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電影《勇敢的心》的觀後感

電影《勇敢的心》的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勇敢的心》的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電影《勇敢的心》的觀後感

第一次看《勇敢的心》這部電影是高一時候的事情了,一直到最近老師又放了一遍才想起這部電影,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帶有個人情緒在裏面吧。高一時候看這部電影其實完全是衝着蘇菲·瑪索才看的,可以説蘇菲·瑪索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法國電影明星。但是《勇敢的心》裏面的男主角梅爾·吉布森卻不是我喜歡的男演員,而且對他的意見很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史詩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等5項大獎。影片根據13世紀末發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主人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蹟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這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是一部纏綿而令人蕩氣迴腸的鐵血柔情,是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作為史詩片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在我的印象中史詩片一般都是比較宂長、沉悶的影片,但是《勇敢的心》確實那麼的蕩氣迴腸,受到大家的熱捧,直到今天仍受很多觀眾的喜歡,在電影時光網上有很多網友都很喜歡。這部影片的音樂很好聽,這是很喜歡的一點,起碼是由蘇格蘭的感覺,給人一種蕩氣迴腸、空靈空曠感但又有點悲愴的感覺,很符合威廉·華萊士這位蘇格蘭的傳奇英雄的一生。

這部影片是由梅爾·吉布森自導自演,而梅爾·吉布森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再加上該影片的製作公司是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製作的,所以這部影片沒有擺脱好萊塢的商業模式,給我的感覺很美國化,連拍攝場景都是在美國好萊塢完成而不是蘇格蘭。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典型美國的個人英雄人物的模式,主人公都是由無名的小人物成長為帶領人民鬥爭的英雄人物,美女配英雄,所以影片中的梅倫和王妃伊莎貝拉都是美女級人物,在整部影片中都只是充當花瓶。威廉·華萊士除了給人至剛至陽的硬漢感覺之外,也添加了不少的柔情,我覺得很符合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模式。影片中威廉·華萊士是在他的妻子梅倫去世後就毅然起義反對英格蘭的統治者,這是我不能認同的一個部分。我覺得刻畫一個民族英雄這樣的一個形象未免有些過於膚淺,好像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當然影片中也表現出了之前就有了對當局者不滿的場景,也許這只是導火線而已,但是作為民族英雄的威廉·華萊士最初不是為了他的人民受苦而鬥爭而是為了個人的兒女情長,這樣好像與民族英雄的格調有些牽強。而影片中蘇菲·瑪索扮演的王妃伊莎貝拉的美麗、善良的形象和事實很不符合,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也許是為了票房才刻意安排的,所以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備受史學家的爭議的。當然,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藝術源自於生活但是又高於生活,如果完全和生活一樣又怎麼能稱為藝術呢?電影藝術更多的是表現生活的一種信念,就像片中威廉·華萊士追求的自由的信念一樣,所以這部片也號稱男人必看的影片。

《勇敢的心》源自於史實但又高於史實,主題思想並沒有脱離史實,只是表現手法不同罷了,所以它成為了史詩類型片的成功之作。電影畢竟是一個產業,還是以盈利為目的,既要符合電影觀眾的口味又要不脱離史實的主題,表現手法的不同我還是可以接受的,試想如果完全符合史實我想這部影片不一定會取得如此的成功。但是這部影片過於“美國化”是我最不能認同的一點,明明是蘇格蘭的傳奇的民族英雄卻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美國英雄人物,雖然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過於商業化的電影好像脱離了史實。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印度的一部叫《阿育王》的史詩片,《阿育王》更能體現民族性,也許是因為《阿育王》是由印度人自己拍攝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解讀更加透徹。雖然《阿育王》沒有像《勇敢的心》那樣獲得那麼多的獎,票房也比不過,但是《阿育王》卻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影片,也許個人品味不同吧,我總覺得電影需要多一點的人性的解讀,多一點的人文關懷,多一點啟發人心靈、信念的東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wqdr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