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影片奇蹟男孩的觀後感

影片奇蹟男孩的觀後感

那天看這個電影的時候,前面有一對父母帶着女兒一起看,女兒應該是五六歲的樣子。電影是英文原聲中文字幕。然後這對父母,就在電影開始之後,為看不懂中文字幕的女兒,一句一句地念台詞。

影片奇蹟男孩的觀後感

一開始我以為他們就只是偶爾讀出來一兩句,結果不是,父母兩人是在接力地讀的,一句沒落。在我醖釀出聲制止的時候,思緒跑了一下:究竟多大的小孩適合進影院?以及,這樣的電影(英文原聲中文字幕)該帶小孩來看嗎?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就在我跑神的時候,旁邊的一位男士出聲提醒了,於是那位媽媽就帶着小孩,坐到幾乎沒人的前面幾排位子裏去了。是否為女兒唸了全部對白,便不得而知了。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當父母,是一件特別勇敢的事情,尤其是對媽媽來説,放下了幾乎全部的自我。以前,看到這樣的情景,我會想都不想地、很不耐煩地出聲抗議。可能是因為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做了媽媽,雖自己未親身體驗過,但也很近距離地感受到她們有多難。於是,現在可能會先想想,她們為什麼這麼做,緩一緩,然後再看看能不能忍,或者用比較平和的語氣去提出來。

可還是會有很多的不理解。比如那天見到的這個情境:把孩子帶來電影院看電影,為孩子一句一句地念出對白。因為我所理解的,如果把孩子帶到電影院看電影,就是為了讓孩子瞭解到,電影院是公共場合,而這個公共場合有一個特殊的'規定,就是不能影響到他人觀影。想來,這對父母的重點,應該不是為了讓孩子理解並接受這樣的社會規則。

特別記錄這一個小插曲,是因為這部電影,除了講善良的正能量選擇以外,也有很多篇幅是在探討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的。而這個插曲,也算是一個家庭教育的樣本。

電影圍繞一個有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奧吉展開。因為外貌的原因,10歲之前,他一直在家裏由媽媽教育。而現在,他要摘下他的宇航員頭盔,去面對很多新的人,並且,要去融入他們。

作為一個圍觀的成年人,我設想這是一個很艱難的心理適應過程。但從故事上來看,對於奧吉來説,是難,但他最終克服了。而這一個美好的結果,來自於他家人始終不斷的關懷、學校校長的開放及包容態度,以及其他小夥伴們的善良,即便是那個一直找奧吉茬的小男孩朱利安,也在最終父母説要轉學後,在離開辦公室的時候,對校長説出了,他真的很抱歉。

有影評人説,這是個正能量糖水片。大概就是説,這是一部註定要傳播正能量、教育小朋友要善良友愛的電影,從大孩子小孩子的角度去闡述,這樣的設置下,即使有衝突,也都被設定了會被很快撫平,所有的轉念一想,都順理成章,收尾也就開心而歡欣。

看電影的我們,或許心裏多少都會這樣轉念想一下:現實中能會這麼美好嗎?

可能正因為我們有一個其實沒有那麼好的現實,電影才讓我們從中看到,如果現實不夠好,還有孩子,給這個世界機會,去讓它變好,哪怕只是一點點。而當孩子還是孩子的時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尤其父母的言傳身教,便是他們所要塑造的未來現實的基礎。

所有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初初,都是家庭教育。它不是唯一重要的,但它,很,重,要。很多事情,父母的態度(而非傳授的內容本身),對孩子的影響更深遠。

比如説,性教育這個事情。我一直覺得,性對於小孩來説,在父母未進行教育之前,他們是沒有概念的,而如果哪一天他們問到了,父母卻推搪不説,神神祕祕,孩子的好奇心沒有被直接滿足,肯定不自覺地從其他渠道其他方式來獲取信息,而父母就白白浪費了一個引導的機會。

在我所見過的親子溝通裏,我認為最好的,是一個媽媽,對於孩子的任何問題(真的是任何問題),都不迴避,無論是聽起來多難或多無稽(只是我作為成年人聽起來)的問題,她都會很耐心地找切入點跟孩子解釋説明,然後再舉一反三。那些話,我也不知道她的小孩聽懂了多少,但我一直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教育:平等且坦蕩。這個媽媽,如果她説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也會很直接地跟孩子道歉,並且説明自己哪裏做得不好了。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會抱着“TA還小TA不會懂”的想法,然後選用自上而下的溝通方式。然而我始終相信,孩子總是比大人聰明的,他們會有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的邏輯,會有新鮮的角度;我也相信,如果平等溝通,他們真的聰明到會自己從各種碎片信息裏整理出自己對某件事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而如果父母不認真地參與到他們的這個過程的話,就會錯過很多。

一直覺得教孩子會是個很好玩的過程,但不是因為大人教會了小孩什麼,而是大人能從小孩那邊學到什麼,或者重拾什麼。

那樣的收穫,應該是就算註定會失去一些什麼,也會甘之如飴的吧。

標籤: 男孩 觀後感 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vezy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