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以因為是醫生為題的觀後感

以因為是醫生為題的觀後感

20xx年10月,浙江衞視推出了中國首檔醫療人文真人秀節目《因為是醫生》。這個節目聚焦年輕醫生羣體,緊扣醫患關係社會問題。七位來自醫學名校、經歷多年專業訓練的年輕住院醫生,李少雷、呂昂、花蘇容、王江山、董士勇、詹瑞璽和宋依臨,在三所中國頂級醫院最繁忙的科室裏,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例,做出生死攸關的決定,並解決病人和家屬關心的問題。

以因為是醫生為題的觀後感

從看第一集開始,就被這個節目深深的吸引了。七位年輕大夫個性鮮明,真實的展現了醫院工作節奏和氛圍,不經意的一個小點就能觸動心底的那一根弦。醫務工作者們作為健康的守護者,每天都要面臨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挑戰,每天都飽受着人間的喜怒哀樂,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卻依然一如既往,默默無聞的為人類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臟外科第六年住院醫董世勇,他給我的感覺是安安靜靜的,個性稜角並不是那麼的分明,但他卻是七個人中最打動我的。他給人的印象是一個特別温柔和温暖的醫生。工作細緻謹慎,走路又快又輕,總帶着口頭禪“您稍等”,對病人尤其的親切和關懷。同事對他的評價説他是一個話癆型人才,就像大話西遊裏的唐僧。視頻以一種搞笑詼諧的方式給董大夫對病人的“囉嗦”配上了《only you》的音樂,鏡頭的最後是他一個輕輕離去的背影和一句旁白,“話癆有時候也是一種責任”,看到這裏心中難免波瀾。

20xx年年初,董大夫查出甲狀腺癌做了手術。疾病並沒有打到他,反而讓他更懂責任,更理解醫生的意義,更能體會病人的感受。他也更能體會時間的珍貴,開始懂得享受生活。他説:“人在二十歲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健康,前面還有大把的青春和時光去揮霍,但是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得病了。這對我來説打擊很大,也增加了我的危機感和壓迫感,有很多我原先覺得可以放一方的事情,我願意儘快把它做了;原先我覺得我可以拖到後面去弄清楚的事情,我想趕快把它弄清楚;我覺得能早些弄明白的事情,我願意讓它早點明白了,因為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我要活的更清楚一些。 ”即使自己生病了,他想到的還是想着自己的工作,想着如何為病人做得更好。既然選擇成為一名醫生,不忘宣誓的那一刻——健康所繫、性命相托!

倪萍曾在節目中問到“你們覺得自己冷漠麻木嗎?”詹瑞喜説患者的痛苦他們都能理解,但是醫生的工作當中要遇到太多的生離死別,如果對他們的同情心氾濫到蔓延到整個生活中去,那就會活不下去。所以當他在下班的時候,會把自己從對患者同情的愛心中脱離出來,重新回到生活的狀態。

面對大量需要幫助的病患,或許我們做的還不夠,但請你相信,每一個醫生都懷着慈悲之心,在默默的為生命助力。對於每一個醫生而言,向病患交代治療風險都是艱難卻又必須的。儘管我們理解醫生一個肯定的答覆對於病患的意義巨大但是,醫學自身的不確定性以及紮實的職業素養要求我們必須壓抑自己火熱的內心,冷靜、客觀地分析每種治療方案可能發生的危險。我們不善變臉,我們只是醫生。

醫者説:請原諒,在面對疾病時,醫生們有些略顯冷漠的眼神,因為他需要一個理性清醒的頭腦來為你的`疾病做出最正確的判斷;請原諒,在你詢問時,醫生們有些略顯冷淡的語氣,因為接診的同時,他還在想着某張病牀上生命垂危的患者;請原諒,在你希冀的眼神下,醫生們不能親口告訴你“沒問題”,因為面對未知,我們只能搶救生命只能力求做到最好。

同樣是這個問題,我的家人也問過我:“你在醫院見多了是不是都無所謂了?”我也會反思自己,當有家人或者朋友問我一些關於疾病的問題,我有時候的回答真的是太過隨意。例如有時候我會説“你這個病就是沒辦法治好的啊,規律吃藥就行了。”有朋友發燒難受,我會説“是這樣的,都有這一個過程。”對於有一些我知道的事,我覺得身邊的人理所應當也是知道的,沒有必要不斷去囉嗦。我和你講明白了就好了。但是對於病人,有時候他們確實沒有辦法在我講一次之後就能記住並且理解我所説的東西,確確實實需要我不斷的重複。也有些時候,不是你的一句“病因解釋”就能達到效果的,他們更需要的是我的關注和關心。

有時候我會告訴自己,我們並不是冷漠麻木,我們只是在訓練自己的“冷靜”。每天都有這麼多的患者,我們不能把對一個患者的同情和憐憫帶給所有人,我們必須保持中立,病房也需要我們來營造輕鬆的氛圍,更利於患者的身心舒暢。但是我發現冷靜不等於“無感”,我們在保持客觀的同時應該增加一

些對患者的關懷。就像董世勇那樣,不怕別人説自己囉嗦,有時候囉嗦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關心。因為是醫生,讀後感。

作為醫生,盡己所能治癒患者同時提高自己水平固然是我們的本分,但是生命無常,生老病死不能逆轉。醫生縱然無法包治百病,但可以情暖百家,撫慰百心,這同樣是我們的天職。美國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

eau醫師的墓誌銘鐫刻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用中文描述就是“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段銘言越過時空,久久地流傳在人間,至今仍熠熠閃耀着人文之光。

醫學的工作對象是人,其目的是為了呵護人的生命與健康。既然我們解決的是人的問題,我們就必須關注人的需求。任何一個人,既是生物的,也是社會的,因此我們的病人不是器官與系統的簡單相加。他們到醫院就醫,不僅僅希望通過醫生的治療解除症狀,同時也非常希望在醫務人員的理解與幫助下緩解與釋放心中的不安與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一名優秀的醫者必須在治療疾病的同時,要更多地去實踐安慰幫助病人的情感性行為,這包括對病人表現出設身處地的同理心,給病人以抒發焦慮的機會,並給予開導,解釋與再保證等等。經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一種人性的傳遞。

醫生的成長之路漫長而辛苦,但我們願意接受這一切,我們願意為醫學事業而奉獻,因為我們的誓言:無論何事何遇,無論逢男逢女,民人奴隸,餘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福,並檢點吾身。

有痛苦,有幸福,有忙碌,有收穫,有憤慨,有感動,有失望,有夢想,有淚水,有歡笑這就是醫生,不僅僅是醫生,也是每一位為着人類健康而

奮鬥着的醫務工作者們。我們為自己感動、我們為自己驕傲,因為我們在努力!因為是醫生,讀後感。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標籤: 為題 醫生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we0w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