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2021精神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2021精神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精神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2021精神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精神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1

目前我們在對護士培養方面都是以全科護理為方向,大多護生畢業後的去向是綜合性醫院。在學校中也比較重視對護生基礎護理及內外科常見疾病等知識的教育,護生很少能接觸到精神科專科知識,同時又缺乏精神科的臨牀實踐機會。而精神科工作又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如果一名新護士進入一家精神科醫院工作,試想以她以往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是很難勝任精神科工作的,這就要求我們帶教老師言傳身教的進行專科知識技能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這樣才能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護士。現將我的一些帶教體會總結如下:

1、精神科護士需具備的素質

1.1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

住院精神病人急性期一般都無自知力,在臨牀工作中病人由於精神因素所致出現各種異常行為舉止,特別是突發性衝動,暴力行為時有發生,在與其接觸中,護理人員難免會受到病人的謾罵,甚至身體的傷害。我們作為專業的精神科護理人員,一定要表示忍耐、剋制、理解、同情。不能嘲弄、取笑,侮辱漫罵,更不能伺機打擊報復,要充分體現一名專業精神科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體現精神科護士的美德。

1.2具有豐富的基礎及專科知識,嫻熟的護理技能

精神科醫院專業性比較強,比起綜合性醫院,平時接觸到的操作又少,長此以往,護士的實際操作能力就會逐漸下降。精神科病人一般都以長期住院病人居多,隨着藥物、年齡等因素的影響,病人發生軀體疾病變化的概率大大增多。同時由於精神症狀的影響,患者常主訴不清,很容易漏診,誤診,導致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精神科病人自殺較常見,如何及時瞭解情況,防範自殺發生。都要求精神科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嫻熟的護理技能及豐富的基礎專科知識。

1.3較強的語言溝通技巧

精神科護理工作中重視的是與患者的溝通,通過溝通能及時瞭解病人的思想動態,也能夠觀察到某些不易察覺的精神症狀。有時精神病人常隱瞞病情,在與病人溝通時,要做到仔細,耐心,在瞭解各種疾病,各種精神症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鍼對性護理。同時為醫生提供疾病的動態信息,有利於更科學的制定治療方案。另一方面通過溝通能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精神科護士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是對患者實施護理的前提,因此為了提高護理質量,促進和諧的護患關係,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護理糾紛制定了護士日常規範用語,如:入院宣教用語,健康教育用語,操作用語等。

1.4具有敏鋭的觀察力

精神病人有很多情況沒有主動述説病情的能力,這就要求精神科護士認真的觀察患者,通過面部表情、行為舉止,心理動態等了解到患者的一些疾病變化及治療效果。在護理過程中,若觀察病情時粗心大意,病人的異常先兆不能及時發現,都可能對病人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導致各種意外事件發生。而要想具備敏鋭的觀察力必須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對病人的高度責任心。

2、新護士的特點

2.1陌生及恐懼心理

由於精神科新護士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精神科特殊的佈局,到處都是鐵窗鐵門,隨手關門等嚴謹制度,精神科新護士一般之前又很少能接觸到精神病人,當看到病人由於精神因素支配出現的很多怪異的精神症狀,便讓其出現膽怯,不敢接觸病人。

2.2安全意識及責任心的缺乏

新護士由於經歷的事情比較少,在熟悉了三班的基本工作流程後,容易麻痺大意,特別是在臨晨,交接班等特殊時段,由於工作人員疲勞及一時疏忽,最易發生患者的自殺,造成病人的痛苦是無法彌補的。現在的新護士又大都是獨生子女,生活的物質條件相對比較優越,在家中倍受呵護,養成了自我為中心,不大會考慮他人的感受,缺乏責任感等特質。

2.3處事能力差.及缺乏觀察能力

新護士大多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工作熱情度較高,但是由於其缺乏相應的精神科專業知識技能,對精神科病人的常見症狀、藥物不良反應、病人的常規護理等不能正確認識。對一些規章制度,特別是保護護理制度、危險品清點保管制度、夜間巡視制度及各種突發事件防範預案也未能全面掌握,對精神科意外事件(如噎食、自傷自殺等)出現時反應慢,常會手足無措處理不及時,缺乏應急應變能力。精神病人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可以反映出一個病人的精神症狀,新護士由於缺乏經驗很難去發現,而經驗老道的護士就可以從中發現問題,預防各種意外事件發生。

2.4專業知識技能的缺乏

新護士因在校期間未系統學習精神科的理論知識或對“精神科護理學”沒有加以重視,實習期間也沒有精神科醫院的相關實習。因此剛進入精神科病房工作時很難適應。

3、針對性帶教措施

3.1掌握接觸病人的方法原則,消除恐懼心理

精神科對於一名新護士來説無論環境或病人都會帶來陌生,緊張,害怕的情緒。帶教老師應該認真介紹環境,特別是病房佈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講解一些精神科專科知識,讓其瞭解不同病人的接觸方式。如碰到衝動激惹的病人,應避免與患者正面衝突,避免刺激性的語言。對有幻聽吸引其注意力,不願進食的患者,可在耳邊以較大的聲音勸導提醒,以干擾幻聽促進進食。對於違拗的病人,在接觸時不能與病人對着幹,要表示理解,適當順從病人的意願。在一開始與病人的接觸中可以採取由帶教老師陪同下,老師先做示範,經過一段時間後,鼓勵新護士與病人接觸溝通,逐步克服緊張情緒,直至能勝任精神科工作。

3.2強化安全教育,增強責任心

精神科護理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即安全護理是精神科護理的首要責任。精神病是大腦機能發生紊亂而引起的精神障礙,有的病人思維內容離奇或思維內容不暴露,病人往往發生自殺、傷人、自傷、出走等意外事件。護士既要確保病人的安全,又要保證自身的安全,這無疑增加了護理工作難度。加之精神病人絕大多數無陪護,護士擔負着護理和監護的雙重角色。入科時給予做好詳細的安全教育,在平時的工作中帶教老師應言傳身教,妥善保管好鑰匙,做到隨手關門,鑰匙一旦遺失立即尋找彙報。在交接班時做好危險品及病人的清點工作。加強安全檢查,嚴防將危險品帶入病房。每週做一次徹底的安全大檢查,設施有損壞應立即報修,責任到人,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對於保護病人嚴格按照保護護理制度進行護理,避免保護與非保護患者同處一室。平時帶教老師還應該講解一些案例事件,以引起重視,吸取教訓。

3.3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養

平時以業務講課、指導實踐、護理查房等多種形式進行精神科知識的宣教,使其逐步掌握精神科知識。在工作中,不背對病人坐或站立,與病人交談時,注意周圍環境和防範;對手持物品、有傷人企圖的病人勸導時要大膽、鎮靜。選擇病人最信服的人進行説服誘導,或由一名護士與其談話,另一人從背面或側面阻止病人,切不可強行奪取。

3.4培養敏鋭的觀察力

作為一名精神科護士平時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仔細查閲病歷,瞭解病人的軀體、精神狀況、異常化驗指標等,做到對重點病人病情心中有數,對重症患者要安置在重症室內,一遍及時發現不良預兆,嚴防意外發生。可以指導新護士運用直接觀察法與間接觀察法,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時間和環境而合理地運用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

對患者異常的語言、表情、動作行為加以分析、綜合、探索症狀之間的聯繫,推測可能出現的問題,以獲取全面、可靠、有意義的信息。

精神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2

本人於20xx年6月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廈門市仙嶽醫院精神科實習,通過實踐學習,感覺要想將以前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臨牀工作相結合,就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並多請教帶教老師,另一方面利用業餘時間刻苦鑽研業務,體會要領。

通過近一年的學習,除熟悉了各科室的業務知識外,我還很注意護士職業形象,在平時工作中注意文明禮貌服務,堅持文明用語,工作時儀表端莊、着裝整潔、禮貌待患、態度和藹、語言規範。在護士長積極認真指導下,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平時堅持參加醫院每月一次的業務學習,在一年的工作中,能始終堅持愛崗敬業,貫徹“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質及應急能力。

當然,我身上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進。比如,在學習上,有時仍有浮躁的情緒,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心浮氣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時,不能冷靜處理。醫在工作上,有時存在着標準不高的現象,雖然基本上能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但是在主動性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這都是我今後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裏,要再次感謝院領導、護士長和帶教老師給予的教育、指導、批評和幫助,感謝同事們給予的關心和支持。回顧過去,有許多進步和提高,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來,應當發揚自身的優點與長處,克服不足。

曾有人稱讚精神科護士是真正的英雄,説這話的正是我們從小就無限敬佩的英雄~~警察叔叔。看到無須打鬥也不用爭拗只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輕輕幾句話就魔術般地讓剛才還在喊打喊殺要生要死的精神病人服服帖帖地接受治療和護理,於是他們由衷地讚歎:“沒有槍和警棍,卻面對同樣的危險,你們是真正的英雄!”

其實我們不是英雄,因為英雄意味着不畏xxxx勇猛頑強,而我們面對病人偶爾被打了除了理解還要微笑。朋友們你們曾試過無緣無故被人打一巴掌或被人攻擊嗎?如果我説這些打人的人其實沒有惡意甚至是出於善意,你們相信嗎?事實如此,精神病人在幻覺下看到護士的臉上有蚊子、身邊有妖魔鬼怪就會奮不顧身的上前攻擊它們想以此來保護我們的護士。一次一位護士的頭部被病人的拳頭擊中,當時就出現頭暈、嘔吐、皮下血腫等,可這位護士僅休息了二天就上班了,因為病人需要他,當問及此事護士卻淡然地説“病人也是在幻覺的支配下才會攻擊我的,作為精神科護士的我不理解誰能理解。”

精神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3

幾個月之前,在填實習志願的時候,我對精神衞生中心的印象是一個雜糅了影視誇張、文學想象和一切壓低聲音傳遞的奇詭流言的'集合體——坦白説,這種對戲劇性的好奇是我將精衞填為第一志願的主要原因。我在心裏譴責自己,這不符合我被教導的倫理和專業態度,我此行是去學習而非獵奇,那些患者所需要的是幫助而非探究。但我從未親歷過真正的社工一線,我讀過的教科書大多直接倒進了考卷和論文,腦子裏的認識依然和社會上大多數人一樣,好奇、無知並暗暗恐懼。

我們的理論學習是為實踐做準備,接觸實踐後卻發現它更像是一個理論不斷剝解的過程。當我親身去面對那些為疾患所苦的普通人,看到他們躲閃的眼神和梳得光潔的辮子,聽到他們談起旁人偏見時語調裏淡漠的不快,聽到他們描述腦海中的聲音,描述發病時的舉動併為之不好意思地微笑,我很難去想起紙頁上冰冷的症狀介紹,也不需要去想那些連篇累牘的關於專業態度的講解。他們就是活生生的,像我和所有其他人一樣的人,被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煩擾着,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力抗爭。

更觸動我的是那些患者家屬。他們面臨的境況往往困苦得令人難以想象,家庭關係破裂、經濟困頓、親戚街坊有意無意的言論,這一切讓他們不約而同地有一種隱忍而無奈的訴説口吻。我曾經以為他們會是沉默寡言的一羣人,懷着多少殘留的羞恥感,對家事諱莫如深。但相反,他們幾乎都有強烈的訴説慾望,也許社工建立的朋輩支持羣體的確起到了帶來安全感和理解感的作用,也許他們只是被旁人冷眼相待太久了。

那些苦澀,以我淺顯的社會閲歷還很難感同身受,但我能清晰地感覺到那是無比壓抑的人間苦難,而我慶幸自己身在社工專業,因而得知世上有那麼一羣人,他們有能力與意願來減輕這種苦難。我看到參加活動的大家認真地擺弄活動中發下去的盆栽,女兒做好了會興奮地舉起來給母親展示,我從那隨之而來的笑容裏看到了我在學校裏一切問題的答案。

精神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4

在精神病院實習的日子很快就接近了尾聲,心中不免會有很多的感慨。在來這裏之前,心中有些許的期盼和好奇,也有些許的恐懼和不安;而來之後才發現,原來一切都與想象中的不同,與傳説中的不同。

我在這裏是被分到了心理科,帶我的老師是劉老師。據我瞭解,劉老師在這裏已經工作幾十年了,可謂是這裏的元老。在她眼裏,這個工作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工作了,而是一個與精神病患者交流的良好平台,每天陪這些病人聊天、做遊戲、做心理輔導。這裏的病人也都很尊敬她,都叫她劉老師,而且也很聽劉老師的話。劉老師熱情的把我介紹給了大家,但是我由於內心的種種原因,不敢大膽的嘗試着和病人交流,顯得有點陌生。

經過一個上午的適應,以及看到老師和病人們相處的那麼融洽,我才漸漸的放下戒心,真正的加入到這個集體中來,才真實的體會到,其實精神病人並不可怕,而精神病院,也沒有傳説中的那麼恐怖。對於病人,醫護人員還是十分尊重他們的,也很樂意的與他們交流。而病人之間,比起外面的世界,似乎也顯得更加和諧。他們在不發病的時候,都十分地友善,而且可以較為融洽的交談,不加以注意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是精神病患者。

經過幾天的熟悉,我漸漸地發現這些病人其實都是很可愛的。當他們一個人的時候,顯得很安靜,自己做自己的事,不是那麼的容易接近,但當大家一起集體活動、做治療、聊天時,卻顯得很活躍,而且感覺特別容易接近,能夠放下一切其戒心陪你説話、陪你玩,也顯得很聽話,尤其是週一那個新來的女生,她一般不願意説話,但是當她在和別人一起做遊戲、打她喜愛的乒乓球時,卻顯得那麼的活潑、可愛、充滿朝氣和活力。

在接觸了這些病人以及聽了許多醫生的講課之後,我發現醫生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與病人進行溝通,從中得到一些信息,對病人的病因進行詳細地剖析,輔助一定的藥物進行治療,而心理諮詢與輔導對於精神病患者來説也顯得格外重要。在他們發病之前,其實有很多跡象可以發現這個病症的苗頭,而先通過一些心理諮詢與輔導完全可以提前解決病症的情況,比如躁狂,如果在早期有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那麼就可以通過一些心理輔導,讓病人瞭解自身的情況,從而在他還沒有到達那種病發且已經不受自身思維控制的時候進行解決,比如自我暗示等的一些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至於釀成大禍。所以,在這個階段,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支持與安慰,以及引導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可以幫助病人渡過這個時期,確保以後不再復發,重新正常的生活。

另外,治療者必須是一個優秀的聆聽者,專心的傾聽病人的訴説,以親善誠懇的態度取得病人的信任,讓病人毫無顧慮的傾訴內心的苦悶,鼓勵病人疏泄內心不良的情緒。人的煩惱往往來源於思維,但你煩惱了,往往是因為你用錯了你的思維方式,我們應該引導病人去換一種與原來逆向的思維去分析問題,煩惱往往便會自動消失。要給予病人鼓勵和良好的心理暗示,激發病人的積極心理,讓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療和更努力地去改善自身的情緒。並能以同情、理解、諒解的態度對病人的訴説不加評判地接受,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並與病人合作去治療其疾病,給予病人治療的信心與康復的希望。精神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而且給病人這個家庭也會帶了重大的影響。

其實精神病和其他生理疾病一樣,應該得到關愛而不是同情,更不應該受到鄙視和排斥。但是社會討論到相關字眼的時候總是帶着嘲弄和戲謔。精神病的病因可分為遺傳和社會心理因素,但是無論是哪個方面都不是患者能控制的。我們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作息和加強體運動保證自己遠離生理疾病的困擾,但是,我們不能更改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所以我們應該關注這樣一羣弱勢羣體,接受並幫助這樣的人。

或許是我接觸得太少,或許是我想得過於簡單,但我仍相信有些精神病人是能夠治癒的。或許有一天,當他們恢復了正常人的心理,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希望人們能夠以平常的目光去看待他們,不要歧視和排斥她們,不要讓他們的心靈再一次受創!真心希望他們都能夠康復,早點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找回自己的自信與自尊!

最後,感謝精神病院的各位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劉老師,希望你們今後的工作更加順利!同時,我也會不斷的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能來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恢復健康,爭取做一名合格的護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0k2l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