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書有感改寫

觀書有感改寫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書有感改寫,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書有感改寫

觀書有感改寫1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曰之計在於晨”。早晨,是讀書寫作的大好時光。我六點就起牀,帶着筆、紙和書來到郊外,尋找寫作的靈感。

陽光明媚,空氣新鮮,人的心情一下子舒暢許多。我漫步在田間小路上,發現前方是個小池塘。池塘邊長滿金黃的油菜花,好似可愛的娃娃露出它們的小臉蛋。一棵棵油菜花緊挨在一起,形成一片油菜花田。從天空中往下看,就像是一片黃色的海洋,十分壯觀。蜜蜂在油菜花間飛來飛去,又開始新一天忙碌的工作,可真是勤勞!一隻蜜蜂停在一朵花上不動,那毛絨絨、胖圓圓的身體,多麼可愛!

欣賞完田間的油菜花,我又把目光轉回池塘。這個池塘不大,目測應該只有半畝,呈方塊形狀。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方塘裏的水清澈見底,水底的水草、沙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水中的天空藍悠悠的,像剛剛被清水洗過一樣,天空中飄着幾朵雲,雲的形狀各不相同,一會兒聚集在一起,一會兒飄散開來。雲朵和天光都映在這方池塘中,景色格外明麗,讓我看後心曠神怡!

我坐在河邊的草地上,望着這清澈的方塘,靜靜地陶醉、沉思,突然,我的腦中產生一個疑問:這方塘裏的水為何如此清澈呢?河裏的水為何一點都不渾濁?帶着這個未知的疑問,我沿着方塘向前走去,這才發現在方塘的源頭,有一條小溪,溪裏的水源不斷地給方塘輸送着水源,使得水塘中的水如此清澈。

我頓時豁然開朗,難道學習上不也是如此嗎?唯有不斷地吸取知識,不斷地獲取學問,日積月累才會增長更多學問。忽然,我有了寫作靈感,提筆寫下《觀書有感》這首詩作: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改寫2

一天清晨,空氣清新,南宋的大教育家朱熹,很早就來到郊外的一個方塘邊看書。這裏的`風景很美,看累了,還可以好好地欣賞美好的景色。

看,藍湛湛的天空中飄着千變萬化的白雲。這些白雲一會兒變成可愛的小白兔蹦來跳去,一會兒變成美麗的孔雀正在慢慢地開屏呢!

方塘的四周有着幾棵柳樹,柳樹上的葉子碧綠碧綠的,微風一吹,柳樹的枝條動了起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正在梳理着自己那又細又長的秀髮呢!

柳樹環繞着的方塘很清很清,池中倒映出天空、白雲、柳樹和方塘邊的花花草草。風兒吹過,這些倒影便隨着風兒在歡快地跳舞呢!

這方塘的水是哪兒而來的呢?為何會如此清澈?於是,朱熹繼續向前走。他邊走邊問路旁的人:“那方塘裏的水是從哪兒流到那方塘裏的呢?”有人説是從山上的瀑布衝寫而來,有人説是從山遠處的那一條大河裏流來……

聽到這裏,朱熹若有所悟,走回方塘邊,輕輕吟誦道: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是啊,這活水不正如我們學習知識,只有源源不斷地補給,從不間斷,才能獲得真知,不斷進步!

觀書有感改寫3

在我家旁邊,有半畝見方的一片池塘。最近一直很忙,沒顧上看看它。今天“忙裏偷閒”,到後院去散散心,看看這水池怎麼樣了。

還沒到後院,遠遠的就聞到一陣水香。走近細看,池水清澈見底,如同一面鏡子立在我眼前;碧水藍天,陽光白雲,各種景物一起徘徊其中,展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時,一陣微風輕拂而過,馬上,整個池塘都變得生機勃勃了!幾尾魚兒從水中一躍而起,濺出不少水珠;原本亭亭玉立、紅中泛白的荷花也情不自禁的跳起了緩慢優雅的舞蹈;池塘邊的綠柳等到微風吹起,馬上表演起優美的舞蹈,柳枝劃過水面,泛起一陣陣漣漪。真是“皎花照水,弱柳扶風”啊!

過了一會兒,風停了,水面又趨於平靜。水還是無比清澈,沒有一點兒雜質。大概只有這麼清的水,才能孕育出這麼美麗高潔的荷花吧!

可是,為什麼這水質這麼清澈呢?是因為它是時常流動的,它擁有一個永不停止出水的源頭,水只有不斷的流動才不會“死亡”,如果它不不斷流動,天長日久,就會成為一潭發臭的死水,但只要是還有源頭的活水在,它就會永遠這樣清澈。

這與我們做學問不是很相像嗎?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研究中,不能只侷限於一塊死地方,也要像這片水一樣,每天都有所更替,學紮實一部分後再去學習新的知識,就如同《大學》所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小到個人的求學讀書,大到思想的進步創新都是如此。無論什麼都需要不斷更新的源頭動力,否則就只能像一潭死水一般腐爛,停滯不前,無法讓別人認可。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像這一池活水一樣有源頭,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才會有更大的成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qrwo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