;我們珍愛生命,我們在生活中處處留意,拒絕傷害。讓安全的意識常駐我們心間,讓生命的絢爛閃耀在我們四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km2l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