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薩利機長電影觀後感

薩利機長電影觀後感

電影《薩利機長》再現了逼真的空難場景,電影裏展現出民航人一直強調的以薩利機長為首的全部民航工作者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下面是相關的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薩利機長電影觀後感

  薩利機長電影觀後感一:

1、一句“我只是做了我職責範圍內的事情”,深深觸動我內心深處,偉大的謙遜,質樸的自豪,更是每個民航人的寫照,傾盡一生守護航空安全,站好自己那班崗。

2、壓力。無論是薩利機長、副駕,還是管制員,在面對這樣的場景,即便是他們都是盡了自己全力,依然立即檢查,尤其是管制員的那場景,印象太深刻了,直接尿檢、查血。還有就是薩利機長多次的失眠,多次的幻想。是呀,我們每個民航人身上不是揹負重任呢?作為機務,其實也是一樣,只是電影中並未提及。我們簽下的每一個字,都是一份責任,不能有半點含糊。

3、旅客安全高於一切。在哈德遜河備降成功後,全機組成員迅速組織旅客撤離到機翼和救生船上,待旅客下完後,客艙有積了半身高的水,薩利機長堅持要巡艙檢查,確保不落下一個人。

4、“寧可延誤,不要事故”。這是薩利機長的準則,更是我們每個民航人的準則。

5、親情。薩利機長在確保所有人都上船後,走到甲板邊,給妻子報了平安,簡短的對話飽含濃濃的親情。

  薩利機長電影觀後感二:

看過這麼多電影之後,我們該好好思考一下電影的作用是什麼了。電影具有鏡子功能,它能折射出電影所表達的事件背後的一種社會現象。本片就以一篇新聞材料為背景,講述了一名老機長的故事。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事蹟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我在40年飛行生涯中運送了數百萬乘客,最後我卻因208秒被審判。”這是薩利機長的一句台詞,他在成功解救飛機上的全部人員後,竟遭到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他被質疑,委員會的成員認為他本來是可以返回到拉瓜迪亞機場或是附近的泰特波羅機場。他們想讓薩利機長承認自己的錯誤,儘管所有人都生還了。之後他們一直舉辦聽證會,一直模擬當時的情況,這一切都顯示薩利機長迫降在哈德遜河面的選擇是錯誤的。

這可能會斷送掉他40多年的飛行生涯,一夕之間究竟薩利機長是英雄還是個騙子,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不過這一切都無法阻擋人們對薩利機長的愛戴,畢竟在那麼危急的情況能做出最為合理的選擇,是非常不易的。這都來源於機長長年的飛行經驗以及他過硬的職業素質。可是在這場模擬中,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人為這一因素,模擬前那些機長是排練過數次,並且預知有鳥羣襲擊,都不需要反應時間。而真實情況是機長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對突發事故做出判斷,並且找到最合理的降落地點。就像電影中副機長的一句話所説:“飛行又不是電子遊戲。”在把這些人為因素考慮進去之後,他們發現返回那兩個機場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樣看來迫降在水面是最明智的選擇。最後證明薩利機長當時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這部影片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什麼特效鏡頭,可就是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打動人心。也許紀實比特效更能觸動人心吧。真情實感的流露是無可比擬的,影片中人們在危機面前的反應,那種恐慌都是十分真實的。影片中的薩利機長是給個令人十分感動的角色,他曾説:“我不喜歡當英雄,我只是盡本分。”他並沒有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倒也不是在假裝謙虛什麼,而是從骨子裏認為保護飛機上乘客的安全是他的本職,不需要強調個人作用。同時,他身上最令我欽佩的一點是,在安全上岸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確認生還人數,而不是去換衣服,他始終銘記着自己的本分。同時,他也沒有忘記副機長、空姐等其他工作人員的作用,正是他們之間的默契配合才創造出了這一奇蹟。

另外,本片中乘客的表現也值得深思,遇到空難時大家一開始十分恐慌,人之常情。但在工作人員的疏散、安慰下,他們也開始有序地向出口逃生,最終成功得救。試想,如果是在我們國家,人們能否做到這樣呢?所有人生還的奇蹟能否實現呢?

  薩利機長電影觀後感三:

很有幸,在紐約過夜的時候,和我的機組成員去電影院觀看了《薩利機長》,這部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

影片根據2009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蹟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但對他在這次事故中的質疑卻遠沒有結束,電影一開始就是從(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他幾乎嚴苛的調查開始。委員會的成員懷疑開飛機的駕駛員們其實是做出了一個不僅錯誤而且危險的判斷,也許飛機並沒有飛行員想象的那麼危急,他們或許有足夠的可能返回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到底真相是什麼呢?不過多劇透,此部優秀的電影將在1月29日在中國公映,非常希望我們所有的空勤人員都去看看。

《薩利機長》電影有導演優秀的編導才能,也有演員精湛的演技,更有空難逼真的情景再現,但我更希望我們民航人去看卻是電影中一直強調的以薩利機長為首的全部民航人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他們在工作中全神貫注的專業精神,對安全對旅客高度的責任感,一種應該被我們所有民航人學**的最高職責:我們民航人最高責任和義務就是保證安全。

電影中的幾處情節讓人動容,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沉沒,冰涼刺骨的河水淹沒了半個飛機後還要再次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乘客,才最後一個撤離。在離開飛機的時候,連錢包都沒有拿,但專門回駕駛艙拿了旅客名單,回到岸上不肯換下濕衣服或去醫院,只想第一時間證實所有乘客都已生還。

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要水上迫降,高度只有500英尺的時候,用旅客廣播系統向自己的機組和旅客宣佈“抱緊防撞”,本來毫無準備的乘務員開始用最響亮的聲音嘶喊:“抱緊防撞“,當飛機因為兩個發動機停車,原本落地前喧囂噪音的駕駛艙在整個落地過程中都充斥着乘務員響亮的口令。飛機接水,一個乘務員腿部嚴重受傷,但依然指揮旅客撤離,打開撤離滑梯。

當年輕的管制員竭盡全力的'幫助機組,當看見飛機的應答機信號在雷達屏幕消失的時候,口裏雖然堅持説着沒有回覆的飛機也不一定會墜落,但一顆眼淚已經不知不覺流在他的臉上。他離開工作崗位,卻一直為自己不能為機組提供更多的幫助而深深的自責。

電影中,當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委員感謝薩利機長為這次飛行奇蹟做出的貢獻時,他謙遜的説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這次水上迫降的成功,首先要感謝自己的機組配合默契的精誠協作,還有那些自發第一時間趕到的哈德遜河上的渡輪水手,從直升機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立即到位的消防員和醫務人員,感謝和這次空難有關的人都果斷、有力、毫無猶豫的投入營救。

電影中讓人感到的人物還有那些迫降後剛開始慌亂但後面一直有序互助的旅客,擁抱機長英雄的酒店員工,幫助媽媽親吻機長的化粧師,和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酒吧酒保。導演伊斯特伍德在處理這些人物拿捏的相當好,他讓那些飛行員機長,飛行機組,管制員參與救援的人以及圍觀的民眾都那麼有個性、充滿自信,温和而體貼,在一次空難中處處展現出人性的温暖。一次飛機因為意外原因嚴重故障但全部旅客生還的飛行奇蹟,保證飛行安全是所有感情的基石。

因為自己是一名飛行員,又非常認真的看過薩倫伯格機長的自傳小説《最高職責》,電影看得非常有感觸。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和台詞幾乎都能從《最高職責》中找到出處,在書中薩倫伯格機長在整個飛行職業生涯中,他認真對待他的職業,認真進行每一次飛行準備、飛行過程中,精確掌控他已經很熟悉的飛機性能,他“把駕駛飛機當做一門藝術,精雕細琢”。薩倫伯格機長的高尚,來自其他時候所做出的那些選擇——在履行職業操守時,是一絲不苟的,在一生中做出的許多選擇,幫助他做好了準備,來應對發動機發生故障的那一刻。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是我的一生讓我把飛機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孫河上。”

在電影中薩利機長在電影中説:過去的42年中,我飛過成千上萬個航班,但我在其中一次的表現卻決定了人們如何對我整個飛行生涯做出評價。在一萬九千小説中,只有這短短的兩百秒決定別人對你一生的看法。

薩利機長是個幸運者,他和他的機組盡了最大努力,運用了平時積累訓練中學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確的決策;沒有放棄,珍視飛機上的每一個生命——於是最終他們有了一個好的結局。作為和飛行安全相關的民航人,我們必須每時每刻盡力做對,還要努力做好,因為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個瞬間會決定對我們一生的評價。

我們民航人對待安全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履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説有沉淪。也許平安飛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揮了數萬架飛機,但決定你的不是你的 “一貫”,而只是你的 “一次”,偶爾一次疏忽就成千古恨。這樣認識和存在雖然嚴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這就是我們工作的特性,生命只有一次,事故無法重來。安全永遠是民航人最高職責。

如薩利機長一直在電影中強調: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個做了本職工作的普通人。這就是我們民航人對安全對工作最真誠的表白,也才是我們這個民航羣鮮活民航安全工作中的真正體現。《薩利機長》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也正在於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82d2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