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關於醫療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

關於醫療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醫療遠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醫療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

醫療培訓心得體會1

很高興有這個學習的機會,來鞏固自己的知識,使我對醫療服務有了更深的認識。

首先不得不欽佩潘老師非常精彩的講解,每個內容都分析得很詳細。課堂上不時來點小插曲,讓我們有個更輕鬆、快樂的學習心情。這三節課讓我明白什麼叫做團隊?什麼是個體?什麼是合作?什麼叫優質服務?這不一般的三節課,以互動的形式,通過現場交流、情景演練、角色轉換、故事講解、現場提問,使我收益很多。

作為服務行業,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心態和團體精神是很重要的,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還得打造我們友好的團隊。對於同事,我們得有顆虔誠的心、包容心、謙虛學習的上進心。這才能使我們在工作中達到共識,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有句古話説得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質量自然就提高了。在平凡的工作中,我們舍一點平凡,滿足了客户的需求,贏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我們自身也能得到相應的報酬、實現自我價值。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的觀念才會轉變,態度才會改變,加之行動,習慣也隨着改變了。有了好的習慣,我們的工作才能夠更好的發展。自身的價值也會得到提高。

對於客户的投訴,我們得懷踹感恩之心,客户之所以投訴,是因為他認為我們的服務還有挽回的餘地,希望我們有提升的空間,還想接着享受我們的服務。我們應該熱情耐心排難解疑,讓客户憤怒而來,高興而歸。這非同尋常的三節課,我將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待人接物,禮貌禮儀,溝通技巧,團隊意識。輕鬆得來這一筆隱形的財富,還得感謝潘老師不惜吝嗇的辛苦講解。

在今後的合作道路上,我們將共同努力,共創美麗瑪莉亞,每一天,為明天.

醫療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12月10日,由我院護理部李主任帶隊我們一行38名醫護工作者乘車來到北京順義的cert訓練基地進行為期4天的災難現場初級醫療救助培訓。

到達現場後,由工作人員給我們安排了食宿,領取了物資,十分鐘後達到現場立即開始了培訓,在這四天的時間裏我瞭解到了災難常識和災難現場的一般操作,學會了在災難環境中如何安全的開展工作,學會了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學會了如何作為隊員參與野外工作和醫療救援,以及各種救助措施和技巧,學到了潛在危險防護、傷員分類、各種擔架使用、CPR及AED、股骨骨折傷員處理、穿刺傷員處理、頸椎傷員處理、危險房屋搜救、瓦礫堆搜救等知識,真是受益匪淺。

由於我們都是醫務工作者,這幾天所學到的知識基本上大家都瞭解、都會!但是當面對災難到來時是否能夠規範的操作、一步步按着流程,最大程度的保證自己的安全,多救出一名受難者,對受傷者正確的施救,保證救出的受難者的安全,這是最重要的!比如:抬擔架面對患者的膝蓋抬起和放下時都要單膝跪地,演習中沒有規範跪地,經常聽到受傷的人説:“你膝蓋頂着我的頭了”!這是假扮的如果真的傷員的話可能就被我們頂壞了。還有頸託的固定、KED的固定、SAM夾板的固定、股骨牽引器的測量固定以及擔架繩索固定的位置,都要規範的按着流程規範一步步進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TriageSTART原則能使我們更加清楚明確的給傷員分類標色卡,只有按着這個標準才能保證每個傷員耗時20秒左右完成貼標!使更多的受難者得到救助!

在救援隊培訓的4天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最後一天的實戰演習中,沒有實際救援經驗的我們感覺就是真的!全套PPE揹包集合,領取救援物資,搭建行軍帳篷,教官通知現場休息不許關對講機就什麼也沒説的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集合、不知道任務幾點開始、更不知道什麼樣的任務,12月的北京天氣很冷,下午5點的時候,一陣哨響“緊急集合”,王教官告訴我們前方有一地方發生7級地震,傷員人數不詳,命令我們立即實行救援!我們立即抬上物資趕赴現場,運用這幾天來學到的知識:偵查、Triage、現場診斷處置、轉運方式!沒有回過神來的我們什麼理論知識、什麼流程、規範操作做得都很不到位!任務完成後教官總結一下,我們救助八名傷員,耗時30分鐘,在各個環節上還是有很多不足,希望我們下次訓練能夠做的更好,這時到了晚飯的時間,我們簡單的吃過晚飯後,由李主任組織我們B組的成員進行討論總結,大家各抒己見,總結上一次的不足,從新安排了偵查組、醫療組、擔架組和後方根據地的成員,從新安排了我們各個組需要完成的任務,使我們各個組既能從容的完成任務還能使各個組的任務得到很好的銜接,這樣既縮短了救援時間又使傷員得到了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救助。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利用,並且我們按着原定的計劃摸擬演練了幾次,這時突然一聲哨響,我們緊急集合,這時也是晚上十點,這次的任務比上次更多更復雜!我們按着原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搶救,歷時23分鐘,我們將9名傷員從受災現場搶救出來,為她們到達後方得到良好的救治奠定了基礎,最後教官點評這次救援任務完成的比上次要規範的多,完成的很好、很圓滿!隊友們自發的給教官、給自己、給隊友鼓起熱烈的掌聲!

短短四天的急救培訓,對我們這些醫務工作者來説是必須的,我們必須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技能,但它又是絕對不足夠的,我們還要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學習更高級的急救技能,這樣我們才能在災難發生的時候救助更多的患者,發揚團隊協助的精神,時刻為祖國的需要準備着。

醫療培訓心得體會3

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我深刻的認識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醫療人員,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既得到領導賞識並受同事尊重的員工呢?我們的成功無不得益於我們個人的能力,做事、做人的態度,以及忠誠的做人原則。這具體表現在:第一,我們應凡事負責任,絕不找任何藉口來逃避任何的挑戰,當我們感覺不舒服時,那代表我們正在逐漸成長,獲取知識,要想成功,我們就得付出多倍於常人的努力。相反,我們感覺很舒適時,我們可能正面臨潛在的危險,那是我們落後的時候。第二,我們應該把患者(顧客)當成自己最崇高的偶像,面對他們時,我們應該用心完成我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永遠記住顧客不是用來搞定的,而是用來尊敬的。第三、一個人工作的品質就是他做人的品質,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服從上級是下屬的天職,尊重同事是我的本分,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所有人是一種修養,在工作中永遠不可以講差不多,還可以、過得去等來搪塞任何一個對你信任的人的問題,更不能以我不知道來終止別人向你詢問的信心。

其次,在工作中,不管你對業務有多熟悉,對操作有多熟練,你都不能有半點自傲或者有種高高在上的自我欣賞感,我們應該虛心學習,以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一個人修養的高低不是看他的長處有多長,而直接取決於他的短處,這就是木桶原理。同樣,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有點經驗就到處張揚,就同一個裝半杯水的杯子動搖時裝滿水的杯子是不會嘩嘩作響的。我們要努力填充自己的內心,而不能半杯子水嘩嘩作響。這樣,我們必須做到對待批評時虛心接受,總結教訓,改進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待表揚時,也應謙虛禮讓,找出不足,並將其變成動力,力爭更好,這樣才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再者,我們要具備堅固的專業醫學知識,專業的技術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際交流溝通和協調能力,就專業技能而言就要具有三專(即專心誠志,專注於人,專業至誠至精),並能做到三個到位(禮節、服務、解釋)。

再次,在做人方面,我們應該本着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準則,做到凡事要高標準,嚴要求。成功者只做一件事,即做大多數人不願意做或做不到的事,並積極主動,把小事做到完美,追求完美,遇事莫等待,凡是須馬上行動。律己方面我們應該以付出的心態,永遠給別人想要的,並以長遠感恩的心態,來迎接每一件小事的考驗。

最後,現代社會中,醫患關係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醫患關係的緊張同時也影響了醫院的最終目的,即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服務品質和市場營銷為基本點,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實現。因此,我們應該掌握人際交往關係的基本準則。人際關係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待上司我們要先尊重後磨合,對待同事多理解與支持,對朋友善交際勤聯繫,對待下屬應多幫助細聆聽,同時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叛逆情緒,學會客觀地看待別人的優點,並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缺點,學會反駁別人意見的技巧。學會尊重別人,不論其處於什麼地位;學會和領導談話的技巧。學會真誠的讚美別人;學會和自己有利害關係的同事相處。

醫療培訓心得體會4

XX年12月10日,由我院護理部李主任帶隊我們一行38名醫護工作者乘車來到北京順義的cert訓練基地進行為期4天的災難現場初級醫療救助培訓。

到達現場後,由工作人員給我們安排了食宿,領取了物資,十分鐘後達到現場立即開始了培訓,在這四天的時間裏我瞭解到了災難常識和災難現場的一般操作,學會了在災難環境中如何安全的開展工作,學會了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學會了如何作為隊員參與野外工作和醫療救援,以及各種救助措施和技巧,學到了潛在危險防護、傷員分類、各種擔架使用、cpr及aed、股骨骨折傷員處理、穿刺傷員處理、頸椎傷員處理、危險房屋搜救、瓦礫堆搜救等知識,真是受益匪淺。

由於我們都是醫務工作者,這幾天所學到的知識基本上大家都瞭解、都會!但是當面對災難到來時是否能夠規範的操作、一步步按着流程,最大程度的保證自己的安全,多救出一名受難者,對受傷者正確的施救,保證救出的受難者的安全,這是最重要的!比如:抬擔架面對患者的膝蓋抬起和放下時都要單膝跪地,演習中沒有規範跪地,經常聽到受傷的人説:“你膝蓋頂着我的頭了”!這是假扮的如果真的傷員的話可能就被我們頂壞了。還有頸託的固定、ked的固定、sam夾板的固定、股骨牽引器的.測量固定以及擔架繩索固定的位置,都要規範的按着流程規範一步步進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triagestart原則能使我們更加清楚明確的給傷員分類標色卡,只有按着這個標準才能保證每個傷員耗時20秒左右完成貼標!使更多的受難者得到救助!

在救援隊培訓的4天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最後一天的實戰演習中,沒有實際救援經驗的我們感覺就是真的!全套ppe揹包集合,領取救援物資,搭建行軍帳篷,教官通知現場休息不許關對講機就什麼也沒説的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集合、不知道任務幾點開始、更不知道什麼樣的任務,12月的北京天氣很冷,下午5點的時候,一陣哨響“緊急集合”,王教官告訴我們前方有一地方發生7級地震,傷員人數不詳,命令我們立即實行救援!我們立即抬上物資趕赴現場,運用這幾天來學到的知識:偵查、triage、現場診斷處置、轉運方式!沒有回過神來的我們什麼理論知識、什麼流程、規範操作做得都很不到位!任務完成後教官總結一下,我們救助八名傷員,耗時30分鐘,在各個環節上還是有很多不足,希望我們下次訓練能夠做的更好,這時到了晚飯的時間,我們簡單的吃過晚飯後,由李主任組織我們b組的成員進行討論總結,大家各抒己見,總結上一次的不足,從新安排了偵查組、醫療組、擔架組和後方根據地的成員,從新安排了我們各個組需要完成的任務,使我們各個組既能從容的完成任務還能使各個組的任務得到很好的銜接,這樣既縮短了救援時間又使傷員得到了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救助。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利用,並且我們按着原定的計劃摸擬演練了幾次,這時突然一聲哨響,我們緊急集合,這時也是晚上十點,這次的任務比上次更多更復雜!我們按着原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搶救,歷時23分鐘,我們將9名傷員從受災現場搶救出來,為她們到達後方得到良好的救治奠定了基礎,最後教官點評這次救援任務完成的比上次要規範的多,完成的很好、很圓滿!隊友們自發的給教官、給自己、給隊友鼓起熱烈的掌聲!

短短四天的急救培訓,對我們這些醫務工作者來説是必須的,我們必須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技能,但它又是絕對不足夠的,我們還要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學習更高級的急救技能,這樣我們才能在災難發生的時候救助更多的患者,發揚團隊協助的精神,時刻為祖國的需要準備着!

醫療培訓心得體會5

諮詢人員很多夥伴都是從學校直接走到社會上來找工作進入職場的,這些夥伴的心理在進入職場後還是有些陌生、擔心、害怕。一部分是從導醫、醫助、輸液、手術等崗位調整過來的。一部分是短時間做過諮詢的,一部分是做過很久的老員工,少數還是非醫學專業的人員。

1、先有人事部門通知面試,填寫面試表,然後有項目主管進行面試,最後到總監這裏面試。主要是告訴諮詢夥伴我們是正規公司,我們有工作分工,並且是明確的,是要走流程的。

2、當面試後定下上班時間後。入職的時候我們人事會進行崗前培訓主要是公司文化、培訓制度、規章制度、晉級空間、福利待遇等等。然後帶到項目主管處。

3、項目主管安排座椅和辦公用品,同時介紹給諮詢團隊的夥伴,鼓掌歡迎加入團隊。

4、下午和項目總監見面會邀請各個項目主管開個簡短的歡迎會或者是每個月月初集體召開歡迎會。

5、同時新諮詢夥伴會收到一封致新員工一封信(歡迎加入公司)、一個公司通訊錄、一個生活指南(包括:交通、通訊、銀行、旅遊、酒店等等)

6、一週左右我會單獨邀請新員工喝茶聊天,瞭解學習進度,同時瞭解生活和工作的問題。另外儘可能的瞭解工作之外的問題:情感、家庭情況、學校情況、同學情況、摸索諮詢的心態、交流能力等等都為了後期溝通跟蹤做鋪墊。

7、不定期給予鼓勵、表揚、安撫。原則是多鼓勵少批評。

8、住宿的環境我也會定期去看,一是看是否能解決需求問題,二是看看是否安全的問題。

9、因為有晚班,我們要求諮詢人員集體回去,或者男同胞送女同胞回宿舍,儘量要確保安全。

10、每個月安排聚餐,集體生日聚會,禮物等等

11、家人過來看望的時候及時幫助協調需要做的事情,交通、酒店等等

12、經常性會做些家庭聚會來增加和員工之間的緊密度。

13、季度進行優秀員工考評,開大會表揚發禮品或者獎金。

14、開設公司內訓師培訓班、興趣班等來展現員工的優勢也為公司選拔管理人才。

15、我習慣性的會用文檔記錄下和每一個員工溝通的要點,以便下次溝通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銜接上上一次的話題。只有多瞭解員工才可以因材施教,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和引導。

16、公司準備的有活動室,勞逸結合。提供飲料和零食。

17、不定期舉行一些拓展和户外活動來增加凝聚力,幫助員工進行體質鍛鍊。

18、如果員工離職,會邀請聚會,歡送其離職。

19、員工離職後也儘可能的進行跟蹤交流,

20、總結:無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永遠要思考員工8小時之外的需求。結果:團隊穩定性好。除了規章制度以為的管理達到無為而治的狀態是一直追求的目標。之前看見一句話送給大家:好的團隊應該是“無需揚鞭自奮蹄”。今天先寫下這麼多,也希望大家對於團隊管理的問題多提交流意見。

醫療培訓心得體會6

醫療衞生行業是聯繫羣眾最緊密、服務羣眾最直接的窗口行業之一,也是一個職業道德要求很高的行業。弘揚醫療衞生職業精神,對樹立醫務人員正確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圍繞祖國醫學大醫精誠和西方醫學尊重生命的優良傳統,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和新時期醫學創新精神,大力倡導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精神相統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和幸福觀有着深刻意義。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學科學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防病治病方法的重大突破,傳統醫德觀已經明顯地制約了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在加快社會主義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今天,我們應本着繼承、發揚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確立一種正確、全面、科學、新型的醫德觀念,用以指導醫務人員的思想和行為,貫徹“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更好地擔負起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神聖職責,不斷促進醫德建設和醫療衞生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商品經濟的競爭性、求利性,金錢的誘惑和利益的驅動,使少數醫務人員忽視了道德修養,見利忘義,醫患之間出現了信任危機,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良好的形象。我們要與病人保持和諧的醫患關係,樹立高尚的敬業精神。醫德,是衞生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準則,是立身之本,醫務人員應該注重自己的醫德修養。醫能,是衞生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的綜合服務能力,是行醫之基。醫魂,是一種更高層面的精神展現,是醫療衞生職業精神的生動凝練,是詮釋白衣天使“大醫精誠”、“尊重生命”的真實寫照。聖心仁術、大愛無疆——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上,一幕幕動人的畫卷徐徐展開,神農氏以身試藥,扁鵲、華佗亂世懸壺濟蒼生,醫聖、藥王傳道於後世,李時珍撰本草納歸中醫藥精華,他們譜寫了一曲曲“大醫精誠”的讚歌而彪炳史冊、光耀千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一種大愛無疆的醫療衞生職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非典、禽流感、甲流等非常時期,一批批醫務人員挺身而出,站在了與病魔抗爭的第一線,在他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的持續努力下,這些病魔也被逐一征服,切實保障了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他們的事蹟我們要時刻謹記激勵我們前進。

醫學科學突飛猛進,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湧現,迫切要求要醫務人員有刻苦鑽研精神,及時瞭解醫學發展的動態,把握吸收新理論、新技術,儘可能多掌握與醫學有關的新學科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創造性地應用於醫療衞生實踐,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其次,當今醫學科學的發展已突破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的框框,發展為“生物—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這就要求醫生把人作為一整體來看待,高度重視心理和社會診治。因此,醫務人員應適應新醫學模式的轉變,更新知識,善於拓寬知識面,學習有關的人文科學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行為學等並有機地運用到臨牀實踐中,更好地為防病治病、促進病人身心健康服務。所以,醫務人員的基本責任就是關心病人的生命,同情病人,竭盡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增進人的健康。

通過培訓學習,我深深感受到要加強自身的教育、管理、監督,嚴格組織紀律,弘揚以德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勤奮工作,無私奉獻,自覺抵制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拒收“紅包”、回扣、提成,用我們的行動捍衞醫者的尊嚴;要提高黨員素質,建立誠信的新型醫患關係,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保持“工作着就快樂着”的心情,態度和藹,熱情服務,一視同仁,自覺做到不推諉、刁難病人,積極協助相關科室工作;要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以自己的工作為榮,珍惜崗位,做到我的崗位您放心,不以施恩者自居,時刻牢記白衣天使的職責,救死扶傷,做好患者身體健康的維護者和保障者,充分尊重患者的選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要不斷更新思維模式,樹立不斷超越自我意識,刻苦鑽研業務,結合自身工作實際,不斷創新開展工作,以精湛的業務、優質的服務,贏得羣眾的信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9oody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