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一堂探究性音樂欣賞課的觀後感

一堂探究性音樂欣賞課的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堂探究性音樂欣賞課的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堂探究性音樂欣賞課的觀後感

今天下午,由浦東新區涇楊學區組織了一次音樂欣賞探究性公開課,地點在浦東名校進才北校的音樂教室內。

我們聽課的十多位音樂教師首先被該校設置先進齊全的音樂教室所吸引。前牆上懸掛着一幅較大的投影屏幕,右側是多媒體電腦操作平台,四周牆體上安置着環繞音響,藝術吊頂和側牆安裝了吸音設施,教室*後部分是三層的絨面兩用台階,教室中部是56張比較寬大的學生座椅。

這是一間比較標準化配置的音樂教室...為我們提供這一堂公開課的張開奕老師大方、開朗的出現在我們面前。

這一堂公開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二的學生,學生們在課前已經按照教師的佈置和引導作了小組分工,並且分別在課外完成了課題小結的演講課件。他們的課題是“交響詩的有關知識”和“賞析《在中亞西亞草原上》”。本堂課的主要任務是放手讓學生進行各個小組結題演説和再欣賞。

在整堂課中,學生們的思路非常活躍,對音樂的理解常常出乎大家的意料,卻又似乎合情合理...學生的課件製作都是用。PPT格式,畫面、解説詞以及音樂的搭配都經過他們各個小組精心的選擇和製作,風格各異。學生們的解説和多媒體平台操作雖然略顯緊張,但是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以及課件製作的能力還是讓聽課的教師們感覺到了學生們思維上的自由,以及他們良好的'動手、自學能力。

聽完這一堂公開課,筆者有以下感觸:1、現代化音樂教學硬件的配備的必要性。許多音樂教師在這裏聽課,除了看到了一堂有特點的好課,另外是找到了一種難言的失落感--“自己學校的教學條件太差”。面對未來音樂教育,硬件設施對於許多地區和學校來説,是一道很大的難題,許多音樂教師只能在公開課時才能享受一下多媒體教室。日常的教學條件都不好意思説出口。在我目前所看到的學校裏,像進才北校這樣硬件條件優越的學校並不多見。

2、一堂成功的音樂探究性展示課。發動學生對未知領域立項進行主動探索是探究性課程的主要特點,在這一堂音樂課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的思維和交流,學生們從音樂線條的分析,到對樂曲的場景(音畫)理解,從課件中為音樂所配的背景圖片,到對樂曲創作時文化背景的分析,無不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和思路。

3、音樂教師的角色轉化。課堂中,對樂曲的分析,對“交響詩”的講解,幾乎完全由學生代表(學生自制課件有力的輔助)來完成。音樂教師由執教者幾乎變成了旁觀者。在這裏,張老師充當的是導師的角色--課前佈置課題,分配任務。課堂中起到組織作用,在學生代表講述完畢後進行綜合評述。同時,在學生分析問題時,不給學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積極的誘導學生作出合理而又有個性的思考。

4、我們其他音樂教師自己該怎麼作。探究性課程在上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幾年前風靡全國的黃全愈先生寫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中介紹的礦礦(黃博士的兒子)他們進行的所謂“學生課題研究”就已經為我們的探究性課程提供了很好、很成功的範例。但是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往往由於我們自己或者領導者對“探究性課程”理解的偏差,或者由於開展此類課程的客觀條件所限制,牌子高高掛起之後做的又是一套。而小三門的音樂課要都要像進才北校那樣去開展類似的探究課是不太現實的事情。但是,我們擁有我們的日常音樂教學的課堂,我們在這一片小天地裏完全可以放開手腳進行探究性教學,自己當導師,讓學生當主人。

5、認識到教師寬廣的知識面與自我學習的重要性。在這一堂音樂課中,張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她良好的教學素養和綜合能力,這與她平時對多媒體設備的學習和對教學理念的研究是分不開的。但是即使如此,課堂中仍然還是出現了一點小小的缺憾:第一組學生展示的《在中亞西亞草原上》的音樂背景圖片,學生選用的是綠油油的梯田畫面,梯田中隱約可見片片水稻,但是無論是多個學生評論背景是否合適時,還是在教師的綜合評價中,都沒有任何人質疑梯田的問題,反而有更多的學生選用和認可了這一幅他們認為是綠油油的草原的圖,教師也沒有任何反應。不敢想象在梯田中行進的軍隊和商隊是怎樣的一幅情景...所以,沒有見太多世面的學生難以看出問題來情有可原,而教師沒看出來,則為這堂音樂課留下了一點小小的遺憾(當然,這一點小問題遠不足以影響到這堂音樂課的成功)。所以,我們的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是一件長期和重要的任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從容的引導我們的學生進行更加廣闊的探究性學習。

本文為一時有感而發,僅僅是為準備進行探究性課程的音樂教師們提供一點參考資料,論證多有不周。同時,感謝為我們提供這次探究性音樂課的上海進才北校和張開奕老師,是因為她的無私奉獻和付出,才有了本站今天的話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8300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