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説明文 >

萬聖節的意義是什麼?

萬聖節的意義是什麼?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來源説法很多。教科書上的記錄是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萬聖節的意義是什麼?

  萬聖節的意義【篇一】

我們今天所知的萬聖節與羅馬時代慶祝豐收的節日不無關係,但已經相去甚遠——波摩納節(the feast of Pomona,波摩納,果樹女神)和祖靈節(the festival of Parentalia)。前者慶祝豐收蘋果,而後者是為了尊敬和撫慰祖先的魂靈。再來看看凱爾特地區,薩温節(the festival of Samhain),意指夏季末尾。薩温節慶祝豐收結束,慶祝一年之中“明亮”的日子即將結束,轉而進入一年中“黑暗”的日子。慶祝活動與祖靈節和其他祭奠亡靈的節日相似,都會進行清潔儀式。有文章提及,凱爾特薩温節早在10世紀就出現在文獻中了。

“Halloween”(萬聖節)這個名稱誕生於16世紀初,是“All-Hallows-Even”的變體,意即萬聖節前夜。類似其他情況,天主教有一個節日與異教徒的慶典吻合。但是,從天主教教義的角度來看,萬聖節慶典是由教皇格列高利三世(在8世紀)設定的,公元700年或701年就被談及。到835年,在路易一世(譯註:法蘭克皇帝,814~840,查理大帝之子。)的帶領下,慶祝這個節日的活動開始流行起來,11月1日成為大家心中萬聖節的日期;儘管有些學者認為,萬聖節本來在4月,是教會為了讓它與薩温節一致而更改了日期,以便爭取凱爾特人信奉天主教。

  萬聖節的意義【篇二】

本意原是“避開惡靈”

在公元800年,基督教會也創建了一個新的節日,這個 節日叫做All Saint's Day,也有人把這一天叫做All Hallow's Day,而萬聖節前夜(10月31日)有慶典聚會,萬聖節前夜就叫做Hallow's Eve。最終慢慢的縮寫跟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翻譯成了萬聖節之夜。它如果分開成兩個單詞,便是“Hallow”和“e'en”。這個節日的來源本是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但是現在,萬聖節已經成為大家舉辦化粧舞會、彼此惡作劇的大好時節。

在西方,萬聖節前夕,人們戴上猙獰可怕的面具,並打扮成鬼怪模樣一起走到街上巡遊,營造喧譁吵鬧的氣氛。現實中也有更令人不安的現象:嚇人的鬼屋,瘋狂派對,恐怖酒吧, 如果你不是一個恐怖電影迷,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人們會嚇自己?這種體驗真的對健康有好處嗎?

感受恐懼製造出能讓你high的內啡肽  為什麼人們在萬聖節喜歡嚇自己?答案很簡單,你知道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的。從心理學角度看,對於“恐怖”的認知來自視覺皮質。視覺皮質位於大腦後部,它使我們將看到的圖像結合個人、文化背景加以理解。如同其他大腦皮質層(比如聽覺皮質、感覺皮質、運動皮質和大腦皮質)一樣,它會思考。當視覺皮質知覺到恐懼情境時,它會警告大腦皮質,大腦皮質再告訴你的扁桃腺和腦島(大腦中處理情緒的部位),這真的很可怕。大腦皮質會產生神經傳導物質穀氨酸鹽、多巴胺和血清素,使你反應劇烈的避開危險,於是你逃走。

懂得控制恐懼的人對此反應較慢,給了大腦皮質吸收並處理更多信息的時間。如果大腦皮質發現視覺皮質傳過來的恐懼情境是假的,它會告訴扁桃體和下丘腦這恐懼是不真實的,併產生出鎮靜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頭腦和身體解除戒備,一切恢復正常。

但即便危害並非真實存在,恐懼信號也已經傳到了與身體腺體系統相連的下丘腦。這種信號使腎上腺分泌出荷爾蒙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又促使內啡肽和類阿片物質的產生。身體在運動、做愛和娛樂的時候也會釋放內啡肽,類阿片物質使人對痛苦反應遲鈍(這在你被獅子追趕時可是非常有用的),也就是麻醉了你,並且製造出快感。

控制恐懼也許能幫你更好的把握現實

許多人享受控制恐懼的感覺,讓心中充滿恐懼再把它消除,那是一種和電影一樣的虛構狀態。每個人對這種高荷爾蒙的體驗不同。對於有些人來説,愉悦感壓制住了影像帶來的恐懼。而那些不喜歡恐怖片的人,假設來説,他們要麼是荷爾蒙反應較弱以致產生的愉悦感較少,而無法驅除影像帶來的恐怖感;要麼是對影像的反應更強烈以致感覺被推入了後一階段,一個非常令人不舒服的階段。

如果大腦皮質向大腦其它部位傳遞出“危險確實存在,需要採取措施”的信息,則恐懼反應繼續發生,腎上腺亦開始分泌皮質醇。身體反映過激, 壓抑胰島素,導致血糖升高,肌肉緊張,一切進入到一種高強度和更難受的狀態。這樣會抑制正常的新陳代謝,破壞身體的自我平衡狀態。

看恐怖電影多了,會磨練你對恐懼的控制能力,實際上也可能會幫助你更好地把握現實。

“享受”恐懼如果身體健康膽夠大,不僅減肥還減壓

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一個單一的恐怖電影可以幫助你失去作為一個小巧克力一樣多的卡路里。這意味着一個萬聖節週末可以抵上您去一趟健身房。不過有報道,武漢一位23歲的女孩,為減肥狂看半個月恐怖片,結果被嚇得出現“驚恐障礙”,夜夜失眠、精神恍惚,還大叫被“鬼上身”。

據在紐約進行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在某些方面,恐怖電影可以舒緩壓力。雖然它最初給你帶來的壓力,但因為在情節的不確定性,它為您提供了一個途徑來克服壓力,可以幫助你忘掉那些焦慮和壓力。另外,由於恐怖畫面及音樂對人體的影響,還可導致人體內的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分泌增多,增加心電的不穩定性,容易引起嚴重的心律紊亂。觀看恐怖片時,對於身體健康者或許只有一時的不適,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對於原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説,情況就大不相同。

需要特別提醒,小孩由於心理不成熟,恐怖場景可能會對他們造成不可估量的心理影響。

“恐懼與顫慄是人類的'至善”原來那些勇氣與歡喜,很多都來自於我們的恐懼

歌德説:“恐懼與顫慄是人類的至善”——這種對於恐懼奇妙的感受也得到了歷史學家的支持:密西根大學教授的中古史專家米勒出版的 “神祕的勇氣”一書,從歷史觀點闡述畏懼心理。書中指出勇氣其實是害怕的“幻影”,只不過被“榮耀化”了。米勒研究了好些英勇武士的背景,結論是:“剛猛”不是正面的特性,而是負面的特性,缺乏自省能力的人才具備這種特性。他説,“大部分人都不是剛猛之士,也就是不勇敢、心存畏懼的普通人,只願面對少許的可怕狀況,而不願不顧一切地豁出去”。 他説:“面對的可怕狀況不致造成生命危險的話,我們反而認為具有娛樂效果呢!大多數我們喜歡的娛樂,不就是有一點點危險嗎?”

實際上,從科學角度來説,“恐懼感”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真正的威脅:哈佛大學心理系主任卡林説﹐養成凡事稍微害怕的心理﹐有個重要的作用:教我們明白四周環境裏,有些東西必須十分注意、十分小心,這本領是可以訓練的;這點從野生動物的例子也可看出——美國馬里蘭州貝色斯達國立衞生研究所的研究員史渥米説,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猴子看到蛇,目不轉睛的跟它相瞪眼,通常都活不長命;如果母猴教得好,凡事小心謹慎的小猴子,反而不容易早死。

不過,當“恐懼”加劇到某種程度,也有可能成為病態:渥太華大學心理系教授布拉德温舉例説——大多數人認為稀鬆平常的情況,你卻認為極端恐怖,這就叫做“不健全的焦慮症”;恐怖片裏面﹐劇中人連對鄰居講話都害怕的情況,即是如此。

所以,萬聖節的時候,家人朋友們戴鬼面具嚇一嚇,照這些學界人士的説法,只要不太過分,是有益健康的。但是切記,裝神弄鬼過節,不要玩得太過火,否則真的會把人嚇出病來。

  萬聖節的意義【篇三】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聖節晚上舉行巡遊,讓一羣吸血鬼,殭屍(zombie),女巫,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

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並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在各式各樣的裝扮角色中,以女巫殭屍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專賣萬聖節用品的店鋪也特別準備這類衣飾出售,以迎合大眾所需;與此同時,生產商每年更會把當年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裏,如在電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師造型,已是許多孩子必選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萬聖節巡遊﹝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始於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員Mr Ralph Lee發起,據説最初他帶着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鄰居處遊行,後來漸漸演變成整個村的大型活動,而活動中當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時,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抱着想看熱鬧的心態,當你踏進村子裏,很快便會被邀請參與巡行,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紐約市的萬聖節巡遊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遊客參加,而巡遊會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舉行,各隊伍約在夜晚上七時從第六大道與春天街交界﹝6th Avenue & Spring Street﹞起步,一直遊行至第二十三街﹝6th Avenue & 23rdStreet﹞為止,全程大概多個小時。

南瓜糕餅

無論是來自亞洲,南美,非洲,歐洲,以至中東地區的參觀者,都可以把自己裝扮成各式各樣的人物,亦可帶備簡單樂器,即時演奏本土的獨特音樂,融合無疆界的風土文化。可能我以前從未參加過萬聖節的活動,更莫説這麼精彩的巡遊,所以特別覺得有新鮮感。

早於十月中,曼哈頓市已開始“鬧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見四處懸掛起萬聖節的鬼怪裝飾,很多百貨公司也忙着把應節禮品及衣物堆放在櫥窗裏,吸引不少途人駐足觀看,而超級市場及街市亦擺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賣,供市民買回家佈置家園或製作南瓜燈之用,當然嘛,也有主婦烹煮南瓜作菜餚或糕餅,完全依足節慶傳統。

標籤: 萬聖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shuomingwen/zl49k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