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朗讀者第8期個人觀後感

朗讀者第8期個人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朗讀者第8期個人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朗讀者第8期個人觀後感

朗讀者第8期個人觀後感1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説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不,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這段作為《朗讀者》的開場白,擊在了每位觀眾的心裏。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這檔節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處。重點放在挖掘人的百態——每位嘉賓帶來的不是乾巴巴的選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實寫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為“朗讀者”,那讓誰來朗誦就顯得尤為重要。節目的嘉賓設置沒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採用“明星+素人”這樣葷素搭配的巧妙結合。在2月18日第一期節目中,明星陣容包括表演藝術家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著名翻譯大師許淵衝,還有鮮花夫婦周小林殷潔,無國界醫生志願者蔣勵這樣的普通人。

在節目設置中,更是看出了節目組的獨具匠心。每一期設置一個主題,配上的闡釋,再選擇相關聯的嘉賓和朗讀的作品。第一期的主題定為“遇見”,每位嘉賓都結合自己的故事選取最觸動自己的一段文字進行朗讀。還設置了開場曲的演奏和結尾的彈唱。此番用心在綜藝節目中實在是少見。

央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朗讀者第8期個人觀後感2

朗讀者是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生。20xx年8月他選擇了去湖南,落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農村,當了一名村官。六年了,他現在的工資只有1700元。現場有人提問他,去農村有沒有感覺大材小用?

他説:“我也不覺得我是一個大才,因為我在農村這樣一個廣闊天地裏,它給了我一個平台,讓我這個小才,可以有了大用。”

董卿給觀眾讀了一個數據:第一年,他幫所在村村民引進了80多萬資金,建起了新的敬老院,然後三年裏修了水渠,重新硬化了村公路,同時引進了信息化教學設備.....

看着他腳穿解放鞋、數日不洗澡,紮根農村為民服務的淳樸形象,加上他那樸實無華的語言,怎能不讓人們心生敬意?

和他一起上台的還有幾位,也是和他一樣回農村做貢獻的各大名校的畢業生,他們一同朗讀了遲子建的《泥濘》。

看到這裏,我想説:這才是擁有熱血的年輕人,擁有激情的年輕人,擁有風采的年輕人,擁有抱負的年輕人。這才是祖國的棟樑之才!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們向他們學習,回到農村廣闊天地裏,幹一番偉大的事業。因為農業是中國的希望!農業興則萬事興,農民富則國家富!

標籤: 讀者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z770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