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大空頭觀後感

大空頭觀後感

《大空頭》講述了華爾街金融危機時四個性格怪異的男人抓住機會,從全球經濟衰退中撈取了利潤,同時他們還試圖阻止全球經濟的衰退的故事。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大空頭觀後感,歡迎查看。

大空頭觀後感

大空頭觀後感一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不懂的事情,你自然會多加小心;惹禍上身的是你自以為懂的事。)(By馬克.吐温)

這部獲得2016年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其實在電影圈,似乎反應不嘉。畢竟,要更好的看懂這部電影,需要了解金融圈那些堆積如山的、枯燥的、乏味的概念和公式,對於以放鬆、消遣、娛樂為主題的電影圈來講,確實很不討喜。當然,對於電影的意義,遠不止放鬆、消遣和娛樂這一點。而通過電影,去認識和感受不同於平常的經歷和生活,是我自己定義的電影的根本價值。

那麼,從我的標準來看,這就是一部非常好的高分電影了。

在電影中,有四組不同的人馬,從自身所接觸的層面出發,在不同的方向上推進、研究、琢磨,最終發現了那個事實——世界經濟發展陷入到一個階段的崩潰邊緣。——這就好比面對一個現在最為流行的詞在表達的內容:發現了‘風口’。

發現這個‘風口’的過程,充滿了四組人馬各自的曲折,這本來就是一個相當不易的過程。而當他們滿心歡喜的等待接住這個天大的‘餡餅’時,麻煩才剛剛開始。——關鍵,就在於‘等待’兩個字…經濟崩潰,在當時看來是個必然趨勢,但是,具體在哪個時間點上崩潰,就沒有人知道了。而‘等待’,恰恰是最需要成本的,相當高的成本…它包括資金成本(按月不斷追加的擔保金)、心理成本(在心理上對於自我懷疑和抗壓能力的磨礪)、道德成本(對於做空行為需要面對世俗的排斥和牴觸)、司法成本(FBI介入的內幕調查)…等等。

是的,能扛過這些之後,你就有機會取得你目標的結果了。當然,如果沒有扛到最後一步,將面臨空手出局,甚至負債破產…而最終是不是真的能實現目標,真的只是一線之隔的事情。

整部電影,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於這個‘等待’過程的講述和表達。這是一個對人全方位考驗的過程。在找對了‘風口’的情況下,依然要經歷這些‘九死一生’的過程,劇中人物在這個過程中的各種糾結與彷徨…不斷冒出的自我懷疑,不斷出現的團隊內部懷疑,不斷面對的來自外部世界的質疑…這些過程,看得我心如刀絞。——這些,將是我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所必定要面對…那個程度、並且可能是更大的程度。

其實,根本無所謂風口不風口,因為世界的根本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所經歷的所有,就是你自己價值的積累和體現。因為,這些才是實現路徑上一定會經歷的,這些就是實現路徑上需要經歷的。——這個世界上能實現自己目標的人本來就不多,不經歷這些,怎麼會輪到我們自己呢?——經歷了這些過程之後,如果實在不能實現,那麼,你在別的地方也一定能夠實現。因為最艱難的部分,你已經經歷過了。

正因為如此,我認識的世界,變得更為美好了。

因為,我知道,我的實現只與我自己的積累程度有關,而我自己的積累程度,我自己可控。那麼,我的實現,我自己可控。——而這,是一個無比美妙的事實。

大空頭觀後感二

首先,是short的含義就是空頭的意思,也可稱之為泡沫。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其實在底子上是一個繁榮經濟的好idae.但是由於人為的不控制,以及利益薰心政府的不作為導致整個局面的全面潰爛。市場整合起所有的良性債券,整體打包售予其他中小企業以及投資人。信用評信機構的由於不作為是主要的責任人,而銀行和及政府就是前期其中的主要利益獲得者。把房屋出售給不具有還房貸能力的人,然後給其活期浮動利率慫恿他買大量的房子砸在手裏(主要理由是房屋的不斷升值加大人內心的貪念,B級債務者本身不具備買房能力的人買了大量的房屋期待獲利。中國現在也在這個懸崖邊上)。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温。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在前幾年美國住房市場高度繁榮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為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這就為後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裏,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直接導致無法還貸的人直接破產引起連鎖式反應。

美國華爾街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賭場,他們可以有無數種方法來博弈這個世界。everying.你可以創造出一個合同框架對賭邊上一個無關人等的下一步結局。對此我的感想是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熔爐,你不爭你就得死。最後受到損傷的就是那些最底層的人民,而上層建築絲毫未損。要盡力上游。不要做海中的污泥,食物鏈的最底層。資本總是虛偽的,不要相信權威要相信事實和數據。這兩種東西是不會説謊的。

大空頭觀後感三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關於這場危機的書籍和影視作品甚多,從表現過程到闡釋緣由,進而深入剖析的,角度多樣。不過整體看,大都是以一種“上帝視角”俯瞰,典型的如《大而不倒》,從多個角度展現金融危機的'整個過程。而如隱射金融危機的《利益風暴》則聚焦當事人的心理,剖析金融行業人士在其中的人性表現。總之,此類作品常常表現的是一種陷入漩渦的“輸家”的慌亂、震驚、痛苦與貪婪。與這些作品相比,《大空頭》確實顯得有些另類,它的着眼點是一批看似贏家的空頭的日常,讓這部作品顯得頗為有趣

對於“做空”,在缺乏此類機制的中國投資者看來,是一種有些“不道德”的投資方式,這你看看去年六月後A股暴跌,股民們圍繞國內到國外各種做空傳聞,憤怒的斥責和成百的陰謀論故事就看出來了。而在最近,索羅斯接受採訪時一句,已做空亞洲貨幣,也讓國內媒體無視其整個訪談內容,打了雞血般的要痛斥之。事實上,“做空”只不過是一種規則允許的投資手段而已,有人用來對衝風險,有人用來投機,本無善惡之分,況且作為一種投資手段,其本身也接受監管,並不斷被修改規則,比如對“裸空”的限制,比如金融危機期間一度禁止的對金融股的做空。試想,假如你發現了一個公司的股票價格被嚴重高估,甚至可能管理層在財務造假,進而空之,作為做多方,不去斥責管理層不道德,倒去斥責空頭興風作浪,顯然是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的非理性態度。

在《大空頭》中,便刻畫了幾位,事實上主要是三方空頭的不同表現。在投資上,有種所謂的“後視鏡”説法,即當一切塵埃落定,你從後視鏡看,過去發生的事情往往脈絡清晰。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便是典型,今天看來,人們追逐引發危機的次貸金融衍生品,顯得那麼的非理性。但是,正如電影中説的“現實如詩詞,但是人們總是不愛讀詩詞”一樣,很多時候,不是人們缺乏常識,是總認為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可以繼續下去。就如A股牛市的時候,當主板快速衝上5000點,創業板的估值已經明顯離譜的時候,就是老股民也不願離場,原因不在於他們真不知道風險,而是一種僥倖心理,再等等吧,再等等吧,再賺20%我就走,進而自我麻痺,生出一些永遠的“這次會不同”的理由。在任何國家,房產都被看作一種穩定的投資,確實,從歷史看,各國房產市場,長期都處於中間略有調整,但是整體向上,甚至階段性暴漲的規律。想必這點,中國人深有體會,多少年了,相信或者詛咒房價下跌的人,最終都陷入為啥當時不買房的懊惱。

《大空頭》的開場不像《大而不倒》那麼直接,它做了一些鋪墊,從美國人深信房產市場必將繁榮的2005年開場,也提到了格林斯潘當時的樂觀,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2005年,格林斯潘在國會的樂觀判斷已經成為後來分析金融危機時,被不斷抨擊和取笑的經典。但是,當時不是這樣,房產市場無比繁榮,房貸門檻低的驚人,對於其中的風險怎麼辦?於是,金融衍生品出場,而且越搞越複雜,美其名曰“分散風險”,這些產品打包買個全球投資者,進而再轉賣,大家樂此不疲的擊鼓傳花。這個過程中,不免有人疾呼風險,但是都迅速淹沒在繁榮的歡歌笑語中。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宣告真相的人,與其費勁的去叫醒裝睡的人,不如利用金融規則賺錢。本片介紹了三股做空勢力,當然,也要算上片中作為高斯林扮演的陳述者的一方,而且有趣的是,他們從性格到背景,都顯得差別極大,不是一類人。

有“火箭科學家”一般的基金經理,通過數據調查,縝密推理髮掘投資機會,進而順其自然的做空次貸產品,對於他來説,這一切顯得更像一種習慣。

還有顯得比較傳統的駐紮於金融機構的對衝基金,領頭的是位憤世嫉俗者,他們總是顯得情緒激動外露,與“火箭科學家”不同,他們願意與人溝通,現場調研,現場訪談,獲取第一手資料。

還有兩位業界小人物,説白了,他們的狀態就是沒人鳥他們,但是恰恰因此他們與現有利益格局無關,思維更加開闊,而且也更加敢於冒險,加之一位金融“隱士”的協助,也加入到做空次貸產品的大戰中來。

而高斯林扮演的銷售,則是典型的金融鯊魚,只要有投資機會,就賣給客户,管它賣給鬼還是人。

三股看上去很不一樣的空頭的刻畫,也表現出了所謂“做空”只是一種投資手段的特點,空頭們出發點各有不同,特別如史蒂夫法瑞爾扮演的憤世嫉俗的那位,更為複雜。作為金融投資人士,捕捉投資機會是他的本能,但是他身上又帶着一些理想主義色彩和道德底線,同時金融從業者的家人的自殺讓其對金融行業也有着複雜的感情,當他通過親身調查,發現次貸背後的運作機制竟然如此骯髒的時候,做空是賺錢,又同時是一種宣戰。所以説,本片選擇的幾方勢力各個角度展開也是一環扣一環的,“火箭科學家”重點看數據,體現出次貸陷阱的識破其實從表面即可看透,但是貝爾扮演的這位是“宅男”。於是憤世嫉俗的上了,只有他們這波人才四處奔波交談,揭示出次貸背後的故事。至於兩個小年輕和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沉穩老鳥的組合,則是將做客的多種玩法展現出來,確實,做空評級A以上的決策,也常常是初生牛犢敢想。當然,也只有布拉德皮特這樣的老鳥才能以更高的高度,説出類似我們壓的是美國經濟危機這樣的逼格極高的話,為收尾奠定一個悲壯的基調。是的,他們是贏家,但是在勝利前都備受壓力,而本身一個是社交恐懼症成天壓抑的,一個是憤世嫉俗的,還有兩個興高采烈的愣頭青在老鳥大格局的點撥下,最終也在雷曼殘局中感同身受的沉默,一下子將本片的格調拔高,大家都顯得很惆悵。這正是本片我最欣賞的地方,每個角色都少不得,又都説着讓你感覺就説着該他説的話,做着他該做的事兒,一切都很自然,一部電影如果節奏搞對了,那麼水準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同時,本片也有些不錯的技巧運用,比如片中人直接跟觀眾“對話”,這種手法不少電影運用過。它的特點就是,會創造一種跨越時空的荒誕感,而每一次金融危機事後看,本身就是一場荒誕劇,所以本片運用這樣的手法實在是太貼切了。而這樣的荒誕劇總是在全球各地輪番上演,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不到一年,2009年3月起,美國市場新的牛市便啟航,同時全球也掀起了一股放鬆銀根,刺激經濟的浪潮,直到最近,美國牛市已經七年,此時已是全球債務危機此起彼伏,大宗商品暴跌不止,美國股市也估值高於歷史平均水平,新的一次危機似乎又在蠢蠢欲動,這一次,誰能倖免?

標籤: 空頭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zenv2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