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感恩教育》講座有感

觀《感恩教育》講座有感

週六早上八點十二分,我準時打開電視,收看于丹老師《感恩教育》的知識講座。于丹老師語言妙趣天成,一個個小故事被她娓娓道來,而這些有趣的故事又都讓我受益匪淺。

觀《感恩教育》講座有感

“什麼是孝呢?”于丹老師首先發問,然後講述了一個《男孩與大樹》的寓言故事:男孩小時候很喜歡和大樹玩耍,大樹每天都等待着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時期,大樹讓他摘取果子換取學費和玩具;青年時期,大樹又把樹枝給了男孩蓋房子和娶新娘;後來大樹貢獻出樹幹給中年時期的男孩做獨木舟去周遊世界。可以説大樹為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後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當男孩成為老人時,他想去的地方已經去過了,想看的東西也已經看過了,現在他只想和樹樁在一起曬曬太陽。

故事中大樹和男孩的關係多像爸爸媽媽與我的關係呀!都説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的愛,它只求奉獻不求回報。而作為子女又應該如何呢?“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作為子女要有感恩的心,即孝心。古時候就有孔融讓梨的故事,現代有偉大的總理周恩來在百忙之中還要抽出時間給父親餵飯,田世國為救母瞞着她偷偷捐腎;台灣企業家賴東進跪着給失明的父母餵飯。看看我自己,在家是個“小公主”,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平時要什麼有什麼,可一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我就會對爸爸媽媽大發脾氣,怨東怨西的,甚至有時對他們的説教不屑一顧。

講座中説到:作為兒童,我們應該要去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耍、分享快樂、面對挫折。可是,于丹老師提到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一名兒童在他的`日記中寫到:“每個人都有朋友,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而我卻不一樣”。如果孩子沒有朋友,整天只知道呆在課桌前、電腦旁,不同別人交往、溝通,就會變得自閉、自卑,不自立。

現在,為數不少的家長都反對孩子自己在外交朋友。也許是為了安全吧,只讓孩子呆在家裏,變成了“宅童”。這些家長的糊塗觀點,不好!我認為只有讓孩子充分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同小朋友一起玩耍、一同分享收穫、經歷困難、將來步入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才能更強。

于丹老師説:把一個雞蛋、一根胡蘿蔔、一把茶葉分別放在三個沸騰的鍋裏煮一段時間後,再把它們拿出來看看。把雞蛋剝了皮兒,所見到的蛋清和蛋黃被煮的硬邦邦的,這種人就是被現實世界熬得心硬的人;另一個鍋裏的胡蘿蔔,被煮成了一灘軟蘿蔔泥,這是被世界熬得完全沒了自我的人;那一大把醜陋的茶葉,已經在水裏舒展開來,還把一鍋無色無味的水,煮成了一鍋好喝的茶,這種人通過煎熬僅使自己變得美麗。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後我懂得了要珍惜父母之愛,學會感恩,努力學習,將來成為有用的人才,回報父母。我們要像茶葉一樣,奉獻自己,留芳他人。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只有能經得起煎熬、克服困難,甘於奉獻,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zyq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