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熱門】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彙編9篇

【熱門】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彙編9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彙編9篇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十二月的北京,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寒冷,晴朗的天空彷彿知道我們此刻興奮的心情,陽光格外的燦爛,夾雜着一絲微風,撲面而來。首都、以它特有的魅力迎接着遠方的客人。

此次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活動管理教師培訓,緊張而有序,專家們精彩的講座,讓我倍受鼓舞、受益匪淺。參觀了朝陽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延慶校外活動中心和北京市少年宮後,內心更是掀起了陣陣波瀾,激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通過培訓,提高了認識。

周長枯老師的報告《使命》,讓我更加明確了校外教育所肩負的責任,懂得了“我們”是誰?;“我們”應承擔什麼任務?;“我們”應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更加堅定了我要把校外教育工作做好的決心和信心,加強中心建設、規範中心管理、突出服務宗旨、注重實效特色,讓活動中心真正成為廣大少年兒童快樂成長的幸福樂園。

通過培訓,開闊了眼界。

實地參觀了朝陽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和延慶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讓我感觸頗深,豐富的培訓內容、一流的設施設備、過硬的師資力量、精細化的管理水平,值得我們認真的學習和借鑑。在北京市少年宮,史建華老師《如何開展校外羣眾活動》的報告,讓我茅塞頓開,深刻的理解了這次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活動管理教師培訓的真正意義,對中心今後活動的開展起到了引領和指導的作用。俗話説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看了同行們的工作,尋找自己的差距,我們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腳踏實地,在校外教育的這塊陣地上,努力拼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通過培訓,理清了思路。

幾天來的學習,讓我思緒萬千,反覆思考。對比過去,從管理機制、工作重點都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對過去側重常規培訓,忽視活動開展的工作思路,有了深層次的理解。今後,應加強活動的開展,以活動為主體,充分發揮校外教育的職能作用;以活動為載體,讓孩子們充分享受校外教育的資源;以活動為主線,引領校外教育縱深發展;以活動為形式,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通過培訓,明確了目標。

校外教育是一個廣闊的大舞台,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創新。我們要以本次學習為契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認真研究,明確發展方向,紮實做好各項工作。活動的開展上,要結合當地文化資源、歷史人物、節日、公益性,有創意地設計豐富多彩、有益於少年兒童身心發展、快樂成長、展示自我、豐富知識、掌握科學的活動。

總之,參加這次培訓,讓我學有所得、學有所思。今後,我將努力做到“靜下心來學習、潛下心來實踐”,為三秦大地永遠綻放校外教育之花,填土施肥,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今年寒假慶幸自己能第二次參加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農村小學教師培訓。為期五天的培訓中有**教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高級講師的《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輕鬆搞好教學工作》、**講師的《民俗文化與小學語文》、**副教授的《語文常用工具書》等以及太師三附小兩位老師的作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聽取了幾位教授、講師的報告,認真研究了教育教學理論,接受了心理健康指導,從理論上學習了教育科研方法,對我來説是受益匪淺。這次培訓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作為一名老師,讓我激動和回味的莫過於**教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她從教育理論和教學管理生動的教學事例中讓我更加的體會到良好的師德是立身之本、為師之魂、育人之需,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學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就能融會貫通的,需要自己的認真鑽研和日積月累,但要成為一名好老師,首先必備的一個條件就是具有良好的師德。通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重新修訂的意義,《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新的內容和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解讀三個板塊內容的講解,使我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沉重份量,讓我不由得就會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對比,以此為鑑,對我今後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每一條內容都包括了太多的內涵,很值得我位每位教師去細細品味。

在楊老師的講座中她最後提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真誠的、無私的、廣泛的、一視同仁的,只要是教育一線的老師尤其我們班主任我想都會認同,而且一直朝這方面努力去做,儘管孩子情況不同,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愛的教育下長大成才。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愛,都應該是毫無保留的,無論是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還是對頑皮、學習成績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導的學生,教師都要主動去親近和關愛他們,讓學生感到老師是自己最信賴、最尊敬、最親近的人。教育事業就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不會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更深刻領會了關愛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上關心學生,在學習上幫助學生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感受愛的過程中,理解愛,學會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好學生,他們身上有不同的閃光點,只是有的沒被發現。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細心,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誇獎學生,激勵每一個學生上進,賞識每一個學生的才華,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期待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愛,傾注在那些後進學生的身上,傾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以平等的心靈善待學生,用愛的情懷關注學生,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論的説教都有效。把這種情懷融入平實的生活,把學生的進步當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誠的相待詮釋幸福的內涵。這樣相信我們的教育會更加成功。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的緊迫性是從**講師的《民俗文化與小學語文》這門課程中。以往也知道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但高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的幾個生活中的問題我才知道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比如何為“年”,民間娛樂中的“鞦韆”“拔河”什麼意思、有何來歷?我真的是知之甚少。自己太需要學習了,聽課後只有這麼一個想法。

體會是可以記錄的,但心靈的感受可能是無法言語的,只有自己的經歷,才會有認識上的提高。教師的成長是有規律的,要健康的成長就要遵循這幾個規律。職業理想是成功的要素,要把個人的奉獻與自身價值的實現聯繫起來;教育理念是成長的關鍵,我們要與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知識水平是成長的基本要素,教育實施能力是成長的核心要素,環境是成長的外部要素;影響教師成長的主要因素有教師的工作態度,組織教育能力,和人際關係。雖然我經驗不夠,但我有最大的耐心與熱心,我有充足的信心,只要我肯努力,相信以後再大的困難我都能克服的,愛我的職業,愛我的學生,這是我最大的目標。

這次培訓是充實、忙碌、有序交織在一起的,通過培訓我認識到,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並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有目的地總結教育經驗,反思教學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農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

同時還要感謝市教院,為我們講課的老師以及和我們一起學習的三位班主任老師,在這裏真誠的向你們表示感謝。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教師的基本任務是育人,教育事業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師生關係。因此,一個教師對人民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和獻身精神,只有通過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的具體行動才能體現出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他用詩一般的語言十分確切地指明瞭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方式和途徑。他還説,"我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對孩子的愛。這一點自己也深有體會,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愛自己所教的學生。這裏需要説明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屬於親緣關係,不是出於個人需求,而是來源於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這是一種特殊的、充滿科學的、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這種愛具體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特有的一種親近感、期望感和獻身的熱忱。這種愛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可以在師生之間架起心靈上相互溝通的橋樑,可以轉化學生自身學習和進步的內在動力。正像一位同事所説:"有時自身感到很疲乏,當一走進教室見了自己的學生,不知從什麼地方那個勁兒就上來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愛的力量,有了這種愛,什麼金錢、享樂將會被拋於九霄雲外。教育是愛的教育,沒有對學生的愛就沒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起師生之間平等、和諧、融洽的關係,獲得學生的信任,贏得學生的支持,提高教育和教學的成效。

其三要做到"細微之處樹榜樣"。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除了忠於事業,關心熱愛學生之外,還必須自覺地高標準地去塑造自己。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教師的任務是用自己和榜樣教育學生。"也就是説,身正方能影子不斜。特別是幼兒園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是智慧的象徵和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教師的思想、言行、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影響着學生,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欲正人先正己。同時作為一名教師,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發展,努力形成一種健康、完好的、和諧的人格:德才兼備,言行一致,不拘小節,聰明過人,舉止穩重等等。

總之,從事了教師職業,就意味着我們整個人生航程始終面臨着人格上的挑戰。特別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時刻銘記自己的職業道德,工作中履行職業道德,才真正稱得起是一名教師。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4

自20xx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更多。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老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帶給了一個交流平台,指導着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我們也因此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此談談自我的幾點感想和收穫,期望能夠引起老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帶給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我潛力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我的主角,重新改善自我的教學。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用心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透過每週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瞭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透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帶給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樣學而不是老師怎樣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潛力。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雲裏霧裏,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好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用心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係

師生關係的和諧,首先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於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裏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裏,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簡單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潛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歎,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務必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齊完成任務,這樣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羣眾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資料、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悦的情緒生活和用心的情感體驗,幫忙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我們不僅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用心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忙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職責感。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能夠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能夠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好處上來説,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初一學生來説,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齊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後的。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能夠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我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好處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潛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後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教師李鎮西以前説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我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鑑的。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在這次培訓中,雖然時間短,累!但收穫很多!我不想説累而快樂着,但是累過之後我一定快樂!成都七中是一所名校,然而“名校”這個詞語不是天生就是成都七中的標籤,它是很多代七中人用汗水,智慧拼搏出來的。在七中,能遇到在異想天開時夢到的老師,在這裏能擁有你所想學習的環境,在這裏學生是在生活,而不再僅僅是為了考試。這一切讓我深感責任重大,教育無小事。七中人在辦最適宜學生的教育,最適合教師的成功,最適合學校的發展的學校。

一、角色的轉變

角色的轉變有兩個:從名大學到名初中;從體育人到教育者。

1、從名大學到名初中

我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一所全國最好的體育大學,邁進校門我自豪,邁出校門我驕傲。正因為我畢業於這所優秀的學校,所以我帶着絕對的自信來到成都七中初中學校,我相信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已經具備在任何一所中學任教。但經過七中初中的培訓,從楊斌校長的講話中清楚的記憶我們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建立一所高品質,現代化,有特色的初中學校。校訓:審是遷善,模範羣倫!給了我們這所學校做事的嚴謹,科學,創新。我深刻的明白:從一所名大學到名初中並不能完全具備相關的素質和能力,必須要不斷的學習和進步。

2、從體育人到教育者

從小從事體育,一直以體育人自稱。來到七中初中當一名體育老師。我單純的認為自己就簡簡單單的上體育課,教授學生技能就完事了。但從成都七中校長劉國偉《成都七中辦學思想》,姚文忠《我眼中的成都七中》和楊斌校長,李笑非校長的講話中,我不僅僅是教授學生技能和動作,我更要做的是育人,培養學生的品質素養。

二、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幾天的培訓,改變了以前很多不好的習慣。我從來沒有做過這麼的筆記,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的講座,從來沒有進行這麼多思考。在七中開會,每一個人都會帶着筆記本,從校長到每一個老師,這不是形象工程,大家是在不斷的學習,學習領導的先進理論,學習每個老師對每個問題的獨到看法。讓邏輯更加清晰,讓思維更加活躍。這時我明白北京的廣告牌上寫的:學習是一種信仰!個人簡歷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以前我的激情在賽場上,現在我的激情在學習中。

三、團結、合作、友愛、智慧

如果七中是一支足球隊,它一定能踢出比德國隊華麗的足球。學校領導首先為老師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我沒有看到在那個學校有集體備課,在這兒看到了,大家毫無保留的説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有時候爭的面紅耳赤,但那確實一種快樂的爭論。無論是具有地位的老教師,還是剛進成都七中的新教師,都能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對待問題,探討問題。如果組上某個老師要到區上或者市裏,省裏參加競課,其他老師都會幫忙出謀劃策,發揮羣策羣力的力量。這是和其他學校最不同的一點。團結是學校領導大會上所強調和要求的,學校不能有小團體,不能有新老之分,只有共同的學習,對於成功,共同的成功才是成功。你優秀,我敬仰,你出色,我讚揚,但我們不只是在頂禮膜拜,我們是在崇拜中努力的超越榜樣。

四、愛是教育的主題

對於愛,大學裏談戀愛,深知那種感覺的美。聽過張錦老師《在七中做一名優秀教師》,發現了另外一種愛的美。在教育中,要有一種愛,真誠的去愛學生,對於我即將的工作,我要作為一個大哥哥去關愛我的學生,從心靈的深處去感受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

我相信在七中初中這樣的環境中能最快的適應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6

三月十日至十一日,原是週末在家休息的日子。因為要趕去徐州參加班主任培訓,我還是起了個大早。班主任工作一直是我最傾心的工作,有幸參加這樣的培訓,何樂而不為?於是興致勃勃的前往。

兩天的培訓下來,結識了四位“全國優秀班主任”,其中有兩位來自北京市的中學,一位是耄耋老人,當她説出她今年已經是72歲的高齡,全場譁然,我們全都以為她只有四五十歲吧!這應該是她的人格魅力帶給她的容貌上的年輕吧!她是全國“青蘋果工程”發起人,世界著名婚姻家庭學家,青少年教育專家。只有一位來自北京市中關村附小的小學老師,據她介紹她所在的學校是北京市最好的小學,學生多是一些高幹家庭的子女,所以她對學生的教育是我們無法相比的,但不管她們來自中學還是小學,教育總是相通的。

隗金枝老師來自北京市房山中學,她所倡導的是通過班級活動創建班級文化,結合實例聆聽她所帶領孩子開展的一系列班級活動,還是讓自己很有感觸。記得我在前兩年擔任五六年級班主任時,那時我每週帶領孩子開展一次班級活動,比如我們班開展的“護蛋”行動、“小小發明家”活動、“小小烹飪師”活動等等,那時也是深受孩子的喜愛和好評。先是讓他們準備活動,然後開展活動,最後結合活動談體會和感受,很多孩子説得特別好,感受特別深。聆聽隈老師的報告之後,給我一種感覺是我還可以在班級活動中帶孩子走的更遠,以前搞的班級活動多少還有些膚淺,還可以更深入更紮實的開展班級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親歷,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明理,乃至塑造品性。

陳一筠老師是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員,她談到的是關於青春期的教育,即如何疏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與早戀。她所提到的更適合的是初中孩子的教育,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正常的異性交往,她的一句話:“公開交往遠比私下交往更安全,公開放電遠比私下放電更安全。”讓我們在忍俊不禁時還是感到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面臨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我們能及時的引導孩子一下,家庭或者學校,給予孩子一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也許關於“早戀”的很多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小學當中多少也可以見到,比如孩子到了高年級,提前來到的青春期也向小學教育工作者發出了挑戰的信號。陳一筠老師的講座雖然沒有明確的方法指導,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關注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作為一種思想意識還是在心中掀起波瀾。

全藝老師來自北京市中關村附小,這所學校是我們這兒任何一所學校無法比擬的。看看他們學校的孩子製作的ppt,孩子的美國、英國等等國家之行,即使我們成人也是望塵莫及的。她在講座中重點講了一個案例,即如何改變一個孩子,通過和家長的不斷過招,最終使這個孩子轉變了,並由此得到了家長的信任和理解。全老師是一位很會用肢體語言進行講述的老師,她肢體語言的形象傳神,語言的幽默常常讓我們為之喝彩。一個案例足以透出她班主任工作的祕訣,那就是愛學生,真誠的去關愛學生,用真誠贏得真誠,用心靈喚醒心靈。

李志偉老師的講座是我感覺最有收穫的講座,她也是一位來自中學的班主任。她沉穩的姿態,一下午的侃侃而談,讓我無時不在感受到作為一名優秀班主任的無限魅力,同時也不斷感受到她所創造的屬於教室的力量。由創設氛圍,創造生態教室,到一種精神的引領,真的讓我感受到小小的教室藴含着無窮的力量,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們都可以在那個屬於我們和孩子的空間裏創造出教室的奇蹟。

兩天的培訓下來,雖然家務沒有做,一大堆衣服擱置沒來及洗,整個的身體也疲憊不堪,但身心卻是愉悦的,猶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最後想用一句話結束本文:如果我們熱愛,如果我們用心,其實班主任工作一樣可以大有作為。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7

一、教師必須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

本來一直感覺自己是一名老師。所以總是很放鬆自己。總是進行自我安慰“老師嘛,語文學的那麼好有什麼用處。教好我的1、2、3和加減乘除就可以了”可是在我聽完仁懷師範教授的講座之後,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的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淵博的知識、教育的智慧,我們要改變的是過去的老師的形象,我們要做一個有智慧、有愛心、讓自己快樂也要讓學生快樂得人,要想讓自己的課講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學生。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李老師有一句話講的非常好。“什麼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愛。愛他的學生,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養對學生的愛就是要幫助他(幫助學生克服成長的障礙,幫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擁有美好的生活,獲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李老師的一個個獨特的觀點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們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過多的關注的使學生的成績,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似乎也變得麻木,沒有動力,如果我們能讓學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獲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擁有幸福的能力,那學生就會更多的發揮他們自動自覺的一面;一個素質好的老師,講課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個素質差的老師,講課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對這句話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課堂上的生動語言和有深度的提問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學修養,才能講出生動的一課。聽到了李教授的報告,才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的一點是必須要多讀書,讀好書。兩位老師都是每天要閲讀有關自己學科的許多內容的書。不但這樣他們都同時讀了許多課外的讀物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我也從中立志要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質。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二、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改變課堂,創造多彩課堂.

教師就必須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學方面,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會上課單一.而是要有多種多樣的課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從而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李教授特意在講座中説:一堂課下來,教師一定要明白在教學生生麼,學生髮展了沒有,改變了沒有,學生走出教室與走進教室有無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絕對不僅是在備教材,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能學會什麼,是否發展了。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教學,我們的教學鼻血要採用更多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這裏説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純表面意義的活躍,而是要.看課堂有沒有深度,好的課堂應是有生成感,推進感的課堂,教師不僅僅準備給學生什麼樣的挑戰,好要看學生能提升什麼,突破什麼?我們要使課堂變成思維的舞蹈者。同時我們還應該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革教學方法的.老的教學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的需求了.同時也不可能滿足我們新一代的學生了.所以作為當代的老師不能只滿足目前的狀態.應該從現在開始學會適應社會、適應學生。所以了就應改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變教學方方法。不能只是單純的像以前那種教學的方法,我教你學。也不管學生會不會。現在要多學習。

三、轉變教師角色。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新課改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四、教師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要有兒童立場。

孩子是個獨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求、願望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老師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智慧的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把學生當成學生,要有兒童立場。對孩子説話的音量要適中,不要大嗓門;儘可能蹲着和孩子説話,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如“我認為你這樣做比較好”,並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理由和益處,這時孩子會自覺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接納孩子的錯誤,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應給於他們更多的獨立和自由,關愛和接納每一個孩子,使孩子不斷感受到和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喜愛、鼓勵和支持。

五、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新時代、新知識、新課程都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最後,我們還要做一個幸福快樂的人。你會尋找幸福嗎?關於讓自己幸福的工作着。怎麼才能幸福起來呢?這是很多老師,尤其是面對競爭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的教師羣體,怎麼樣才能幸福起來呢。首先要弄清楚,幸福要靠誰來給,是別人,還是自己。外在條件對幸福是否重要呢?回答是肯定的,當然重要,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可,都希望自己的辛苦努力能夠得到高回報,都希望自己的境遇非常好,所以我們都在努力的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人際關係,但這些外在的條件往往改變起來很不容易,所以面對短時間內我們無法改變的外界條件,我們應該採取的態度是,現實的從自己能夠影響的活動中創造幸福、體驗幸福、享受幸福。只要教師是一個幸福並快樂着的人,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幸福並快樂,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也是培養出更多的幸福並快樂的人。

短短的培訓,走進教授們的心靈世界,感歎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把我印象最深的記錄下來,給自己留個紀念,願我也能拾級而上。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8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聯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透過教師業務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務必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務必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完美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務必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説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職責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忙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用心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説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應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個性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這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資料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透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務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貼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副教書育人的重擔。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9

烈日炎炎的7月,我有幸參加了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組織的品德與科學兩門學科的暑期培訓。剛接到這個通知時,足足讓我興奮了好久,因為自己雖然從事了《品德與生活》這門學科有很長時間,可終究不是專職教師,對品德課熟悉卻又陌生着。現在好了,終於有了排疑解惑的機會。因此對這次學習,我是倍加珍惜。在美麗又充滿了書香氣息的朝陽中學,我與來自區內其他鎮鄉的一百多位同行們共同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然而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的補充,更是心靈的震撼,與教育觀念的“轉正”。它猶如一股清涼的微風,為我們拂去了暑熱,彷彿讓我們沐浴在了明媚的春天裏。

一、殷切關懷温暖人心

在這短短的五天裏,我深深的感受到區教委和教師進修學院給予我們農村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愛。從食堂飲食的安排到住宿條件的改善,從培訓內容的精心安排到活動形式的周密策劃,無處不顯用心之良苦。老師們的培訓、伙食以及住宿全都是免費的,而進修校還專門為我們安排了兩位班主任老師,負責管理老師們的學習和生活。兩位老師在學習期間全程陪同,推選出的班幹部盡心為大家服務,這股凝聚力感染了大家,學員們很快就親如一家。這是我參加過的眾多的形式各異的培訓中,一次能感受到“家”的温馨的培訓。

在如此融洽的氛圍中,學習也變得輕鬆而充滿樂趣。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我相信在進修學院領導、老師的精心栽培下,農村品德教師的這棵小樹一定能茁壯成長,為撐起北碚品德教育一片藍天作出貢獻的。我為能參加這樣的培訓而感到榮幸。

二、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不要覺得誇張,關於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文章我也讀過不少,可總是覺得理論性太強,消化起來十分吃力。在這五天裏,我認真地聆聽了區進修學院劉莉老師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的教材培訓和課標解讀,它結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對新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剖析教學案例,並無私地給我們留下很多值得借鑑的材料。提出教學建議及操作策略,對我們今後的教學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使純理論的課標學習變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讓人感覺到課標不是自上而下的綱綱條條,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學經驗的總結提升。我懂得了它不同於以前的思想品德學科,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歷史、社會等學科的內容。品德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品德資源就在我們周邊,我們不能端着“鐵飯碗”餓死,而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捕捉,盡心去開發,精心去利用,教師要挖掘身邊的資源,用真情去教授《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通過教師的激情讓學生動真情,從而有滿腔熱情投入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使小學生從小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鄧志勇老師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剖析,猶如在我面前豎起一塊明亮的鏡子,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古今中外為師者永恆的課題。有效教學的思考,我相信也是教育者真正關注人文、關注未來以及關注自身價值體現的深刻思考。

黃吉元副院長為我們做了生命教育視野下的教師責任與使命的專題講座,對現實教育和學校教育現狀的思考。他的建議中肯而耐人尋味:學校教育應該具有一點詩人的氣質,教師是詩一樣的事業,給學生一種心靈的環保,給學生一種文化的自覺,給學生一種創造的智慧,給學生一種詩意的生活,讓教育成為師生生命的詩意的棲息地。

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聽了華東師大劉良華教授關於《最受學生歡迎的十種老師》的視頻講座,十分精彩,幽默風趣而淺顯易懂,我在愉快的心情中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理論知識,感觸很多。

1、整個講座結構緊湊,主題鮮明。從一項網上調查入手,總結了最受學生歡迎的十種教師,然後分析這十種教師為什麼受

學生歡迎,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個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結構十分緊湊,緊緊圍繞主題。這些理論並不深奧,但卻做了精確的歸納與概括,説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2、具有真情實感,用真誠打動觀眾。針對每一種教師劉良華老師推薦了一部與之相關的電影,並且先談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和理解,再談為什麼推薦,讓人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真情實感!也就很容易接受他的觀點。《麻辣教師》、《音樂之聲》、《蒙娜麗莎的微笑》……難怪這位教授每天要花至少5個小時來學習,名家名篇信手拈來,原來是把學習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3、內容豐富,談吐幽默。劉良華老師説:幽默不是一種智慧,而是一種美德。他在講座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着這句話的含義。讓人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受到教育!

專家們的引領讓我多了一些“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悦,也給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重頭越”的百倍信心。

三、課例展示指點迷津

第四天,第一次觀看了品德教學的優質課錄像,心裏喜滋滋的。説實在的,語文的各種層次的教學觀摩倒是欣賞過不少,品德優質課卻是沒多見識到。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不斷的思索:如果是我,我會怎樣來安排和處理這些教學環節?我覺得這樣的思索是很有用的,它可以讓我收穫更多,可能大部分培訓人員都是和我一樣的心情。看課之後,劉老師還讓我們對這兩堂課展開了評價,我認為這是一次教學經驗的大交流,是一次教學思想的大整合,是一次教學觀念的大轉變,也是一次農村教學現狀的大討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兩節品德課對我儘快熟悉和掌握品德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品德教學的組織形式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它為我以後的教學之路指明瞭方向。

四、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結業典禮上,教委劉主任的一席話發人深省:教師就好比一節電池,如果不及時充“電”,吸取知識的營養,等到能量耗盡的那一天,你就會被現實所淘汰。唯有不斷的學習,知識才會如源頭活水,澆灌出鮮豔的花朵。我不想成為學生眼裏的“老古董

我要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澱,形成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的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成為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教師。

學習是快樂的,通過本次的培訓和學習,我們對小學品德學科有了更清楚,更透徹,更全面的認識。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這又讓我想起一句話:新課改是學生和老師共同成長的過程。我們要成長,就要多讀書,多接觸社會,做有生活情趣的、會生活的老師,才能引領學生更好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7zoy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