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通用10篇)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通用10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通用10篇)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1

今天,我看了一個電影名叫風雨哈佛路。非常好看。

電影的女主角叫伊麗莎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名字,但因為她媽媽生氣時會叫她伊麗莎白,所以,她有一個別名——麗思。她的家庭非常糟糕。母親吸毒,父親喝酒,她還有一個姐姐。他們一家四口生活在一間髒兮兮、亂糟糟的小屋裏。她並沒有被這艱難的生活環境所打敗。她特別聰明,但因為痛苦的生活,而上不了學。她只能靠自己爭取去上學。在一次演講上,麗思爭取到了上哈佛大學的寶貴名額,並獲得了獎學金。同時也得到了許多老師和記者的認可,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她努力讀書靠自己掙錢。我相信,她以後的生活會更好!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像麗思一樣的人。有些窮人家的子女,個個都是我們的榜樣!他們上課認真聽講,仔細完成作業,在家裏幫父母完成家務。為了父母,為了自己以後有更好的發展,努力讀書,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2

這是一個女孩與命運抗爭的故事,面對逆境與絕望,她沒有屈服,最終戰勝了挫折和困境。

父母的惡習和生活的壓迫,迫使她向深處裏觀察,這使她有幸觀察到所有的事物是如何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產物的。所以她從未埋怨質疑過什麼,就像她説的“我從來不問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我知道為什麼。”面對生活的壓迫和傷心的事物她總是勇於接受,我想她的成功必然與她的這種生活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也許會問,為什莉絲可以成功的爬出她生活的環境?我的答案是:她有一顆堅韌的心,有一顆恆心,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發現愛的心,有一顆理性的心。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內在的優秀品質,才讓她獲得了上哈佛的機會。

“我相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這可以看出她的決心和意志。一個柔弱之軀,卻用努力爭取了機會,用行動詮釋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們所能想象的程度。“我愛我的媽媽,不管她是個什麼樣的人。”感動了所有人,父母之愛比山高比海深,無論他們怎麼樣,我們依然要愛他們。最後當她站在哈佛大學的演講台時,我們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動,她的成功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人,總要追求一些東西,而這些追求真的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3

今天下午我們用了倆節課的時間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女孩子從一個貧困的家庭用堅強的意志力去學習,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四年的高中課程,其實這種事情因該有很多的人經歷過,從一個貧困的地區到了中國的頂尖大學,這也是種植的我們學習的。

就像開頭一樣,小女孩的命運就已經應我們的心裏了。似乎是爸爸媽媽都吸毒,媽媽想要拿去買毒品,而姐姐為了保護家裏僅有的生活費,和媽媽吵了起來,最終媽媽還是拿到了錢,但是麗薩還是深愛着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和這個貧困的家庭。

之後因為媽媽吸毒太重,最後精神分裂,而被警察帶走了,麗薩痛不欲生,家裏平靜了兩個多月。因為家庭的原因所以麗薩多次缺課,被警察帶走在空鋪的教養院裏,她竟然呆了五年。可見她精神力量很大。

女孩出了教養院,到了外公的家裏,她看見媽媽,媽媽在生命的後段時間裏,給她最後的母愛,她也到了新的學校,她認識到裏許多朋友,同學到他家裏玩,見媽媽喝醉了回家,紛紛離開,後來得知,她的朋友無家可歸,最終兩人離家出走。

後來,她用了2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高中。

就像阿炳一樣有着不屈不撓的精髓,一步步的爬上高峯。我們因該向他學習。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4

今天我查了六級成績,不出我所料,掛掉了,雖然早就知道了是這種結果,但是還是免不了心中淡淡的失落,就是這種失敗感,催動了我久久不曾運轉的大腦,我開始發思,懊惱自己以前有多麼不努力,也許是為了激勵自己吧,我搜到了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看完後我心靈震撼了。

父母吸毒,無家可歸,吃不飽肚子,我不能體會這是什麼樣的生活,但是麗姿這個女孩就是在這種生活環境中長大的,我很佩服她沒有屈服於這種環境,因為多數人,都是在這種屈服下死掉了。麗姿在飽經摺磨之後選擇了自己的路,改變這種環境,更好的生活。然後頑強的努力,大膽的嘗試,最終機會女神向她招手了,她最後實現了自己的哈佛夢。看到這裏我的靈魂顫動了。

我現在在思考,我的生活為啥一直這麼不高不低的,我一直都試圖打破這種原地踏步走的局面,可是一直沒有成功,我現在似乎明白了,究竟為什麼我沒有做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因為我不夠努力,我對於我的目標就沒有心甘情願的執着,在學校裏,我多數時間都是荒廢了吧,雖然我身邊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是這樣,那麼我就隨波逐流了?這一點我深深的自責,有句話是説:做一個早起的人容易,但是在一羣懶人中做一個早起的人就難了。對於我的大學生活就是這樣,我以為在大學裏表現的太努力,會別人生疏的,真的,真的有這種情況,我也一直避免,現在我看來我是錯了,徹徹底底的錯了,我努力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如果我努力別人卻嘲諷,那麼這種人做不了朋友,以後我要好好努力,放下自己那麼多的私心雜念,我明白我要好好學習,只要我優秀了,那些我苦苦追逐的榮譽,自己會來的……

希望我記住今天的思考,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我也想要更好的生活,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放下一切私心雜念,努力,努力,再努力!!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5

朋友推薦了一部電影,今天沒事就看了看,可能是朋友看見我這幾年的消沉跟墮落了吧,所以才推薦了這部影片給我吧,我是學醫的,平常接觸的都是些病人,而且感覺自己因為是單親跟別人不一樣,總是覺得自己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看見別人的平淡我會羨慕,我戀愛了在大二,可是戀期僅僅1個月,我不知道有誰會有我這樣的經歷,我報考A級結果學校弄錯了,今年沒辦法參加,我的第一次A級就差1分就可以及格,我當了一段宿舍長結果宿舍裏一團糟,沒人會聽我的,還是喜歡聽過去的一個宿舍長的,我哭過,在初三畢業沒幾天父親腦梗塞進入醫院,後來恢復還行,高三接近畢業考試父親去世,現在的我依舊還是覺得那是個陰影,我以為我是最倒黴的,我覺得這個世界也拋棄了我,曾經的我也是個在父母眼裏的混混,身邊的朋友都是些不學習的人,一次生病媽媽把我接走,之後在她的監督下在父親的逼迫下我……

考上了高中,在高中努力的學習,不會交朋友不敢跟男生説話,也是那麼的內向,現在好多了,給別人的感覺就是我很陽光,因為我愛笑,好像在哪本雜誌上看過説愛笑的人會得到上天的眷顧,可是他沒有,分手那天我一個人跑去了新鄉,逃避了三天,後來也包括現在我還是在逃避,因為那個男孩子很有魅力,我們僅僅一個月全班幾乎都知道了,現在的我覺得很尷尬,因為我們不在一起了卻還是有朋友開玩笑,只是我會覺得委屈,今天看了風雨哈佛路我覺得自己其實很幸福,那句台詞很好“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對我來説從來就沒有任何安全感,於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須這樣做。

世上沒有回頭路,當我意識到這點我就想。那麼好吧,我要盡我的所能努力奮鬥,看看究竟會怎樣”我想我就適合這句話,我……也沒有安全感,所以當碰見那個男孩子的時候我……自卑過,呵呵,愛情裏不能有自卑的,所以就分了,不過現在的我好了……看見那麼多為了大學可是卻不能上的孩子,我想我應該掀開自己的另一個章節,開始新的生活了,僅僅為了那句話,也要努力……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6

這片電影裏的女主角叫利茲,她很聰明,但是她的家庭卻很糟糕,她的媽媽吸毒而且酗酒有精神分裂,但她很愛她的媽媽,爸爸是個患有艾滋病的病人,她的爸爸從來不管媽媽怎樣在家鬧,媽媽經常從家裏拿錢出去吸毒,家裏一片混亂,家裏根本沒有人打掃。利茲因為沒有媽媽的照顧,成了班裏有味道的孩子,班上的人都不喜歡她,排斥她,欺負她,所以她不願意去學校,可她的學習成績卻非常好。

因為她媽媽吸毒,所以警察到她們家來,要把媽媽帶去醫院,媽媽不在的這段時間利茲沒有去上學,他的爸爸也不管她,她媽媽回來後利茲就很高興,因為媽媽恢復正常了,她又可以照顧自己,整理這個家了。可這次媽媽回來卻決定回爺爺家,因為她不想再沾毒品了,也許回爺爺家能好些,利茲很難過,媽媽要走了,其實利茲可以和媽媽一起去爺爺家的,可是利茲不願意去,因為爺爺也不是什麼好人。

後來利茲學會了自己生活,她找到一所中學讀書,和一位叫chirs的女孩交了朋友,後來她們倆都不上學了,一起在外面流浪,偷東西生活,可利茲在這種條件下也在看書,她真是愛學習啊!

後來利茲的媽媽死了,爺爺把它埋在一個不用花錢的墓地,利茲從這以後就與朋友分散了,她開始找學校上學,第一天她報到遲到了,幸好她被錄取了,她憑着自己的才能説服了那位老師,從此後她總是第一個來上課,並且總是學校裏的最高分,利茲寫的申請書被打了A—,她就去問老師為什麼只打A—,老師説A—可以説是學校裏最高的分了,利茲説:“我有哪些地方導致你沒有給我打A,請你幫我改一下”這裏就體現了利茲對自己的嚴格,利茲打算兩年學完四年的課,她是學校裏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有一天利茲在地鐵站遇見了好朋友,她想帶着那位好朋友一起上學,可chirs不想上學,chirs發現利茲不僅繼續在這讀書,還有非常好的成績,學校要獎勵她去波士頓旅遊,她的朋友很嫉妒。

利茲來到波士頓參觀了哈佛大學,她決定要上這所大學,可是她要有學費才行,於是她通過寫一個《紐約時報》的論文,獲得了獎金還有工作,最後她又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上了哈佛。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通往成功的路途是很艱辛的,要勇於挑戰困難,變得越來越強大,最後改變自己的命運。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7

這星期我們看了一部名為《風雨哈佛路》的電影,主要講述了莉斯,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蹟足以讓每個人動容。

擁有金色頭髮的女孩,童年在貧窮和飢餓中度過。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最後進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頭。

不久,母親去世了。

母親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連簡單的葬禮儀式都沒有。只想渴求父母親情,這人世間最基本的願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靜靜躺在上邊,和她的母親做最後的告別。她靜靜地在心裏對母親訴説,回憶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點滴的幸福時光。母親已經離她而去,世間最愛她的人已經離她而去。一個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親情圍繞的弱小女孩,當她最後的一絲希望都破滅的時候,留給她的,除了傷心,只有傷心。

如果沉淪下去,她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她要開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權利。父親作為她的上學的擔保人,從收容所出來。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的時候,父親對她説,好孩子,堅持學習,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親遠去離開的背景,這個弱小的女孩堅定了信心,從容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

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以全學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

一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

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會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女孩收穫喜悦;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0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藉着對信念的執着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8

這一次看的電影和以往的不一樣,以往的都是科幻的,而這次的電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先看題目,看到“哈佛”兩個字,大家一定就能聯想到哈佛大學,這所大學可是世界聞名的,許許多多的學生都想去哪裏,再把這和題目連到一起,大家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吧,接下來就讓我來説一下這個故事。

在美國紐約的貧民窟裏,住着一個名叫麗茲的女孩,她從小就沒能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她的媽媽酗酒和吸毒,還患有精神分裂症,她的爸爸也吸毒,可見她是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下長大的。這一天,她的媽媽又將自家裏僅存的一點錢拿去買了毒品,沒辦法,為了讓她的媽媽得到治療,只好讓警察把她的媽媽帶走。她的媽媽被帶走後,她來到了學校,她其實很少時間來學校,但是這樣的行為是不允許的,而且沒有一個好的監護人,所以她只好被帶到收容所去。

但是收容所裏的環境讓她無法接受,所以她再次回到了學校,但是這個學校她也沒呆太長時間,但是他認識了一個朋友克里斯,從此,她和克里斯過上了流浪生活,她們在街上乞討,還去超市裏偷東西,但是在那一年,她才15歲。災難並沒有結束,她的媽媽又因艾滋病死去,而且她的爸爸也被送到了收容所,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求學的道路,她來到了另一個學校,她希望能在這裏好好學習,但是,入學需要監護人到學校去,百般無奈之下,她只好叫來了自己的父親,經過一系列的瞎編亂造,麗茲終於留在了這所學校,由於她過人的能力,她很快贏得了老師的喜愛,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一次波士頓行,但是她的朋友克里斯可沒有想去讀書的意思,而是繼續流浪,在這次的旅行中她來到了哈佛大學,一個她夢寐以求的地方,但是想進這裏,需要很優異的成績,而且也需要金錢,所以她報名參加了紐約時報的一個有獎學金的比賽。

因為她的事蹟以及論文的深刻,讓她獲得了第一名,這也讓她獲得了獎學金,就在這一年,她也考上了哈佛大學,並且她的好朋友克里斯也從一個墮落的女孩變成了一位工作者,有了一份工作,而麗茲也繼續在大學裏深造。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感覺到了我們生活得有多麼幸福,我們有麗茲所沒有的東西,但是她也有我們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勤奮的學習動力!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9

人生存的慾望是很強烈的.,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不管他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有多薄弱。就算在對生活絕望的時候,就算在對自己絕望的時候,就算在對現實憤怒的時候,就算在對生活流淚的時候,就算覺得人生不會再愛了的時候,只因為一個簡單的,想活下的念頭,無論生活多麼地無法忍受,還是會堅持地活下。這就是簡單的,想要活着的慾望。想要生活更好的慾望。

“風雨哈佛路”,這是中文的譯名。有着不管遇到什麼風,什麼雨,都要做到的念頭,帶着強烈的,想要得到更好生活的信念,Liz通過尋找自己人生的可能性,通過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哈佛。她過的成長經歷告訴她,人生都是由一些很小的事情慢慢累積起來,從而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從電影中可以看出,她前16的人生都過得混混沌沌的。在這種不一般的家庭環境中的成長影響了她對生活的態度。因此,從某一方面來説,也決定了她的人生註定不跟隨命運的安排。在她還小的時候,她的母親給了她愛,她曾經有過很幸福的童年。隨着她長大,情況越來越差,她和姐姐的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糟,媽媽的毒癮和酒癮變得越來越嚴重,爸爸從來都不管。爸爸媽媽都得了艾滋病,家庭生活破碎不堪。但是她還是在盡力維持。我不知道那時候是什麼支持她不倒下。在姐姐怨恨爸媽的時候,是什麼給了她力量繼續維持這個家庭?在她照顧父母的時候,為什麼她還照顧她的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生活從來就沒有給過她退路?是不是因為從小就知道要靠自己?是不是因為不知道恨是什麼?或者應該説,爸爸媽媽的生活告訴這個聰明的女孩,對生活憤怒和無力是不會讓自己離另外一個美好的世界更近一點。

一直以來,因為母親酗酒以及精神問題,從來都是她負責照顧母親。在這種艱難地情況下,她依然愛着她的母親,即使母親並沒有使她的生活變得美好。她愛她的母親,不是因為她給了她生命,我想,或許是因為在如此無力地情況下,她母親依然很愛她,她母親給了她被愛的感覺,給她艱難的生活帶來了温暖。在她母親死後,用原話來説,“就像是被狠狠地甩了幾巴掌,這個人清醒地看清了現實。”在以前,就算生活再怎麼潦倒,因為母親還活着,她依然可以把生活的希望寄託在母親的身上。我在想,是不是不到走投無路的時候,人就不會狠狠地逼自己向前?在母親死後,她真正成為了無家可歸的人,她的生活失了最後的希望。在電影裏,在母親的葬禮上,她説:“我讓所有信任我的人都對我失望。我不想再讓信任的我的人失望。我不想再繼續這樣的生活。我不想當白痴,我要上學。我想過更好的生活。”她找到了以前借她書的鄰居阿姨,求她幫忙找適合自己的學校。面試的那天,她遲到了一個小時。

或許是遺傳的原因及對閲讀的熱愛,她很聰明。她知道自己很聰明,她知道她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因為遲到了一個小時,她不得不尋找機會和麪試的老師談談。在等待的時候,在她的入學作文上,她把自己的經歷寫在了入學的文章上,她寫了自己的童年經歷,寫了因為母親的死,她對生活態度的改變,她渴望生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慾望。那個老師被她打動了,給了她一個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

對於沒有後路的Liz來説,她只能向前看。在不同於一般人長大的生活環境中,她很珍惜現在的生活。她不停地問自己:“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我還能再努力一點嗎?”無家可歸的Liz找一切機會掙錢養活自己,她餐館洗碗,邊洗碗邊學習,然後剩下的時間在地鐵上度過。她每天最早到學校,最晚離開。因為她的努力,她成了學校最優秀的學生。她用兩年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後來的事情,就像順理成章一般發生了。紐約時報提供了一個獎學金的機會,申請的方法是寫一篇作文,關於如何面對困難以及克服困難後的收穫。她拿到了獎金,足夠她上完大學的數目。在領取獎金的時候,她的獲獎感言不長,但是讓人印象很深刻。她説,她很感謝能有這筆錢,生活逼得她不得不向前看,逼得她想,為了更好地生活,她還能再努力一點?所以,現在她能上大學帶着紐約時報的獎金。最後她説,如果可以,她希望回到過,重新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電影劇終。

看完之後,很震撼。我想到了我在美國的生活。她説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母親的死,讓我不得不向前看。我的生活沒有了退路。生活逼得我不得不向前看。我必須得向前看。”人的惰性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是很難克服的。是不是隻有當沒有退路的時候,我們才會逼着自己向前看?是不是在生活沒有希望的時候,我們才會逼着自己尋找自己的夢想?來美國之後,我有段時間精神很抑鬱。我很不開心,但是我不瞭解這種抑鬱的情緒從何而來,所以我對自己感到很憤怒,我覺得好不容易來了,我怎麼會給自己機會浪費時間?但是我越是憤怒,我對自己的信心也越來越低。我對夢想以及所有的事情的那種慾望都變得越來越低。我想到了死亡。對於死亡,其實我沒那麼抗拒,我想的是,在另外一個世界,我是不是會生活得更好。我想了很久,但是我都沒有敢真正行動。我可以給自己很多理由死,我想死,但很遺憾地是,我不敢死,我害怕。對於我來説,活着就要好好活着。我的情緒卻一直很低落,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我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逼迫自己向前看。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得最好,在現實中時這樣的,但我對自己卻越來越沒信心。我的心理狀況變得很不穩定,時而充滿希望,時而對生活絕望。我拼命地壓抑自己。結果差點精神崩潰。好吧,我現在也才16歲,生活可以很美好,但是取決於我如何對待自己的生活。

我從來沒有在我生命中有過這麼強烈的慾望。每天吃得好,睡得好,有喜歡的人但是卻不敢説在一起,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相信生活的希望。唯一特別渴望的就是愛人以及被愛。但是,脆弱的意志力以及惰性讓我一直依賴着家庭。雖然一直叫囂着我很獨立,但其實精神上很需要別人的鼓勵和支持。一直不敢承認這一點是因為以前我爸説過我,他説:“你一直説自己很笨,不就是在想,在自己的失敗的時候,不會這麼難看,給自己留條後路,對吧?”我從來都不承認。現在想想,現實就是如此。這就是我的劣根性吧,無論做什麼事,都怕失敗,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想來也許是太瞭解了自己,結果高一的時候,咬咬牙狠狠心,逼爸爸讓我出了國,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好好地,認真地獨立過一次自己的生活,斷了自己所有的後路。一個人的生活,確實不太容易。真的很不適應,我卻羞於承認這個事實。所以一直以來,誠實地説,我只感受到我對生活的憤怒和不甘心。整個人狀態很不穩定,很容易焦慮和不安,能保持清醒狀態的時間越來越少。人總要學着自己長大,我也會變得越來越堅強。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離生命的終點還很遠,既然不能死,就讓自己好好的活着吧。不能只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向前看,在還有退路的時候,更要向前看。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好,我們應該做更多的努力,看看我們還能為生活做些什麼!

風雨哈佛路電影觀後感分享 篇10

很早以前就聽説過電影《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有多麼的勵志、多麼的感人,一直沒有親自體會一下。這次,終於有機會體會她的好。感觸很大,怕多年後會忘記這一刻的心動,所以僅以此文做個紀念。

利茲的出生環境註定她在破繭成蝶前要進行苦苦掙扎。她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經常爭吵,後來母親又染上了毒癮,生活幾經崩潰。有一次她和她母親一起去餐館,那種久違了的感覺,曾經的温馨彷彿又圍繞在她身邊,“這一刻,我感覺母親又回到了身邊”是對她當時心裏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見她內心對父母之愛的渴望。她只是個孩子,卻承受了太多。然而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一會兒她母親毒癮又發,跑去酒吧喝酒抽煙,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裏,她在吶喊,在深深的呼喚,可一切都是徒勞。

母親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親的棺材上,試圖尋找到那迷失的母愛,兒時的記憶一幕幕浮現在腦海。淒涼的家庭,頹廢的生活,無法撿拾的親情,同學的歧視和欺負。可是明天還是要繼續,拾起那殘碎的記憶,路還是要走,而此時,她是一個人,沒有任何的依靠,連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沒有,人海茫茫,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踽踽獨行。可是她還有夢,她要改變生活的現狀,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出身是一個人無法選擇的,後天的生活環境卻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奮鬥而改變的。“我相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這可以看出她想要改變自己的決心和意志。一個柔弱之軀,沒有任何的依靠,卻用努力爭取了機會,用行動詮釋了自己。她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所付出的超出了我們所能想象的。“我愛我的媽媽,不管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用最簡單、最質樸的話感動了所有人,父母之愛比山高比海深,無論他們怎麼樣,我們依然愛他們,他們一樣也愛着我們。當她站在哈弗大學的演講台時,我們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動,她的成功讓所有人為之動容。最後在那個金色的季節,作為哈佛大學——世界最高的學府的一員,她安靜的坐在了校園的教室中。終於,她用執着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她自己,改變了她的人生。

離開電影,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始嚮往、想要成為那樣一個人。會驚異於這部電影竟然在現實生活中有原型,會憐惜她的坎坷經歷,可更多的卻是敬佩她執着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吳”,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有夢,有行動,樂觀的面對現實,最終我們一定可以實現夢想。我們都是普通人,漫長的人生路上坎坷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向利茲一樣用流過血的手指彈出世間的絕唱。讓我們以心目中的那個利茲為動力、為榜樣,用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頑強不懈的意志詮釋生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vez9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