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精選讀《老子》心得體會

精選讀《老子》心得體會

摘記:孔子向老子請教古禮或前聖古訓,老子有些不耐煩,不客氣地對他説:“你應該去掉你身上的驕氣、貪心、自我表現和一切妄想,這對你沒有什麼好處。”孔子感歎地説:“鳥,我知道它能在天上飛;魚,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獸,我知道它能在地上跑。但是龍,我不知道它如何乘風駕雲上青天。老子就像龍一樣啊!”孟子也曾説,“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精選讀《老子》心得體會

喜歡在炎炎夏日的清晨,爬上抱犢寨,斜倚在山石間,仰望萬木林立鬱鬱葱葱,聆聽腳下流水潺潺,樹上鳥兒啁啾,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沁鼻的花香。就會想起老子所言:“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頓悟莊子所義“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博大胸襟。天地生化成物,養育萬類,相形之下,我們人類不過是天地一芻狗,倚仗受惠於自然,怎敢痴言戰勝,妄談徵服。惟有敬畏、感恩、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生存繁衍,生生不息。

登山途中,總能見到鶴髮童顏的耄耋老人,神清氣爽,青衣素裹,拾階而上,步履堅定而沉穩。一旁卻也不乏未老先衰的中青年,大腹便便,錦衣玉佩,倚着枴杖,氣喘吁吁。“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放縱嗜慾,追逐名利財貨,聲色犬馬,以圖一時之快。卻不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即便是一時得逞,但“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只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此取彼。”故“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方能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有所求亦有所節制,為官少欲不貪,“可以長久”。

另有幾歲孩童,初時興起,連蹦帶跳,一馬當先。不一會,就敗下陣來,或耍賴不走,或攤開雙臂大嚷“抱抱”。也有少數孩童,雖累得口乾舌燥,仍一言不發,咬着嘴脣前行。孰能登頂,一目瞭然。故老子日:“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登山如此,做事亦如此。

登頂之後,始知漢將韓信曾於此山設伏、背水一戰、大破趙軍。其用兵之神,令人歎為觀止。而當站在道教著名道觀金闕宮前,想到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治國學説,更教人拍案稱奇。“無為”不是不為,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僅“要為”,更要按客觀規律“積極地去為”,但不妄為,以求達到“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但老子清醒地知道“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何為?皆因當政掌權得勢者,“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針對這些既得利益者,老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發出振聾發聵的詰問:“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老子同樣給出了答案“以百姓心為心”。“聖人不積,既已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欲得天下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謹記“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離開百姓的擁護,不能長久。施行暴政者,倘使民不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結果必是天下傾覆,“強梁者不得其死”。皆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登山,有上就有下。這也體現了老子思想裏最寶貴的樸素的'辯證法。他認為事物都是對立矛盾的兩個方面“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這些相對的概念,只有相比較時才能產生。且可以互相轉化,而老子更看重它反面的價值。如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從而告誡我們,對於一切相對的事物,即便是榮辱生死得失,都要淡然處之,不要庸人自擾。

《道德經》中的每一句都充滿着智慧哲理。老子思想之幽深,境界之高遠,只可意會,無法言傳。讀之也只能用其原文來表達感悟,多一字都是畫蛇添足。讀《道德經》吧,放慢節奏,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所謂仁者見之而為仁,智者見之而為智。讀吧,諸如“上善若水”、“寵辱若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等等。用心去感悟,總有一處讓你受益匪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8v3v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