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知青大返城》觀後感

《知青大返城》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知青大返城》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知青大返城》觀後感

九團三營聚會後的一天,接到電視台阿羅的電話,説要挑選幾個老知青採訪一下,談談《知青大返城》的感想和體會,以後作為一檔電視節目,會在《上海故事》裏播放。

上山下鄉有43年了,回城也有34年了,本已淡忘的歷史,那些過往的故事,重新浮現在我的眼前,我們已60歲了,到了談出的歲數,那些催人淚下的往事,本該隨着我們的老化,一併帶進墳墓,葬身於無人知曉的記憶。而今天,給了我們説話的機會,打開記憶的閘門,還是讓我激動了一把。

採訪的那天,天下着小雨,我一早趕往老孃獨居的、有點潮濕、有點陰暗的老城廂石庫門的房子,我是刻意的。 在那風雨飄渺的日子裏,最受傷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我們可親可愛的父母,他們拼命的工作,揹負着家庭的重擔,還清上山下鄉帶來的債務,還時刻耽驚受怕、關心着出門在外的兒女們生活、改造和成長。而且,我們大都也是從石庫門走向農村的。

也許,阿羅沒想到,下雨天的石庫門是那樣的昏暗,只能再到車上去搬來燈光照明。幫我和我母親衣服上別上錄音話筒,準備工作就緒,這時的母親,渾身來勁,搶着發言,其實我知道,她是懼怕閃光燈的,只是上山下鄉帶給她的傷痛,一直索繞在她的心靈深處,她才是那場轟轟烈烈運動的最受害者。

母親的敍述,把我帶到那荒唐的年代。哥走的那天,正好是68、12、21,老人家最新指示發表的日子,理由是:你姐68屆中專,以後一定是上海。於是,67屆的初中生,他去了崇明。接下來的一片紅,姐於69、10去了大興安嶺,我70、4去了鯉魚洲。一年半的時間,家裏出去了三個初長成的孩子,留下三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對父母的.打擊不言而諭。錢、布票、棉花票成了燃眉之急。

輪到我走時,我一生中第一次看見父親的哭泣,看見母親為了我,一夜之間脱光了頭髮,為此,母親不能送我,至今還是遺憾。

鯉魚洲,我的表現只能算中下游吧。幹活沒別人力氣大,讀書也不可能輪到,渾渾沉沉地度過了九年。志已去、心已冷,終於碰到了大返城。

78年,家裏矛盾凸顯,母親正好退休,給誰頂替?手心手背都是肉,難煞了父母大人,家庭會議隔三差五的開,意見一直不能統一。姐那年30歲,男朋友在大興安嶺教育局,如果放棄這次機會,以後不可能返城。何況,姐對我特別好,在鯉魚洲的日子裏,她對我的資助超過父母。我是極力同意讓姐先回城的一方。 可是,我的女朋友---鯉魚洲獨苗回上海的她,嘴上不説,心裏很難過的:我回上海,等你三年了,現在有這機會,你卻發揚風格。會議持續了有半年,意見始終不能統一,

最後,父親不顧母親的反對,(因為父親是八級裁縫,當時工資是98.64元,屬高薪)到工廠搞病退,提早三年退休,平息了家中矛盾,我和姐姐如願以償,各自頂替了冠生園食品廠和上海一0一工廠。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的父母才是上山下鄉的最大受害者,不該忘記的歷史,現在父親走了,母親,我會好好侍奉你的。你們的兒子。

標籤: 大返 知青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jxjx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