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講解員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講解員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講解員工作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講解員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講解員工作心得體會1

在我看來,講解工作是講解員與觀眾通過講解語言而發生的情感交流。講解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講解員既應該是一位口才良好的演説家,又應該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專家、一位造詣深厚的藝術家。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接待講解當中,不但有工作熱情和很強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培養好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對遊客熱情、大方、得體,始終以一個合格講解員的身份為廣大遊客服務。

事實上,講解工作最主要的是講解過程。而講解過程實際上就是講解員與觀眾交流情感傳遞知識的過程。在講解中運用語言的交際功能架起溝通的橋樑,建立起講解員與觀眾的融洽關係,以此來增強相互間的信賴和友誼。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禮儀之邦”,有着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有着寬廣的胸懷。古人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使用普通話給遊客講解,既能展現中華民族漢語言的精華,也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整體文明。一句充滿熱情和真誠的“您好,歡迎”,會使遊客感到格外親切,對講解員產生信任,從而為順利地進行講解創造良好的氛圍。然而,如何針對不同的遊客進行講解呢?

在講解中要清楚他們的興趣所在,掌握他們的情緒反應,善於順着他們的意願去講解是十分重要的。每當我講解的內容是他們喜歡聽的,就會發現他們聽得很專注。如果我講的內容不合他們的胃口,就會看到他們東張西望地閒談、掉隊,這時我就轉變話題,順着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或細節進行講解,效果往往會很好。一些遊客在對某個細節感興趣時,都會好奇地望着我們講解員,露出新奇、疑惑不解的神情。可能當時並沒有人發問或者只有一兩個人提出疑問,但他們中的多數人希望講解員能預以解釋,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但要注意不能把預先準備的講解詞呆板地背誦給他們聽。

另外,在講解時,應當根據不同的情況,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情境,主動地向遊客提出問題和要求,以引導遊客的注意力,這就是平常我們所説的“釣胃口”、“造懸念”的講解方法。這樣做可以使遊客由被動聽講解變成主動地探索,激起他們欲知其事究竟的強烈願望,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可以使講解過程生動、活潑,從而融洽講解員與遊客的關係。比如我們在講解148號洞窟時,就可以指着涅槃佛前面的監測器問他們這個裝置放在這兒的用途,遊客馬上就會對此問題感興趣,他們走進去看,經過辨認,有的説是麥克風、有的説是燈、有的乾脆説不知道,在眾説不一的紛紛議論聲中,遊客都不約而同地圍到我的身邊,請我給他們説明。在眾多求知的眼光中,我給他們講這是檢測空氣温度的……

遊客通常對畫面都感覺比較生疏,所以在講解中要藉助他們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來引導他們去理解。特別是外國遊客來到中國,身處異國他鄉,一切都感到陌生,如果能把眼前的景物畫面同他們熟悉的.事物聯繫起來,他們就會易於理解,而且倍感親切。例如我們帶領歐美遊客參觀大佛時,就可以將它與他們曾經看過的大佛聯繫起來,從佛像的高度、用材以及藝術風格和造型手法進行對比説明,從而襯托出眼前這身大佛的特色。又如,對很多從蘭州沿河西走廊過來的遊客,講解就可以聯繫他們參觀過的張掖卧佛寺的大睡佛等進行對比介紹,使他們對中國的雕塑藝術造詣有更深的瞭解。許多歐美遊客,對中國的古老文明比較陌生,講解時就要聯繫他們熟悉的事物來幫助他們理解。在講解上還可利用國內外遊客對大人物的行蹤的好奇心理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如參觀講解莫高窟時,可以給遊客介紹我國的領導人都來此參觀、視察過。

這樣將莫高窟和遊客熟悉的名人相聯繫,由於名人效應,遊客便覺得遊覽莫高窟很有價值,也增加了他們的遊覽興趣。我們在講解中還可聯繫一些與遊客所在國家有直接關係的動物、植物來增加他們的親切感,同時也增進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誼等。

講解員工作心得體會2

想想去年的這個時候,我還是一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和很多同事一樣,第一次走進還未完工但氣勢恢宏的博物館,參加了層層殘酷的面試、筆試。最後,我非常幸運的和很多同事一起參加了在郫縣鹿野苑舉行的講解員培訓活動

這一次培訓令我受益匪淺。在遠離塵囂、空氣清新的優雅環境當中,我站在講台上完成了自己生平第一次講解雖然培訓是辛苦的。但從那一刻起,我彷彿能夠感受到“講解員”這個職業與我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儘管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從事這樣的一個職業。

當然,它給與我的是淡泊、博學和平靜的生活理念。 20xx年3月,我正式在博物工作了!身體力行的參與到晝夜奮戰180天,我感覺到作為博物館的一員要具備的素質:家園意識。在這個大家庭裏,大家彼此關心,彼此照顧。我也學會了感激,感謝博物館的領導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在大學還沒畢業就擁有了這樣一份高尚的職業,讓我在工作的同時,能夠汲取更多的知識。

自從5月9號,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後,我接待過省委統戰部部長、美國國會議員一行、國務院參事室等等,從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到步履蹣跚的長者觀眾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我們也學會了慢慢的調整自己的講解方式,講解內容,漸漸的掌握了應人施講的講解技巧。

講解員工作心得體會3

自20XX年8月2日開始培訓,我參加四川博物院小小講解員的培訓和講解已經有四個月了。這段時間,在這座綠樹抱擁、氣勢恢弘的園林式博物院裏,我經歷了許多,有很多的感受和進步,我想和老師們一起分享。

至今還清楚的記得7月28日那天的考核,在博物院底層的考場,我躲得遠遠的,甚至不敢看坐在那裏的評委考官,我緊張的一直拉着爸爸的手説:“爸爸,我們乾脆不去了吧!”“爸爸,我不想考啦!”爸爸一直在鼓勵我,但後來爸爸發了狠話:“那好,你以後不要再參加任何類似活動了!”聽到爸爸這句話,我知道我沒有別的選擇啦,只好繼續待在那裏,一個個選手都上場啦,我是最後一個沒有退路啦。

我緊張得要死,渾身無力,臉色蒼白,一門心思的想“臨陣脱逃”。最後在爸爸、叔叔、工作人員和評委的反覆勸説下,我總算是戰戰兢兢的上了台,開始闡述我的應聘詞。張開口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不那麼害怕了,評委們親切的看着我,我還沒説完我的繞口令,就聽到一陣掌聲,這掌聲一下子激勵了我,我感覺自己鎮定了好多,不再那麼緊張了。之後,在讀評委給我的文章時,我又聽到了一陣掌聲,這一次我變得自信起來。

結束後,爸爸走過來對我説:“你被選上了!”聽到這句話,我高興的跳了起來。爸爸對我説“想想剛才和現在,你簡直就是兩個人,壓力是你自己給自己的,你就需要這樣的鍛鍊!”博物院的第一次考核讓我克服了緊張和害怕,我打電話告訴出差去外地的媽媽,媽媽也很高興。爸媽的鼓勵、評委老師的表揚讓我信心大增。

第一次培訓時,我不知所措,感覺自己表現不太好,回辦公室後,竇竇姐姐(我的培訓老師)批評了我,我心裏頭有點害怕,我不敢在老師和同伴面前表現出來,便藉口去廁所,其實是去平緩一下情緒,不過現在可沒有那樣的事情發生了。這幾個月,竇竇姐姐教我們講解知識、技巧,和我們一起聊天、講笑話,我差不多有些口無遮攔啦。

記得第一次上崗,竇竇姐姐對我們説:“我們可不給你現成的觀眾,你需要去自己招攬。”我又開始緊張了,我從小膽子就不怎麼大,要讓我們自己去説服觀眾聽我們講肯定不行,我一直縮在後邊不敢去,竇竇姐姐在入口那裏等了我一會兒,我還是沒去,她就激我説:“劉一輝,快點去嘛,可別讓我把你看扁了!”雖然在她的催促下我也很着急,但是我還是沒有勇氣自己找人。媽媽就站在不遠處一直看着,我看到她急得來回轉,可我就是鼓不起勇氣,結果那天還是竇竇姐姐替我在一樓找的觀眾。

第二次去博物院時,我一直在想這次我真的不能讓老師看扁了,在入口存包那裏我鼓起勇氣,走到一個姐姐面前:“您好,我是四川博物院小小講解員,您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二樓,我能為您講解四川漢代陶石藝術嗎……”我清了清嗓子,對那位姐姐説出了這句話,沒想到,那位姐姐爽快的答應了,那一刻,我感覺高興還輕鬆,原來自己開口並不是想象中那麼難,我真想老師和媽媽就在那裏看到我的勝利,我幾乎是小跑的將姐姐帶到了一樓的漢代陶石藝術展廳。

我當時拿出了我最好的狀態給她講解,開始只有她一個人,講到一半的時候,觀眾已經增加了不少,還不停的有觀眾聚攏來聽,那個時候我被圍在中間,我自信滿滿的,我感覺那些解説詞是那麼生動流暢,我只有一個願望:把我所知道的告訴這些觀眾:石棺、畫像石、畫像磚、陶塑藝術,還有其中的神話傳説,燦爛的巴蜀文化......我看到有叔叔在拍照,有阿姨在很認真的聽,還在不停的點頭。等到講完時,人羣中爆發了一陣掌聲,那個時候我感到給他們講解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後來那個姐姐還買了一瓶水給我,我感到好幸福,那瓶水比平時我喝的更甜。

每次講解前,竇竇姐姐都給我們鼓勵和期望,她總是跑前跑後的指導我們每一個人,有時就站在遠處看着我們,結束後,她就和我們幾個小講解員一起總結,讓我們找出今天講解中的優點、不足,有一次,我不專心總結還擺弄電腦,竇竇姐姐沒收了我的講解牌,其實我很珍惜那個講解牌,掛上那個講解牌走進博物院時,我每次都覺着我是博物院的一員,保安叔叔也用羨慕的目光看我,它讓我感到很光榮。那個星期爸媽還批評了我,要我珍惜榮譽愛護講解牌,用自己的行動再贏回來,讓它一直飄在胸前。

隨着講解次數的增多,在竇竇姐姐和其他講解員姐姐的幫助下,還有其他小夥伴那裏,我學到了很多,我講解的越來越熟練,來到陶石館就感到親切和期待,也有了更多的感受和一些經驗,講解效果也越來越好,我開始喜歡這份工作了,有一次講解休息時,我甚至對辦公室主任阿姨説想一輩子幹這份工作,我真的很高興看到觀眾很滿意的離開漢代陶石藝術館。

當上小小講解員,短短的幾個月,我有很多收穫,我的膽量變大了,我的自信心增強了,我不再害怕和陌生人交流,我還了解了很多中國歷史和文化,我願意和觀眾一起分享四川漢代陶石藝術,我樂意和竇竇姐姐和其他的姐姐一起在這裏工作、聊天,我很期待每一個週末的講解,我還下定了一個決心:一定要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榮譽,多學、多看、多練,儘快再去學習其他館的講解,讓觀眾通過參觀博物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髄和神韻,爭取成為四川博物院長久的小小講解員。

講解員工作心得體會4

用心講解是我們的工作,而努力向觀眾傳播力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工作之餘我也在不斷思考,作為一名講解員,如何能夠讓觀眾在短短的時間內更深刻地理解《復興之路》陳列的主題,如何能夠使觀眾在聽完講解後真的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我仔細去讀與近現代史相關的書籍,去聽講座,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是我們做好講解工作的必要前提。而在實踐中我也慢慢發現,這只是我們要做的功課中的一部分。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找到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片長兩個小時,當我一氣呵成把它認真看完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意猶未盡,被震撼着更被鼓舞着。不需要太多的文字,單就舞蹈和歌聲就足以把我的視線、聽覺緊緊抓牢。舞台上,不論是歌唱家還是舞蹈表演者他們都投入極了,他們努力地表達出自己對那段厚重歷史的感悟,詮釋出了他們自己的感情,因此觀者自然而然的就和他們產生了共鳴。

那一瞬,我突然意識到,在講解《復興之路》陳列時,也許最打動觀眾的正是那些我們共同被感染着的力量。沒有什麼比文物本身更直接、更形象地去訴説歷史了。而後,工作之餘我常踱步在展廳裏,用心去體會文物背後的歷史帶給我的最真切的感受。我也常觀察展廳裏的觀眾,不同年齡的他們看到同一件文物或照片時流露的表情和狀態是不一樣的,同一位觀眾在每件文物前停留的時間也是不同的,反饋的情感信息則更不相同。我仔細地收集他們的“體驗”,不斷地完善我講解過程中常常忽視的細節。面對這樣恢弘而精彩的展覽,我希望自己可以聲情並茂地講給觀眾聽,而這聲情並茂一定是來源於真情實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23rz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