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大染坊》觀後感

《大染坊》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染坊》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染坊》觀後感

《大染坊》觀後感1

《大染坊》是首部描寫我國民族印染工業的歷史劇,以豐厚的生活積澱與豐富的藝術才情,既不自戀自棄又不媚雅媚俗的敍述風度,講述了一個商界英才的傳奇故事,唱出了一曲中國民族工業的悠長輓歌。

一部電視劇或電影,吸引觀眾的不僅僅是視覺的精美和音樂的衝擊,孕育在作品中的精神內涵才是觀眾最終所銘記的。《大染坊》即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藴和獨特的價值取向。它以文化的視角演繹故事,注重故事的“言外之旨”和“韻外之致”。因此,《大染坊》的主人公所進行的種種活動也充滿了文化的深刻和複雜。

《大染坊》能夠如此地打動人,在於它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大染坊》中大量引用“三十六計”中的計策,使該劇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也寫出了現代戲中少有的智慧。陳壽亭這一形象的傳奇性體現在傳統文化浸淫下形成的民間智慧方面,他雖然目不識丁,但又膽識過人,“三十六計”、“三國演義”等在民間流傳的傳統民間智慧成了他獲勝的法寶,面對商場的爾虞我詐,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他總能遊刃有餘,出奇制勝,勢如破竹。他的很多商戰謀略堪稱經典,即使在現代商戰中,也堪稱高招,極有借鑑價值。

同《子夜》中一出場就已經是成功的實業家的吳蓀甫不同,陳壽亭是“要飯的”的出身,接受的是民間文化的教育。幼年陳壽亭的兩大任務就是“要飯”、“聽説書”。“要飯”鍛鍊了他的意志,“聽説書”得到的俠義故事和民間計謀成為他開辦“大染坊”的管理之道。陳壽亭堪稱商界“奇俠”,雖然他不識字、脾氣急。他的血液裏融入了傳統文化的親情倫理觀、處世理念以及人生哲學。他身上濃郁的仁、義、禮、智、信、孝氣息,集中了對傳統美德的個性化弘揚,謳歌了隱忍、頑強、勇敢等高貴品質,強調人的經濟素質和道德素質相結合的行為準則,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藴,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當代社會的傳承也有很強的現實作用。

周村劉家飯鋪挑簾的鎖子叔經常接濟要飯的小壽亭。壽亭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年供米月供柴一直為他們養老送終。

陳壽亭的染廠是不打卡的,他的廠子裏也沒有什麼打手和大狼狗。窮苦出身的陳壽亭愛給員工發肘子,因為發了錢工人們都不捨得吃,過年過節發“喜面兒”也很大方。他在青島把大華染廠賣給日本人後,工人又全部跑到濟南繼續在他的麾下。就是因為過年的時候他給每個人發了20塊大洋,而當時兩塊大洋基本可以養活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

他承認人力資本的價值,在薪酬上領風氣之先,從而取得產品開發和市場的主動。在廠子裏陳壽亭不用説教,就很容易贏得員工發自內心的尊重。在青島時,陳壽亭一直和工人吃在一起。賬房老吳説:“(不讓壽亭和工人一起吃飯)怕是不行。別説和你(大華東家盧家駒)一塊兒吃飯,就是伙房裏給他碗裏多盛上塊肉,他都罵。”“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在這裏沒有了市場,相反的是他實行人性化管理,靠仁愛、理解和同情,工人們“根本不用管,就玩命幹”,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陳壽亭是一個為人寬厚正派的人物,在陳壽亭身上體現出了以“仁義”為代表的濃厚的傳統道德意識,包括他對救命恩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善舉,對工人的呵護,他對妻子始終不渝的愛情,對被救“妹子”責任感,甚至還體現在對敵人和對手的寬容上。他與競爭對手孫明祖等人在戰場上不含糊,但總抱寬容與愛護的心態,孫明祖工廠被日本人強行買去失業在家,他請孫明祖做了自己的區域總代理。在他退出青島時,把青島僅自己才有的汽車送給了孫明祖,讓他防着日本人的子彈。“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後來孫明祖説“我們彼此吵吵鬧鬧,但互相壯膽”,決非妄言。現實中的競爭對手,想必會得到啟發。好友盧家駒評價陳壽亭説:“六哥沒罵過孩子一句,他説好孩子不是打出來的。罵更不管用。你只要讓他覺得你挺看重他,這就行了。他這就是老子所謂的無為而治。他管工廠也是這一套。天津開埠他根本不管,可幹得還真不錯。”就是對他的證明。

他身上所藴涵的人性光芒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資源。這種濃厚真情氛圍的營造,無疑滋潤着現代社會快節奏中忙碌的人們日益麻木冷漠的心靈,給人以心靈慰藉與温暖。它告訴人們情義遠遠重於利益。

周村説書場成就了陳壽亭“惡”的謀略的雛形。“這朱元璋原來是一個要飯的。史書説他初為丐,也就是要飯;後為僧,就是和尚;終為帝,最後當上皇上。這人吶,要成就大事,就是本着兩個字———”“一是要善,該發善心的時候一定要發善心;再一個字就是狠,該狠心的時候一定要狠。朱元璋就有這兩下子。他善的時候可以自己不吃飯,把飯讓給那些當兵的吃;但他發起狠來———比誰都狠!那麼多名將跟着他出生入死,可是坐了江山之後呢———哪個也別想活!為我朱家的江山———”啪!又是一下醒木,“拔了這些蒺藜!”所以,在通和染坊,陳壽亭偷偷學會了傲慢的劉師傅的手藝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辭退他的師傅。壽亭對周掌櫃説:“我來這年把兒,翻來覆去看了,咱周家沒有對不住他(劉師傅)的地方。咱這條街上的染坊我也全去過,沒有一個師傅有他那麼大的譜兒。咱不是卸磨殺驢,咱這是提前除害。説書的也説了,‘慈不帶兵,義不養財’。”

周掌櫃未置可否。壽亭向前跨一步:“爹,這善和狠,你得分對誰。”當年他僅15歲。

濟南時期,是陳壽亭印染生涯最為艱難的時期,也是他最為出彩的時期。此一階段,陳壽亭發揮其民間智慧,化裝成叫花子“騙買”上海林祥榮的八千件“虞美人”花布;後來又因林祥榮在報紙上罵他是“叫花子”出身,作為報復,以一尺二分錢的價格賤賣“虞美人”,從而上演了一場“飛虎戲美人”的好戲,徹底摧毀了林氏集團的信心。在這中間,他還利用“拖刀計”敗中求勝,先是讓上海林祥榮的六合染織廠擠垮了天津的染廠,然後自己又兼併了天津染廠,並且最終折服了上海林祥榮。同時,陳壽亭與同在濟南的趙東俊、趙東初兄弟的三元染廠也存在既合作又磨擦的複雜關係。

而與日本商人滕井的鬥爭則更看得出是兩個最優秀的″惡″商人之間智慧的遊戲和過招。陳壽亭勝滕井勝在智慧上。他把競爭對手給支走,成為滕井唯一的買主。當然滕井完全瞭解陳壽亭的招術。但他必須儘快把手中的布甩出去,好去運軍糧,否則會帶來殺身之禍。所以他只能主動拱手讓給陳壽亭一個生意上的大便宜。還得裝出痛哭流涕感謝陳壽亭。其實滕井也知道陳壽亭的弱點——他這麼一哭陳壽亭就不再窮追猛打,他就可以減少損失。果然如此。所以這兩人智慧並不相上下。作品正是在這個層次上寫出了商界人生,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商戰中的智慧較量的魅力,陳壽亭的形象才顯得不同凡響。

在與其他民族資本家的爭鬥中,陳壽亭充分表現了他的聰明和智慧、勇氣和膽量、狡猾和殘酷,表現了他“惡”的一面。另一方面,陳壽亭身上也體現着從“説書”等民間文藝形式中得來的儒家傳統道德力量“善”的影響,體現着“過猶不及”、“窮寇勿追”的人生智慧和處世謀略。正如劇中林老爺子所説:“陳壽亭是生意人中的江湖派,要的就是面子”。陳壽亭的“仁義”在於先要戰勝對方,然後再放對方一馬,打一棒再給個甜棗吃。在周村,王掌櫃和他的小舅子僱用土匪綁了陳壽亭的票,陳壽亭利用筒子香“自殘”脱身後,也決不報復;臨離開青島,陳壽亭把自己的染織祕方和“私家汽車”留給了老對手孫明祖;濟南時期,即使在“飛虎戲美人”的高潮時節,也仍然能把握住分寸,並沒有直搗林祥榮的老巢上海。縱觀陳壽亭與其他民族資本家爭鬥的過程和結果,對手都變成了朋友。似乎《大染坊》在這樣告訴我們:“這畢竟是中國人自己內部的事”。

相比成書於1931年—1932年《子夜》,《大染坊》更加突出了20世紀上半葉民族實業家的家國情仇、愛國情懷,它在主題上更發人深省,它昭示了這樣一個不容辯駁的真理:一個人的成功與國家的興亡是息息相關的,個人命運必須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繫起來,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國家穩定,如果國家不強大,個人再強也不行,正所謂“國不富則民不強”。劇中陳壽亭多次説過這樣經典的話:“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我能把買賣做到全中國”,“如果國家強盛了,我能把產品賣到整個世界。”

在主題上,《大染坊》被賦予了更多主旋律的色彩,借古説今更有建設性。中國民族工業在日本入侵時的曇花一現,主人公那種在夾縫中掙扎的艱苦生存狀態,那一代民族資本家的艱難生存過程,都讓人為之扼腕。最令人歎惋的是該劇的大結局:陳壽亭50歲生日宴會上,大家在工廠裏給壽亭祝壽,在大夥要“為韓主席守住濟南乾杯”的時候,他聽到了韓復榘棄守濟南的消息。陳壽亭悲憤地説到:“這是什麼樣的軍隊,這是什麼樣的國家……”最後吐血而亡。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舍利取義”,下令將自己苦心經營的宏巨染廠付之一炬也不給日本人留下。

他的悲劇也是那個年代的民族工業者們共同的悲劇,而悲劇更具震撼力,更能引人深思。難得的是,作者雖未正面闡釋啟蒙與救亡、反帝與愛國等當時社會的重大命題,但卻通過其在社會面貌和政治體制上浮光掠影的閃現,把“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命題提升到了被廣泛關注和深刻思考的境界。

《大染坊》觀後感2

《大染坊》,過了追電視劇的年代,還好有網絡,好這部值得看的電視連續劇給修補了一番!

這部電視劇主要是介紹了在抗日戰爭前的民族工業的前輩們創業的故事。主人公陳壽亭,也就是陳六子,的確是個商界奇才。典型的傳奇人物,傳奇故事。首先裏面借主人公的嘴道出了做生意的原則,一是善,二是狠。電視裏對陳壽亭的描述讓人感觸最深的還是第二個字,第一個字在很多方面也有體現,比如對鎖子叔,對工人。但是還是狠更能説明陳壽亭的過人之處,特別是逼着日本商人藤井以35元的價格出售的`那一萬五千匹布匹,裝的的確是滴水不漏,不動聲色,火候把握的也是恰到好處。聊到這裏不得不提到盧老爺子,雖然戲不多,但是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關鍵是他那些經典的語言,比如關於啥叫走運,他説:“遇見明白人就是人生最大的走運”,再如關於辦事情要謹慎,嚴密,他説:“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這句話和言多必失一個道理,但是這句話從陳六子嘴裏説出來時讓我渾身一顫,因為一般人都有的毛病就是心裏存不住話,常以知道某事為能,豈不知這樣一來常常即為君子所輕,亦為小人所妒。

這部電視劇給人最大的啟迪我認為是我們要認識到人的心智是沒有止境的,也就是我們日常説的:“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事情的轉機往往就在於一念之際。關鍵是我們要用心去考慮,正像陳壽亭説的: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心智的事情要靠個人的悟性,要多琢磨。

電視裏還講了人和人相處的三種境界,第一是相互信任,信任是相處的基礎,第二是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交往的持久而不掉顏色,第三,也是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賞,如果兩個人交往是相互欣賞的,那交往的過程就是歡悦,舒心,輕鬆,甚至是無法用言語來表述的快樂感覺。

《大染坊》觀後感3

我就喜歡看《大染坊》這部電視劇,被主人公陳壽亭的英雄氣概、浩然正氣和高尚人格所深深地吸引着,併為之感動不已。一個商界傳奇式的人物,對敵人能夠巧施手段,對朋友可以推心置腹,對恩人不忘知恩圖報,對妻子是從一而終,可以説除了沒有世俗眼中的家世、學歷、背景之外,他絕對是個教科書式的人物。沒有家世,反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者;沒有學歷,但卻不能説他沒文化,他擁有很多讀書人終生難以參透的人生智慧;沒有背景,才使得他的成功更加值得敬重,或許也正是因為沒有外在的那些“優勢”才使得他的成功被稱之為傳奇。正是那些世俗因素的殘缺才鑄就了他人格上的完美。陳壽亭的經商之道和超前意識以及在商海中獨具慧眼的見地令人欽佩,他的職業道德令人肅然起敬。一口氣看完了《大染坊》,深深被陳壽亭獨特地為人處世的魅力所折服,並知道了很多。

我知道了人的命,並非天註定:有人説,人的命,天註定,這一切命中註定。故事剛開始的一段話告訴我們,老天很殘忍,難道這就是命?從要飯的到夥計到掌櫃的再到民族工業家,從周村到張店到青島再到濟南,這裏面的每一步都浸透了一個人不認命努力拼搏的氣節。或許有人會説,這裏面有運氣的成分在,可是,我想説的是,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是有很多很多的機遇或是運氣的,只不過很多人沒有把握住而已。陳壽亭在要飯的時候,都能把握住機遇,聽了那麼多書,長了那麼多的見識。假如他要飯的時候,要到了就找個草垛一睡,像豬一樣得過且過;要不到就自暴自棄,去偷去搶,想想他可能早就餓死了或是被人打死了,(用他的話説,“那個餓啊,可是再餓我也沒有去搶過人家一個包子;那個冷啊,可是再冷我也沒有把人家的棉鞋偷過來自己穿”)所以要飯也是需要把握機遇的,也是一個人生難得的機遇。

我知道了主人公不識字,可是他似乎比那些“識字”的人更懂許多道理:他唯一的學堂,是每天都去聽的説書。當別人都把聽書當作一種娛樂消遣,他卻悟出了不少道理,他跟家駒説過:“這書呀,不在讀多讀少,關鍵是你會用。”能夠活學活用,不正是我們學習讀書的真正目的麼,可又有多少人把所學的真正用上了?這個不識字的壽亭卻把所學好好地利用上了,面對染布的手藝師傅要求高薪,當收養他的周掌櫃猶疑時,當時的他已學會了其手藝,他是這麼勸周掌櫃辭退他的“俗話説‘慈不帶兵,義不養財’,沒了他,咱們照樣幹得好!這善與狠,咱也要分對誰。”而這種作法,恰恰是他聽書所悟,周掌櫃在他離開後,感歎了句“才十五啊”!。

我知道了“大染坊”精神:“善”和“狠”。陳壽亭的“善”主要體現在對恩人鎖子叔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對屬下關懷備至,出手大方;對國家抗日事業義無顧不計成本的付出。而不動聲色、滴水不漏地逼日本商人藤井哭着以35元的價格售出那一萬五千匹布匹;用計擺平漢奸廠,擠垮漢奸銀行;及到後來日軍佔領了濟南,他毅然決然炸掉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工廠也決不便宜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則反映出陳壽亭的“狠”。

我知道了陳壽亭與事業夥伴盧家駒:陳壽亭很佩服家駒,他説:“一般的男人之間最怕的是爭,而家駒總是讓,像我這樣在前邊上竄下跳的不是高人,叫別人肯為你上竄下跳的,才是真正的高人,而家駒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盧家駒最初只投資了6000大洋,幾年裏,陳壽亭為他賺回了幾十萬大洋,他對他的六哥充滿了佩服和感激。陳壽亭在家駒同意把大華賣給日本人時,日本人只肯出7萬,但是陳壽亭用他的智慧賣了14萬大洋,當他把錢給家駒時,家駒不想要這麼多,但是,陳壽亭説:“如果沒有你當初的6000塊大洋,就沒有今天的大華,我陳壽亭就還是街邊的一個小染匠”,知遇之恩溢於言表。他們之間相互欣賞、相互信任。我還要學習他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與同事在單位共同渡過,懷着感恩、誠懇的心與同事之間和睦相處,會讓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

我知道了陳壽亭與妻子:對於成功了的陳壽亭來説,也許外界誘惑會很多,他的妻子也誠懇地讓他納妾,卻被他斷然拒絕。他對采芹説:“不論是男人對男人,還是男人對女人,第一要信任對方,第二要理解對方,這第三個境界最高,就是互相欣賞。家駒説我們才是真正的青梅竹馬!”他道出了夫妻之間真正的相處之道啊!這又是我們該學習的。

我知道了陳壽亭與鎖子叔:陳壽亭,當初是一個沿街乞討的叫花子,缺衣少食。每次鎖子叔都會可憐他、關照他、困難的時候接濟他。中華民族有着優久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當他成為大華染廠的掌櫃後每次都會帶着妻子去看看鎖子叔的生活狀況,並妥善安排好他們的生活。他用自已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中華民族的孝道。俗話説:頭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我們應當感謝我們的父母親,把我們培養成人。我們已經長大,父母親卻日漸年邁,我們應當懷着感恩的心,讓我們的“孝”貫穿在平時的生活點滴中,也讓我們的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孝道”。就像那首歌《常回家看看》中寫的那樣:“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總操心只奔個平平安安”。

我知道了面對國家的興亡,他充滿責任感:當局勢動盪,濟南當局要求捐款時,他憤然的説了句,要是能夠保住濟南,就是要他把廠子捐了他也情願。這種憤慨也只有真正關心國家興亡的人才能發出來吧,可是保住濟南的願望到最後也沒能實現,當那個濟南人民寄託全部希望的韓復渠棄城逃跑時,這個心存國家商界奇才,對國家徹底失望,吐血而亡,死前,他還讓工人把廠子炸了,不給侵略都留下一絲好處,這也是他對國家能盡的最後一點責任。

《大染坊》是一個小乞丐的故事,是一個民族工業家的故事,是一個奮鬥的故事,是一個人在困境時能激發人鬥志的故事,是一個在任何年代都不會落伍的故事。看到一部好電視劇,就象在黑夜裏點亮了一盞明燈,在明燈的指引下,相信每個人都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至少可以少走彎路、少跌跟頭。這部電視劇使我領悟到主人公面對社會的方法和態度,並從中汲取他那永不言敗的精神!學到了這一點,我們應當兢兢業業地把本職工作做好,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秀出風采、彰顯自我、體現人生價值。

標籤: 觀後感 大染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rejq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