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1

1.對於知識型的家長:一般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這些家長一般來講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我們老師還要深入、細緻、具體,作為教師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後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對於溺愛型的家長:一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再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都會有一些閃光點,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那些溺愛型的家長更是希望聽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老師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家長,教師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轉。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長全面的瞭解孩子,從而主動地與老師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動配合教育工作。

3.對於脾氣暴躁型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長的信任。使他們相信,請他們到學校來並不是為了給孩子以懲罰,而是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幫助學生。對於這樣的家長一定要聲明:既不能打罵孩子,還要起到教育作用。

4.對於後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教師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説;面對家長失望的歎息,無言以對。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説,不要一次説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説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説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5.對於氣勢洶洶的家長,我們要以理服人。教師碰到氣勢洶洶的家長往往也會熱血衝頭,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讓人無法拒絕。班主任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2

首先,我覺得家長工作源於幼兒。幼兒是教師和家長之間交流的唯一焦點,無論是教師主動還是家長主動,在兩者之間展開的話題都應該是圍繞幼兒的一日生活和長遠發展,我們沒有必要與家長討論家長裏短,更沒有必要評判雙方的家庭事件,教師與家長之間,除了孩子這條紐帶,不該有太多的接觸和交融,因為這非但不利於保證教師角色的純正,也不利於幼兒正常的發展需要。

要用智慧和勤奮來做家長工作。讀懂家長心裏,知道家長在想什麼,不單純的迎合家長,也不讓家長覺得心裏不舒服,這就需要處理技巧。經過在園的學習,我覺得很有必要將家長進行分類,對於不同類型的家長實行不同的工作方法。

對於知識型的家長,可以討論一些理論的內容,用確實可信的理論依據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用規矩穩妥的態度面對家長;對於長輩型的家長,要用尊敬的態度、較緩慢的語速以及先報喜後報憂的方式對待,隔代人對幼兒一般都比較驕縱、寵愛,而且長輩級家長思維保守、固執,完全逆反於他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引起衝突和矛盾,不利於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中等階層型家長,在知識量方面沒有知識型家長豐富,在育兒觀念方面也存在誤區,在這個類型的家長中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的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發展,但不知道方法,整天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有的家長乾脆就是將孩子送來幼兒園請老師當保姆看孩子,不跟老師交流溝通,不關心孩子的在園表現,對於這兩類家長,教師既要耐心的解答家長的問題,用平實易懂的語言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進行家園共育,也要及時主動地與家長溝通,逐漸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讓其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扮演什麼角色,並如何扮演。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教師開動腦筋,尋找與不同家長進行溝通的不同方式,並勤于思考和實踐,找到與家長交流的最佳方式,為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尋求良好的途徑。

以上是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一點家長工作的心得,總的來説,家長工作複雜多變,需要教師端正態度、明確目的、勤奮學習、善於分析、隨機應變,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幼兒,關愛幼兒,為了幼兒的和諧發展認真做好家長工作。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3

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真誠交往,密切聯繫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繫,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繫;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諮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説: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着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瞭解學生家長,根據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説,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説: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裏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説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

意思”。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後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着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4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要充分掌握這一有利條件,積極發動家長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一、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切忌動不動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説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説:“敬人者,人恆敬之”。

二、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訪我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我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有時請數學老師陪同。一方面顯得我們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繫。在家訪中我表現出了足夠的誠心和愛心,講話也特別注意方式,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儘可能委婉的表達。如果我們對家長抱有誠心,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那麼,家長必然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切記,表揚學生就是表揚家長,批評學生就是在打家長的臉。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我們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説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憂,少報喜,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儘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説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於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説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確實,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5

在沒有當老師之前,我和我的家長溝通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當了老師之後,我發現我和我的家長溝通起來卻成了一個我必須要不斷學習的事情。當然,這兩個“我的家長”已經不是同一個所指對象了。

過去我只用作為孩子與我的父母家長交流我的學習與生活,現在我得跟我們班孩子的家長們溝通這些由他們生養由我教育的孩子,着實讓我有了全新的人生體驗。我們班xx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家長亦是不同的。在與這些家長的溝通中,我逐漸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與家長的溝通更要採取不同的方式。

在與我們班孩子的家長的溝通中,我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作為老師的我不能夠完全瞭解的個體,必須要時刻與孩子的家長保持溝通,時刻“通着氣兒”才可以瞭解清楚這些孩子都在想些什麼,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對他們的教育必須要從瞭解他們的家長開始。我們班有好幾個學習上有非常大困難的孩子,後來我在與這些孩子的家長溝通中發現,這些家長自身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孩子們的這些學習困難,而作為老師的我是不可以不尊重的向家長們直接指出來的,我只能委婉地提出或許這些困難需要家長們的配合才可以徹底克服。這些家長自身的問題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必要性。這些家長在過去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也肯定是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才會有這麼多的自身問題,甚至有的家長在成年之後也沒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就把孩子生了下來,生下來就開始了自身問題的一個延續。好幾次因為我的溝通方式沒有把握好,導致一些家長對我給孩子的教育產生不放心的心理,還有的會直接上報我的領導説我對孩子的教育不負責任或者説我不配做老師。我知道這些都是我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沒有完全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一些不夠成熟的家長直接爆發出對學校教育的不滿。

後來在不斷地溝通中,我意識到我和家長都是出於愛,為了把孩子教育好,只是每個人的方式因為每個人的性格而有所偏頗。我也就在與家長的溝通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方式,學着更加尊重家長也尊重孩子的方式去展開我的教育。説實話,這也讓我意識到當老師的艱難與高尚。我們作為老師,要教育的不僅有那些來聽我們課的孩子,而且還有那些孩子的家長,以及身為老師的我們自己。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可以去做這樣一個普及知識的老師,這樣才可以配得上“老師”這個稱謂。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6

記得當初選課的時候,我並沒像其他人那樣去打聽這門課是否給分高,我唯一想到的就是我能從這門課中學到什麼。一看到溝通與談判這門課,我就知道了這門課我一定要選。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平時話就不多,何況是跟陌生人呢,所以我決定一定要選這門課,我一定要改變自己。我一直覺得只要我改變了這一點我的人生就會有很大改變了。

記得第一次上這門課的時候,我本是一個人上課的,由於我覺得一個人上課沒意思,再加上舍友那天正好晚上沒課,就讓她陪我去上了。那天我們去得挺晚的,一進教室發現老師來了,教室也基本沒座位了,我和舍友好不容易在第一排找了兩個連在一塊的座位坐下。剛坐下就上課了,上課後我才知道,這門課老師是會在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問題的,這倒把我嚇了一跳。因為我不是一個膽大的人,我特別害怕在很多人面前發言,我怕自己説着説着就忘詞了,那是最尷尬的。我沒想到這門課會與平時不一樣——老師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聽聽就行了。老師最後也跟我們坦白了她上課從不點名。但是我還是一節課也沒落下,而且我自認為這是我聽得最認真的一門選修課。也許有一部分同學是因為老師給分高而且不點名才選這門課的吧。其實第一堂課是讓我們試聽一下的,意思就是説如果你不喜歡這門課你是可以退選的。選這門課我是一點也沒猶豫,但是是否退這門課我是有點猶豫了。但是經過很強烈的思想鬥爭後,我決定不退了,死也要把這門課上完。就這樣我選了這門課。雖然是沒退,但是並不代表我徹底接受了老師的教學方式。開始的前三次課在每次課前我都感覺到很恐怖,我特別害怕老師會上課抽我回答問題。儘管在第一次課上老師就説既然你們選擇了這門課你們就要改變一下你們的態度,不能再像你們平時那樣上課了,要與老師互動,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是我發現我還是沒有那個勇氣,我依然害怕,依然不敢。後來我發現老師上課是基本上不會抽人回答問題的,因為有很多同學會主動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特別羨慕那些敢主動回答老師問題的人,因為我沒那個勇氣。幾節課後我不在害怕上溝通與談判這門課了,反而倒是覺得覺得這門課很有意思了。

這門課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小組,這樣以方便我們交友以及我們以後共同完成一個團隊作業。老師之所以會這樣佈置就是讓我們鍛鍊一下如何與別人溝通,如何與別人合作吧。也許這樣讓我們能更好的瞭解彼此吧。很快的老師給我們佈置了團隊作業,我們隊的大多數隊員都特別給力,因為有好幾個人是剪紙協會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剪紙來宣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決定以剪紙為輔,傳統文化作為主要元素。就這樣大家商量好了,各自分工,最後把大家的成果和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組最後的成果。在我們組中我感覺到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專業,大多數人是彼此不認識的,但是相處了以後發現大多數人還是很熱心很積極的。因為這次團隊作業讓我再次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團隊展示是我唯一一次上台講話,之前我特別緊張,畢竟我有好久時間沒在很多人面前講話了。也正因為團隊展示才讓我不得不在大家面前説話了,我特別感謝老師給我們這些不敢主動上台講話的同學提供了一個機會。

這門課給我帶來的收穫很多,我交了很多朋友,我也克服了不再害怕老師上課抽人回答問題的心理。也讓我學會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雖然我的談判能力並沒有怎麼增長,但是我知道了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去對待別人,與人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以前我以為談判就是讓自己利益最大化,通過上這門課我知道了,談判的目的不僅僅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時也要讓對方利益最大化,這才是溝通的真諦。

學習這門課讓我明白瞭如何與別人相處,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突然發現我以前與人交往時有很多事是不對的,以前的很多心理是不正確的。這門課讓我感覺到這才是素質教育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d9jq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