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範文3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範文3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導演餃子執導的國漫電影,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喊出了國漫的崛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範文3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一)

最近有部電影很火,叫《哪吒之魔童降世》,姐姐帶我去看了。在回家的路上,姐姐在開車,我在車後邊啃巧克力邊思考。

《哪吒之魔童降世》(由於名字過長,以下簡稱《哪吒》)講述的是一顆靈丹與一顆魔丸,靈丹被認為會造福蒼生,魔丸被認為會導致生靈塗炭。天尊在魔丸上佈下了天劫咒,三年後會被一道雷劈得渣都不剩,而靈丹則轉世作李靖的兒子。誰知,由於申公豹的暗算,魔丸轉世為李靖的兒子哪吒,而靈丹則落入看守海底煉獄(其實等同於把自己也鎖住了)的龍族,轉世為敖丙。後來,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成為了朋友。可在最後,為了龍族,“靈丹”反而成了想活埋村子的“惡棍”,“魔丸”反而成了“英雄”。

我忽然想到申公豹的一句話:“人心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是呀,就像在我們心中,英雄總是英俊強壯的人,而惡棍總是一臉鬍子拉碴。還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難道習慣不可以改變嗎?這句充滿成見的話,卻被無數人奉為經典……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所以,我們一定要拋棄那些成見,正如申公豹所説,“人心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只有完全放下成見,我們才能真正地見到每個人的優點與缺點,公正客觀地評價一個人,而不是被成見矇蔽了雙眼,導致作出了錯誤的判斷與決定!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二)

暑假期間有一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斷被刷新中國動畫片的票房紀錄,我們全家也禁不住誘惑跑到電影院一探究竟,看看它到底有多火。

先從動畫片的主人公説起吧,哪吒被改頭換面,打破了以往它在我們心目中可愛的造型,這個小哪吒臉上透露出一股邪惡,長着黑眼圈,走起路來手插褲兜吊兒郎當的,一副目中無人的壞模樣。其實在影片中,他斬妖除魔、為民除害、保護弱小還是讓我們心裏暖暖的。這部電影有笑點也有淚點,描述的是天地孕育出兩顆混元珠魔丸和靈丸,天師在魔丸上下了天劫咒,三年後便會死去。

身為魔丸的哪吒註定要是一個悲劇了,他拜太乙真人為師學法術,百姓們都稱他為妖怪,見到他就躲起來,哪吒從小就沒有朋友,很孤單。他也曾多次想為民除害,可是往往都是好心辦了壞事,被老百姓們誤解,李靖怕他再惹事生非,索性就把哪吒關了起來並嚴加看管。另一枚混元珠——靈珠就是敖丙,他也是哪吒唯一的朋友。敖丙被他的父王和師傅申公豹教唆去摧毀陳塘關,是哪吒阻止了這一切,他不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陳塘關老百姓的命運。

影片的最後,天雷降臨,那句:“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説了才算!”感動了在座的每一位,是啊,有些人因為命運的不公而選擇輕生,或者,接受不了現實的人活不出任何光彩。但也有些人,對命運頑抗。比如談遷,編寫的《國榷》被小偷盜走,下落不明,這是他嘔心瀝血20多年才寫出來的,不過談遷不認命,不抱怨,馬上從困境中走了出來,勵志要重新撰寫,最終著成了一篇更精彩的《國榷》。我們就要學習這種精神,不向命運低頭,不服輸,不認輸。

你問我命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三)

在我們的印象中,敖丙不過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出場沒幾分鐘就掛了。當年哪吒鬧海,把敖丙抽筋剝皮,氣得龍王要為兒報仇,前往陳塘關,要李靖交人。最後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不過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看不到這樣“血腥”畫面,劇情跟觀眾所預設的有所出入,人設的安排也很巧妙——哪吒不刻板,敖丙不臉譜,其他人也有自己的閃光點。而在這裏要説的是哪吒和敖丙這兩個人。

劇情中,哪吒和敖丙的能力來源於同一顆靈珠,他們是命運共同體。哪吒本來是天選之子,他能夠得到靈珠之力,結果申公豹的移花接木,一顆魔丸,讓哪吒打從出生起就被貼上了妖怪的標籤。而申公豹拿着靈珠,餵養了敖丙,讓敖丙獲得了靈珠之力。

兩人陰差陽錯之下,成為對彼此的對立面,他們擁有極端的性格,哪吒異常暴躁,敖丙異常冷靜。但是就這樣的兩個人,不打不相識,在海邊踢毽子的畫面,讓人感慨萬千。哪吒説除了他孃親,敖丙是第一個陪他踢毽子的人。而敖丙拿出了小螺號,告訴哪吒,從今之後我們是朋友。

然而當敖丙得知哪吒就是他必須殺掉的人的時候,他猶豫了。敖丙是善良的,但是他的善良卻成為了龍王和申公豹交易的籌碼。為了家族,為了師傅,當他聽到眾人都在議論他們龍族全是小偷的時候,他黑化了。

可能有的人覺得,敖丙黑化的速度有點快。但其實並不快,因為敖丙很善良,善良到對簡單的是非對錯都分不清。而這樣子極端的善良,也容易衍生出惡,所以他決心要讓陳塘關的所有百姓陪葬。

而哪吒跟敖丙正好相反。因為天生怪力,加上出生的時候他露出了魔鬼的樣貌,陳塘關所有百姓都懼怕他,小孩子都會叫他妖怪。但是哪吒並不知道自己是妖怪,他只是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惡意,對這份惡意,他很惱怒,所以每次有人叫他妖怪的時候,他會氣得動手打人。哪吒每次都會逃出去大鬧一場,如同熊孩子一般。

哪吒暴躁的性格,也正是對應了他擁有“極端”的惡,當他失控的時候,會不分青皂白亂打人,在圖裏修煉的時候,哪吒滅妖完全可以不顧百姓的安危,而他給出的理由是都不是真人。但是當他真的遇到妖怪的時候,他的表現卻很不一樣。海夜叉在逃跑的時候,擄走了小妹妹,按照哪吒的性子,直接噴火就完事了,但在緊要關頭,他收住了,因為還有小妹妹在妖怪手裏。

哪吒的惡來源於魔丸,但他也能夠剋制住自己的惡念。在大戰敖丙的時候,他知道乾坤圈能夠抑制魔丸的能力,所以將其束縛在手上。這一次,他沒有六親不認,也沒有失去理智,為了拯救蒼生,他使出了渾身的力量。

最後敖丙跟哪吒身死,魂魄還在。這樣不知算是喜還是悲的結局,也讓人沉思。實際上,哪吒和敖丙就是命運的共同體,他們代表陰陽兩極,代表事物的對立面,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十足的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oqj9g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