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精選6篇)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精選6篇)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1

這一次來到了我們班xx同學的家裏做家訪,主要是想多跟xx的父母進行溝通,也瞭解他在家裏是什麼樣子的。想要教育好學生光我們老師努力是不行的,家長也是要一起努力的,不然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一回家就忘記了的話那不就白教了。同時也是想通過這個機會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況,詢問家長對我們老師和幼兒園的工作有什麼意見

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會教孩子一些生活的常識和技能,但當他們回到家之後因為家人的嬌慣,可能就會導致我們老師的工作白忙活。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能夠做到自己吃飯,但回家之後家人要餵飯的話,孩子就相當於沒學了,有一些技能是需要多多的鍛鍊的。若是不跟家長面對面的去解釋我們的一些行為,對家長提出一些意見的話,對我們的工作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只通過電話跟家長聯繫的話可能會讓家長有一些不好的感受,所以最恰當的方式就是做家訪了。

Xx的家長非常的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提出的意見也都説會採納。其實很多的時候家長並不是不能接受老師的建議的,只是需要用一種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讓家長不會感到心裏不舒服。多跟家長進行溝通也能夠讓我們老師的工作做得更好,合理的去採納家長的一些意見,改進幼兒園的一些教學制度,努力的做到讓家長滿意,也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在幼兒園裏成長。家長們其實也沒指望孩子能夠在幼兒園裏學到多少知識,只要能夠獨立一點,多會一些生活的技能就可以了。這一次跟家長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家長對我們老師的期望,越發的.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了,也要更加的努力。

這一次的家訪自己也是有了很多的收穫,覺得自己對學生了解的還是不夠的多。在幼兒園和在家裏孩子可能會展現出不同的樣子,多多的去了解學生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教學的工作。現在是要因材施教,努力的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園裏都能夠得到發展,都能夠多學一點東西。這一也體會到了家訪的重要性,以後有時間還是要多多的進行家訪,更貼近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做好教育的工作。雖然現在孩子們還是處在幼兒園階段,但在我看來這一階段也是同樣的重要的。不是有一句俗話叫做“三歲看老”,這也説明了幼兒園時期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2

耗時近一個月的家訪終於告一段落。走訪了部分家庭,部分家長由於工作的特殊原因是家長到學校來與老師交流的。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真是不假。我校是進城務工對口學校,父母創業之初,沒有條件陪伴他們的成長,一部分孩子是在鄉下由老人帶大的,因此從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總能讓我感受到一些不同之處。

通過這次家訪,感受最深的有幾種情況:

一、孩子從農村到城市的孩子比較膽怯,總感覺到孩子在害怕什麼。見了孩子的家長才發現原來孩子對自己的父母都有一種距離。他們不會象那種一起在父母身邊成長的孩子那樣對父母撒驕,他們怕自己萬一哪方面做錯了會被父母又送回老家。

建議家長多鼓勵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都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及陪伴,而不是簡單的指責和批評,更不能威脅孩子不聽話就送回老家的話。因為孩子犯錯時並不清楚他到底錯在哪裏?家長在孩子身上應該有更多的耐心、責任、包容和理解。

二、即便在城市孩子父母工作忙,孩子也由老人管。孩子身上大部分行為都向老人學習,動作比較拖沓,多數比較自私,不願意與人分享。隔代親的老人們總是怕孩子吃虧,也不鼓勵孩子接交同學。孩子失去很多學習機會。

建議家長多抽時間陪伴,同時鼓勵孩子接觸同學。社交是一個很大的平台,學習的機會也很多,一定要讓孩子學會交往與分享。畢竟個人是將融入社會的。家長應教會孩子如何接納,吸收對自己成長有利的朋友。讓孩子吸收他人的長處,鼓勵孩子接交更多的與同齡人。

父母生了二胎,又要忙於工作,孩子有一種失落,覺得父母不再象以前那樣愛他,導致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都亮紅燈。並且這樣的孩子多數學會了撒謊。孩子就這樣放縱自己,而家長依然對孩子疏於管教。

建議家長工作再忙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情況。一定要儘可能抽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如果家長因為工作原因和第二個孩子小而對老大的關注減少,孩子會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錯過孩子最佳的陪伴和教育時機,再挽救難度會很大。

通過家訪,我深刻感受到了家長與孩子的無耐。感受到我們學校的孩子和家長一起的時間太少。感受到家長生活的壓力,孩子學習的壓,更感受到家長們正處於想迫切改善自己的生存條件而奮鬥的階段。但孩子還處於似懂非懂的成長萌芽需要引領的階段。對於現在存在的問題我只能充分利用好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儘可能給予孩子幫助和引導,給家長解去後顧之憂。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3

為期四天的家訪任務結束了,剛開始接受幼兒園佈置的這一任務時相當焦慮,畢竟是入職以來第一次做家訪。經過了制定計劃、安排路線、電話預約等過程,我們終於來到了孩子的家。

家長們熱情的迎接,孩子們有禮貌的接待,讓我們放鬆了許多。在和家長的交流中,我們瞭解到孩子的性格特徵、愛好以及在家的表現等,通過和孩子的接觸我們瞭解到了孩子的氣質類型,發展水平等。同時我們也對家長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以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情緒。本次家訪一定程度消除了幼兒對上幼兒園的恐懼,拉近了幼兒和老師的水平,還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這對我們以後的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此次家訪的經歷讓我再一次的.認識到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和認可,也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了教師的神聖和責任,激發了我們的工作熱情更加堅定了我對這份工作的執着和追求,雖然幼兒園的事相當的瑣碎和複雜,但仍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4

在這一年的家訪工作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項工作是老師和家長全面瞭解學生的重要途徑。一是獲得許多第一手育人資料。通過與學生、與家長交流,瞭解每一個學生地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瞭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並做好詳細的記載,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家長老師互相信任。通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這就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有信心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三是多稜角認識學生。瞭解了很多表面上看不出來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比如我班的鄧某、董某等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裏卻很活潑;而有些正好相反。

發現存在的問題是第一,現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第二,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於溺愛和放縱,養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挑三揀四,愛耍脾氣等不良行為,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第三,家長誤認為孩子很聰明,忽視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當我們在家訪中交談起這個問題時,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下子又進入另一個誤區:希望一下子能解決問題,企圖一勞永逸。第四,家庭成員內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難於與學校教育配合。

父母雙方教育觀念和方法不一致,導致孩子有空子可鑽,言行不一。沉思之後,我感覺家訪給我們每人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幾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裏,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託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後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總之,家訪工作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5

我們幼兒園除了日常的家訪以外,在寒暑假還要求教師對本班幼兒進行一次家訪。説實話,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家訪沒有什麼重要性。

今年寒假,我又照例對幼兒進行家訪,在去了幾個孩子的家以後,不覺走到了淑玉的家門前。淑玉的姥姥家在外地,一到假期淑玉便和媽媽到姥姥家去,所以一直沒到她家去家訪。今天一看正好淑玉在家,我便到她家和她媽媽聊了一會,便離開了。

開學以後,不知怎麼淑玉老是在我身邊蹭,而且顯得和我特別親,我當時也沒覺出什麼,只是和往常一樣,帶孩子們活動,淑玉在課堂上表現也比平時積極。一連幾天,淑玉老是這樣,而且平時不苟言笑的.她老是對我笑,這是為什麼呢?突然,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家訪起了作用,是家訪拉近了淑玉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增加了她和老師的親近感,讓她和老師的關係又進了一層。由此看來,家訪真的很重要,以後我還要繼續認真徹底的做下去。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6

從去年的九月人、正式踏入工作崗位到現在,總算是第一次正式地見到了學生的家長。懷着忐忑又有些許期待的心情迎來第一次“千名教師走萬家”的家訪活動。家訪的結果,有值得欣慰的,也有讓我歎氣搖頭的。

農村孩子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留守兒童居多。班級裏13名孩子,有8名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照看,大都不識字。只有5名是有家長在家的。但是這五名同學的.家長,也都忙於其他事情,所以孩子放學回家一般都是無人照看的情況。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作業質量。三年級的學生還處於一個活潑好動、調皮貪玩的階段,自控力較差,尤其是在週末,通常是玩得忘記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當老師把這個情況反饋給家長的時候,家長的態度也讓我大跌眼鏡。只是淡淡地説一句,“還麻煩老師你對她多嚴格一點,我也跟她説過的……”,是啊,很多家長都是浮於表面地問一聲自己的孩子“作業做好了沒”,倘若是學生回答“做好了”,那麼也就作罷了。作為家長,他們不會想到去親自檢查自己孩子的作業是否真的認真完成了,不説檢查正確率,就連最基本的看看其態度是否端正都做不到,試問,難道這就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家訪過程中,還有位家長更是讓我無語。老師進了家門,還需要學生親子上樓去請家長。下樓之後,老師對她談話,她卻是一直拿着手機,連正眼都不看老師一眼。最後,當我要求她幫助完成家訪反饋時,她抬頭便是一句“我要去上班了”,着實讓我心寒了一把。不過從奶奶口中瞭解到,該母親是孩子的後媽,但我想,無論是什麼緣由,一個人起碼的尊重總是要有的。要想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那麼我想,首先,這個家長必須是懂事的家長。這麼想來,或許這位學生在校不太把老是放在眼裏也是有緣由的。還有個別家長,冷冷地連凳子也不知道搬出來給老師坐,硬是站着聊了幾句話,自覺沒意思我也就走了。

當然,大部分的家長客套話都還是會説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真的對孩子關懷備至我也就不得而知了。在去家訪的路途中,我也在想,作為學生的老師,我主動去家訪,那麼作為學生的家長父母,不更應該上心,常和老師交流談話嗎?農村的現狀卻是令人擔憂的。更有甚者,一位學生母親,常年在外打工,偶爾難得一次回家,到校來接孩子了,也不想到去和老師主動交流下孩子的情況,若無其事地從老師身邊經過。

有時候想想,人民教師挺悲哀的,難聽地説,“皇帝不急太監急”,盡心盡力教育學生,家長卻是全然不顧,單單靠老師之力,又怎麼能夠教育好學生呢?不過總體來説,老師、家長面對面地交流總歸是有利無無弊的,農村學校也更需要教師能夠主動深入學生內心,瞭解學生情況及家庭教育,以便全面地幫助學生進步。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過程中要充滿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願此次家訪是有成效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gw0k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