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

摘要:由於網絡有着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和虛幻的社交環境等特點,給大學生帶來了多種多樣的學習、生活題材。但是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大學生盲目的迷戀網絡會使情緒失控、性格扭曲,嚴重的會產生違法行為。如何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個新的變化,讓大學生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下面對各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説明。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於當今社會科技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走入大學生的生活,並且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隨着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網絡信息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也讓大學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瞭解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網絡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因素。為了降低這種負面影響,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轉變,我們可以採取分析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來尋求解決的好辦法。

一、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網絡多元化的價值觀對大學生認知的影響

由於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全世界信息的聯通,產生了極大的信息量,這也讓互網絡有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對同一件事網絡上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觀點和價值觀,這讓對價值觀取向認識不清、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大學生來説很難辨別對錯,造成對事物沒有客觀的認知、情緒容易波動、行為容易過激。所以,有着極大信息量和多元化價值觀的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影響很大。

(二)網絡虛擬性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方式

網絡與現實生活相比差異很大,網絡自身存在着虛擬性,大學生足不出户就能通過網絡瞭解世界的各種信息,通過網絡的社交平台可以在不經過見面的情況下進行交流、溝通,他們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實信息來進行一些虛擬性的活動。由於大學生的心智還不算成熟、情感比較豐富、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容易意氣用事,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當大學生被網絡上的這種虛擬的人羣所利用,對他們蓄意煽動,將一些不開心的事擴大化,使得大學生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發生過激的行為,嚴重者甚至觸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網絡犯罪比現實生活要難以預防和控制,在現實生活中,學校和社會可以通過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來加強對大學生的行為管理,讓大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所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學生的情緒波動,從而減少了大學生的犯罪概率。然而,網絡的虛擬性讓心智不成熟的大學生們隨意的釋放情緒、發表言論,導致法律、道德對行為的約束有所減弱,造成了不可預見的後果。所以,網絡的虛擬性給大學生的行為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三)網絡交流對象間接性影響大學生的溝通

由於,大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時期,情感比較豐富、性格比較敏感,在交友時比較羞澀;所以,他們在面對面交談時會受到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不能敞開心扉、放下顧慮的交談,在思想和情感的表達上往往不夠深入透徹,沒有達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網絡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一些社交軟件,例如微信、QQ等,無需見面以文字、圖片、語音的形式進行交流,不受環境等條件約束,可以敞開心扉、隨時隨地的交談,這樣也能讓大學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學生很容易沉迷於這種虛擬的網絡社交中,使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產生排斥感,讓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冷漠。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網絡環境下的轉變

依據大學生心理健康受網絡環境的影響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當前存在的問題,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建一個新模式,達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進行開展,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夠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學校應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專業知識的教學以外,還要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學校應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廣和普及。學校可通過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測試,研究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差異,然後針對這種差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課題講座等;同時,可以通過各大媒體進行宣傳,讓校園到處都充滿心理健康教育的氣氛,讓大學生主動接受並重視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從而可以預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產生,達到培養優秀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網絡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老師要隨着網絡的發展變化,以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變化,來快速轉變教育觀念。老師應將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現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結合,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創建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對待網絡的虛擬性。這種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轉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動力。

三、結語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作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諸多困難。在當前的這種網絡信息社會中,學校要加倍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建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系,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方向,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觀”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會責任感,讓大學生的心理向着正確的、健康的方向發展。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2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引起了眾多學者關於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從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困境出發,以翻轉課堂的內涵和特徵為切入點,與傳統課堂進行對比,分析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優勢,同時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應用;可行性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及目前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自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以來,許多高校也已經陸續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並逐步將其列為公共必修課。《基本要求》中對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具體要求。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

1、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這一教學效果並非立竿見影,而是一個學生知識內化並逐漸積累的過程。對於學生而言,掌握一個心理學的概念並非意味着就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是使學生在個人成長髮展中,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是以實際應用為目的。

2、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通過課程的開設,幫助大學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解決自己實際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師生應建立一種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實現師生間雙向的心靈溝通。教師通過設計一些情境體驗、心靈遊戲、案例討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迪下,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勇於探索自我、體驗感受、討論知識。

3、學生的主體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教學過程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改變教師傳統“教學者”和“訓練者”的角色定位。他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他們想要什麼,幫助他們發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從而安排恰當的學習活動和材料。因此,心理健康課程應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教學內容,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開發學生潛能。

4、學習方式的心理體驗性。心理體驗強調以體驗為主,引導學生互動,達到知情合一。因此,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主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用自己已有的經歷和心理結構去理解、去感受、去體驗。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1、課程要求高,但有效教學時間少《基本要求》中教學內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瞭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瞭解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而這三大部分又涵蓋12個課程專題,即使按照《基本要求》的教學管理要求,將其作為公共必修課上滿32-36個學時,每個課程專題也只有3學時,這很難在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層面達到既定教學目標。此外,部分高校在具體的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將心理健康課程壓縮到16-18個學時的情況,有效的教學時間更是難以保障。

2、課程意義重大,但教學效果難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校預防學生心理問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重大。然而在實際的課程開設過程中,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採用傳統“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即使不少教師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如應用角色扮演、團體輔導、案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但往往受到教室硬件條件及師資水平的限制,在大班教學的條件下,更是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度仍然不高。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領悟掌握的知識技能,需要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和應用,而課後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和交流幾乎為零,很難使課堂上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化和熟練運用,以致知性脱節。

3、受眾對象多,但缺乏針對性高校學生生源地域性較廣,個體的成長環境差異較大,心理健康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點也不甚相同。而心理健康課程作為校級的公共必修課,每年的受眾對象往往是全體學生,人數眾多,羣體龐大。教師在大班教學中多是着眼於各個主題的核心知識點,很難根據每名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缺乏針對性。

4、課程專業要求高,但師資力量薄弱《基本要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緯度達到既定要求,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很高。由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職教師人數較少,無法承擔全校的通識課程教學任務,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講教師隊伍常常由輔導員作為師資隊伍的補充,由於專業限制,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二、翻轉課堂的內涵及與傳統課堂對比的優勢

翻轉課堂起源於20xx年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錄製可供學生在家觀看的視頻,後經薩爾曼可汗學院以及開放教育資源運功的貢獻,迅速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20xx年,翻轉課堂的浪潮湧入我國,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和應用。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根據翻轉給出的定義:“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把直接教學從羣體學習空間轉移到個體學習空間,從而促使羣體學習空間轉變為一種動態的、交互性的學習環境,並由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概念並創造性地進行主題學習。”通過以上給出的定義,翻轉課堂通俗地講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課前觀看,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討論、答疑並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翻轉課堂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能力和方式;二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使得翻轉課堂得以實現;三是教師必須發揮在整個活動學習中的組織和引領作用。

(二)翻轉課堂的特徵

1、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由原來傳統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者、課堂上的管理者變成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由教學內容的傳遞者變成視頻資源的設計開發者以及相關教育資源的提供者。教師要熟練地掌握一些學習活動組織的策略,因此教師的主導地位沒有削弱,反而是加強了。課堂中,當學生遇到疑惑和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

2、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個性化學習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角。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以及學習量。並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學習和協作學習等形式來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內化。

3、教學時間的分配發生了變化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將傳統課堂上知識講授的內容一部分放到課堂教學之前,從而釋放更多的課堂時間,將有限的時間“最大化”地利用,留給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延長教與學的時間。

4、教學手段發生了變化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微視頻+在線作業,是翻轉課堂的主體構架。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可以在課堂外直接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這樣就很容易形成線上學習和現場學習的有機結合。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翻轉課堂重構教學結構,與傳統課堂相比,具有其自身優勢。

1、因材施教,從而解決學生個性化問題在翻轉課堂上,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已有的學習知識水平安排個性化的學習進度,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接受、吸收、理解知識。另一方面,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獨立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空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獨立學習和探索問題,並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2、課前觀看視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於視頻和作業通常是上課前一週發佈和佈置,學生在觀看視頻後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探究思考,並且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和驗證,這樣在課堂上才可以有針對性地向教師提出問題和疑惑,並通過小組討論進行再次學習和思考,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習。

3、豐富課堂情景,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其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認識到個體的差異性,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實現知識內化。在現代教育技術等教學輔助手段的支撐下,翻轉課堂上師生間的溝通更加靈活多樣,呈現出課堂情境的多元化和層次化,學生通過小組化的學習方式,不斷整合自我認知並學會悦納自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教師面臨的挑戰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微課程的開發者、意義構建的促進者、學生的引導者及現代教學理念和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者。與其他的專業教師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專業地運用心理學知識組織整個課堂的運行,這對於教師來説無疑是一個挑戰。

(一)教學資源的準備

翻轉課堂是技術促進學習的典範,因此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互聯網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雖然目前互聯網上的精品課程或公開課資源豐富,但因為每個學校的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不盡相同,因此適用性並不普遍。提前發佈的視頻一方面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多媒體使用技術,比如視頻的剪輯、音頻的錄製、PPT的靈活運用等,另一方面視頻的製作內容還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精煉要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於大部分教師來説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二)課堂理念的轉變

穆塞萊姆認為:“翻轉課堂並不意味着你的學生會觀看教學視頻,如何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才是關鍵。”翻轉課堂上,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填鴨式”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對於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和教學習慣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在心理健康翻轉課堂上,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課堂時間最大化利用,從而完成學生的知識內化過程。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靈活的教學環境,真正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

課堂教學是在課前微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解決個性化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學生面臨的挑戰

(一)學生角色的轉變

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選擇學習的時間、學習的地點、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量的多少。一方面,他們在觀看教師提前分享的視頻後,需要自主整理自己的疑問,做好學習筆記。另一方面,他們要對自己課前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及時瞭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這對於早已習慣於傳統課堂上依賴教師講授的學生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二)學生學習習慣的轉變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互動環節都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反饋,否則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心理健康翻轉課堂上,更注重課堂上個人的分享,然而學生在傳統課堂的長期影響下,很難主動或或羞於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個別學生不願意接受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對頻繁的師生、生生討論互動產生排斥心理。

五、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指出,教育信息化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運用翻轉課堂,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達成教學目標,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條件下教學改革的一次新的嘗試。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夠契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模式為教學帶來了各種機遇,同時教師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課堂的翻轉效果及發揮無論對於教師還是學生來説都需要一個探索和適應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kkj3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