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37篇)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37篇)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觀後感

一、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説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二、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37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3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

在王亞平老師的説明下我們知道了對於我們來説比較神祕的內部結構。哇,真的和我們的家裏一樣,裝備齊全,有冰箱,微波爐等各種廚房設備。

好玩的是我們地球上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在太空卻與眾不同了,比如説我們在地球上喝水,只需在杯中倒水,到嘴邊喝幾口便成了,可是,在太空中宇航員喝水必需使用專用的袋子,要麼就把水倒出來,大張着嘴接,因為在無重力的情況下水是會往上流的。再比如,在地球上睡覺,躺在牀上,兩眼一閉就可以呼呼大睡,但是在太空中,宇航員只能用睡袋來入眠,不然會到處亂飛。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關於航天員在天空講課視頻,我不禁心中想:在天空看地球,地球是什麼顏色呢?為什麼航天員出空間站要穿航天服等等的問題。緊接着,在屏幕裏,航天員阿姨帶我們去參觀並講解飛船內每個地方的用處,到了卧室區,我看見一個小窗,外面有一個黑黑的大大的圓圓的星球。我很好奇,這是什麼星球?而航天員阿姨跟我們説: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我驚訝地下巴都快掉到膝蓋上,她緊接着説:“因為種種原因,太空中的地球並是不是藍色的,而是由藍、黃、綠、白顏色組成。”太空真是神祕,遙不可及,但也浪漫至極。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

天空課堂太有趣了!那個浮力實驗,太空中沒了重力,乒乓球在水杯裏就浮不起來了。別的實驗也都非常有趣,現在才知道太空中的事情是多麼不可思議,那個水球能憑空懸掛,並且還能往裏面注水,再形成一個水球,還能正反成像,比哈哈鏡還神奇。同時老師告訴我們所有的原理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在太空與在地球上相比重力不一樣而已。我向往太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也想上太空,做更有趣的實驗。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4

在今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一節目,這使我瞭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13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量為和質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她還會手中拿一個攝相機,這可不比在陸地上拿着輕鬆。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在空間站中,正方體六面播種、根和芽的方向是什麼?答案是根發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種植面向光生長。因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 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而太空中微重力環境下,它的根會四處生長,並且根也會有彎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長。

第二個問題,從茶壺中向杯子中倒水,水會怎樣的?答案是,水在茶壺中且倒不出來。在微重環境下,水會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個問題,在空間站內,金魚能在敞口魚缸水中游動嗎?不能,因為水和魚分被分離開,並且水會在短時間內遊一段時間,一會之後它們就會分開。

航天員在艙外機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鋼球,一手拿羽毛,雙手用同樣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預定距離為兩米,誰先抵達?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質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達。

之後,瞭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間。之後,又參觀了一些航天員的“太空家園”使我瞭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設備。

我還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了。一個水膜,並在水膜中加入水後,將一個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變大了,就像綻開了一樣。在水膜中繼續注水後,水膜會變成一個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像。將顏料注入到水球當中,之後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後水球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水球看起來更漂亮。

這次實驗之後,我從這次天空授課中學到了許多,我十分喜歡這次的天空授課。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5

“搶鏡”的懸浮陀螺,晶瑩剔透的大水球,地球一日與太空艙十六個日夜,這些從來無法想象的事物,一個又一個呈現在我們眼前。這無不得益於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才能讓我們在教室裏,通過《天宮課堂》,領略宇宙神奇,感悟科學魅力。或許這樣的美麗,在我們的心中,就這樣,埋下一顆飛向星辰大海的種子。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心中的種子終會在祖國的未來開出滿園鮮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6

在天空課堂上,3名航天員相互配合,演示了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學生們目不轉睛的盯着大屏幕,生怕錯過某個精彩細節。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單擺能夠360度搖擺、水滴可以浮起來,親眼見到這些與自己平時日常生活中看到大不一樣的現象時,學生們都連連稱奇,紛紛開動自己的小腦筋,想象着太空奧祕,思考着科學原理。航天員演示的奇妙物理現象在無數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顆有關“星辰大海”的種子。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7

通過今天的直播,讓我感受到了外太空的神奇與危險。在外太空中,人類是屬於失重狀態下的,並且是在一個很危險的環境裏,一旦不小心打開太空艙的閥門,這個時候,人類沒有任何防備的話,可能會因為氣壓的原因,會被直接吸入無盡的太空中。由於在太空中沒有氧氣,我們人類是無法直接做一些在地球上做的事情的,比如:無法正常走路、轉身、喝水等等,如果要想在太空中能走路,就必須抓住太空艙中的扶手進行固定,當然,即便有扶手的幫助,也沒有辦法直接轉身,只能藉助於手的力量,此外,如果想要喝水,那難度又大了一些,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可以直接飲用水,但是在太空中,因為沒有重力,導致水都是處於漂浮狀態下的,一旦不注意,這些水珠就會包住你的臉,甚至會導致人窒息而亡,所以,要想在太空中喝水,只能張開嘴巴一口吃掉這些水珠。

外太空的神奇還有很多,它等待着我們人類繼續探索更多的奧祕。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8

自從老師給我們看了天官課堂的直播後,我就愛上了宇宙。為什麼呢?因為它可以給我無限的想象。比如:宇宙這個神祕而遙遠的地方,讓我充滿了好奇。宇宙裏有什麼?日食、月食是怎麼回事?宇宙是怎麼誕生的?地球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有白天和黑夜?又為什麼會有流星等等。最主要的是為什麼宇航員可以上宇宙而我不信?後來我知道了,因為我還不夠努力,我應該努力、努力再努力,更快更好地學習更多的知識。是天官課堂讓我跟加努力,是天官課堂讓我跟加快樂!我愛天官課堂!我更愛宇宙!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9

今天下午,我們班去了學校的報告廳觀看了“天宮課堂”,“天宮課堂”是由神舟十三號的三位航天員(霍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航天員們用了幾個簡單的小實驗讓大家瞭解到在失重情況下,物體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理。讓我知道了原來在失重環境下可以做很多不可思議的事,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將其放進飲用的水帶裏,拿出來時竟變成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宇航員們可以用針管將水球裏的氣泡抽走,也能將空氣注入水球中,當空氣注入水球中時,可以透過水球看到一正一反兩個一模一樣的人,這是在地球上所不能看到的。當宇航員們把色素滴入水球中,水球慢慢變成了一個藍色的水球。後來,宇航員們又將半塊泡騰片放入水球中,頓時水球裏升起了許多小氣泡,可是水球竟然沒破,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天宮課堂”就結束了,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王亞平説:“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着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是的,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而複雜多變的,宇宙中有許多奧祕值得我們去探究,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爭當一名宇航員,去探索宇宙的奧祕。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0

2021年12月9日下午4時王亞平和葉老師在載人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並且進行了實況轉播,而我,作為一名小學生,為祖國太空授課成功覺得非常的開心。在這次的太空授課中,王亞平和葉老師向大家展示了在載人飛船中怎樣行走,轉身的一些小竅門,並回答了大家的一些疑問。讓我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1

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這是時隔8年後, 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此次“天宮課堂”是“太空授課”的延續。和8年前一樣,今天這堂課的講授者依然有王亞平老師。但不同的是,這堂課的講台更大了——在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內,未來還將擁有“問天”“夢天”兩個實驗艙;課程表的內容更豐富了——增添了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等新環節。

航天員老師們也熱情地給同學們送來太空祝福。翟志剛:“太空科技,奧祕無窮,未來屬於你們!”葉光富:“天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希望同學們張開夢想的風帆,向無盡的宇宙遠航。”王亞平:“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邁出了一大步。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激發了同學們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2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應該説,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載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3

每個人都對神祕的太空充滿了嚮往與期待,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開始了對太空的一次次探索。迄今為止,我國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宇航員都已成功出艙。人們對太空的瞭解也更多了。

學校組織觀看了天宮直播課,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與宇航員們連線時間。首先是王亞平老師講解了他們平時的運動方式、生活、住食等。接着做了幾個有趣的實驗。在地球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到了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就可以沉到水下。我當時是瞪大了眼睛的。不止如此,還有更神奇的!在太空中水的張力很大,可以像球一樣,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泡騰片放入水中氣泡就會濺出杯外,而到了太空中,將泡騰片放進那個水球裏,水球竟然將那些泡泡給“馴服”了!

為了便於觀察,王亞平老師給水球裏邊加了藍色色素,水球裏面有泡泡,漂亮極了,就像地球一樣!我不禁感歎人們的浪漫,通過這個水球人們竟能聯想到養育我們的地球,這難道算不上浪漫嗎?

我最感興趣的一個實驗是有關像的。實驗中,水球就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在它的中心注入些空氣,就成了空氣球外面包裹着一層水球,這樣就會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在地球上,這種像並不常見。我對這個實驗感興趣的原因還可能是因為最近物理剛學完有關像的知識,哈哈。學校的老師們最後也解釋了原因,能學到新知識,我感到很開心。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4

在這次的《天宮課堂》裏,我收穫頗豐,感受到了太空艙裏的那些“樂趣”,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航天員工作的不易。在這次天宮課堂中,分別有:指令長翟志剛,太空教師玉亞平,航天員葉光富。

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項目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在課堂的開始,王亞平老師介紹了睡覺的地方,小型廚房,飲用水和冰箱,接着展示了運動的地方。接下來就要開始有趣的實驗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葉老師的太空轉身動作,通過葉老師的動作,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太空中由於失去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樣,轉身也與地球不同……這些項目都令我收穫滿滿。

可想而知,航天員叔叔阿姨們在太空艙裏工作的不易與艱辛。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為祖國作貢獻。他們愛國敬業,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使人敬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似輕描淡寫,但現實的征程卻刻骨銘心。

山河雖無恙,吾輩當自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會為祖國作出奉獻!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5

《天宮課堂》的開播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到奧祕宇宙,也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問,滿足了我們幼小的好奇,而這正是我無法溢於言表的收穫。

你知道為什麼乒乓球在太空中不會浮起來嗎?太空中的水為什麼會成小水珠?在太空中為什麼不能正常轉身呢?這一系列問題都在觀看過程中找到了答案。乒乓球在太空中浮力消失,所以才不會浮起來;微重力下水錶面張力大神威形成了個水膜,且如果再往水球裏注入一個小水泡,透過水球觀察會形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像,而這種現象在地球上不會出現;失重狀態下飄浮在空中的航天員沒有了摩擦力的幫助,轉動身體自然就變得很困難。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太空站,一天竟能看見16次日出,日出這麼美的風景,在地球上卻只能看見一次。這是因為太空站每九十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這個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對一件事情產生好奇,是成功開始的表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並不滿足現狀,於是開始探尋宇宙,對宇宙進行了深入的瞭解,可那就是全部嗎?不,我們的探索絕不會停止,追求科學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就此止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探索,而前提是我們要有一顆好奇的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追隨好奇心而探索的人終會成功;而那些只產生好奇心,卻從不進行探索,卻從不付諸行動的人,只會停留原地。好奇心是每個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會發現許多東西。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6

昨天,我通過央視頻線上直播收看了一堂生動精彩的“雲課堂”,全程見證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並跟着太空講師王亞平老師參觀了我們的中國太空空間站,向我們揭開了神祕面紗。

“天宮課堂”第一課,我最感到神奇的是泡騰片的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拿出了一個水袋子,演示了他們在“天宮”喝水的過程,讓我不禁感慨太有意思了,喝水就像玩大魚吃小魚的遊戲一樣,張嘴把飄着的水珠含進嘴裏嚥下。接着開始實驗展示了:拿出了一個小圓環,往裏面擠了點水在圓環中,一下子水珠變成了一張膜像膠帶一樣粘在了小圓環上並將其填滿。王老師繼續注水居然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接着,將小泡泡從裏面水球裏吸出來,開始注入藍色液體,瞬間從晶瑩剔透的水球變成了一個深藍色的“地球”,最後往藍色的“地球”裏放入了半片泡騰片。泡騰片在“地球”中爆炸,不斷的產生許多小泡泡,像歡樂的小精靈在裏面跳舞。越想越神奇!看似這個“地球”的水球怎麼沒有被小泡泡們衝破呢?

這堂課讓我們感知了宇宙的奧祕,體驗了探索的樂趣,激發了我對宇宙科學的好奇,讓我暗暗發誓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爭取成為一名宇航員,親身到我們中國太空站去體驗、去探索裏面更多的奧祕。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7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説,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説,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8

盼望着,期待着,《天宮課堂》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長大後我想當一位人民教師,因為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為作業默默哭泣。都説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一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一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19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祕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着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遊”到“季度遊”,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遊”,“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着大國自信的豪情。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0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射總是激動人心,為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為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啟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之戰。通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與協調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後,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説,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蹟。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説,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説,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1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由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翟志剛和葉光富講解的太空知識與科學實驗的天宮課堂節目,有趣極了。

首先由電視台主持人做開場簡介,隨後,我們就步入了距地球400公里的神舟13號飛船,開啟天空課堂。王亞平阿姨介紹了空間站結構,由睡眠區、衞生區、運動區、駕駛艙等組成。太空生活和陸地生活也大不相同,就連走路、轉身這些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也很難做到,需要用特定動作才能完成。

接下來,就是有趣的科學實驗,大家興致勃勃,躍躍欲試。第一個就是活細胞實驗,用顯微鏡觀測細胞。細胞居然會運動,大大顛覆了我的認知 。後來又做了幾個實驗,我最感興趣的是水的膜力。通常在地面時,往水膜里加水就會爆裂,但在太空由於失去了重力,浮力以及其他力,就會受到影響,往水膜里加水或者加空氣,他都不會裂開,還形成了球中球現象。讓人為之驚訝!

知識多種、快樂豐富的太空課堂不一會兒就結束了,真想再看一遍。同學們,祖國的未來由我們來開創,努力學習全面發展,讓他繁榮昌盛、更加偉大、舉世矚目。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2

2021年12月9日下午3時40分,老師告訴我們,觀看天宮課堂。可是什麼是天宮課堂?,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中的天宮嗎?還是……我帶着這些疑問,觀看着天宮課堂。等我剛看一小段內容的時候,我就頓悟了“天宮”的意義,原來是宇宙。“天宮課堂”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宇航員們在宇宙,在火箭中為我們上課。

是啊!這聽上去神奇非凡的課堂,這如同普羅米修斯的壯舉,給我們帶來對太空熱情、遐想的星星火種,魅力無限,在我內心引發的火勢足以燎原。

“天空外面是什麼樣子?天空外面的太陽有多大?從外面看,地球是什麼樣的?”我想着兒時的問題,觀看着。有趣的一幕發生了,是乒乓球!在我們的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在玻璃杯底,乒乓球就會浮在上面,無論怎麼按,它還是會浮上來,而在太空的火箭中,用吸管把乒乓球輕輕地按下去,結局卻反轉了,乒乓球反而乖乖地呆在水中,並沒有浮上來。後面我才知道,那是因為水中的浮力問題,在太空中失去浮力,而地球上是有浮力的。

魔術般的畫面還在不斷湧現。用水球做凸透鏡,你肯定沒聽説過,你可能在想:凸透鏡不是玻璃做的嗎?怎麼會有水呢?水又是怎麼會變成水球的呢?……一開始我不太相信,但是太空真的能做到水球做的凸透鏡。

王阿姨先用工具造了一個水球,再由葉先生向裏面注入空氣,這樣一個凸透鏡就形成了。空氣看見的人是正的,而旁邊的水面看到的人卻是反的,這説明這個實驗非常成功。

後面還有很多有趣而又神奇的實驗,我真的`入迷了,有興趣的小夥伴自己去搜索哦。

看了這個直播後,我對科學的知識迅速提高了不少,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都被我小心翼翼地保存在大腦的“記憶盒”中。 我也想用熱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而又神奇的世界。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3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的科學奧祕。原來在太空艙裏宇航員一天中可以看到16次日出。在太空中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所以宇航員在太空中睡覺必須要綁睡袋,和地球上一樣睡覺也會做夢。太空站離地球這麼遙遠,宇航員還可以跟家人打視頻電話,真是太有意思了。這些有趣的科學奧祕讓我更多的瞭解了航天知識,同時也激發了我對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4

在離我們400公里遠的中國空間站裏,王亞平老師正在向我們介紹三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內容與有趣的實驗。細胞在微重力環境下的跳動,水珠在太空中的漂浮與張力,讓人不由得為這些神奇的現象感到驚奇、驚訝,同時也對科學的神奇而感歎。

參觀了我們的空間站的設施之後,我發現:太空中的生活環境已經相當好了,宇航員們的補給充足,各種實驗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只有國家強大,我們才能擁有如此規模的空間站。

看着我們國家自己獨有的宇宙空間站,我不禁想説:厲害了,我的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好好鍛鍊,為祖國的未來,貢獻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5

今天我們看了在太空空間站中的三位航天員的親自授課,令我對奇妙的太空生活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令我十分震撼。

太空授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先給我們普及了一個重要的知識——微重力。在這種環境下,沒有被“固定”住的東西都會飄浮起來,非常神奇。在這種奇妙的環境下,亞平老師與“工具人”進行了多個實驗,如走路、轉身、水膜實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在太空中轉體。一次次的試驗這令我大為震撼與驚歎,同時也產生很多疑惑,面對這些疑惑,CCTV的張老師對此進行了講解,非常幽默風趣。

通過這次圓滿成功的航天授課,我也懂得太空中的許多知識,探究到了許多太空的奧祕,真想親自去太空看一看啊!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6

今天,我懷着激動自豪的心情觀看了“天宮課堂”。它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多方面實驗。目前,僅有中國和美國才能自主完成此形式的太空授課。為此,我為中國發達的航天工程而感到驕傲。三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充分激發我們對科學奧祕的探索,為我們幼小的心靈播種下一顆航天夢的種子。在此,我感謝中國航天人為科普教育事業做出的努力,同時祝願中國航天未來走的更好!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7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二號航天組的“天宮課堂”,也瞭解了天和艙內部構造與如何太空中進行“轉身”、“走路”等動作,這些都與“角動量守恆”有關。我發現宇航員轉身的時候姿勢有些怪異,也是因為“角動量”,宇航員員靜止不動時,角動量為零。但轉身時,“角動量”發生改變,為了保持平衡,下半身必須往另一方向轉動。更有趣的是,沒有了地心引力,浮力也消失了不少,乒乓球放入水瓶中,竟然下降到了水瓶的一半位置。

通過觀看天宮課堂,我們利用有趣又簡單的實驗,瞭解到了很多聽起來很高深的物理定律,天宮課堂真是既有趣,能增長很多小知識!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8

今天下午,老師組織我們看了“天宮課堂”,讓我收穫很大,感觸很深。

這是一堂來自遙遠的太空上的課堂,我們坐在教室裏,認真聆聽這堂“遠隔千里”的課。

課程一開始,我們看到了由“中國空間站”攝像頭傳來的地球畫面,看着屏幕上的蔚藍色星球,我不禁讚歎:“多美啊!”這是我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地球的模樣。隨着鏡頭切換,又看到了中國宇航員出倉的場景,我們不禁為強國稱讚。接着,我們看到了空間站內的場景,王亞萍阿姨正在和地面上的小朋友們遠距離對話,還給我們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在空間站中是如何走路的、如何在空間站內轉身、將一顆小水珠內注入顏料等等。在看到王亞萍阿姨把一個裝滿水的、沒蓋蓋子的瓶子扔出去,我甚至以為水會灑出來,可沒想到水居然紋絲不動,我便知道了:由於失重環境,水在太空中不會灑出;在水膜張力實驗中,我看到了水膜是如何變成水球的、往水球裏注入顏料後水球的變化、在水球裏放泡騰片後的夢幻般的場景......

這次課堂,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許多美景:地球鳥瞰、茫茫的宇宙、失重狀態下的改變、失重條件下如何研究細胞生長髮育等等。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強大,祝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引領世界!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29

今天下午,我們班集體觀看了宇航員叔叔阿姨為全國同學們帶來的“天宮課堂”。看着宇航員叔叔阿姨展示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使我感受到我們祖國的強大和科學的進步。隨着一個個新奇有趣的實驗,也讓我被各種太空小知識深深吸引,感受着科學的博大和奧妙。儘管空間課堂上有一些實驗的知識我還沒有學習掌握過,但它也堅定了我認真學習不斷進步的決心,相信通過我的努力,祖國的將來會越來越好。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0

今天在學校集體觀看了“天宮課堂,看到了航天員的叔叔阿姨們為我們展示講解在太空和地球上的一些不同,滿足我們對宇宙探索的好奇心。通過陀螺運動實驗、水膜和水球實驗等,學習到了很多新鮮的知識,讓我感受到了我們祖國的強大。我們要珍惜如今優質的教育環境,早日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1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卧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通過視頻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通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視頻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 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2

期待已久的“天宮課堂”今天開講啦!本次太空授課將採取天地互動的方式進行,三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觀看之前我最期待的環節是魔力轉身,終於等到葉老師的奇妙“表演”,只見他上半身向左轉的時候,下半身總是向右轉,他得不斷往一個方向甩動手臂,才可以實現轉身。葉老師奇妙的動作激發了我想要親臨現場一試的想法。還有,當看到乒乓球在太空中無法浮在水面,我太吃驚了!在太空中還有多少巧妙的現象會發生呢?我心裏有太多疑問想要了解!“天宮課堂”已完全激起了我對神祕太空的憧憬!我為祖國創造的科技之最感到無比自豪!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3

我一直認為宇宙是神祕的,是遙不可及的。但在這次天宮課堂中,幾個在太空艙中的物理小實驗,讓我感受到,宇宙不再是那樣神祕莫測。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太空艙內有微重力。擺錘在地球上來回擺動,而在太空艙中卻不會來回擺動。在太空艙中倒水,水並不會從水壺中倒出,因為太空艙中的物體處於失重狀態。平時在地球上尋以為常的事,放到太空中,總是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盡”。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們從地球走向太空,正在慢慢認識世界,認識人類自己。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4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統一觀看了《天宮課堂》。“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宇航員在中國空間站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教師”王亞平先給我們介紹了他們航天員的生活場景,以及他們在失重的環境裏的運動器械。老師為我們製做了一個水球,在我們平時的印象裏,水是液體,不能成型。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在一個圓環裏,不斷往裏加水就會形成一個水球。像水晶球一樣晶瑩剔透。透過水球我們還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像。這就跟我們的物理知識聯動了。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氣,使它形成一個氣泡。這時再觀察,就會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縮小的像,而中間的氣泡就會成正立縮小的像,十分神奇。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真實的瞭解到了太空的情況。這次的學習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5

我觀看了神每十三號登月後的現場直播《天宮課堂》 三位宇航員向我們介紹瞭如何觀察微小生物、在胞體中是否能正常走路如何飲食。當我看完直播後,心裏想到:祖國的技術越來越好了,祖國變得強大了,祖國變得富有了,在我們這一代的小學生,應當好好努力學習,長大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祖國爭光!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6

我通過視頻見識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神奇現象,晚上查閲資料還了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在直播中,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實驗,也明白了許許多多的科學道理,在內心深處埋下了科學的種子。航天築夢想,航天強中國。我要好好學習,力爭上游,長大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天宮課堂觀後感37

直播中,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通過觀看直播,孩子們瞭解了航天員們在中國空間站的生活工作環境,感受到了宇航員們勇於挑戰,探索未知的航天精神。在觀看航天員們在空間站裏演示的“水膜張力實驗”“太空轉身”“水球光學實驗”等實驗時,同學們發出了陣陣驚歎,從中感受到了宇宙的奧妙,體驗了科學探索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8xvk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