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5篇)

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5篇)

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

昨天有幸參與到《有效教學與有效教師》講座,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 在信息社會的今天,知識的傳播速度不能用知識大爆炸來形容了,已經到了數字化時代。作為一名教師怎樣使自己有為,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

所謂有效教學, 老師是這樣解釋的:有效

教學是一種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標誌,其落實有賴於教師有所作為。所謂“教師有為”,就是指教師不斷以有效教學為一種價值追求,併為此進行專業的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專業的發展,在專業的發展中實現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提升。

怎樣做到教師有為?就是要不斷的自我保鮮,不管年齡多大,都要加強學習, 正如李明新校長所説的那樣,教師再也不能一勞永逸地消費在師範院校所學習的知識,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其一,要從培養聽、説、讀、寫、算、唱、演等能力練起。課程改革必須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基本功的培養。其二,要提高理論認識水平。他認為,教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專業涉及的理論很廣泛,應該時刻關注每一個時代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素養,再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改革的時代脈搏,不至於跟“風”跑。“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後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沒有理論功底,就沒有實踐的“底氣”。

只有具備這種底氣,我們才能挺直腰桿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滿懷信心的進行教學實驗,才會產生獨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

我雖不才,但也努力朝着這方面努力,如在今年自己任教的科學中,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上級給這門學科規定了教學時間,這就説明用這樣的的教學時間就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自己大膽地進行實驗,不增加課時,不留作業,還要讓學生學好知識。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我從兩個方面入手,認真備課,用教學內容的魅力吸引學生,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目前有一部分同學基本達到這一要求。其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厭學的學生產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主動自覺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2

在懷集錢xx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裏,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小學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於“閲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閲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閲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閲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閲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閲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聽了報告後,我深受啟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閲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閲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閲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閲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閲讀,輕作文等。小學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閲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繫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藴,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於勤。張揚個性,鋭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羣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羣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3

這個學期,我在網上觀看了名師講堂,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 ;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

他們對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有獨到之處,不步人後塵,不因循守舊,不照搬別人的教案,不復制別人的思路,努力把課講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們產生學習仿效的慾望。他新的理念體現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他認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着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全面和諧地發展 。思路新——即體現構思新穎,實用高效的教學思路。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鐘,同樣的教師,由於教學設計思路不同,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新手段——即重視現代化手段的運用。近年來,多媒體計算機又進入課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好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説,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推廣使用為教學方法的改革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説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願學、越愛學。

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4

通過學習,不僅增強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深的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培訓雖短,但讓我在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實踐方面又增加了許多有益的知識,理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深受啟發,她的講座深入淺出,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個善於更新知識的學習者。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是羈絆,這點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們太多教師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而排斥對新知識的接受,雖然能一時地掩蓋新知識的不足,但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而大多數教育者不敢打破已有舊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去重建一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我慚愧的覺得我們的教育一線領導和教師,現在最急需的應該是觀念的真正轉變!張老師的智慧就在於她善於自我更新知識,敢於挑戰、勇於打破如堅冰一樣的舊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並在其中享受着教育的幸福。這種執着追求與快樂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使我體會到,即使再平凡,也能憑着信念和追求抵達自己的教育彼岸,我相信一步一步來,步步都會有風景、步步都會是享受、步步都會有發展。

培訓時間雖短,但收穫頗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新課改教師的引領者、學校課程改革的踐行者、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努力成為教育的智者。

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實力決定魅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願開闊眼界,提高境界,轉變—態度,實現高度。為我們的教育教學也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

聽教學講座心得體會5

8月15日-17日,我有幸學習了洪成文、康迎春、施皓耀幾位老師的教師成長系列講座,受益匪淺,感觸頗多。北京師範大學洪成文教授從教師自身出發,就教師激勵以及如何激發教師職業動力進行了講解;優秀骨幹教師康迎春老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就學生管理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學生(理念、手段、評價、激勵)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系施皓耀教授從教學角度出發,就課程設計與實踐,如何激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進行了細緻的講解。

這三場講座引發了我對教師自身以及如何做一名好老師等方面的思考,讓我深受啟發。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感覺我們的職業動力更多的是來自於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愛和敬畏,只有幹一行愛一行才能幹好一行。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最重要的,就像康迎春老師説的那樣,愛不僅是一種情感,還是一種能力。對學生要有大愛之心,只有用愛澆灌的孩子才會陽光、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我們要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讓他們都受到重視,都能在一個平等、積極向上的環境中成長,讓學生既成人又成才。另外,我們的課程設計也要以一個獨特的角度展開,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中心,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能學習,這樣才能達到我們課堂設計的目標和初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感覺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成為一名卓越的教師,我就要不斷的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不斷地學習、“充電”,給創造學生更加理想的課堂和學習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d2rg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