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參加名師工作室聽課心得體會

參加名師工作室聽課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加名師工作室聽課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參加名師工作室聽課心得體會

參加名師工作室聽課心得體會1

今天,聽完了本次活動的示範課和專題講座後,我受益匪淺。在發言環節中,我真想拿過話筒談談自己的感受。因為我從來都不曾在這樣的場合中發言,想借此機會鍛鍊鍛鍊自己。但我知道,自己愚鈍、笨拙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在座的大、中、小領導和有經驗的老師存在着多大的差別呀!更做不到出口成章。即使鼓足了勁,最終還是沒敢舉手。在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我的學生中不優秀的那部分又何嘗不是也存在着這樣的心理抗爭?而我只會偏執地對他們不積極發言的行為而惱怒着。因此我覺得,培養學生説話的能力和信心尤其重要。這也為略讀教學的新理念做了很好的鋪墊。

首先,看了吳老師的示範課。明顯地,五年級的學生按理説説話的條理性應該比二年級的學生更強些。但是,卻恰恰相反,在課堂上比不上二年級的學生喜歡發言。這是為什麼呢?是他們的想法相對變得複雜了,也多了許多顧慮。這就得我們老師多花心思去溝通,去鼓勵,讓他們有説的勇氣和力量。此外,課上老師的感染力要能夠使學生忘了自己身後有很多老師在聽課,老師要讓學生不要覺得有壓力,學生的心態是輕鬆愉悦的才是。能做到這樣又談何容易呀!我發現,吳老師的整堂課下來,教學素養也好,對教學中的引導以及各種細節的處理等都很不錯的,但美中不足且至關重要的是,老師的親和力不夠,一節課下來老師都沒有甜甜地給學生一個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語言呀!這能給學生很大的力量的。表情凝重、緊皺眉頭、語氣沉重,活生生的勸學、傳教模樣,這難道不給學生帶來壓力嗎?如果能做到和學生上課像朋友之間的交談一樣,讓學生的心態是輕鬆的,其場面也許會大有不同的。也許你會説,這是老師上課的習慣,難改!可是一個人的成長不是一直都在改掉不好的習慣而培養好習慣的過程嗎?因此我覺得,老師的感染力很重要!方法再好,理論再強,感染不了學生,怎辦?

其次,聽了王老師的專題講座也讓我學了不少!正視了當前新課改理念的新局勢。針對本次的`小學語文略讀課教學的一個全新的探討。在講座中提到的略讀課文教學理念:教略學豐,文道結合。其中談到的“教略學豐”,真正實踐起來真的很不容易!這得老師精心地設計能夠很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手段,再者是,能培養學生獨立閲讀以及積極發言的能力。説到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差不多十年前的教學片斷:當時我上的是三年級語文,那是個很活躍的班級。我當時跟他們上課很喜歡嘻嘻哈哈的,學生上我的課可喜歡説話了,個個都強着説。有一次我正準備上一節略讀課文時,突然我心想:既然學生那麼愛説話,我何不偷懶一下,讓學生自己根據自讀課文向其他同學提問題呢?結果這一嘗試讓我有很多的收穫,發現學生們為了能考倒對方,設計的問題難道也在不斷的加深,最後經過我的總結,課文基本上也掌握了。經過那次以後,我整個學期的略讀課文我都這麼“偷懶”。意外的是,學生每次一到略讀課文的教學都很興奮。後來接手新的班級後偶爾也用過一兩次這樣的方法,可是年級越大,發言的積極性就越差,再後來就沒再用了。現在想想,何不再嘗試一下這種做法呢?而且現在的教學參考書內容又很齊全,有一本叫做《教材全解》的參考書,其內容和我們老師教案差不多,甚至有過之,在這種條件下,學生的預習就顯得容易多了。因此,我覺得可以的話,比較活躍的班級如果採用我之前做過的教學方法的話,似乎離“教略學豐”不太遠了。

總之,我覺得,適合學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得開心,我教的輕鬆,最後學生學到知識了就行了。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我覺得機會難得!今後希望多參加這樣的學習活動,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參加名師工作室聽課心得體會2

本學年度,在學校的推薦下,我有幸參加了名師工作室進行學習,受益匪淺。

20xx年10月,簡單而隆重的XX名師工作室在新會一中成立。名師工作室成員譚良友老師從工作室的背景意義、目標措施進行彙報,結合工作室的特點,讓工作室所有成員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創新、創造的結合體。

XX名師工作室成立後,全體工作室成員信心滿滿、幹勁十足,在區教研室的正確指導下,譚老師組織了工作室的所有成員和學員舉辦了多項活動,非常有意義。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新會一中舉辦的同課異構公開課活動,譚良友老師和何永忠老師分別對兩個班級,同一個Flash教學目標進行不同的備課和構思進行課堂演繹。儘管形式不同,方法有異,但課堂效果卻一樣的精彩絕倫。課後各位聽課的老師都各各抒己見,一一進行評課,讓我豁然開朗。在聽課、評課的過程中,我認真分析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工作室的成立,使我認識了一批有幹勁、有智慧、有追求的夥伴,開闊了我的思維和眼界。

20xx年10月17日,江門市新會圭峯小學的學子們朝氣蓬勃,第七屆STEM科技節盛大開幕。這是一場科技盛宴,更是圭峯小學科技精華的縮影,是孩子們的科技“嘉年華”。我們工作室也組織我們參加了這場盛大的活動。本屆STEM科技節的指導思想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科學創新精神,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學習、創造、動手、動腦的樂趣。通過開展第七屆STEM科技節系列活動,促進STEM教育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震撼的STEM教育課程——FEG智能車VR(虛擬現實)拼裝和現場表演拉開了科技節開幕儀式,引起孩子們的歡騰。那不僅是表演,同時宣佈了圭峯小學STEM教育課程——FEG智能車從這學期正式開班。最後,江門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員林雪峯老師還為本次活動總結髮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參加這一次活動,讓我腦洞大開,也為我日後在工作中開展學校的社團活動指明瞭方向。

20xx年1月17日,我們工作室在新會一中舉行了又一次活動,內容包括討論下一學期工作要點;參加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的莫日生老師的專題報告;區級課題的研討方向與策略。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莫老師的專題報告,他給我對課件製作方面有了很大的啟示。莫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國家級的作品,分別是使用PPT、Flash、希沃白板,授課助手等軟件製作的優秀課例,向我們説明了製作一個好的課件,不拘泥於某一軟件,只要搭配得當,PPT也能製作出優美、出色的課件。由於希沃白板簡單易用,交互性強,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相信以後它將是我研究課件製作軟件的一個重點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一如既往,懷着最初的心,在工作室中發光發熱,為我的教學生涯添磚加瓦。

參加名師工作室聽課心得體會3

聽完鄧x老師的《雙課堂與魯迅作品教學》講座和鄭xx老師的一堂作文課,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成功的教師應該是研究型的教師。

教師要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必須要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增強科研意識,提高科研水平。善於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積累、在實踐中總結;從“經驗型”走向“研究型”,從“辛苦型”走向“創造型”。

鄧x老師對“經典閲讀”進行了研究,確立了“魯迅作品專題實驗研究”方向,教學活動用四個環節在虛擬與實體課堂間切換,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造,與時俱進的運用互聯網,真正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她的研究和實踐是專業的。鄧老師的特殊課型———“雙課堂模式”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角色,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課堂的生成性,重視課堂教學的延伸性。

鄭xx老師的作文教學很有自己獨到的一面,鄭老師這堂課的中心是“抓住景物特徵寫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她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點,用學生的習作進行授課,引導學生找出寫景習作具體的要領:

1、對具體的事物進行描繪可以使畫面感更強。

2、心理描寫可以烘托景物特點。

3、少用集合概念詞。

4、多用形容詞修飾具體的事物。

5、景物要選擇生活中較熟悉的,可以叫得出名稱的。

最後老師總結為:增加數量,少用集合概念,增加具體事物名稱。鄭老師的作文教學是有專題和系列研究的,她的作文教學研究是具體的.,課堂教學是關注學情的。

語文教師的成長需要研究,要從教書匠走向專家型研究者。葉x教授曾説過這樣一句在教育界耳熟能詳的話,“寫一輩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書匠,而寫三年反思,你就可能成為一名教育家”。反思是什麼呢?反思就是研究,在實踐中研究,在實踐中思考。也只有研究,才有可能發展,只有研究才能讓你保持工作的激情和動力。所以説,我們通過研究自己的工作,不僅可以提高工作績效,也可以讓你自己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贏得更好的發展環境,從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加名師工作室聽課心得體會4

三月的春風吹來了春日的暖陽,學習熱也蔓延在我們這個集體當中。3月29日上午,我與我校亞x老師、瓊x老師前往xx中心小學參加xx市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研討活動,一睹了工作室老師的風采。

每次聽課評課都有不同的心得體會。今天早上的兩節課主要是在蔡xx名師發展工作室“和藴語文”的教學思想主張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和諧共生、獨具意藴,和諧是行動,是實踐,是因;共生是成效,是收穫,是果。獨具,則強調師生的個性成長,是基礎,是鋪墊,是因;意藴,強調師生的厚積薄發,是主體,是呈現,是果。這樣説也許比較抽象,其實兩節課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大概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語文學習時間內與文本進行個性對話,有意識地將重點放在學生學法上的習得。既有自主探究學習,又有接受性學習。這樣的教學策略在一堂課中的有效是不錯的。

來看蔡xx老師的《詹天佑》,執教對象是六年級學生。越到高年級,儘管語言組織的能力比較強,但學生説話的慾望可能會有所減弱。反觀這堂課,整節課的秩序井然,學生的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主要得益於教師以課為例,通過分析“修護鐵路”這一典型事例得出詹天佑傑出、愛國的品質,瞭解“人物與典型事例”這樣一組頗有文學理論色彩的名詞。我們包括我在內,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出現那種表面抓關鍵字詞、重點詞語讓學生談感受的做法,其實學生站起來常常是脱離文本,談不出個所以然。蔡教師為我們提供一種非常好的範例,即將文字轉化成圖畫、動畫,注重圖文結合。同時也注重課文對於詹天佑修築鐵路這一事件的材料補充,包括居庸關鑿井圖,人字形鐵路圖等等,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提示用做記號和做批註的方法幫助思考學習。相信這樣一節課的教授,對整個單元“典型事例與人物”的學習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學生在一課學習中必能有所得。

同樣的謝xx老師執教的四年級《沙漠之舟》一課,實現了三個關注。第一,能做到關注文本。從理性中來到理性中去,體現了整個説明文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最後又把整堂課還給了理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文本,學生們用了表格法、圖文法等等方法。第二,關注學生。讓學生充分自學討論交流,把時間留給學生去探究,同時注重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用學到的説明文寫法“先寫特點再寫作用”運用到《貓是捉老鼠的小能手》口語聯繫中來。第三,關注語文本質特徵——語用,體現了教師鮮明的教學主張。

這樣聽下來,有一個感覺,其實教“書”和“教書”兩者是很難去把握的。我們常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是一些方式方法的習得比較理性化。如果沒有比較創新的形式、必要的取捨,那麼很容易出現理性有餘而感性不足的缺憾。即使學生真的能夠一課一得,但長期下來,也會缺乏激情與興趣。語文教學應該回歸本質,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中間平衡的支點很難把握,也很難在前面去加任何的定義。語文教師可以做的,應該是允許自己的教學風格多樣化一些,用更加包容的態度去審視自己的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dvpy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