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三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三篇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1994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講述了一個被冤枉的的囚犯靠着一把石錘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終收穫自由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三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篇1

除了安迪,從監獄裏其他角色的身上我也c感觸良多。

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是一個使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從少年時代就進入了監獄,在監獄中度過了50年,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為了呆在監獄,甚至想通過傷害獄友的方式。

在獲得身體上的自由之後,他發現對於這個世界,他已經無法適應了,他甚至多次想回到監獄之中,最後在掙扎中自縊了。他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但是卻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思考。監獄這個地方,不僅在生理上對人的人身自由進行限制,而且在精神上對人進行束縛。而形成這把無形枷鎖的要素就是長期的隔離和體制化束縛。馬克思説過“人是社會關係中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不單單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與他人形成不同的社會關係,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會關係造就了不同的人。而監獄這個地方,體制化的束縛使得一大眾犯人,尤其是無期徒刑的犯人與外界長期失去了聯繫,失去了與外界的溝通,久而久之,監獄就變成了歸宿,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裏,更重要的是他對自由的那種渴望已經隨着時間的流逝被消磨殆盡了,正如瑞德説的“如果你也在監獄裏舉辦了入獄40週年慶,也許你也會有和老布一樣的想法”。

在瑞德出獄之後,他也深深體會到老布當年的那種心情,如果不是因為還有答應安迪的事情未完成,估計也會走上老布的道路。其實在我們的現實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有些犯人出獄後短期內重新作案,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不適應外面的世界,而是想要回到監獄去,其實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老布在臨死前寫下遺書,説“當局已經不再在意我了”,這其實也説明了對於那些長期關在監獄服刑的犯人,他們為他們的過錯已經付出了代價,等到他們出獄之後,他們也許沒有了親人,朋友,甚至被唾棄,得不到認可,過着更加悲慘的生活,而監獄反而使得他們有歸屬感,人一旦沒有了歸屬,沒有了他人的認可,那麼他就會走上另一個極端。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篇2

奧斯卡獲獎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肖申克明明是監獄,主角明明叫安迪·杜方,那為什麼不叫《安迪的救贖》?

因為安迪救贖的不僅是他自己,而是肖申克監獄中的大部分人和大部分環境:安迪改變了監獄的圖書館,幫助許多囚犯考上了高校;安迪為囚犯播放了德國女高音的天籟之音,令他們感受到片刻的自由與希望;安迪走後,他在監獄中的.傳奇以及他的逃獄成為了朋友們茶餘飯後最喜愛説的奇聞。

除此以外,安迪改變最大的是瑞德,瑞德從開始説“希望很危險,許多人會為之瘋狂。”到片末“希望真是一件好東西。”安迪,在為自己的自由救贖的同時也救贖了瑞德的那顆凋敝的心,所以影片最後,好友倆在湛藍的大海邊相擁,讓人感到熱淚盈眶,因為比想象中多了一份救贖,因為比完滿更完美。在救贖自己的同時,其他人真的沒有一點影響嗎?安迪和瑞德説:“No!”救贖自己,何嘗又不是救贖別人。

希望是指南針,它帶安迪到達了美麗的聖娜達盧:安迪用20年的時間挖出了瑞德所説的“用600年也挖不出的隧道”,爬過了瑞德無法想象的奇臭無比的下水道;希望是船,它帶安迪和瑞德兩位老友一同到達了美麗的聖娜達盧,瑞德那顆凋敝的心綻放出了光明與快樂

從一開始,安迪就找到了自己的聖娜達盧,所以他選擇騙過所有人,裝作喜歡石頭和國際象棋,其實是為了扔掉挖出的石頭;裝作與獄警為伍幫忙洗黑錢,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為了尋找機會;買手槌為了雕刻國際象棋,其實是為了日後的自由。所以,找到了人生的聖娜達盧,下定決心為之努力,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

有比在黑暗與孤獨中堵上生命去挖一條“600年都挖不出”的隧道更可怕的嗎?有比在恐懼中爬過一條500碼——相當於5個足球場距離的下水道更難忍受的嗎?可是隻有在經歷了黑暗與污穢,你才能到達一個乾淨、光明的世界。

找的人生的指南針,到達心中的聖娜達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篇3

一個蒙冤的人,一顆不屈的心,一個通向自由的洞,一片海闊天空。

在94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肖申克的救贖》敗給了《阿甘正傳》,但偉大電影所傳遞的精神是永不可磨滅的,如果説《阿甘》代表着一個羣體的國家夢,那麼《救贖》則是一條曲折的自由之路。

電影主人公安迪因莫須有的謀殺罪而被判無期,他在獄中結識了數次假釋都未獲成功的瑞德,心懷希望的安迪一邊幫忙改善監獄裏沉悶麻木的氛圍,一邊用小鶴嘴鋤挖洞,二十年如一日終得自由,和獲釋的老友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人生多變幻,命途多坎坷,在影片中監獄裏的灰暗色調和殘酷規章制度中透出的希望之光則更能直射人心,正如安迪在留給瑞德的紙條上所寫的一樣:希望是件美麗的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而美好的東西是永不消逝的。

一個人不論在處境多麼糟糕的時候,也要提醒自己別丟掉了希望,哪怕心靈承受着重壓,也要讓希望在胸口搏動,希望不滅,未來仍然可見。安迪的獄室裏有一本藏鶴嘴鋤的《聖經》和三張用來遮住洞的女星海報,書的第一頁上寫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這代表着安迪心中對自由的嚮往;而海報上瑪麗蓮·夢露的微笑背後,則是一條耗時二十年成就的自由之路,諸多小細節都展現了一個永恆的主題“希望”。

心懷希望的人常有偉大力量,能拋開歲月傷痛,拋開鄙夷眼光,不卑不亢、一往無前地直達心中彼岸。希望是種種美好事物的開端,試想安迪若不試着用小鋤觸及那面牆,他便不會發現連散落在地上的碎泥裏,都滿是自由的味道,也更不會擁有一片寬廣的碧海藍天。

“堅強的人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拯救他人”當安迪在獄中放起歌劇唱片,那些被命令禁錮着的人們抬頭注視着老舊的廣播喇叭,一顆顆沉淪已久的心靈,在這一刻都掙脱枷鎖飛向深邃天空。要讓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希望的確並非易事,但看看當下,我們正活在一個榜樣層出不窮的年代,周圍總有美好事物在感染你我,就如同在黑暗中舉起火把總能照亮身邊人們的臉龐,希望就像火光,照亮的是一羣人,温暖許多顆心,只要願意,我們隨時都能選擇做一個以希望為人生信條的精神傳遞者去温暖更多的人。

當電影鏡頭定格在海洋與沙灘的交接處,眼裏一片蔚藍,心也隨着波濤自由盪漾。不怕此時此刻的一無所有,只要心中常懷希望,失去的會在將來重逢,更美好的都在不遠處默默守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we0e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