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2021年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2021年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年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2021年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通過幾天的培訓,我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的提高了業務素質,首先是聆聽了局長對這次培訓的報告講話,生動地闡述了這次教學技能培訓的重要性,也是我市教育發展的需要。又聽了張老師和李老師對四年級英語上、下冊教材的分析後,使我對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並獲取了教材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教材編排特點。兩位老師對教材分析栩栩如生,分析了教材的總體目標,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學建議及教材中各單元之間知識點的聯繫,並提出一些建議,要求我們教學過程中所選的素材儘量符合兒童實際,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出發。以下幾個方面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要有效的創設情境,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推動學生掌握知道和獲取知識的源泉,要求我們教師要創設輕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求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教學活動情境中。如此一來,我們教學過程就得心應手了。

二、對待學生要温和、微笑、信任、多讚揚

微笑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熱忱、關心和愛護,是“愛”的一種表現。實踐也證明,教師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應,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説,凡是教師寄予希望的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他們就常常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對待自己,就會得到更多的回報。但如果被教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則勢必走向反面。

三、要以情動心,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俗話説:情通才能理達,情不通則理不達。如果教師不講情,就會把課講得乾乾巴巴,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一位心理學家説,兒童的心靈像一架多絃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如果教師能用真情撥動這根弦,使它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教學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講實話、真話、要理論聯繫實際,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親切,不知不覺地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生動深刻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學習中的心得全會,在今後的教學及管理工作中不斷落實,力爭做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愛中實施教育,把一切為了學生。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這一次培訓,對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都有了極大的影響。很幸運能夠有這一次培訓的機會,讓我對這幾個方面都有了沉重的思考,同時我也得出了很多的感觸,在此,我希望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對這次培訓進行一個整理,也分享一下自己此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和感悟。

今年是我正式踏入教學工作的第三年,這一年我有了自己的寶寶,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對教育有所改觀。以前在我的教學中,我總是把教學技巧和方法放在第一位,但我卻沒有想過自己這樣做到底是不是最好的,我一直認為讓學生掌握好學習技巧,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卻沒有想過,學生們的這一個成長階段裏,學習只是一種輔助作用罷了,我真正要去引導的,是一種關乎愛的教育。

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把教師比喻成父母?這也是我有了自己小孩之後才明白的事情,一個孩子慢慢長大之後,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裏的,這時候作為家長,我們只能給予更多的希望於教師,因為我們相信教師,孩子也相信教師。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而言,着一種責任,是龐大的,這一種責任並不只是教學的責任,更是一種愛的責任,就像是父母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這是我此次培訓中感慨最深的一點。

我們班四十幾個孩子,雖然平時我會去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但是我和他們之間心的交流是比較缺少的,而這一種交流又是孩子成長之中必不可少的,就像是母女、母子之間的交流一樣,這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必須存在的一種關係,只有讓學生和自己更加親近了,他們“愛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實施起來,不僅要讓他們走上學習的軌道,也要走向做人的正軌。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更是我作為一名“母親”的'責任。

以前我總是在幻想自己要成為一名多麼有價值有能力的教師,卻往往忽略了最基礎的那一點,就是“愛心”,該怎麼成為一名教師,我的心中或許已經有了答案。這份責任很沉重,可是當它壓在我的心上時,我便能夠感受到一股暖流,我想這就是這份事業所給我帶來的幸福吧。這次培訓是一次很有價值的培訓,啟迪了我的思想,也讓我對未來的工作有了一個更明確的目標,我會保持這一份愛和熱,努力前行!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縣教育局於20xx年8月1日---3日,對全縣語文教師進行了業務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與以往的培訓有所不同,分低中高三個年級段進行分批培訓,是一次全員參與的培訓。內容主要是新教學策略的解讀和課例的展示,可是説本次的培訓是非常及時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指明課堂教學的方向。

教研員老師精彩而詳細的策略解讀為老師們指明瞭教學的方向,全國名師課堂令老師們眼前一亮,可以説效果是令人滿意的。縱觀我們平時的課堂,被忽視較多的就是口語交際課和習作指導課。但就重要性來説,這兩種課型還是舉足輕重的。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拿起筆來無話可説?為什麼一佈置作文就知道去看作文書?説到底還是口語表達能力較差,表達的素材較少,習作的方法不明確。這所有的一切追根究底源於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和習作指導課上得不到位,沒有被重視起來。通過這幾天的學習可以看得出,這樣的課如果認真的上好的話,那就是事半功倍的。

二、精彩課例帶給我的啟示,“情”“法”交融。

其中,虞老師執教的習作指導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題是寫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平時我們寫這樣的作文的話,可能簡單讓學生回憶一下父母是怎樣愛孩子的,都為我們做了些什麼,然後讓孩子自己動筆去寫。相信大部分老師是這樣安排的,有些孩子或許會從自己的回憶中感受出父母的愛,但也許會有更多孩子根本寫不出什麼,甚至還會去找作文書幫忙。

1、這節課側重了“情”的感受,讓孩子在寫的時候內心有所觸動,是帶着萬分的感動在寫心裏最想説的話,甚至在讀的時候哽咽,直到讀不下去,讓老師代替。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效果呢?因為自始至終在整節課裏,老師一直用了音樂來渲染氣氛,並且老師用講故事來打動孩子的心,再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語文課思想教育的目標自然大成。

2、是注重了“法”的指導。在同桌互相説一説自己和父母之間最難忘的一件事之後,讓學生把自己聽到的這件事用一句話寫下來,表達什麼是父愛,什麼是母愛。這是滲透教會學生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的教育,另外出示範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會讓你記憶深刻?從而引出寫作方法: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要求學生寫完後,讓孩子回去認真修改,讓孩子養成修改作文的好習慣。最後的一個小環節更是精彩,讓孩子認真修改好後,認真謄抄,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這又是思想教育、親情教育的一個體現。

三、無怨無悔做個教育的有心人。

既然踏上了這條路,就踏踏實實走下去,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幹一行,愛一行”説的一點沒錯,只要喜歡了就一定能做好。讓我們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精心備好每一節課;用心上好每一堂課;耐心引領好學生的每一次發展;細心洞察學生的每一種變化;真心付出自己的每一次勞動;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愛是最好的良藥,只要心中充滿愛,到處就會是陽光燦爛。我們也會工作着,快樂着,幸福着!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

四天的培訓匆匆過去,回首培訓歷程,我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昇華,對於小學情景教學的理解有了新感悟,對於小學語文教學更是有了新認識。

一、感受名師風采

培訓伊始,我們走近名師課堂,真真切切地感受他們的風采:南通師範第二附屬小學陸紅兵老師、唐穎穎老師……課堂都精彩,我們感歎名師們嫻熟的基本功,優秀的素養,真誠的師愛。課堂也別樣,我們感受名師們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唐穎穎老師的《鄉下孩子》,讓我印象頗深。一言一行中折射出的文化素養,舉手投足間散發的教師魅力,教學反思後藴涵的教學理念,給我們每位年輕的教師以啟迪。

二、聆聽精彩講座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南通師範第二附屬小學副校長施建平為我們講述了情景教學的探索過程、特點、五原則、目標取向、基本理念,並用教學的例子生動的闡述……專家們更從自己的教學實踐為出發點,細緻地深入地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內容、環節,並將他們的寶貴經驗和研究成果與我們分享,讓我們受益匪淺。

三、內心激情澎湃

四天,只是很短的時間,確實內心觸動很大。聽完了講座,我在想:做教師要時刻努力。這對於我們現在的教師越來越重要了。作為教師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輕鬆和放鬆自己。因為時代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名好老師,就應該時刻努力,要做一個專業型的老師,就要有專業的水平。這樣才能成為這一領域的佼佼者。

總之,通過這四天的培訓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教師要善於創設學習情境,把握巧設情境,在多姿多彩的情境活動中發掘鮮活的教育教學資源,以情激情,以情激趣,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較深的情感認同和學習熱情。這樣,才能撥動心絃,激發共鳴,激活課堂教學,課上得喜聞樂見,精彩紛呈,活色生香。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

翠竹森森,溪水潺潺,靜謐的教師進修學校迎來了一批新的客人,青山綠水之中響起了琅琅書聲。年近四旬的我重又回到課堂,開始了新的一期小學語文教師培訓。

一次次專題講座那麼精彩,對我們着很強的指導作用;一堂堂示範課那麼靈動,富有生命力,讓我受益匪淺。我從特教轉入普教,除了一顆愛心與耐心,其他一切從零開始。我如飢似渴地汲取着專家和其他教師們的經驗,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對於語文教材的把握,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提升自己上課的能力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説句實在話,參加培訓最怕空話,套話,純理論的話。這些讓人昏昏欲睡。這次培訓就沒有這種感覺。講座從實際出發,從一堂堂課中攫取實例,聽來讓人信服。可是這些來源於實際來源於課堂的東西通過陳老師的總結與提煉又高於實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理論。例如24號上午陳老師所做的“朗讀感悟,注重交流——農村小學閲讀教學分析”的講座中,對農村閲讀教學進行了很深刻很系統的分析與總結,陳老師在講述這些理論的同時也引入了大量的實例。聽到這裏,我反思自己的課堂,這些問題中很多也就是我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問過於空泛,課文把握不夠,課堂的目標不突出,有時沒有突破的課文的重難點,教學手段過於單一等。我想這些我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改進,從自身出發,不斷反思和總結,提升自己,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繼而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

7月14、15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昌樂二中召開的全縣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會,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但是通過培訓,我所受到的啟發和學到的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教師以鮮活的教學課堂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以下是我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

首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強烈地行為師表的意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和高尚的政治情操。小學語文課本所選課文內容大部分是向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範,如革命先烈勇於探求真理,尋求救國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勇於獻身民族的解放、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蹟,還有許多艱苦樸素、勤學苦練、誠實勇敢、助人為樂等德育內容,如果教師缺少這方面的瀏覽或是不能為學生們做表率,在講課過程中也就不能感染學生,達不到動之以情的教育效果。

其次,從事語文教學,我們不能將眼光,把要傳授的內容侷限於教案、教材中,而是要努力跟學生們共同關注、關心社會,敢於分析、正視和揭批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教育學生們要有責任感、危機感,敢於擔當,善於分析。

再就是,要成為學生們多才多藝的“好夥伴”。吹拉彈唱,能書能畫的教師容易得到學生的喜歡。對小學生來説,他們的興趣廣泛,渴望知識,渴望認同,渴望朋友,所以我們要育人,就要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與他們成為知心的“好夥伴”,才能夠時刻關注着學生們的心理變化,及至學習上的變化。

語文教學可説是集德、智、體、美、勞、五育於一爐,這就要求執教者有一專多能的過硬本領,對於一個僅有語文知識的教師來説,是不夠合格的,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多才多能,一專多長,具備多方面的涵養,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如何讓學生愛上語文

我校的郭美玲老師在報告中説:“想讓學生愛上語文,首先要讓孩子愛上語文老師”。教育學、心理學也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而教育則是愛的歸宿”。愛,是人的情感,是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它包括相互感知、理解和相互影響。而要達到理想的感知、理解和相互影響,必須要親近感為前提。親近感是師生間的一種依戀性情感。這種情感能使雙方關係親密無間、無拘無束。所以要想讓孩子愛上語文,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語文老師,孩子喜歡知識淵博的老師,更喜歡平易近人的老師,孩子最喜歡的還是面帶微笑的老師。

當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並且要給他改正錯誤的時間,這樣孩子一定會喜歡你,喜歡你就會喜歡聽你的課,這一定是成正比的。從情感上孩子接受了你,那麼你就是成功的。

三、如何讓課堂充滿吸引力

我校的郭美玲老師在報告中還説:“想讓學生愛上語文,就讓語文課堂充滿吸引力”。現在“語文新課標”十分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在凡是進行語文課改的課堂教學學生熱烈討論的場面比比皆是。課堂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和合作研究的習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的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説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那麼作為老師,所以教師首先要愛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師益友。

總之,我是帶着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走進了昌樂二中的培訓課堂。專家們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語文教學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喜悦的收穫着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在張雲傑的講座《讓語文教育煥發生命的光彩》的報告中,他講的“鷹的一生”的故事,讓我感慨良多,觸動很大。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拋棄舊的習慣、舊的傳統,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願意學習新的技能,就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適應變革的今天,創造新的未來,始一個重生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更應有鷹的壯志,只有這樣才會在不斷更新的課堂中,成為不敗的智者,就讓自己變得更加樂觀,更加勤奮,更加好學,因為孩子那雙稚嫩的雙眼一直在關注着我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3o7y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