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精選5篇)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精選5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精選5篇)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 篇1

《國歌》這部片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五十週年的時候推出的,雖然是一部可以説是老片,但是這卻是我第一次看。看《國歌》時,看到東北的學生講述自己在東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負中國人,就覺得眼眶熱熱的。

日本人不但在東北在上海也是橫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隨便放槍之後就躲到租界裏去當縮頭烏龜。實在是可氣!!!

在看到那批來到上海的東北學生為了搶回東北組成了東北志願軍後,覺得很震撼。

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還是義無反顧的大會東北去,就是他們這股子不搶回東北不結婚的勇氣使我感動了。

看了《國歌》,最讓人振奮的是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富於崇高美、悲壯美。影片的這個整體效果是和氛圍的營造分不開的。當那列來自東北的載着傷兵和難民、流亡大學生的火車徐徐開進上海站時,國難當頭的危急、悲愴的氣氛迎面撲來。這種撲面而來的起勢一下子把你卷人戰亂的情景中去,同時又給你留下揪心的懸念: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運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擔憂。

從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漢和聶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場抗日救國的鬥爭中去,經歷了一場血與大的洗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變事件中展現一幅幅或慘烈或悲壯的畫面。在淞滬抗戰的時候,聶耳和田漢,不畏艱險,為了真實地記錄下戰爭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場面。冒着槍林彈雨,揹着攝像機衝進戰鬥第一線的勇氣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開拍了。在長城外景地,從南洋趕回國參加抗戰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軍飛機炸死;不久又傳來了參加東北義勇軍的齊白山、林雪麗戰死疆場的消息。這一個又一個的噩耗激起了田漢的憤怒,他揮筆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寫完歌詞,田漢即被國民黨反動派祕密逮捕人獄,聶耳揮淚譜曲,實現了他們的共同願望。當獄中的田漢聽到這支激越的歌曲時,他無比激動,但他還不知道他的親密戰友、年僅23歲的聶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於抗日救亡運動。這一切,由主人公田漢輻射出去的眾多人物關係,構成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直接激發田漢創作《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實生動地體現出作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民族的最強音:永遠的進行曲!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 篇2

“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們……”每當聽到這激動人心的國歌時,我將會聯想到戰死沙場的烈士。他們為了新中國而活,同樣也為了新中國而死。同時,一種愛國的想法油然而生。那是因為我們生在這個富饒的中國;那是因為我們活在這個富饒的中國;那時因為新中國是由無數名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在觀賞完《國歌》這部愛國電影后,不但使我們加強了對祖國的熱愛,也加強了我對烈士們的敬佩之情。

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每天在中國肆無忌憚的屠殺我們國家的子民,引起全國人民的憎恨和反抗。而國民黨卻從來不打算抵抗,任由他們胡亂的殺人。這使中華人民遭到了無辜的傷害,大好河山陷入敵人的手裏,怎能完好無缺呢?因此,中國人民更加受到了恥辱。就在這生死關頭,田汗、聶耳認為必須創造出一首能夠激發人們鬥志,增加我國氣勢的歌曲來喚醒人們的愛國精神,也鼓舞人們不畏流血犧牲的精神。於是《義勇軍進行曲》從此誕生了。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當升旗時,我們都會聽到這熟悉的歌。這時我深深地體會到田漢先生在寫歌詞時的那份渴望國家繁榮的焦急心情。而且根據現在來説,這句歌詞也沒有過時。只要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是一個存在的問題。雖然我們已經“站起來了”,也不再是“東亞病夫了。但也要加快步伐去追趕其他發達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法國等等。我們不能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了。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要有遠大的夢想,要有真實的本事。學習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僅僅侷限於“主科”,而忽略了課外知識的精華,更不能放棄自己的業餘愛好。否則,就會成為一名“正宗”的書呆子。我們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花朵”。特別要敢於探索,也更深地去遊覽知識的海洋。

“……起來,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讓雄偉的國歌,鼓舞我們為祖國飛翔,讓我們為了中華民族以後的偉大振興而努力奮鬥吧!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 篇3

“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這一句歌詞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每週一早上的升旗儀式上都會莊嚴地唱響這首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眾所周知,我們的國歌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詞的。但你知道他是怎麼誕生的嗎?《國歌》這部電影為我們講述了《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我們的國歌的由來。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戲劇家田漢用和他的好朋友聶耳一起,以寫戲與義演的方式抗日,卻遭到了襲擊。這引起了眾多愛國人士的憤怒之情。而在此時,他們和兩位東北大學生相遇了。東北大學生由於日本鬼子的侵略而被迫背井離鄉。他們的悲慘遭遇更激起了田漢等人的滿腔熱血,即使會再遭襲擊也在所不辭。田漢的好朋友梅寧、梅香兄妹倆也加入到抗戰的隊伍中。他們為了拍攝戰地場面,竟帶着攝像機深入戰鬥前線。前線是十分危險的。槍林彈雨中,田漢與聶耳毫不退縮,堅持將每一個戰鬥場面拍攝下來。從此以後,田漢、聶耳、梅香和諸多演員們拍攝了許多抗戰影片。可是,在一部電影的拍攝中,作為替身的梅香卻被突如其來的戰鬥機子彈殺死了。所有人都痛心不已。此時,田漢正在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歌詞而煩惱,經歷了梅香的死後,痛失好友的田漢又得到參加義勇軍的東北大學生失敗的消息。悲痛的田漢終於洋洋灑灑地寫下了《風女兒女》的主題曲歌詞——也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之後,正當聶耳在為這段激情高昂的歌詞作曲時,卻傳來了田漢被捕的消息。為了保護聶耳,組織派他去歐洲學習。之後,聶耳終於完成了田漢寄予全部希望的《義勇軍進行曲》,並讓這首歌隨着那悲愴的曲調久久地迴盪在田漢所在監獄的上空。田漢被營救之後,決定返回上海,他説:“中國不會亡,她將有更新、更強大的生命。”因此,他要“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國歌》是一部時代感很強的電影。以“國歌“為主線的整部影片,在描述東北淪陷、淞滬抗戰和各位主人翁不同命運的同時,還有一個無聲的畫外音在不時鳴響:中華民族是不屈的民族,中華民族是站着生的民族。它以一種銀幕上久違了的嶄新的青春熱情、質樸真摯的表演,把那個血與火、悲壯與慘烈交織的戰亂年代表現得讓人感同身受。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地發出最後的吼聲”,吼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劇中主人公那團結、勇敢、頑強、忠於祖國的精神,以及無比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責任感深深地感動着我。讓我真實地感受到抗戰時中國人民強大的凝聚力。那種萬眾一心的凝聚力是擊潰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動力。這部電影讓我在時刻的感動中體會到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巨大博動,體會到“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所帶來的的巨大震撼。是的,“中國不會亡,她將有更新、更強大的生命。”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 篇4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國歌》結束了。但在我的腦海中,電影中的一幕幕仍然正在回放,我的心臟也依舊在隨着國歌而跳動。

電影主要塑造的是國歌的作詞者--田漢,又在其中夾雜一些愛國熱血兒女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他們在“9.18”事變、滬淞戰役後,在上海、在東北為抗戰作出的巨大貢獻與犧牲。而電影的主線,則是田漢的思想變化。從他遇到兩位東北學生開始,深入地瞭解了侵略者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創傷;後來感受到了全世界的華人對抗戰的支持與貢獻,又差點被日本軍隊綁架,從而瞭解到了精神對人類的鼓舞,着手開始拍抗戰電影;而在最後,當他經歷了好友妹妹與東北學生的犧牲後,完成了思想最後的蜕變,終於一氣呵成寫下了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也就是後來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國歌》這部影片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寇肆無忌憚地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屠殺我國人民,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恨和反抗。而國民黨卻採取不抵抗政策,使中華民族遭到踐踏,大好河山淪陷敵手,祖國母親倍受凌辱。就在這關係民族生死存亡之時,田漢、聶耳認為必須有一首能夠激發人民鬥志,壯我中華氣勢的歌曲,來喚醒中國人民,鼓舞他們不畏流血犧牲,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於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了--國歌誕生了。

“起來,起來,起來……”聽着這熟悉的`歌詞,使我感到民族振興的重要性。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田漢先生在寫歌詞時的那份渴望國家振興,民族昌盛的迫切心情。而且對現在而言,這句歌詞也並沒有過時。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在為我們敲響警鐘,告誡我們不要為眼前的進步和發展而滿足。雖然我們已經“站起來”了,但需要加快步伐去趕追發達國家,增強綜合國力。讓歷史的教訓不再重演。

縱觀全片,高潮迭起。高潮的出現,也使觀者的思想處於亢奮的狀態。在影片的最後,當已身處在監獄中的田漢聽到了高牆外人們為他播放的《義勇軍進行曲》時,我們的情緒也已到了最高潮。當時,就好像全身都充滿了勇氣和希望,敢於在任何時候都衝在隊伍的最前方。這是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

片中田漢意識到對抗戰的支持不全部是錢財或士兵的援助,而是精神上鼓舞和振奮人們的力量。因此,他想到了用藝術的形式。而在不斷的摸索當中,也終於明白了歌曲是最通俗、傳遞最方便,也使最能鼓舞人心的藝術。而説到底,其實這些都是精神的力量。

我們的身體,血肉之軀,會疲勞、會傷痛、甚至會消逝。但精神,卻延續了我們肉體存在的時間,也讓我們的肉體獲得力量。當軍隊已經疲勞不堪,無力繼續,嘹亮的歌聲響起的時候,士兵的精神會為之一動,會為之振奮。這不是因為睡覺或吃飯,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滿足。貝多芬的“命運”,流傳於世,被人們所稱讚,那是因為作者已將自己的精神傳入作品當中,聽者,也感受到了這種精神的振奮與鼓勵。力量,是我們的思想與精神傳遞給我們的。

當我們靜靜地感受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時,聆聽一首歌,或是觀看一部電影,我們的內心,也會一點一點地充實起來。就好像熱量傳遞到我們的心中,我們的身體上;就好像一塊沒有點的電池板被一點一點地激活。那種力量,能夠持續很久很久。

多少年來,《義勇軍進行曲》一直鼓舞着中華兒女。在戰場上,在天安門,在學校裏,在我們的心中,它都曾被無數次地唱響過。它鼓勵着我們前進,支持我們繼續。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它永遠是最偉大的歌曲。

作為跨世紀的接班人,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真實的本領。如何做才能學好本領,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學習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侷限於“主科”,而忽略了課外知識的“吸取”,更不能放棄自己的業餘愛好,否則,就會成為一名“正宗”的書呆子。而要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特別要敢於探索、敢於攀登知識的高峯。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 篇5

這周,學校組織我們學生觀看了一部叫《國歌》的教育片。

《國歌》這部電影主要講敍的是國歌的作詞者——田漢,以及愛國熱血兒女的故事。電影主要描寫了他們在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田漢和他的好友聶耳一起以寫戲與義演的方式抗日,卻遭到了襲擊。這引起了許多愛國人士的憤怒之情。此時他們遇到兩位東北學生,這兩名東北大學生因為日寇佔領了東北,被迫離鄉。他們的悲慘遭遇引起了田漢的滿腔怒火,田漢的好朋友梅寧、梅香兄妹倆也加入到抗戰的隊伍中。他們為了拍攝戰地場面,竟帶着攝像機深入戰鬥前線。從此以後,田漢、聶耳、梅香和諸多演員們拍攝了許多抗戰影片。可是,在一部電影的拍攝中,作為替身的梅香卻被戰鬥機子彈殺死了。痛失好友的田漢又得到了參加義勇軍的東北大學生犧牲的消息,悲痛的田漢終於洋洋灑灑地寫下了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也就是後來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看到這裏,我不僅覺得渾身熱血,我為日本鬼子的殘酷而感到憤怒,也為劇中主人公那團結、勇敢、頑強、忠於祖國的精神,以及無比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責任感感動。影片在“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構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歌聲中結束了,而我的心依舊在隨着國歌而跳動。我想我們現在過着幸福的生活,更應該好好學習,為祖國做出貢獻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nm9v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