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最新十月圍城觀後感

最新十月圍城觀後感

《十月圍城》以精湛的演技,最優秀的表演,達到了人戲合一的境界,真正做到了城中皆義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十月圍城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十月圍城觀後感【篇一】

《十月圍城》中的人們身處歷史轉折點,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飾演重光少爺的王柏傑戲中所説:全中國都被(革命)捲了進去,難道我還能避開嗎?!但為了保護素未謀面、與自己整個命運都沒有關係的孫中山先生,再説是歷史需求,戲中的普通人也是感覺不到的,他們能感覺得到的,是自己親人的愛與痛,是為了至親的選擇,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以最普通的血肉之軀去完成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步步維艱的任務。

比如,方天將軍被清朝的朝廷冤枉,帶着300將士從天津一路逃命來到香港,等待重振中華的機會,終於等到保護孫中山先生的任務,卻在前幾天被清軍圍剿,當清兵從天而降時,他已心知不妙,就把女兒逼到牆角,打暈她,並用麻布把她包裹起來,一條麻繩捆綁,拋下窗外,臨落地前先穩一下,隨後再輕扔,麻布輕聲墜地,小牌坊輕輕壓在上面,是最好的保護膜。這位不怕死不畏用鮮血洗染革命的堂堂大將軍,生死關頭也是隻求能保住小女一條性命。而父親捨命呵護的女兒,被埋藏在戲班子的牌坊下,躲過了一劫。雖然這只是一個場景,見不到人,可是卻覺得是李宇春(方紅)最動人的演出之一。大革命的背景下,仍然不忘親情,是比任何大道理都更寶貴的動人筆墨。

又如,李重光抽中生死籤,成為孫中山的替身。十七歲的少爺,未經任何世事,只有一腔熱血。他在道理上不怕死,可是當他代替孫中山先生上路前,仍一臉冷汗,不停發抖,他也很害怕。一路上他在車裏聽聞無盡廝殺,他臉上有淚心中有懼,但也是強忍巨大的恐懼,努力走完這一小時死亡之路。當他看到陳少白與清兵將領閻孝國生死相對時,雙方此時都已無人馬,閻孝國有一身精湛的武藝,梁家輝是個見血就暈的書生,李重光坐在車裏,舉起陳少白塞給他的手槍,那是他的最後一招。可人力車是倒退着下樓梯,陳少白抵擋不住車的滑勢,面對閻孝國勝利在望又不免畏懼,一下子沒抓住,人力車便自行快速下降。無依無靠的人力車一級一級下滑,閻孝國則是興奮地慢鏡頭往前追跑,車裏的李重光也就是個嬰兒,手無護己之力,車子在顛簸中手槍滑落掉在地上,他一臉密汗驚慌無法隱藏,最後車子撞上石柱,側翻倒地,鏡頭對準王柏傑轟然翻身,這一路倒退他受盡折磨,從有希望開槍到摔槍、到無法控制車子速度、車子翻身後已知劫數難逃的痛苦與害怕,演繹得十分到位,又很真實。這幾秒鐘的心路歷程,如同電視上提到過的某次空難,飛機在一分鐘內從天上翻騰着倒插入水,飛機上的人們除了機長是沒有人有肩膀安全帶的,跨在腰間的安全帶不足以把他們固定在位置上,他們只能一路翻騰着等待死亡的來臨。由於死前經歷了太恐怖的折磨,法庭判處航空公司賠償鉅額賠償金,航空公司因此破產。王柏傑飾演的李重光少爺,從階梯上一路顛簸後退的心情,大概也跟飛機翻插入水差不多,閻孝國追到翻車面前,用竹子一下、一下、又一下、慢鏡頭無聲地描述着他插死車內王柏傑的過程。鏡頭同樣沒有拍王柏傑,可是那一刻能讓所有人心頭都如被竹插一樣,與他一起承受着這可怕的事情。

方紅與李重光本身都是弱者,十六七歲的孩子,本在父親保護之下一邊慪氣一邊天真地生活着,弱者去做自己力所不達的事情時,是很容易讓人感動的。他們成功的機會很少,在失去父親羽翼保護的時候,以雛鷹之翅迎向黑暗的未知,戰勝了心底強烈的恐懼與人與生俱來的害怕退縮,是戰勝了讓人窒息的緊張才能站在暴風雨的面前。不怕死的高大全人物鋼鐵般的意志能讓人肅然起敬,但在害怕中仍努力迎戰的人們,更能引起惻隱之心也更能感同身受。

巴特爾飾演的少林僧人王復明也很有特色,他巨人般的意志和難以言説的親切感為劇情增色不少,他苦戰不死,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霧氣中時,的確是有一股讓人意志沸騰英雄重現的味道,這一身影,有超出其所應有的意義。劉鬱白最後的打鬥場面衣衫飄然,別有一番美感。這部戲提及了各種感情,鄧四弟與阿純的小情人之愛,沈太太與沈重陽有恩有愛的壓抑過往,劉鬱白對父親的女人(李嘉欣)的苦戀不得,李玉堂對陳少白的友情之重,對愛子的保護心切,陳少白寧舍人生而平等論也不捨李重光送死的矛盾,每個人都有自己軟肋,在情義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做出了最艱難的選擇。編劇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人物的生命悉數展現,淋漓盡致。

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革命時期國人們寧可犧牲自己,也要革命成功的崇高精神。

十月圍城觀後感【篇二】

以往的武打片,打中的是腎上腺。《十月圍城》,打中的是心口。

以往的武打片,讓人覺得:打得好痛快。《十月圍城》,讓人覺得:打得好痛。

這武打片,竟讓人心中大呼:別打下去了!

有人問我:這片子,哪裏不好?我一時語塞。

(以下有嚴重劇透,慎入。)

一、模式:

有一類電影採用的故事套路可稱為“八方來客模式”(或者“羣英薈萃模式”):某精神領袖,把隱藏塵世之中的高手都召集起來,蘿蔔開會,臨時組團,一起去完成一件驚天動地的任務。這些人自然是高矮胖瘦、奇形怪狀,盡情展示人界的多樣性。他們各懷絕技,平時深藏不露,在十丈軟紅中各自做着默默無聞的販夫走卒、裁縫店老闆、扛大包的(《功夫》),引車販漿,一旦聽到召喚,立刻錐出囊中,集合成無堅不摧的力量。這種模式的典型電影如《十一羅漢》系列,如《世界末日》。

《十月圍城》也是按這種套路編劇的。這個模式很討巧,把各路英豪攢到一塊兒,猶如百川歸海,涓涓細流,先敍述各人之牛B,每人做個亮相,好比是一件一件把奇巧玩意兒放進包袱,一點一點讓觀者的期待濃厚起來,最後包袱一抖,數件玩意魔術般拼成一件光彩耀目的物事,好戲登場。《水滸傳》之“羣豪聚義”,亦庶幾相似。

温瑞安的集子裏俠氣最濃的小説當數《刀叢裏的詩》。該書講述的就是一個“羣英薈萃模式”的故事:萬眾景仰的大俠龔俠懷蒙冤入獄,名妓、公子等江湖眾人紛紛站出來營救。“仗義每多屠狗輩”,這樣的故事每每令人熱血翻騰。

武打片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要打?要打得理所應當。《十月圍城》給打戲找的“由頭”是——革命。其實這算是另一版《建國大業》,只不過建的是中華民國。

革命風雲之中,別有兄弟義重、主僕恩深、父子愛切、兒女情長。歷史的車輪喳喳軋碾過去,摸一摸輪胎是滿手的血。想一想,蕩氣迴腸。

在《十月圍城》中,義士們需要保護的,是孫中山和他與各省革命領袖開會的一個小時時間。用片中梁家輝的話説:“這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是我們四萬萬同胞的希望。”

在開場的時候,觀者就已經知道,孫文必然不死,保護他的人,必死。因此悲劇是從第一分鐘開始的。

二、孫大炮的炮灰們:

在這些義士們中,有一部分是根本不明所以的冤大頭,有一部分是早就了無生趣,只想拼命。這不是黃花崗七十二義士。他們的目的不純粹,他們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李重光一樣“一閉上眼看到的就是中國的明天”,他們有的為報恩,有的為盡忠,有的為私情。但是,每一滴血,都是滾燙的,所有的犧牲,都是可欽、可佩、可感的。

梁家輝(陳少白):

以梁家輝的演技,演這麼個人物可説是沒有任何挑戰。他的表演亦中規中矩,因為他的角色是穿針引線,所以他竟然成了全片最無趣的一個人。抓鬮一段,最可圈點:抓到鬮的人要去做孫文的替身,也就是當個活靶子,誰都心知肚明去了就難活,然而最不能死的人李重光,卻偏偏(意料之內情理之中)抓到了。剛剛還大義凜然的志士立即失態,再也擺不出“人人平等”的臉子:陳少白過不了這一關——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跟你爸爸交代?我怎麼對得起他對我的信任?!我已經欠了你爸爸太多,要是再欠他一個兒子,我還有何面目做他的朋友,我這一輩子都還不清—— 但眾目睽睽之下,這些苦衷他説不出口。那一心要救國的少年不明白,他太年輕,他的血太熱。他沒有錯,所有人都沒有錯,所以這是悲劇。陳少白那一刻的焦灼和嘶喊,讓人無比心酸。

(後來好友提出質疑:梁家輝當初叫囂“我們這一代要犧牲是為換來重光那一代的幸福”,可是怎麼最後重光、阿四、方紅他們那小年輕的都死了,老的一撥兒倒沒死?!)

沈重陽(甄子丹):

在《十月圍城》的羣星版海報上,片方將一堆蘿蔔絲兒攢在一起做了個拼盤,被擺在中間的一絲兒便是甄子丹。其實這應是片方為票房計,故意如此安排,畢竟在如今噴氣機李虔心向佛向達賴、傑基﹒成臉上的溝壑越來越馬里亞納(連他兒子都出來混賀歲檔了)的今天,甄子丹當了一回葉師傅、打了一回日本人之後,已然(在半紅不黑多年之後、在做了千年老二之後,終於)晉升為“國民打手”,於是片方把這個紅得發紫的蘿蔔擺在了碟子中間兒。但其實甄子丹真不是主角,他也屬於“了無生趣”的一羣。

他跟范冰冰的關係,有點像《父子》中的郭富城和楊采妮:這女人愛過這男人,但他賭,是個靠不住的假肢(《三槍》裏閆妮語),於是女人帶着自己的姿色和自己的娃去嫁了大款……然,到底李玉堂是怎麼結識懷着孕的沈太太、又怎麼讓她變成自己的“四院點燈”?如此身家的富豪,還會願意要有夫之婦?此處存疑,估計編劇很難自圓其説,當然他也不用圓,這是武打戲不是三角戀悲情戲,就像《風聲》是諜戰戲不是斷背戲,白小年跟司令的私情,也是點到即止,“神龍見首不見尾”,只要給這個角色一段歷史,讓他變得豐滿即可。但是這女子當了別人家的“四院點燈”之後,竟還腆着臉回來要求前夫保護現在的丈夫?——看來李玉堂年紀雖老,比之精壯小夥子猶有過人之處——而且這女子開出的條件居然是“我會告訴孩子她的爹是你”。沈重陽竟就為這個站到了正義陣營裏,實在有點牽強。

——他的小閨女(一直在騎小木馬,長大説不定是個花木蘭)實在是個寧馨兒,烏溜溜大眼睛,雪團也似。黃包車外,沈重陽跟着車一路小跑,眼巴巴望着女兒卻做不得聲,眼中是驚詫、喜悦、追悔......這一處,子彈哥演得真好。

——《天龍八部》中,沉淪多年的段延慶,突然從刀白鳳口中得知自己竟有一子,眼前的俊秀少年段譽便是,於是“驚喜交集,只想大叫大跳一番,胸中有個極響亮的聲音要叫出來:‘我有一個兒子’!”沈重陽得知自己竟有一女的心情,當相去不遠。

沈重陽是這支烏合之革命隊伍裏最不純粹、目的最可疑的一分子。但影片的立場是:血洗一身孽,無論如何,犧牲了的就是好同志。沈重陽終與敵人的奔馬相撞而死,也榮獲了壯烈煽情的'背景音樂與“籍貫不詳”等字幕。

李玉堂(王學圻):

中國人講究“抱孫不抱子”,爺爺對待孫輩儘可含飴弄之,但是對父親對兒女的感情就要收斂,就算有“舐犢深情”也不能伸舌頭,得忍着,拿出一副冷臉,好比賈政對待寶玉那樣,哪怕真覺得愛子丰神如玉老懷大暢,也必須板起臉呵斥“混帳東西你懂得甚麼”。王學圻飾演的李玉堂(李玉堂這名字總讓我想起《白玉老虎》。玉堂,亦即“玉堂金馬人物”)便是這樣不怒自威的嚴父。吃飯時美妾嬌女環繞而坐,鶯鶯燕燕嬌聲同呼“父親”,頗有奇趣。女兒眾多,那一個四十歲上得的兒子,有如眾星環捧的月亮。雖然只給出飯桌上寥寥幾個鏡頭,但姐姐們對弟弟的寵愛、李府的家教之佳,俱在其中。

李玉堂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革命黨,這個“大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資產階級領導無產階級鬧革命,港人的革命觀還真是可愛),與革命的關係始終若即若離,保持安全距離。李玉堂是在認為摯友已死的情況下,一口悲憤之氣湧上來,咬牙要完成好友的遺志。然而他對革命的付出始終是有底線的,這底線就是兒子李重光。

《宋家皇朝》中姜文飾演的大富豪宋查理是孫文摯友,他從精神上和金錢上都無比支持孫文的大炮事業,但是——你管自去當孫大炮好了,不能讓我女兒當炮灰。我什麼都能獻給你,唯獨女兒不能給你。因此孫文勾搭了慶齡二千金私奔之後,查理宋又傷心又生氣,破口大罵着與孫文絕交。李玉堂對革命的態度也是這樣——錢,多少萬都可以給,兒子,萬萬不能給。然而他還是敗給少年之熱血。當發現黃包車中的替身是自己的兒子,李玉堂慌忙追出去,腿一軟,在門檻上絆得跌了一跤——這一跤,跌得真好。

隨後,便是致敬“敖德薩階梯”的一段(此處很多人都提到了,不贅言)。這樣好的兒子,就死在在自己眼前,一句話也沒有就去了。人生至痛,莫過於此。李玉堂抱子大慟之際,只喃喃説了一句話:“我叫你別出門,你不聽話啊……”——他早預料到此事兇險,九死一不生(《刺陵》中陳道明語)。而父親是寧願自己死一萬回,也不願愛子損失一根寒毛。陳少白亦在一邊痛哭,這一副眼淚又與李玉堂不同——除了悲痛大好少年之死,還有愧對好友的歉疚。李玉堂緊抱着兒子的屍身號啕,只抬頭用糊滿熱淚的眼睛看了陳少白一眼。那是怎樣的一眼啊!無盡痛楚、埋怨盡在其中。他沒有過去握着陳少白的肩膀死命搖晃:“你還我兒子你還我兒子!”(那就成狗血電視劇了)真正的悲痛是無力的,不僅無力言語,而且無力追究。兒子已經死了,大羅金仙下凡也救不轉了。除了眼淚,還有什麼可説的。

(王學圻那一眼,值得N個影帝。看了片的媒體記者採訪王學圻的時候,無一例外地説:“你做好拿影帝的準備了嗎?”真正的好演技原來是這樣一種東西:就像雪地上擱着黑煤球一樣明顯。它讓你徹徹底底地服膺。)

然而“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每個小人物都是某人的大人物,每個平凡人也都是某人的珍寶至愛,方紅應有家鄉親人,鄧四弟亦有愛人阿純,你有失子之痛,難道別人俱是鋼鐵木石?此際回想李玉堂對兒子下的禁足令“這幾天外面亂你就別出門了”和他對眾“義士”説的一聲“謝了”,便覺得有些殘忍——莫非你兒子的命特別珍貴一些?

鄧四弟(謝霆鋒):

鄧四弟的橋段沿襲了影視劇的良好傳統:誰敢放話説“我明天就結婚了(退休了/金盆洗手了)”,誰就必死無疑。

小車伕阿四每天拉着老爺經過照相館時,輕輕打鈴,裏面的漂亮“打鈴”便回頭嫣然一笑。

但我知他必死,我知那婚禮永不會發生。看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心裏默默地問編劇:你敢讓他不死麼?你敢讓他活着回去跟情人成親麼?——不敢。編劇用後面的情節回答了我的問題。

李玉堂也知他必死,因此暴風雨的前日,他急可可地帶着阿四上門提親,把照相館的掌櫃驚訝得半晌説不出話。這是他最後能為小車伕做的事情,他心中知道這是阿四最後能享受的一點幸福。少年與少女沒感受到不祥,依然相視微笑。當阿純站起來一跛一跛地走路,阿四望着她仍痴迷如望着下凡的仙女。正是此刻,戰事之慘烈初現猙獰——以最温馨的方式。悲劇是把美的東西砸碎了給人看,在讚歎那美好的時候,悲劇已經開始了。

小情人最後一次私語時,阿純(姜太太)問:你知道你明天要保護的人是誰麼?阿四搖搖頭,無比燦爛、無知而無辜地一笑。如此燦爛,如此悲慼。

這無知,竟然像是對心機深重的革命黨人的無聲諷罵。

李重光(王柏傑):

在所有蘿蔔之中,李重光大概是唯一心懷大義的人。他只是個少年,熱血少年。血熱的人,都死得快。

他是這片中最純粹的革命者。陳可辛説:幾乎所有的革命的開端都是學運:“五四”、塞爾維亞的中學生刺殺奧匈帝國皇太子......學生是社會中最有激情的元素。李重光就是這樣的激情學子。

多可愛的少年——受父親的影響,他有點少年老成。他心裏想的比誰都明白:“全中國都捲進去了,我還能置身事外麼?”——他不是渾渾噩噩就拋閃性命的莽夫。別的不肖子騙父親是為花天酒地,他騙父親是為了革命大業。他會怕,但他渾身顫慄着堅持到了最後一分鐘。

這樣好的兒子死了,難怪父親會那樣傷心。

方紅(李宇春):

民國時期的女孩子應該打扮成什麼樣的呢?片中范冰冰和驚鴻一瞥的李嘉欣都打扮得一絲不苟,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要坐在照相館裏的姜太太周韻是未婚女子,也穿得很美觀,但“戲班斑竹”任達華的閨女,怎麼就戴着飛行員似的“耳朵帽”、穿得跟小土八路似的?當然,這可以解釋成——方紅這孩子是假小子、花木蘭,自小不愛紅粧愛男裝,或者方將軍戎馬倥傯,一個女娃帶在身邊不方便,於是“自幼假充男孩兒教養”。但我覺得可能是這樣:造型師怕給李宇春腦袋上安倆小辮兒,觀眾會笑場笑抽過去,為了不讓網上那幫尖酸刻薄的人抓住話把兒,所以乾脆順應民意,就打扮成個小男娃子吧。

方紅的父親原是“方天大將軍”,戰敗後下崗再就業,成了戲班斑竹(將軍唱戲?這職業變化得也忒不靠譜了)。將門虎妞名叫方紅(將軍一介武夫,估計也沒文化,取這麼個沒水平的名)。方將軍與敵人對打之前,利落地將女兒打暈,裹進被單裏,一根繩索縋下窗户,剛好木板輕輕倒下把她遮住。臨危之際,尚有這樣心思細密的安排,將軍之有勇有謀可見一斑。隨後這慈父轉過身來面對敵人,放心地血戰至死。

(讓人想起《鹿鼎記》中歸辛樹夫婦,面對康熙自知必死之時,先全力把兒子歸鍾擲出窗去。)

因此方紅捲進來其實不是為孫文、為革命,而是為父報仇。所以一見仇人立刻不管什麼孫先生,跟着仇人跑偏了,後誤打誤撞跟進了殺手的火藥房。引信正在滋滋作響,馬上就要點燃火藥桶!怎麼辦?!我承認當時我想歪了——難道伊要用比利時小英雄於連的辦法把火藥信子澆熄?!不能吧?……最終中國小英雄方紅衝到門外用九節鞭鎖住房門,咬牙喃喃道:“爹,女兒不孝……”轟然巨響,玉石俱焚——為什麼説是不孝?因老父千方百計護下愛女這一條性命,如今卻轉眼就要拋閃。可恨的不是不能活命,而是辜負了老父要自己活下去的苦心。

——2003年陳德森原定的老陣容中,扮演方紅的是蕭亞軒。很好奇如果蕭亞軒來演此角,會成什麼樣子?但如今李宇春的表現,讓人感覺是“不做第二人想”,將門虎女的勇敢、堅韌、憨直,都表現得貼切到位,讓人心生憐惜:多好的女娃,咋就董存瑞了呢!

少林僧王復明(巴特爾):

幾乎每部武俠小説中都有個巴特爾這般的人物:身長九尺,腰闊十圍,天生神力,武功高強,不過頭腦都不大怎麼靈光(如《白玉老虎》中蕭東樓的管家胡巨、《風雲第一刀》中的大歡喜女菩薩、《大旗英雄傳》中的赤足漢)。巴特爾始則是賣臭豆腐的,酷愛花花草草,稱辦完這件事就回少林寺(此處其實沒交代清楚)。此人便是“風塵異人”一類,類似“雪中鐵丐”吳六奇之屬,他的存在是為讓這副英雄譜更增傳奇效果。

然而,此人真真是被李玉堂騙去的。他並不真正明白明天的任務險惡到如何的地步。電影似乎要表示:在一個光明的由頭之下,這樣的小小齷齪可以忽視。但是,如果用“拯救大兵瑞恩”的價值觀來審視,這是片中革命黨人遮掩不過去的劣跡。

決戰之時,巴特爾神將伸出有着總冠軍戒指的手,用投籃神功擲碎了一個又一個敵人的腦瓜。大塊頭有強生命力,被宵小圍攻,身被數創,依然爬起再戰。

最終他扳倒牌樓的柱子,與敵人同歸於盡,壯烈如《聖經》中推倒神廟石柱與非利士人同歸於盡的力士參孫。

劉鬱白(黎明):

這是最有仙氣、俠氣的人物。這是“義士”中最難定義的一人。愛上父親的女人(其實這橋段有些俗套,《白銀帝國》剛剛用過),使老父氣死、戀人自盡,於是恣意作踐自己,甘為乞丐,沉淪煙霞之鄉。十年悲辛,濃縮在幾句話、幾個動作中(李玉堂路過時,一個銀幣扔過去,眼神是憐憫的。側面筆法寫劉鬱白的可悲可惜)。傷心人別有懷抱——李尋歡失掉林詩音後,也曾爛醉終日。愛得深,所以難自拔。

最終他沐浴、剃鬚,腌臢乞丐變回翩翩公子(也許他昔日曾有“鐵扇公子”的美號?)。孫家門外的台階上,他長髮飄飄,兩手揹負背後,巖巖若孤鬆之獨立,風姿有如天人。

然,終是寡不敵眾。撓鈎一支一支刺入他的血肉。漸漸不支。浴血喘息之際,最兇惡的敵人步步逼近。

——他為何要拼命?大概一半是因生無可戀,一半是要報恩:世人皆目他為丐,只有李玉堂仍呼他“劉公子”。他每日接受李玉堂的銀幣去吸鴉片,也必默默下定決心以命報償這尊重。

——這段故事,大有春秋戰國時“荊軻報燕太子”、“馮諼報孟嘗君”等奇士報恩的古風。

在此人死後,我特地注意了一下片方給他安排的籍貫:江蘇揚州——千古風流之地。

劉鬱白臨死前幻覺中含淚美人(李嘉欣)的驚鴻一現,真神來之筆。令人記起《雙城記》末尾:卡爾登想象着心愛的女子,從容赴死。

——我即將見到她。我即將擺脱心頭的枷鎖。我即將得到最好的休息。我即將進入永久的安眠。

閻孝國(胡軍):

胡軍這個造型據説做得很精心,據説光卸粧就要四十分鐘,其實真沒看出時間花在哪兒,就貼了個下巴的小刀疤?乍一看海報還以為那人兒是計春華。如果造型是打算Cosplay計春華(《少林寺》以及《方世玉》裏面的無眉大反派),那倒是很成功的。

在此悍將面前,陳少白確乎顯得是“書生造反”——他暈血,連血都不敢看。

但是此處亦有硬傷,閻孝國一再聲稱自己是陳少白的學生,且對陳少白對他的考語(記得是“有勇無謀、難堪大用”之類)耿耿於懷,但那是何時的事呢?閻孝國應是四十尚不足,三十頗有餘,陳少白看上去頂多比他大十歲。莫非是閻孝國少年老成?

有追求和信仰的人無論如何是受人尊重的(所以理髮師陶德殺人如麻,仍教人心折),閻孝國其實是升級版納蘭元述。

此人的姓:“閻”,甚妙,他可不是就是個閻羅似的凶神惡煞。

閻孝國的強大不止是武功高強,他內心的力量亦十分堅定,抱定的也是赴湯蹈火、殞身不恤的信念。他的意志不亞於篤信三民主義的革命志士。正反兩方,勢均力敵,這樣安排,戲才好看。

武功最高的他,是最後出手的一個。表示他即將親自上陣的鏡頭十分精巧:一隻手的特寫,他緩緩把手上的扳指退了下來。他的死亦耐人尋味。“誅殺孫賊,報效朝廷”的他,在死前一刻,堅信自己已經除掉孫文,心滿意足而逝。這是個十分飽滿可信的反派。

——或曰:最後長階一場,陳少白已然嘶喊“他不是孫文”、“重光快跑”,為什麼閻孝國還一定要殺死車中人?愚以為:此時閻孝國已進入半瘋狀態,自視甚高的他,不相信、也不願相信自己半日追逐的竟只是個西貝貨,刺死車中人後,他在臆想中已經可以安慰自己“孫賊已死,學生報國了”。

警司(曾志偉):

這個角色很像《葉問》中的林家棟——一個“灰人”。其實更多的人是他這樣的:在自保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做些良心事。他是站在革命者和清廷鷹犬之間的“第三者”,使這一部風雲錄折射出更繁複的光彩。曾志偉的啞嗓子+洋派小鬍子+郵筒身軀,有趣得緊。

孫母:

《十月圍城》是男人戲(蘿蔔戲),女性角色都是碟子邊兒上的西蘭花,但是孫母這個角色,雖戲份不多,卻精彩十分。“國父”的母親,應該叫什麼呢?——“國奶奶”?此是側面寫孫文的妙筆。孫文始終沒有露出正臉,但這樣雍容的母親,教養出的兒子可想而知——他必有着無比的領袖風範,他當得起“四萬萬同胞的期望”,他值得這許多仁人志士,把性命和熱血作為賭注,雙手奉上。

外面呼喝不止,屋內孫母始終鎮定自若,端坐不動,唯一的動作是輕輕握住了李重光的手,這一動作,讓人心中一顫。愛子在腥風血雨中奔走,每分鐘都有性命之虞,如今他就在這城中,卻欲見一面而不得,這一別又不知何時能再見,慈母方寸間必是憂心如焚、愁腸百結,但她臉上一絲一毫也未表現出來。面前這個代替兒子孫文承擔危險的孩子,渾身戰抖,她握住他的手,用母親的手掌,像握住自家子侄一般,握住他的手。

這一場血戰,昇華了所有塵世泥污中的小人物:乞丐、車伕、小販……在這之後,他們俱成“英雄”。

在每個人犧牲之後,銀幕上都打出他們的籍貫和生卒年。某種意義上來説,這是為無名烈士做的碑銘(重光、重陽、復明,這些編劇為他們安排的名字,也都寄託了美好的寓意)。

他們死去的時候,心中都浮現着親愛的人,想着美好的未來。

允我以張溥的《五人墓碑記》作結:“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户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這片子是四五天前看的。我兩眼通紅、鼻子悉率有聲地走出來的時候,看到花白披肩發的陳可辛在前面接受採訪。他輕聲説:“我覺得這片子還行。”)

三、缺失

話説在徹底被該片埋伏的催淚彈打倒之後,我做出的太多的讚歎顯得不夠冷靜,就像當你愛上一個人之後,你就失去評判他的資格了。客觀來説,《十月圍城》的整體歷史觀確是它的硬傷:對死亡的歌頌被過分放大,對個體性命的忽視,都還沿襲着中國一貫“大義滅人”的路數。如果篤信自家的“大義”到了漠視他人性命的地步,那麼它與狂信有何區別?李玉堂連騙帶蒙地糊弄來一堆人,支付的是他平日對那些人的恩情友情。那些人拼上性命,皆因為他們不是貪生怕死之徒、心頭確有一“義”字,危難當頭絕不會把敵人讓過,於是簡直算是不明不白地搭上了性命。而用這樣鬼祟的方式鋪墊出革命之路,實在不能算是革命者的光榮。

陳少白所堅稱的“這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是四萬萬同胞的希望”,如果剝離來看,也不過是一家之言。正如劉鬱白與李玉堂互相質問的:“值得麼?”陳少白和李重光自然認為是值得犧牲的,但值得不值得,絕不能由一小撮人替大部分人決定。

而那首主題曲《粉末》這樣唱:“只要為你活過,我就不是粉末。”此處的“你”,應該指的是孫文和“革命大業”吧?此歌詞雖加強昇華主題,但其實很像是在生者一廂情願的缺席安排——“活過、死了”的那些販夫走卒,他們真的是這麼想的麼?

標籤: 十月 觀後感 圍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vez4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