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數學聽課的觀後感

數學聽課的觀後感

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下面是關於數學聽課的觀後感的內容,歡迎閲讀!

數學聽課的觀後感

數學聽課的觀後感1

11月18日,我參加了鎮教研室舉辦的教師教學觀摩聽課活動,讓我有幸聽了趙錦林老師的數學課和管海霞老師的英語課,這堂課對我們數學教師有很大的啟發。這次活動我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這兩節課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無窮的藝術魅力。兩位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們展示了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

其中趙錦林老師的數學課《淘氣的猴子》,它的精彩之處在於課堂上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已有的一位數除法知識的基礎上主動應用已有知識從所熟悉的現實生活情景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了解並掌握除法豎式的運算規律,並能應用此規律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整個課堂以研究性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孩子們民主的討論和嚴謹的態度,輕鬆的氛圍構成了一個“玩”的數學課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全新意識。趙老師的這堂課很好地為學生能進行實踐性的、探索性的和研究性的學習提供了途徑和渠道,也為今後的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入指明瞭方向。

那麼,對我們年輕教師而言,從這些優秀教師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呢?我認為,向別人學習,僅僅學其一招一式是沒有用的,我們應學其形,更要得其神。作為一堂好課,其內在的神在於教師本身精湛的學科涵養,以及將其自然轉化為教學影響力的智慧。課堂不應該只是數學知識的授受之所,也不僅僅是數學方法與經驗的交流之地。好的課堂應該是一扇窗户,打開這扇窗,孩子們可以洞察更多奧祕,獲得更多的憧憬與嚮往,好課,絕不是教師“為了好而好”的刻意雕琢,而是一種源自心靈深處的思想和內涵的自由流淌。

當然,一堂好課並沒有絕對的標準,這些説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所以讓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那麼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來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數學聽課的觀後感2

這一輪的中心校數學評優,讓我的內心產生了很多的想法,對於我們一線的數學教師來説,如果都能如講評優課這般用心用力,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又怎麼會不吸引人呢?然而,從另一個方面,也暴露出了我們在課堂仍然嚴重存在着關注老師的完美的設計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本身的巨大誤區,誰都知道我們所要面對的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我們課堂的配角,非我們教師演繹自己的舞台,可我們偏偏用一種非理性化的思維去面對自己自以為是的生本。

一、精心設計知識的鋪墊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講四年級《分數的意義》的老師,對於複習舊知部分設計的周到而巧妙,從三年級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本身到分數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與這節課分數意義的延續,都進行了深入地複習,讓同學們感受到一種清晰的學習脈絡,而在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階梯性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説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再開始新知的學習,學生就不會再對所學的知識感到困惑,就會用一種飽滿的情緒去迎接新的學習。

二、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對於分數的意義的學習,尤其是四年級在三年級中把一個物體看作單位1的基礎上,把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孩子們的認識是很難的,雖然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説很簡單,但是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更多的需要依靠動手來幫助自己更清晰地理解和認識,在學生動手分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深入地體會到平均分與怎樣分,才能具體地體會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分,其中一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一份是幾個,幾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我們的動手讓孩子們去親身實踐不是為了給課堂增添必要的花樣,而實實在在的是為了要把我們孩子們的理解由形象思維上升到自己的認識,只有在形象的思維學習中,才能讓孩子們對於分數的意義做到深入而實際。

三、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小學生的學習永遠都不會是一種我們成年人眼中的`只注結果的學習,如果我們仍然用一種功利化的想法來進行教育教學,那我們的教育只能是一種失敗的教育。無論我們多麼關注我們自己的成功,無論我們需要通過孩子達到自己怎樣的目的,都不要忘記了教育的根本,不要忘記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本真,更不要忘記了我們的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我們。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需要做的很多,而讓我更感受到責任的就是,在每一節課前,我們老師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成為孩子們生命成長的沃土!

數學聽課的觀後感3

這次到興義五小和冊亨實驗小學,一共聽了十六節課,興義五小十節,每節課都各有千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下面談一下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與感受。

1、備課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課件製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教學,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滲透法制教育,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2、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為生活服務。老師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4、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説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説: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的信心。作為一名老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本次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標籤: 觀後感 聽課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8jxv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