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流浪地球》有感(集錦9篇)

觀《流浪地球》有感(集錦9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流浪地球》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流浪地球》有感(集錦9篇)

觀《流浪地球》有感1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帶着地球離開銀河系,經過2500年,去到新家園。但是在中途,由於幾台推動器沒了燃料,導致7天后地球將與木星發生撞擊。為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藉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征程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歎。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彷彿置身在科幻世界裏,親身遊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裏,但絲毫不影響現在的我們細細品味。

希望是什麼?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着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歎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脱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鬥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並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捨。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捨身取義捨己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於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於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裏還有30噸燃料,於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使地球脱離險境,他也因此喪生了。人人都説舍是為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捨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捨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它不是單單為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為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多為他人着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扣人心絃,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益匪淺。

觀《流浪地球》有感2

我是不喜歡科幻題材的小説的,説起中國的科幻,是繞不開《三體》的。十多前《三體》成名的時候,我買過實體書,手機上也下過電子書,無奈沒有一次是完整看下去了的,可能女性天性對這類題材的書沒興趣。這兩年沉迷耽美小説,不可避免了接觸到耽美大神級作者priest了。她的最新作《殘次品》是一本構架宏偉的未來星際長篇科幻作品,這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看完的一部科幻作品。

《流浪地球》的賣點之一就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的作品了。科幻小説、電影在中國都是小眾作品,以前看過的科幻災難性作品大都來自美國,大多是以拯救地球為題材。而這一次,《流浪地球》不僅僅侷限於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類,拯救我們幾千年人類的文明。現在我們也不再避諱説地球的毀滅,就是太陽從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自然書裏就在説,現在的太陽是中年的太陽,那麼有一天,億億年之後或許就是太陽的老年、終年,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及至我們的地球也有毀滅的那一天。《殘次品》作品的構架中,地球已經是遠古地球時代了。

原著中的文字轉化為視覺呈現、想像成為影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感謝《流浪地球》還是比較成功為我們呈現一個視覺感觀上的盛宴,宏偉的空間觀、精密的太空倉、別有洞天的地下城,鐵甲洪流般的運載車.....讓一切物理上的東西活化成情感,還有參與其中的人類,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九生一死的幸福。

影片的最後,吳京帶着整個空間站作為火柴點燃木星。空間站上有三十五萬個受精卵,有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所有的DNA,就這麼帶着這些東西燃燒殆盡了……我是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雖然是文學創作,可以有適當的想像和誇張,但是作為地球的小我怎麼也得為人類的繁衍和文明讓步吧,其實換一個方式,留下這些東西在空間站,分出一個帶着三十萬噸的燃料倉點燃木星不就可以了。

我想,作為水和二氧化碳組成的碳基生命的人類是脆弱的,我們沒有花草樹木的逢春再生,沒有鋼鐵磐石那樣能遭受千捶百鍊……但是碳基生命的人類也是最堅強的,我們有着可以為之犧牲自身的家國情懷,有着親人愛人牽牽拌拌的繞指情愁……

觀《流浪地球》有感3

前不久上映的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世界引起轟動。截至今日,它的票房近三十億,無疑開啟了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以文藝片為主的中國影視行業使得科幻電影的製作難以付諸實踐。科幻類型的電影在中國幾乎沒有基礎,此前國內也沒有成功範例,沒有人知道什麼樣的東西觀眾會喜歡,從特效實現到視覺風格,都要一點點的摸索。因此,《流浪地球》從拍攝初期就屢遭質疑。總導演郭帆也直言,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信任。在缺乏投資方資金支持的境況下,導演郭帆和製片人龔格爾自掏腰包湊了一百多萬,為了不延誤後期製作進度郭帆甚至賣了自己的愛車。在這般境況下,全體人員都承擔着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證影片的高質量,全體人員只能超負荷運作,持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全體人員分組休息,導演郭帆每天只睡3-4小時,現場鏡頭拍完後還要回去看前一天的鏡頭。最長拍攝持續30多個個小時。

除了製作的困難,演員們也苦不堪言。熒幕上最常出現的鏡頭——演員們穿着太空服來回走動,甚至有一些困難的動作戲。在我們看來,他們似乎輕鬆自然,遊刃有餘。然而,事實上,影片中演員身上的外骨骼重達40公斤,穿上後做一次簡單的動作都很吃力。因為穿上或脱下都十分艱難,為了不耽誤影片拍攝進度,演員平時就要穿着重達40公斤行頭在攝影現場活動,可想而知對演員的體力是多大的考驗。66歲的吳孟達拍戲過程中每拍一會就要去吸氧,面對劇組艱難的經濟狀況,他零片酬拍戲,拍完後甚至生病住院。而零片酬客串還投資6000萬的吳京的催淚表演,使得許多對他持有偏見的人改觀。影片的主角都是新生代演員,他們承擔了巨大的責任,即使演技略有青澀,但是他們不畏艱辛、勇於挑戰的精神已經足以讓我們敬佩。

再看劇情本身,細緻入微的環境佈置和清晰的世界觀使觀眾彷彿身臨其境,劉培強捨身相救,劉啟、韓朵朵的轉變,劇中人們對希望的堅持和人類共同體的精神使人熱血沸騰、感動不已。即使影片仍存在些許瑕疵,在它本身散發的魅力與光芒面前都不值一提。

正如影片主題——團結一心、家國一體,《流浪地球》製作團隊的成功恰與主題契合。台下觀影的我們,更應在感動和震撼之餘,將其精神傳遞,共創美好明天!

觀《流浪地球》有感4

“流浪”是什麼意思?是離開自己的家鄉漂泊在外?是那份淡淡地鄉愁?我們常説的流浪多指個人的行為。然而今年春節一部電影《流浪地球》佔據了票房榜首。聽説這部電影至少是一個多月以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才有機會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一部大型的科幻電影。以前很少看這類的電影。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這次觀看也是因了媒體的宣傳和自己太過無聊。於是看電影成了我打發時間的最好方式。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吳京。電影講述的是在未來若干年後,太陽能量耗盡,整個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為了延續生命,延續文明,展開了流浪地球計劃。那時候的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了。人類居住在建造在地下城。為了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系,人類在全球建立了幾千個大型發動機,用來推動地球在太空中前行。地球的流浪之旅由此開始。然而地球在太空飛行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當地球經過木星的時候,因收到木星引力的影響,即將面臨與木星相撞的危險。在這樣的緊急時刻,如何讓人類逃過這一劫?主人公之一的劉啟提出了點燃木星,靠強大的衝擊波來推動地球進入安全行駛路線。經過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救援隊員努力,地球最終脱離險境,開始自己的流浪之旅。

這部電影帶我們提前體驗了未來世界。讓我認識到自己當前的思想是多麼地狹隘。總是在為一點蠅頭小利而勾心鬥角,總是在爭取一些莫須有的榮譽。真正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又那麼目光短淺。與電影中的主人公們相比自己的思想境界真是差的太遠了。雖然説我們可能看不到地球毀滅的那一天。但是萬物有始有終,我們的地球最終也逃脱不了毀滅的一天。也許現在想起了有些杞人憂天的感覺。但是真正等到那一天來的時候,我們再考慮的話恐怕真的是太晚了。物種的滅絕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也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我們人類難道就能夠永遠生存嗎?恰如人的生命終究會結束,地球的生命只不過更長一些罷了。想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覺得有些沉重,但是這又是我們必將面對的問題。

電影中有幾處令我感動的地方:一、當所有人都放棄救援,準備回家團聚的時候。莫斯開啟全球廣播,韓朵朵召喚人們回來參與救援的講話深深地感動了我。或者更確切地説是當時的情景感動了我。僅有的幾個隊員用他們的生命來拯救地球。正是他們的壯烈行為感動了逃離的人。在眾人的幫助下人們終於點燃了着火點,讓地球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什麼是希望?或許很難實現的才叫希望。就是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存下去的勇氣。哪怕是同歸於盡。

二、當劉培強駕駛空間站衝向點火點的情景也深深地感動了我。這時候我才理解了什麼是抉擇。與之相比我們平時所做的事情真是太平凡了。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捨己為人。為了人類的生存,捨棄自己的生命,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啊!那一刻他放棄了自己活下去的機會。把生的希望留個了更多的人。而劉啟似乎是劉培強生命的延續,是下一代航天人。如今我們沉迷與一個叫錢的東西。價值觀,人生觀似乎都在圍繞這個東西而存在。每天碌碌無為,為生活所累。或許只有達到一定的境界之後才會看透這些。成為一個灑脱的人。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許多選擇。如劉培強面臨妻子的死,面臨自己的生與死的選擇一樣。這樣的選擇往往在一念之間。一念成,一念敗,一念英雄,一念小人。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竟然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觀《流浪地球》有感5

希望,是黎明的曙光;希望,是珍貴的鑽石;希望,是黑夜的燈盞;希望,是海洋中的燈塔。有些迷失方向的人希望從一開始就找到出口,但他忘卻了,只有堅持再堅持,希望才會出現。

20xx年,太陽即將爆炸。於是,人類開始了長達17年的“流浪地球”計劃,幫助地球逃出太陽系。但由於木星引力的影響,地球將會與木星發生碰撞。眾人團結一心,經過不斷地努力,將木星引爆,並藉助爆炸的衝擊波逃離了太陽系。

在地球撞向木星的最後15分鐘,人們仍在不停嘗試着,尋找着解決的方法。他們並沒有失去信心,坐以待斃,而是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他們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類!

希望與堅持是共存的。就像你走在一條漆黑的巷道里,只有你堅持下來,走到了最後,才能看到光亮。同樣,如果你在面對困難時退縮,放棄了,那你又怎麼能看到希望?只有你奮不顧身地走下去,希望才會給你帶來喜悦。

莎士比亞説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來到。”的確,不管前方是深不可測的峽谷,還是佈滿陷阱的小路,只要你有堅持幹到底的勇氣和決心,希望,終究會到來。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兩個人流落荒島。一個人失去了信心,連試的勇氣都沒有,直接放棄了,最後被狼羣撕成了碎片;另一個人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活着出去,不斷尋找出路,甚至與惡狼搏鬥,最終獲救。堅持不懈,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就能看見希望的光芒;就能贏得美好的明天!

請不要抱怨看不到希望,努力做下去。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艱難,堅持,希望才會出其不意地呈現在你眼前。

觀《流浪地球》有感6

在遙遠的未來,地球將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面對地球的千變萬化,劉啟與cn171-11救援隊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劉啟的父親劉培強在劉啟4歲時離開了他和姥爺。17年的漫長等待,劉啟對身處太空的父親充滿了恨意,但在劉培強犧牲的那個時刻,他頓時明白了父親的珍惜與心中的痛苦。劉啟的妹妹韓朵朵是老爺韓子昂在一次救援行動救來的孤兒。韓子昂看着手中柔軟的嬰兒觸感,心中最深處漾起了圈圈漣漪。他們心中對彼此的牽掛,叫親情。

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所牽引,一支支救援隊伍,面對危險無畏向前。他們心中想着的是身處地下城的妻兒,想到的是是流離失所的人民,是無論經歷什麼都要修復地球的動力系統,讓人們活下來的信念。當他們看見杭州那一座死城時,他們腦中的信念之光滅了,隊友的一次次獻身沒有了意義。cm171-11隊的日夜兼程,失去了目標,親人的面容失掉了色彩,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他們爭吵,痛哭,大叫,只為一解心中的煩悶與憂愁。他們沒有放棄,向另一座城市進發,因為他們明白,如果不成功整個地球都活不了,他們的精神,叫堅持。

在地球即將滅亡的'十幾個小時,他們仍在努力奮鬥着,懷着把木星點爆的最後希望,流着血和淚向着目標一步步踏進。韓朵朵的深情廣播激情起了人們的熱血,一個個想拯救地球的平凡人,推動了命運的發動機,在整齊有序的“一——二——一”聲中爆發出巨大的神祕力量,叫團結。

在親情交織成了一張巨網中,人們用團結的力量,堅強的毅力收穫了成功,迎來了和平。“流浪地球”計劃仍在繼續,輝煌燦爛的明天已不再遙遠。

觀《流浪地球》有感7

第一次佩服劉慈欣,是看完了他的《三體》三部曲後。第二次,便是有幸觀賞了這部《流浪地球》。現在總會有很多人批評國內的科幻片毫無技術可言,無法帶給觀眾們極致的視覺享受和腦洞大開科幻情節。那麼這部《流浪地球》幾近完美契合這些人對科幻片的理想型。

素有“中國科幻之父”之稱的劉慈欣,這一次把讀者和觀眾們帶到了太陽即將毀滅的前夕,人類為了生存,踏上了逃離太陽系的征程,這一計劃稱作“流浪地球”。這一次技術方面一改常態,開片短短几個鏡頭和幾句台詞便把觀眾帶入到影片的背景中。整場下來,觀眾身臨其境,意味無窮。

這部電影主要圍繞了父愛和使命感兩方面展開。影片中吳京扮演的宇航員劉培強與兒子劉啟長期分離,兒子的叛逆,父親的無奈,最後被相同的使命感召喚,齊心協力完成了拯救地球的任務,犧牲了小家,成就了大家。

令我最深有感觸的畫面,也是本片的高潮部分,劉啟一行人面對聯合國發下的“地球死亡通知”,在其他人全部選擇放棄的時候,毅然決然去實施成功率為0%的方案。看到這,腦海裏湧出一句話,什麼是英雄?是那些流着淚,看清前方的磨難,繼續走下去的人。正是他們這份不甘,用肉身挑戰大數據和物理推算。將希望一點點掰了出來。最後用絕對的0%造就了不可能的100%。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來説:“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這真的是一部非常震撼的影片,一部稱作中國好萊塢的大片,各位小夥伴可以抽空去電影院體驗一下劉慈欣的科幻世界。

觀《流浪地球》有感8

説起科幻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國外的“漫威”和“dc”。而如今,中國,也踏入了“科幻”這一領域,開啟了“中國科幻的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部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拯救地球的電影,由劉慈欣的作品改編而來。向太陽爭命,向木星爭命。兩個小時的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地球在脱離太陽系的過程中,意外被木星捕獲,重啟發動機後,本以為能順利脱險,卻又錯過了脱離時機。在絕望之時,人們又提出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的方案。一番努力後,有犧牲,有收穫,有揪心,有感人。最終,成功了,那一刻,身處影院的我,也已激動的熱淚盈眶,隔着銀幕,都能感覺到那種瀰漫在人心底的興奮,很奇妙。

觀影過程中,有些細節,觸動了我。

首先一個,便是“希望”。影片開頭,在韓朵朵的學校,我們聽見了這樣一句話:“希望,在這個年條代,是比鑽石還珍貴的頭西。”起初,我和女主,一樣對這句話充滿了不屑,這為認為這不過是個説辭。隨着電影情節的發展,這種看法,變了。當地球被木星所捕獲時,地球,被聯合國所拋棄,正是因為希望,才有了點燃木星的方案;正是因為希望,才有了聯合國的授權,正是因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類,攜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話,我永遠忘不掉“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第二個,是全世界的救援隊到來之時。劉啟他們本已陷入絕境,正是救援隊的支援,才讓他們看到了最後的希望,幫助他們完成了點燃木星的準備。細心一些,我發現影片裏最後各國救援隊的到達順序是08年汶川救援的順序,也許,這是想説:“災難面前無國籍,眾志連城定勝天”吧。

最後一個,是劉培強的那句:“三、二、一抬頭”。這句話,在全片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劉啟小時候,另一次是面對地球存亡的時候。本是句哄話,但在地球存亡之時,卻顯得無比豪壯。在木星被點燃的那一刻,劉培強犧牲的那一刻,我哭了,也許,只有小家的犧牲,才有大家的周全吧。

看完電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與《戰狼》相比,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體現中國的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類的存亡為中心進行闡述,也許這就是“中國式科幻浪漫”的魅力吧!

觀《流浪地球》有感9

今年春節,我和姐姐、弟弟一起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片名叫做《流浪地球》。電影場面非常震撼,視聽效果非常精彩,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可以説這是春節期間非常火、非常棒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為了拯救地球,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着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主人公劉啟帶着妹妹韓朵朵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穿着換來的航空服,偷偷跑到零下80多度、漫天飛舞着雪花的地表,偷着姥爺的車卡啟動了運輸車。在行駛過程中,車輛即被救援隊徵用,負責運輸火石前往杭州供發動機使用,以阻止地球被木星吞噬。

在運送火石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地震,山崩地裂,十分危急,歷經千辛萬苦,有的救援隊員被凍死,劉啟的姥爺也犧牲了。當國際太空站要求中國航天員劉培強進行休眠時,他為了人類和自己親愛的兒子,毅然放棄了休眠,積極與聯合政府進行溝通,展開拯救行動。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面對地球即將消失的危急局面,大多數人選擇了與家人團聚,當聯合政府放棄劉啟和韓朵朵提出的拯救地球方案後,救援隊伍也離開了工作崗位,人們不再相信還有挽救的可能,有的人選擇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想吃家鄉的美食……地表處處充斥着黑暗、絕望和死亡。但中國救援隊依然堅定信心,充滿希望,前往發動機總部,動員所有力量把火石推入發動機。通過韓朵朵一遍又一遍的呼喊,其他國家的救援隊被中國救援隊奮不顧身、不畏艱險的精神所打動,紛紛調轉車頭,奔赴發動機總部,與中國救援隊一道加入救援行動,齊心協力將火石推進閘門,併成功發射到木星。在火石發射的火焰仍到達不了木星的緊急關頭,中國航天員劉培強選擇犧牲自己,駕駛空間站衝向木星,利用空間站剩餘的幾千噸燃料撞向木星產生強大的爆炸能量,助推地球遠離木星,最後人類得以拯救。

電影故事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希望。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團結起來,中國就有希望,人類就有希望。那些為了人類做出傑出犧牲和貢獻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標籤: 集錦 有感 地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kxk08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