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1

片中,瑞德望着監獄的高牆説:“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就是監獄中的體制化。

“體制化”這個詞不單指體制,制度,放在如今可以説是大眾所依賴的一種習慣;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體制化。

將近一生都在監獄中度過的老布得知自己將被假釋,甚至做出不惜傷害獄友也要留下的舉動。出獄後更無半分驚喜,在街上惶恐無措;蹣跚地為商品裝袋,惶恐不安深刻於他滿臉的皺紋中。最終,他選擇了永遠地離開人世……

老布懸掛在那的身軀不僅象徵着身體的死亡、生命的消逝,更是象徵着個性與思想的死亡。幾十年的監獄生活磨去了他的稜角,只有獄中才有符合他形狀的格子,高牆外的一切,與他格格不入。

瑞德出獄後有句台詞:不報告的話就撒不出一滴尿。笑了過後不禁顫慄:體制化如此恐怖!讓人想起魯迅作品中的話:我翻開歷史一查……每一頁都寫着“仁義道德”……仔細看了半夜……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體制化吃的不單是身體,更是我們的精神。

反觀自己,似乎心中早已有了那一堵圍牆。如今活在大眾眼中也成為圍牆:幼時活在長輩眼中,長大後活在朋友同學眼中,工作時活在上司眼中……各種各種目光互相交錯搭建成一堵堵長長的圍牆將我們禁錮其中。我們只在不斷地用目光來評價自己,卻未曾問過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幸福。甚至於別人沒要求自己就不知道怎麼做,精神已麻木,人生迷亂。體制化無處不在,步步侵蝕身心。

怎樣才能避免被體制化?答案存於影片中:希望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要麼忙於生活,要麼忙着去死。體制化或許是需要存在的,它可以提供快捷通道,卻也侵蝕人心。我們不是體制的內容,我們是人,並不是活於別人的眼中的玩偶或成為某一體制的部分。理想與尊嚴不可放棄,我們是人,追求自由的物種,要懷着“人”的尊嚴而生活,而不是陷入體制的恐懼!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2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子,給我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震撼。

它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銀行家安迪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衝動所做出的行為被指控謀殺的妻子的妻子的情夫,在那個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的年代,他在法庭被判決無期徒刑,關在肖申克監獄,剛開始他就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被三姐妹欺負,認識了瑞德和其他的一些人,逐漸熟悉併成為朋友,安迪憑藉着自己的才能為監獄裏的看管和軍官們報税,後被監獄長看上,為他洗黑錢,成為他的附庸。他也一直在堅持每星期給州政府寫信,終於為肖申克監獄建立起一座圖書館,後來一個小夥子的到來,我們就知道安迪是被冤枉的,這個唯一能證明自己清白的人被監獄長暗殺,安迪最終選擇了越獄,爬過那個他用斧子挖了20年之久的洞穴,奔向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裏有句話讓我思考良久:希望是個好東西,或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安迪堅持這樣的信念,所以他才能用那把小斧子挖了20年之久,那是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啊。但他並沒有着急出逃,他等的還是希望,希望法律能給他一個最公正的結果,但他等來的卻是無情和絕望,同時,安迪也是一個執着的人,他堅信只要努力,只要一直寫信,就能建起一座肖申克圖書館。他嚮往自由,不懼威脅,記得在電影裏有一個這樣的片段,他遛進播音室,為肖申克的所有人,放了一首意大利歌曲,雖然不瞭解詞義,但它音樂裏的美,那是深入骨髓的,監獄裏的人,都靜止了,彷彿去到了另一個世界。飛離肖申克監獄,飛向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3

“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是安迪走進監獄的情形,像任何一個有罪的人,被命運欺騙了。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假設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監獄,在這所大監獄裏,你如何救贖你自己?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獄卒殘暴、獄霸橫行,磨蝕人的精神。在這絕望之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是一座形同虛設的監獄,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一張大海報,便可以救贖生命,可以救贖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盡情的'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裏。

安迪開始幫助典獄長洗黑錢,並因此得到了更為寬厚的待遇,他甚至不厭其煩地給州zf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迴應---州zf向肖申克捐贈了圖書、唱機、甚至史無前例的監獄圖書基金—每年500美金。在唱片中包括費加羅的婚禮。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哪怕只是剎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個飛掠而過的閃光,卻似乎喚醒了囚犯心底裏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是的,當老瑞德在夜裏撫摸着昔日的口琴時心中所想的,自由。

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

希望是關不住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麼,請你救贖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4

前天晚上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感觸很深我文筆不行,總之筆隨心走怎麼想的就怎麼寫,又不是作文不用湊字數。

整個電影都是在RED的獨白中進行着,很喜歡這樣的獨白,第一次《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作文。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經發生結束事過境遷以後,以一種很坦然的語氣娓娓道來,就象是在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所有的經過都與自己無關,其中的箇中滋味都已忘卻或是根本就無關緊要。只有經歷過大是大非的人才能這樣。他的聲音是如此的睿智並具有穿透力。

無論到什麼地步 都要相信會有出路人往往不是死於現實的絕望 而是死於自己心裏的絕望,如果你被生活囚禁 在生活中已經感覺麻痺 那生活對於你來説就如同監獄一樣 ,沒有希望的生活會將你體制化甚至讓你產生真的不能離開它的念頭、讓你因為絕望所以逃避 、讓你忘記跳出小小的生活監獄 、讓你永遠看不到外面的自由天地

一個堅強的人只能夠拯救自己,只有一個偉大的人才能夠拯救其他人,觀後感《第一次《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作文》。毫無疑問ANDY是堅強的,所以他拯救了自己,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並開始了新的生活,而同樣毫無疑問的是他也是偉大的,所以他也拯救了RED,沒有讓RED步老布的後塵。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忙碌着,就像老布説的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老布是可悲的,他選擇了後者。RED是幸運的,ANDY讓他選擇了前者。然而更可悲的是,生活並不會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們選擇的機會,就像老布,他無從選擇。想到這的時候我就會感到很慶幸,慶幸自己不用去做這樣的選擇,慶幸自己還在碌碌無為的活着。

這是我的一點感覺,那種追求自由的淡定、自信、智慧和勇氣我也渴望擁有。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五篇】5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之後,腦袋裏就浮現兩個字——自由,肖申克是一座監獄的名字,剛好與自由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像與醜相對比之下,就能更加襯托出美一樣,編者想跟我們傳遞的是希望,而我則看到了自由,以監獄這個最大的束縛來詮釋自由。

電影裏有一句話,You know some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你知道,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他的人在這裏,心卻在遠方,身體是束縛的,心卻始終是自由的。在一定程度上説,部隊和監獄是有一些相似的,都是高高的圍牆、門口都有拿槍的警戒,作息時間也是大同小異,監獄的勞動改造、部隊的訓練演習,身邊的人也是何其相似,排隊、朋友、管理、秩序,相同的元素同時充斥於兩個使命任務完全差異的地方,監獄的人破壞和平,革命軍人保衞和平。然而精確到個體來説,除去榮譽、期望、理想這些身外之物,兩種人的生活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獄友和戰友、連長和監獄長、大宿舍與小牢房,一眼看過去最明顯的區別的,也只是窗户的大小罷了。

天上飛翔的鳥兒自由嗎?想去哪裏便飛去哪裏,但可能他心裏想的只是能在吃飽喝足之後能夠找個地方歇歇腳,我們體會不到他的飛翔之苦。監獄的人不自由嘛?獄中的安迪心中同樣也是清風明月。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dying(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着去死)。社會中的人,為了名利、為了家庭、為了事業,辛苦的打拼着,也許那些所謂的精英們想的也只是在某個時候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採菊東籬下,把酒話桑麻。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偏遠鄉村,無論是遼闊草原還是鐵絲林立的圍城之中,只要他在為他自己的目標理想而活着,那他就是自由的。

迴歸到電影本身,安迪被關在牢房之中,日復一日,就像海浪反覆沖刷着礁石一樣,一天天的過去,枯燥的勞動、單調的生活並沒有使他向現實妥協,無論何時,他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專注於此。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men(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一門心思的研究探索,他完全顧及不到身邊的環境,也就是以這樣的態度,他才最終得以逃出昇天。如果安迪身處社會,絕不會想到給教育局寫信修復一個圖書館,而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廢墟上建立一座花園,能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固然是一種幸運,然而在糟糕的環境中仍然能夠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全身心的投入,不被外界的環境所影響,這就是能力了。前幾年有一部比較火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主人公許三多有一句話: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我也無意探索“意義”存在的意義。就是單純的感覺到,無論是星辰大海,還是犄角旮旯,只要人是充實的,心就是自由的,只要心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的。安迪的眼神在任何時刻都不曾暗淡下來,無論是在屋頂上喝酒,還是在圖書館看書,無論是被關進黑屋,還是處理賬目,他的心始終未曾消沉,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another(強者救贖自己,聖人普度他人)。他塑造了一個有魅力、有影響力的形象,外表的安迪看上去也許不是十分帥氣,之所以他看上去那麼迷人,可能就是源於他不卑不亢的言行、自由遼闊的思想、舉止得當的行為了吧。

另外還有一點感觸就是約束與依靠,年邁的圖書管理員從剛開始一心想要逃離監獄到最後的依靠,慢慢的已經和監獄融為一體,瑞德一心想要保釋,但是真正想到自己出獄之後也開始本領恐慌,擔心以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在社會上立足。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監獄裏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動物園裏的小象,從小就被馴獸員的鞭子抽打教訓,但是等到它長大以後,説不定那根鞭子對它來説反而象徵着一種安全感。活在各種體制中的人,從剛開始的反感體制、習慣體制,依賴體制,以至於最後再也離不開體制,就像部隊中的很多人一樣,從剛開始的反感軍營生活,一門心思想要轉業,但是當真正的機會來到面前時,又開始徘徊猶豫糾結起來,感覺自己一無所長,根本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就如同電影中被保釋的圖書管理員拿着小刀死活不願意出去一樣,環境與人不一樣,人的話可能會越在一起越反感,夫妻之間也有可能從相敬如賓到反目成仇,但是再糟糕的環境,呆的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的習慣依賴了,因為人是變化的,而環境則是一成不變的,正因為他僵化的穩定性,才能讓人們得以依靠。有一部很火的哲理小説——《誰動了我的奶酪》,小矮人哼哼寧願待在老地方餓死也不願意穿上鞋子出發再去新的環境尋找食物。未來因為他的未知,才讓人有一種嚮往性,也有一種恐懼性,當你開始擔心起你的能力不足以適應未來的生活時,當嚮往不在時,剩下的也就只有恐懼了。

迴歸到電影本身,逃出昇天的安迪呼吸着外面自由的空氣,不存在一絲擔憂,一是由於在獄中的操作使他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二是自身的能力足以讓他無懼未來的任何風險挑戰。手裏有糧,心裏不慌,一個廚師從來不會擔心自己捱餓,一個服裝師從來不會擔心自己無衣可穿,就像一條魚兒即使在其他地方生活的再久也從來不會擔心自己以後以後還能否在海里自由呼吸一樣,因為它本來就屬於那裏。最後用Red的一句話為本篇結尾: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is uncertain.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I hope to see my friend,and shake his hand.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I hope(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徵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祕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萬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的一樣藍:我希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ly0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