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日誌 >

勵志日誌大全看完哭了

勵志日誌大全看完哭了

讓你看完哭了的勵志日誌有沒有呢?下面跟各位分享一些看完哭了勵志日誌大全,歡迎閲讀!
 

勵志日誌大全看完哭了

勵志日誌大全看完哭了(1):有那麼一種説不出的思念

失去了就不會在擁有,我知道錯過了就永遠不會在回頭,只剩下那心中以紛紛傷痛無法抹去,時間可以淡化卻不能遺忘,傷痛能夠癒合卻不能無痕。愛上一個人可能只需要一小時,一分鐘,一秒鐘,忘記一個也許需要一輩子,也許是永遠不能忘記,只是隨着時間的流失會淡化,會習慣,會慢慢的退到記憶的角落,然而心裏卻留下了一個無法了結的痛楚。

夜深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的清醒着,不想思考但還是敲下了這些日子都浮在腦海裏的文字,在這個憂傷的夜裏仍然想用文字去掙扎着表示些什麼,這些指尖下的文字讓我體會更多的確實寂寞與孤獨,沮喪與頹廢,讓人寒戰的冷。每一個人故事背後的辛酸,每一個深夜寫下文字的人心中的痛楚,在此刻夜的的網絡上默默地展開,曾經説過的話,寫過的字,發生的故事,一幕幕浮現,但已經是蒼白的記憶。曾經以為真的可以跟你相知相惜,曾經説過要好好珍惜,可誓言是那麼的脆弱易碎。

今夜很淒涼,一個人守護者自己的寂寞,擁抱這自己的孤獨,曾經幻想這一起出去走一走,牽着你的手,走進陌生的風景裏,幻想着抱着你慢慢走下去!也許你沒能真的懂我,也許是我們相識的太匆忙,我卻一直執迷不悟的喜歡着,惦記着,心痛着,不知道現在你會不會回想當初的柔情與甜蜜?會不會想到痛惜?其實我一直在珍惜,也許上蒼註定了今生和你緣盡於此。

傷感情感勵志系列空間日誌:有那麼一種説不出的思念

痛楚不能分擔,快樂不能分享,擁有是未能好好把握,失去時再無力挽回,錯過了也就真的錯過了。誰不想愛與被愛呢?我想要你的愛,可你的世界終究沒有我,不是你沒有條件享受我給你的幸福,而是你捨棄了能夠擁有的快樂。愛過,痛過,哭過,最後迴歸平淡,錯過了也就失去了,永遠的失去了,剩下的只有寂寞與孤獨,沒有你當夜來臨是會很寂寞,會很孤獨...

一直相信黑夜是靈魂的居所,我喜歡黑夜,因為習慣了孤獨的感覺,習慣了冰冷的空氣圍繞在我身邊。在疲憊暗無天日的世界裏,只有在這無邊的黑夜中才看不見自己的悲傷,可是心碎的聲音確實那麼的清晰,你可知道那顆碎掉的心我是多麼多麼努力才拼湊回來的麼?可當拼湊好以後迎接它的竟然是又一次的心碎..夜已經是那麼的冷,當冬天來臨時,還會記得當初的温暖與此刻的心痛麼?凌亂的文字一如凌亂的心情,寂寞着,孤獨着,心痛着,獨自品嚐着,眼角有濕潤的東西在無聲的滑落....

有那麼一種説不出的思念,那麼一雙手,想要握住,不想放開,更不輕易放棄;有那麼一個微笑,讓人那麼的記憶猶新;有那麼一個人,總是讓人那麼的朝思暮想,那麼的牽掛;更有那麼一-

個人,如果可以,多麼的想讓你成為我的專屬,想要緊緊地抱住!

有那麼一個人,今晚靜靜的坐在陽台,帶上耳機,聽着淡淡的音樂,看着夜空下的星星,腦海中浮現出心中無時無刻想念的你,這一刻是多麼的寧靜,想讓時間停止在這一刻,在這一刻的想念好清晰,有很多時候就想這麼靜靜的一個人!

夜晚的風,吹過臉龐,涼的吹走了一天的疲憊,帶着對你的想念,不知道有沒有吹到你的身邊,不知道這個時候的你會不會突然的想起我……

有那麼一個人,還是讓你牽掛;有那麼一段感情,讓你依舊沒有不下!也有那麼一個人,一直等待着你或許偶爾的想念,等待着有那麼一天,可以等到你的依賴!

只有一個人,只有自己知道心中想着什麼,夜空下的孤單,等待着那個不在讓自己孤單的人,那份情感,等待着那個屬於我的天使,更等待着只屬於我們的幸福……
 

勵志日誌大全看完哭了(2):只有用心感受,才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繁華紅塵,世間萬物都以一種自己獨特的狀態存在着,而我卻覺得自己有負於自己的存在……

我有時特別討厭不甘平庸卻又好高騖遠、不腳踏實地的自己。我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甚至是世間特殊的存在,而在經過23個春秋之後自己仍然平凡不堪,碌碌無為!

這樣茫然的自立於天地間,我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於我而言,夢想依舊在腦海打轉;於別人而言,沒有誰願意白白付出;於世界而言,我更是一個渺小的存在,就像宇宙間的一粒灰塵,隨便誰揮揮衣袖,就能讓我灰飛煙滅!

一路走到現在,我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平凡的就像一株狗尾草,任世間萬事,與我何干?就是這樣一種病,讓我忽略了很多……

因為有了眼睛,所以忽略了心的作用!

經典勵志感悟空間日誌:只有用心感受,才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大千世界,萬物錯綜複雜,我總以為只要保持本心不變,我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活的灑脱自然,可我卻忘了“近墨者黑”,更何況我身在其中!要知道本心再堅,亦不是無堅不摧!

我們總在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找藉口,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什麼苦衷?什麼無奈?什麼身不由己……我們只是在害怕,怕未可知的結果,所以才在每每抬起腳的時候,又懦弱的退了回來!

只有用心感受,才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大人們從小就教育我們,趁年輕好好闖,不要老了像他們一樣。其實我想反駁一下大人們,你在教育我們的時候也只不過三十幾歲而已……大人們可以對我們寄予期望,而我們自己也要好好規劃一個自己想要的未來。執着於心總不是什麼壞事!

人生在世,只有短短數十載,不求輝煌,但求無憾!

最後附半句話,有心人可以幫我補上後半句:

光陰易逝,幻像易滅,莫待白髮窮追.
 

勵志日誌大全看完哭了(3):舒適區終有一天會毀掉青春

在大城市裏,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

以自己為圓心,自己的手為半徑,開始畫個圓。你會發現所有需要的東西,都在這個圓圈裏。

這個圈,叫做舒適圈。

這一個月我一直在全國各地出差,回到北京,見到一個許久沒見的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剛剛被公司解僱。我問他,一個月沒見,最近忙啥呢。

他説,沒忙啥,呆着呢。

我問他,啥叫呆着。

他撓了撓頭,説,我也不知道,就覺得時間好快,這一個月啥也沒幹就過去了。

旁邊的朋友在創業,整天焦頭爛額,於是問,啥意思,還能有這種狀態,一個月不知道做了什麼?我要給你點一首歌《時間都去哪了》……

他説,滾。

我説,其實我特別能理解你,你這個月是不是覺得自己過得特別無憂無慮,恨不得連電話都想丟了。

他説,電話還是得要的,不過確實電話每次響起還是有點緊張,總覺得自己安穩的小世界要被打破啦。

我點點頭,想起了《肖申克救贖》裏的一句話: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體制化)。

人有一種習慣,就是總喜歡在舒適熟悉的環境呆着,這種“舒適區”一旦被建立,就會變得無比依賴,慢慢地愛上了周圍的牆,戀上了這舒適的小屋,從而不願意飛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實舒適區本身沒問題,就像家一樣,温暖舒服,每個人都有。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強而放棄了去外面看看的夢想,是挺可惜的。我們都有過想出去看看然後被爸媽叫停的時刻,但大多數堅持出遠門的孩子,也沒有忘記過回家的路,回家後,不過眼界開了,知道世界變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着手下一次旅行的計劃了。

勵志感悟系列空間經典説説日誌:舒適區終有一天會毀掉青春

看,他們的舒適區,就這麼變大了。

我想起另一個朋友,畢業去了一家國企上班,每天朝九晚四,日子像上了發條一樣,有規律無意義,只有週末,才像被賦予了靈魂一樣,穿着打扮逛街約會去了。

我跟她聊過舒適區,她告訴我,我這才不是舒適區,我可是每天都要按時工作的,而且我從來不遲到不早退,很規律很努力的。

我説,那工作一年了,感覺到自己有什麼變化嗎?

她想了想,説,你別説,好像還真沒有。

其實,舒適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天無所事事,另一種更可怕,因為很難意識到,就是無意義有規律的循環。而後者,更是許多人的生活狀態:看起來很努力,看起來很累很忙,不過是重複無意義的循環着,這樣的生活,過着過着只會覺得舒服,卻沒有本質的變化。

我曾經見到一個在醫院門口收費的哥們,每天擺着一副臭臉,誰也不能多問他一個問題,否則他會大發雷霆。可是他一下班,臉上就露出了笑容。後來,我明白了,只有下班後,他才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開始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只有一個人舒適區被打破,才能見到突破和卓越,從而帶來持久的幸福。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沒有功勞,也就沒有苦勞》,説這個時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無聞埋頭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創造力的人,所以,那些總是在舒適區中温水煮青蛙的人,終究會被這個時代淘汰,不過是時間問題。

其實,每個人心裏都有牆,甚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圍城,就像每個遠行的人,也都記得回家的路。不過,人的區別不過是圍城的大小而已。

人應該要有一顆願意挑戰的心,有一個喜歡探索的心態,學着做一些沒做過的事,嘗試見一些沒見過的人,試着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我特別怕自己在年輕的日子裏,把日子過成發條,只剩下滴答滴答。於是,從開始工作第一天起,就沒有坐過班,即使是現在創業,董事會非要求坐班,我也斷然拒絕。甚至有一段時間鬧得很僵,他們問我為什麼這麼不願意全心投入這份工作?

我跟他們説,不去坐班不是不全力投入,相反,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時一週坐五天,也就幹了十個小時的活,搞得自己也鬱悶。而我給我自己安排時間,是主動的,工作十個小時,效率可能是二十個小時的。

後來,我拿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坐班效率反而更高,我能用大把屬於自己的時間做許多事情,跨了幾個領域,這些領域能互相協作,而且都做得不錯。

其實,我還有個原因不願意坐班,就是我特別瞭解自己的惰性,一旦我的日子變得循規蹈矩每天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就失去這麼強的創造力和闖勁兒。我怕自己習慣了一種生活模式,換了環境就不適應了。

不過是想趁着年輕,趁着還沒定型,多去看看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想讓自己更強大點,強大到能在任何一個環境都能活得下來。

至於舒適區,等我老了,拼不動了再回去過吧。

我其實不贊同年輕人剛畢業就走進寫字樓的一個辦公室參與寫字樓政治,我希望他們能多出去看看,哪怕這個業務很累很忙需要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也最好不要在剛畢業就用青春年華在辦公室建造起了一個舒適區,然後讓這個舒適區一點點的殘害着本應躁動的青春。

關於走出舒適區,並不是盲目的辭職,相反,你應該有一份保底活下來的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給自己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沒吃過的超辣雞翅;去表白一個只見過一次的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書;和閨蜜去一個不是的地方;去毫無保留的爛醉一次;去看一場能喚起回憶的演唱會。

寫到這裏,我忽然想到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那隻被監獄防護網攔住的氣球,和那對父親和女兒渴望自由的眼神。這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奮力去追求着自由,而我們已經有了這麼自由的軀體,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維裏的牆,自由地飛出去看看這世界的模樣。

所以,別讓舒適區毀掉青春,相反,應該趁着青春,去圍牆的外面看看,你要相信,固步自封的人,舒適區會越來越小,終有一天,會發現世界早無安腳之處。真正的強者,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經歷了滄桑,化解了迷茫,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療傷,他們在哪裏都能活,哪裏都是舒適區,哪裏都是自己的天堂。

願年輕的我們,都是後者,能不顧一切的闖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rizhi/4llkn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