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2017央視雞年春晚觀後感

2017央視雞年春晚觀後感

春晚前,各種小道消息那各路每天窮追不捨,甚至在開播前的《一年又一年》節目裏探班,都讓人充滿期待。下面是春晚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2017央視雞年春晚觀後感

  2017央視雞年春晚觀後感一:

2016年央視的春晚,在反腐倡廉、勤儉治國的大背景下,形式樸素,沒有以前光怪陸離的氣氛,沒有以前驕奢淫逸的情景,緊扣忠孝節義廉恥禮智信的內涵,樸實土氣,努力滿足各種層次人羣的玩樂與淺談的主題,很有特色,我耐心地看了四個小時,只對西安、廣州、泉州、呼倫貝爾蒙古包等的節目覺得有新意,廣州524個機器人的舞蹈舉世罕聞,西安的美女歌者長眉毛、長臉蛋、高鼻樑,很有漢唐氣韻,蒙古包裏的淳樸真情,除此之外,只領略到李谷一《難忘今宵》的優美旋律與温情。

不知道總導演是怎樣思想的人,節目好像以四平八穩為標準,只追求政治思想的絕對“正確”,放棄藝術追求,內容與形式都太平庸,簡直就像街頭演出的水平。除了一羣又一羣美女與勁男,沒有什麼畫面值得稱道,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大腕馮鞏不知他在説什麼,巨擘潘長江好像只是快遞樂,很多藝術家荒廢了青春與才能。再就是搬用一些家庭的生活細節逗樂,“老公”“老公”喋喋不休。有那麼“老”嗎?有那麼“公”嗎?真是無恥與低俗得很。

整場節目像是對一年來大事要事的回顧總結。這一年的大事我們都知道了,很多小事也經歷了,春晚上有值得這麼詳盡地總結自誇?要總結回顧,找篇新華社年終專稿拜讀就行,要這麼耗四五個小時作甚?但又沒有對天津大爆炸這樣大事件教訓的反映,也沒有對房地產市場笑聲,也沒有荒腔走板股市的滑稽行徑。我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愛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喜歡藝術的卓越精深,我們也不缺少傑出的藝術家與精湛的藝術品,有關部門的官員為什麼不去鼓勵創新與追求精品,推介一些好節目讓民眾激動、歡樂、感奮?為什麼還要拿如此平庸的節目愚樂愚民?

西周時代就有樂官深入民間採風,很多優秀作品都在民間產生。可是這台節目只有雅頌,沒有國風,這樣的節目怎能吸引人?就在《難忘今宵》的曲調還在迴響時分,有朋友在羣裏發出“2016春晚實在是腦殘晚會”的批評,一語中的,十分中肯。

  2017央視雞年春晚觀後感二:

上學時經常寫讀後感、觀後感,這回再寫一次有關單位春晚的觀後感~~~~

第一次參加單位的聯歡晚會,給我印象較深的兩點是:

一、單位聯歡不是專給才藝突出之人提供舞台,而是大家都參與表演,目的是體現團隊和諧、協作的精神。節目沒有一個人來完成的,基本全是3人以上。

這點很好,大家都參與晚會氣氛會很高。而且在節目將要上演前,同事之間彼此的關心和照顧非常之温馨。

二、節目都是本着取悦領導的核心目的籌備的,節目籌劃者都想得到領導的欣賞和寵愛,對觀眾這塊看得很輕。這點我很不適應,讓我這個參與者覺得很累,逆反心理一再的爆發。

晚會現場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台下的每個人都很吝嗇自己的掌聲,晚會氣氛始終調動不起來。

二、主持人作用發揮不到位。

三、節目銜接不好,現場有時較亂,拖長了晚會進行的時間。

  2017央視雞年春晚觀後感三:

不知從何時起,除夕晚上看春晚成了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一道幾乎不可或缺的“年夜飯”。春晚到龍年,已經走過了三十個年頭,成一代一代人心中的記憶。但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春晚的質疑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發出了各種不同的聲音。

從半年前就開始熱熱鬧鬧的舉辦我要上春晚欄目,春晚前,各種小道消息那各路每天窮追不捨,甚至在開播前的《一年又一年》節目裏探班,都讓人充滿期待。播出之後,卻是一大片的批評之聲。我們不禁要問怎麼了,為什麼一年比一年耗資多的春晚,收穫的讚美卻大不如從前了呢?

今年的春晚一開場給人的感覺是很好的,喜慶,熱鬧,温馨,還有從開場就開始的強大的舞美設。但是從第一個開始的語言類節目,就讓人感覺到,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有些弱勢,四個歌唱演員表演相聲,本來應該起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節目卻讓人覺得雜亂,笑點勉強,沒有發揮到歌唱家的強項,反而他們的歌聲讓人覺得在節目中突兀,嘈雜。從第一個語言類節目就表現出了弱勢,在數量上,也不如以前的幾屆春晚。質量上,從演員來講,以前的幾位老演員唱大戲,節目裏配幾個新演員,對於像我這種笑點低的人來講,還是笑了不少的。蔡明,黃宏,郭冬臨的小品,雖然不能説奉為經典,但是笑點不少,邏輯清晰,馮鞏的小品就比較勉強了,很多網友都反應説,不知所謂,太過牽強。比較讓人眼前一新的,還是開心麻花團隊的小品,又新人演藝,年輕的血液,讓人眼前一亮,而且抖的包袱,演繹方式也算有所不同。

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安排和以往大有不同。相聲小品多集中在前半段,明顯失衡。不過,哈文導演説過,今年主持人説話,也算是語言類節目。這麼一來,後半段的李詠給小朋友們講“年”的故事,也算是語言類節目了。李詠講故事的環節,對於大人來講,可能還不如給他們放一段紀錄片來的實在有意義,但是這一段如果把它考慮為,為了迎合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口味,特意給小朋友們設計的,或許就有的解釋了。只是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喜歡不喜歡了。主持人的話,和以往大為不同,不再是那麼明顯的照着稿子在背台詞了。央視似乎很想通過主持人的插科打諢讓這台以往端莊無比晚會變的活泛起來,可惜觀眾似乎很不買賬,也許真是習慣那種端莊大氣,更重要的是,這些調侃似乎失去它的隨意性,這種隨意的東西,是演不出來,衞視裏的娛樂節目是央視這種嚴格規範的舞台學不來的。我想,它還是端莊大氣的好,這樣的氣氛場面,讓人想輕鬆起來也不容易。可是,又同樣希望,春晚能夠充滿活力,繼續創新,想想也真是矛盾。

歌舞類節目,讓人覺得沒有多大的錯,可是對於我來講,也挑不出太多的好。也許沒有什麼我喜歡的明星,民族美聲這些唱法,在各種晚會上,常常聽見,像我們這種外行,也懂得誰唱的好,誰唱的不好。唱歌這塊,對我來講,可謂是雞肋。讓人感動的,可能也就是致敬三十年的環節裏,那幾首老歌,讓人覺得一下子就充滿了回憶和人情味,尤其是導播再切換到那些央視領導流淚的畫面,可是王珞丹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也確實如她所説,成了兒歌。至於流行歌曲,在今年的春晚上,也沒有成為主打。讓很多年輕人也沒了太多期待。

舞蹈類的節目,不管哪一個,能上春晚的,的確都是非常好的作品。在內容上,我覺得《龍鳳呈祥》比《雀之戀》要好。不是俗氣的認為,因為今年是龍年,就該有龍有鳳,這個舞蹈除了寓意就是它具有完整性,從編排上來講,具有完整性。而楊麗萍的舞蹈,憑心而論,配上整個舞台的燈光,確實是非常的美,可是對於不是舞蹈專業的人來説,也就沒什麼看頭,沒有太多明顯的技巧展示,雖然它的每一個動作都十分考驗舞蹈功底。而且兩條大大的孔雀尾巴,除了添加了舞台的.華麗,表達故事意境,也讓人感覺從頭到尾沒有看到演員的腳步。仔細瞭解,這個舞蹈,只是楊麗萍舞劇的片段,作為一個片段,他的編排自然有不完整性,不能讓人看到舞者想表達的全部,尤其是道具太過掩飾了舞者本身的功力。所以覺得,甚至不如當年的《雀之靈》讓人覺得簡單震撼。

對於戲曲類節目,今年真的可以説太少了。而且只有皮黃一類。引出這個主題的形式很新穎,票友打擂,可是時間有限,對於愛聽戲的人來説只能大呼不過癮。對於喜愛崑曲,越劇,豫劇,黃梅等戲的朋友來説,更是大大的不過癮。這從當下時代考慮,戲曲已經不是主流,為了國家某一號文件的指示,必須大力的弘揚,不能丟掉國粹。可是我想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講,戲曲這個環節,真的就是乾點別事情的環節了!對於這種情況也確實很尷尬。哈文導演的安排,也可能是春晚以後的走向。但是我始終覺得前幾年一台春晚中,各派行家唱各家名段來齊齊拜年,才更有意思。

也許是前年請了台灣魔術師,結果表演失誤內容乏新。而去年的魔術,又引發虐魚風波,今年春晚又請了劉謙來挑大樑,事實上他也確實沒讓人失望,魔術這一塊還是很有看頭的。雜技什麼的,也都如調味。

今年的春晚給人的感覺,有些宣兵奪主。舞台非常的美麗,絕對是一個視覺盛宴,但是我們看的是節目,舞台再美也只能是襯托,節目的內容也是最主要的。人們常説,在一台晚會裏,讓人映像最最深刻的就是語言類節目。而今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的式微,無疑是這個致命傷。我們實在是不能把主持人的話,也算作是在表演節目,因為主持人説話調節氣氛,那也是主持雖然帶着表演的成分,可是卻和表演是兩種感覺,兩種狀態,更不為過説是兩種性質。

不可置否春晚在要求進步,在鋭意進取。從主持人,甚至是主持人換了短裙子這一點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更不必説節目的編排,形式上了。從請了一家人看春晚,一家人同上台,都可以看出來,他們想讓春晚更年輕,更有活力。更温馨,更貼近觀眾。很多人説,春晚的節目質量下降,其實不然。

最早的春晚開始,它帶着一點那個年代特有的正式與形式,出現了,可是它終究是一個茶話會的性質。它有着如今的春晚不可能有的親切與真實。後來,當春晚走上大舞台,他們的要求不僅沒下降,反而更嚴格了。就是這種嚴格,讓一年又一年的春晚,變的程式化讓我們覺得十分的熟悉,熟悉到沒有新意。越來越多的人説,春晚的節目一年不如一年,其實不如説,我們接觸的電視晚會越來越多。我們看過各種各樣的歌舞小品主持。欣賞能力提高了,要求自然也就提高了,觀眾是在進步的。而一個有嚴格標準,嚴格程序,還帶着些政治意義的春晚的,沒辦法做到跟着年輕的腳步亦步亦趨。他必須照顧到各個觀眾羣體,必須不能背離它原本的莊重感。今年,哈文想要改變,一個那麼大的場面,即使温馨做到了,輕鬆也是不容易的,揹負的那麼大的壓力,哪裏還有輕鬆可言。

所以,我們再批評,但是也必須看到春晚的進步。它就好像一個大的馬車,裏面猶如古代皇帝隨行的馬車一樣豪華,一應俱全且需合乎皇家規範,這樣一個馬車,你哪裏能要求它一下子就跑的迅速無比,或者不顧威儀全部改裝呢?

曾看到,有海外遊子,華人華僑説,《新聞聯播》就如祖國政治的晴雨表。由此可見它的政治意義,對於很多人來講,大於實效意義。也是對於他們來説,看到春晚,就感受到祖國濃濃年味兒,寄託自己深深鄉愁。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講,春晚也是我們團年守歲時必不可少的,從中國的電視普及開始,春晚就存在了,它只有三十年,可也是中國人年夜看電視的整個歷史。它不再僅僅是一個電視節目那麼簡單,也是一種情懷。很多時候,當電視在播放的春晚時,一家人一起吃着東西,聊着天,看看節目,這就是除夕。在今天越來越多人選擇出去唱歌,聚會過春節。但春晚依然要做下去,因為它代表着中國濃濃的年味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pemx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