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後感

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後感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後感

 鐵人王進喜觀後感500字

記得小時候就經常聽到石油鐵人王進喜,先進標兵雷鋒,黨的好乾部焦裕祿,掏糞工人時傳祥的名字,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標誌。年幼時候,這些名字就只是一個個平面的文字,沒有立體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沒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鮮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温鐵人王進喜的事蹟。這些二維的文字才變成三維的人物。

影片中,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有這樣幾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沒飯吃會貧血,國家沒有石油也會貧血,貧血就會被人欺負;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窮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就是這樣一種只管付出不記回報的奉獻精神。為了新中國和下一代,他們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時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們是新時代的石油工人,劉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為油田會戰的第二代人,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進喜是同時代的人,父親因為有文化底子而被鐵人重點培養,但父親最終辜負了鐵人的期望,雖然父親當年的退卻曾讓劉思成蒙羞,但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親,因為他知道,父親同樣經歷過重重的困難,在他心中也是“鐵人”。在面對茫茫沙漠,在遇到隊友被困荒漠的危機關頭。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無邊際的沙漠,懷揣着當年父輩開拓北大荒的堅定意志,沿着父輩的堅實腳印義無反顧一步步走向隊友。他用實際行動將鐵人精神繼承與傳揚了下來。

金色的大漠和白皚皚的荒原, 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台同在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舊時井架, 老鐵人高亢的號子與新鐵人悠揚的歌聲……所有的新舊變化,但是始終不變的是那鐵人精神,經久不息。

鐵人王進喜觀後感700字

觀看影片《鐵人》,使自己的思緒不禁飄到遙遠的玉門赤金小鎮,那裏是鐵人的故鄉。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曾多次往返於玉門敦煌,也曾在老君廟油區和赤金小鎮憑弔過鐵人,但這次的影片又一次讓我深深的感動。

“鐵人”精神是對鐵人王進喜的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主要內涵是:“為國分憂、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摔倒太平洋離去”、“寧肯燒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拚搏精神;為革命“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要為祖油田負責一輩子”,“幹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對技術精益求精,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不及名利,不及報酬,埋頭苦幹的高尚情懷;“當了幹部,還是個鑽工”,“決不能特殊,決不能高人一頭”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永做普通勞動者的高尚品格;熱愛同志、關心同志、千方百計解決羣眾疾苦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這一精神正是王進喜樸素的階級意識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為新中國石油工業奮鬥中的昇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共產主義思想照耀下的結晶,是“鐵人”自身的品格與許多石油戰線先進人物精神境界的融合。它作為大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今後的事業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石。

影片的故事敍述也很有可圈可點之處,採用時空轉換的手法,把過去和現在巧妙的穿插在一起,使人有時空交錯的感覺,通過講述兩代勞模為石油事業的艱辛努力和付出,歌頌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同時影片洋溢着濃郁的'有油味、油情,許多鏡頭和場景熟悉而親切,引發了觀眾深深的共鳴,尤其是一個石油工人無比的自豪,是近幾年來反映石油工人生活很好的一部作品。

影片並沒有以往主旋律作品高、大、全的痕跡,極大程度的還原了現實生活,沒有迴避人性的弱點,而是從內心深處解剖和刻畫人物,藝術的再現了兩代石油人“以苦作樂,小走天涯,抱朴含真”的情懷,體現了編導的功力,也體現了於現實生活的拉近。對鐵人的描繪也更有普通人的痕跡例如搶領導的煙和追趕徒弟等等……這些小的細節,所展現出的人物性格是鮮活的,演員的表演也很富有時代的氣息和藝術的張力,對事業、對生活、對愛情的理解既體現了鐵人的豪情,又有人性的柔美。

鐵人王進喜觀後感600字

歷史彷彿再一次通過銀幕在我們面前重現。

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每天都在那昏暗簡陋四處透風的工棚下,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裏,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

片中有一幕戲,使我至今難以忘懷---在鑽井發生井噴之後,王進喜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裏充當“人肉攪拌機”。看到這裏,我被此幕所感動,他的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惜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衞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自己。

《鐵人》中的王進喜是一個並不完美的英雄,它體現出那位60年代王進喜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基層“師傅”,他愛罵人,急了還打人,腳砸傷了會疼,肚子餓了也會腿痠胳膊軟,塑造了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工人階級形象。

影片中還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劉思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後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慾橫流的新時期,對着茫茫無際的戈壁,幹着每日重複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王進喜和劉思成在精神狀態上是一脈相承的,或者説藉助劉思成的父親隔代抽象的傳承下來,暗示着我們鐵人精神依然存在,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在那食不飽穿不暖、環境很殘酷的歲月裏,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看完影片,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經濟危機時刻,在企業舉步艱難之際,這種鐵人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讓我們大家向鐵人王進喜學習,拿出鐵人的幹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鬥、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鐵人王進喜觀後感400字

“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着井架爬回來!”這就是王進喜,時代鐵人的豪言壯語。正如影片導演所描述的:當年的"鐵人"不但為國家貢獻了石油,而且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負責任、做主人翁、擔當大義、挺立於時代潮頭,是我心目中的"鐵人精神”。那個年代,王進喜,焦裕祿都是時代的符號,是典型的拼命三郎的代表。那時的社會環境需要人們具有忘我的奉獻精神,捨己為人。而現在,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新的物質條件下,人們不再衣不裹體,食不飽腹,但是人們精神世界缺貧乏了。影片中趙一林的有一段台詞很好的表述了兩種時代精神追求的不同: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實惠,你看中靈魂,我看中肉體。這個價值觀念衝突其實不僅僅是侷限於兩代石油工人之間,這其實是兩個時代的人之間的價值取向衝突。鐵人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無私奉獻;我們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有償服務。這就是一種本質上區別,新時代來臨了,新一代的人又將如何繼承老一輩的精神呢?

是追求自我還是崇拜超我。是放棄物質還是降低精神。雖然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告訴我們,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人們滿足了物質層面的追求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但是,人的慾望無止境,到底什麼時候才是物質的最終滿足,才能開始精神的提升?每個時代都要有精神的追求,要有自己的鐵人,不同的時代環境不同,但是都具有相同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們看到不管是皚皚雪原還是無邊沙漠,湛藍的天空中總有雄鷹在自由飛翔。不管是鐵人時代還是劉思成時期。我們都要將一種精神傳承,發揚,銘記在心。

鐵人王進喜觀後感300字

電影《鐵人》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誓師大會,各個井隊拉歌,零五隊吼出了一曲豪邁秦腔。雖然我沒有聽出表演者在上面唱的是什麼,但是就他那字正腔圓的唱腔,高亢渾厚的曲調卻深深的打動了我。在那樣一個時代,大雪飄飛的環境下,人們完全靠一腔熱誠與大自然頑強抗爭,是什麼才能調動他們的滿腔激情。只有秦腔。吼出了那西北漢子的錚錚鐵骨,唱出了那中華兒女的赤誠之心。

記得小時候語文課大家都想聽聽真人版演繹秦腔,語文老師説等天氣好時到高坡上唱給我們聽。那時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到高坡上才能唱秦腔。後來真正聽過了才知道那不用假聲的高八度,幾近吼出來的高音。只有在廣闊的地方才有震撼的視聽效果。很多南方人不明白那扯着嗓子吼既不優美也不悦耳,有什麼好聽?因為他們不懂西北人的高昂與激揚。沒有手舞大刀的英勇殺敵,沒有槍林彈雨的前赴後繼,沒有隻身奮戰的慷慨就義就不懂得那平地的一聲吼,那響徹高原的信天游才是西北人的真性情。西北漢子的熱血柔腸。

從《南京南京》到《鐵人》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時代,但是始終不變的是中華民族的視死如歸,頑強拼搏,存民族大義,與中華民族生死同亡,呼吸與共的民族責任心,榮譽感。永不變的民族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qzdd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