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2016年兄弟情義電影《赴湯蹈火》觀後感

2016年兄弟情義電影《赴湯蹈火》觀後感

西部電影之於美國人,就如同武俠電影之於中國人,代表的是一種“褪色的流行文化”。本站小編整理了《赴湯蹈火》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6年兄弟情義電影《赴湯蹈火》觀後感

  2016年兄弟情義電影《赴湯蹈火》觀後感一:

這部獨立製作的R級片在美國上映已有三週,在爛番茄維持住99%的新鮮度、在metacratic得到88的高分、上映院線從400家飛速擴張到900家、還在眾多商業大片前仆後繼的檔期裏截獲了800萬美元票房……要説《赴湯蹈火“hell or high water”》是這個夏天的口碑之作完全不為過,甚至很多影評人已經放話“這是2016年的年度最佳電影”“好久沒看到這麼棒的西部片了”。

沒看過的人多半會有點好奇吧,為什麼一部關於搶銀行的西部片能夠斬獲如此多的好評?當影評人讚美《赴湯蹈火》時,他們到底在讚美什麼?除去片子本身質量很高之外,我覺得也是因為大家已經對狂轟濫炸了一個夏天的超級英雄片感到疲憊了。《赴湯蹈火》沒有劍走偏鋒到大眾無法欣賞,領銜的幾位演員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號召力;但它又有很多反商業化套路的表達,娛樂性十足的同時又引人深思。導演説,在他看來這是新西部(neo-western)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公路電影。

其實吧,什麼類型真的不重要,片子好看就行了。

儘管《赴湯蹈火》被選作墨爾本電影節的閉幕片,但一開始我對它的期待並不高,畢竟那時的我看了足足兩週的片,胃口已經養刁,而且也有點兒審美疲勞了……説起來也是湊巧,這部片子的票是我最後時刻才換到的。結果出乎意外的好看,實在是蠻驚喜。

所以,它到底好在什麼地方?

在我看來,正如上面的海報所宣傳那樣,"hell or high water has it all"——劇本、表演、攝影、音樂,全部都很出色。

編劇是《邊境殺手》的Taylor Sheridan,他很聰明地沒有試圖將這個片子的格局拉得過大,而是把自己選定的元素表達得淋漓盡致——兄弟,犧牲,西部。《赴湯蹈火》本身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當一個人走投無路時究竟會做出怎樣的困獸之鬥?劇本沒有花俏難測的轉折,沒有精巧佈局的懸念,因為平鋪直敍的雙線結構、個性十足的台詞設計以及用細節堆疊的角色塑造已經足夠的引人入勝。片中所有人物、不單單是作為故事中心的兄弟倆,就連兩位執法的警探似乎都早已失去了對公平與正義的信心——在大蕭條時期,銀行通過房貸來剝削平民,貧窮逐漸成了一種世代相傳的疾病。這些人沒有出路,沒有未來,於是只能抓住手邊僅剩的一點。作為觀眾,我能時刻清晰地感覺到這些德州人的粗野無禮、自我防備的行為之後那種潛藏的平靜絕望和極度麻木。

再説表演。三位主演都十分出色,無需多言的那種出色。Jeff Bridges這個名字就説明一切了。他可是“the dude”啊!臨近退休的警探Marcus依舊範兒十足,經驗豐富、直覺敏鋭,一旦追蹤到了獵物就絕不放棄。他口中道出各種政治不正確的刻薄笑話經常讓觀眾們狂笑不止,基本算是全片笑點擔當。老警探和他的混血搭檔之間的關係有點兒像真探裏面的那兩位,互相嘲諷但又不到刻薄的地步。其實兩人的相處並沒有太多的刻畫,但每次交流都很有料。結尾的幾場戲,Jeff Bridges把老警探的那一點疲憊、執念和榮耀感把握得恰到好處,山頂上那個眼神的轉變太太太厲害了。説不定叔叔借這個角色能再拿個奧提什麼的。

至於Ben Foster,因為我很喜歡這位演員,還是不多評價演技啦,怕溢美之詞太過。他扮演了兩兄弟中的哥哥Tanner,是個剛出獄不久的暴力分子,易怒、偏執、幾乎沒有什麼善惡觀……這個選角毫不讓我意外,從《決戰猶馬鎮》的查理.普林斯到《領頭狗》裏的毒販傑克,他一向很擅長這種惡中帶善的極端角色,讓人又愛又恨。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他不是個好人,你也知道他最後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正因如此,他偶爾流露出來的對弟弟的温情讓觀眾觸動不已。正如演員本人在訪談裏説的那樣,當你在這個世界上在乎的事物只剩下那麼一丁點兒,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無足輕重——道德底線如是,自己的生命亦如是。

這片最讓我意外的是Chris Pine,印象中他一直都是那種英俊的白馬王子/女性夢中情人的定位,這次真的徹底的顛覆了固有觀感啦。這個片子以後應該沒人再説他不是好演員了吧。比起哥哥,他扮演的弟弟Toby表面看似一個安分守己的好人,沉默而內斂,怎麼都絕對幹不出持槍搶銀行這種事兒來——然而恰好策劃了整個搶劫事件的是他,發起者也是他,哥哥Tanner純粹是幫忙罷了。因為主線劇情是圍繞着Toby展開的,所以這個角色被塑造得比較複雜也更有層次感,仔細推敲起來非常有趣。根據幕後導演訪談的説法,Chris Pine是個大忙人,所以進組拍攝的時間僅有短短的兩週半。所幸他和Ben Foster以前合作過,關係相當不錯,所以兩人進戲非常的快,演的時候也輕鬆愉快。總之,他們兩個的部分是整個電影我最為享受的。

具體的角色分析留到劇透部分再説,最後聊聊攝影和配樂好了。

攝影走的是寫實風,有種半紀錄片感覺。David Mackenzie很喜歡用長鏡頭,所幸他對場景的掌控力很強,開頭一個長鏡(同時也是真正拍攝的第一天)就讓觀眾完全投入到了緊張的氣氛中去,足見導演功力。選景、服裝、人物對話頗具西部風格,同時又不會讓你感覺安排得太過刻意。幾個配角的出現看似隨意零碎,但實則有其用意。配樂很棒,氣氛烘托得到位,單獨聽也像是有自己的故事。反正我直接花錢itunes上買了原聲集,最喜歡兄弟倆在車裏一起唱的那首《You ask me to》,甚至有一句歌詞和台詞完全吻合,細想真的太妙。《Dust of Chase》和《Sleeping On the Blacktop》也很有味道,看得出全是精心挑選的。哎呀呀,鄉村音樂一直是美國人民心中不變的經典啊。

接下來我要劇透了,介意的請撤吧。寫了這麼多,容我打個廣告,這部片子在美國已經大面積上映了,英國9月7號,台灣9月30號,而澳洲則是10月底。去電影院看吧,保證不會失望的。

  2016年兄弟情義電影《赴湯蹈火》觀後感二:

西部電影之於美國人,就如同武俠電影之於中國人,代表的是一種“褪色的流行文化”。這類作品在特定的受眾羣心中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歷久彌新、永不過時。就連起初的模式也非常相似——二元對立的正邪較量,與現在市場上眾多主流的漫改超級英雄模式無限靠近。而正是這樣的超級英雄影視作品,在本土沖淡了西部電影的魅力,在海外取代了傳統的觀影形式。

在西部片已經衰落的二十一世紀,滿足美國人民個人英雄主義幻想的任務落在了超級英雄的肩膀上,西部風格的影視作品急需一場轉型。此時的西部非彼時的西部,用暴力伸張正義貌似不再可取,用拳頭捍衞利益也與時代格格不入——此時的西部,是一個處於現代文明大框架下的邊緣地區。一邊被現代所帶來的一切事物深刻的.影響,一邊保留了不少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特色——那是在先進地區找不到的特色。

在《赴湯蹈火》中,就充滿了新舊世界的交替和辨證。兄弟兩和跑車男的衝突,牛仔在當代社會仍要為火燒草場而操心的無奈,不少農民在生活中拮据卻仍要去賭場的“閒適”... 在社會的邊緣地帶,文明人用文明規則制約野蠻人,野蠻人卻還在用野蠻方式生活。既要接受文明世界的條條框框,又跳不出自己落後的生存方式,這是本片一切事件發生的基本動機。

《赴湯蹈火》的兩位主人公就是在大環境下艱苦求生的社會邊緣人。哥哥是一名惡事做盡的罪犯,弟弟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農民。但兩個人有着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窮。僅守着的一塊土地,好不容易發現了石油,卻要被文明世界萬惡的銀行收掉。弟弟就算是安分守己,也不能活活被銀行逼死。就這樣,在弟弟的提議下,兩兄弟鋌而走險,決定搶劫。而且只搶剝削自己的銀行。

當一個壞人知法犯法的時候,那可能是他自己的問題;但當一個好人決定觸犯法律的時候,這可能就有社會的問題了——怎麼會把好人也逼上了犯罪的道路呢?在電影中,雖然是兩個警察和兩兄弟的追捕和逃竄的關係,但真正的反派是銀行。説到銀行,連來自文明世界的律師也忍不住破口大罵;在警官詢問目擊證人的時候,那幾個牛仔更是不屑的説“我足以目睹一個壓迫我三十年的銀行被搶劫”。兩兄弟的鋌而走險,反而成了底層人民為爭取權益而吶喊並付出行動的力量,犯罪反而讓人覺得底氣十足。這種荒誕的感受正表達了其精準的政治控訴,確立了其“反抗”的主題。

但這好歹不是近百年前的西部地區,現實的美國不至於淪落到一定要用拳頭説話的地步,於是就有了相對應的兩位警官追捕的情節設定,這也是本片另一個主題“原則”。警官代表着原則,而兄弟二人中的弟弟也代表着原則,但二者有所不同——弟弟的原則是搶劫時不殺人、不搶不為難自己的銀行,而警官的原則是維持文明世界現有的秩序。隨着情節的推進,兄弟兩的越線行為不斷髮生:哥哥先是搶了計劃之外的銀行,又在特殊情況下殺了人,這是所謂自身原則的破滅。 然而兩位警官的人設也讓人對這兩個“原則的守護者”充滿懷疑:一個是即將退休、時常把種族言論掛在嘴邊的老警探,一個是印第安裔警官,可見在他們之間會發生多少調侃和爭吵。他們的不是人們心中想的完美警官,而兩位罪犯也並非十惡不赦。影片中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有底層的反抗和警官對道義和原則的守護。

《赴湯蹈火》不滿足於只展現西部電影的傳統魅力,卻也毫不吝惜地表現西部電影熱血的本質。將翻譯成“赴湯蹈火”無疑是出彩的,哥哥為爭奪正常生活權利的弟弟赴湯蹈火,只為他弟弟的家庭能夠完整並平安;白人警長為印第安裔警官赴湯蹈火,是一種民族間的妥協和融合的表現。哥哥對弟弟的那句“我愛你”,白人警長年近古稀卻為好友怒而提槍的勇氣,都是對男性傳統情誼的迴歸。這種來自於原始情感上的熱血,正是突破觀眾情感防線的利器。

《赴湯蹈火》的熱血,體現在人物關係和性格上,而不是情節的跌宕起伏上。相反,電影在弱化戲劇衝突的同時,就是為了凸顯其紮實的劇作、絕佳的攝影、精湛的表演和復古的音樂。以節奏之慢塑造情節張力,用觀感之靜突出人物情感。這種慢條斯理的敍事方式註定無法討好所有人,卻滿足了特定的受眾羣體,這本身也許就是一種成功——更別説本片被全世界的媒體交口稱讚。

《邊境殺手》編劇泰勒·謝爾丹為《赴湯蹈火》撰寫的劇本有意把格局控制在一定程度內,突出了這個現代文明大背景下尚存的“蠻荒”,把三個男人為自己的人生在德州原野中奮力拼搏的身影湮沒在滾滾黃沙中。向來挑剔的媒體人們在讚揚什麼?他們讚揚《赴湯蹈火》的一切。當一首首經典鄉村名曲在電影中播放的時候,誰又會拒絕這種已經褪色的迷人過往呢?當一切塵埃落定,弟弟託比為自己離散的家庭找到了最終的歸宿,避免了自己的子孫後輩和他們走上相同的道路,斬斷了“貧窮”這個縈繞在家族歷代的傳染病根源。一桶桶昂貴的石油從農場地底鑽探而湧出地表的時候,被經濟壓力逼迫的牛仔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擁抱現代文明。

無論選擇接受或為之感傷,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gyd9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