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精選10篇)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精選10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精選10篇)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

愛的牽引,帶我們眾裏尋你;孝的承諾,温暖了你我的心。

人們都説孝心會感動天和地,無知的我認為止增笑耳,千里尋你讓我看見了人性中的那一束光芒,那深深的緣自內心的震撼。2015年,來自甘肅的李依桐、李易軒姐弟、來自山東的王薺悦、來自河南的王帥康、來自湖北的劉倩、來自湖南的楊沛錦、來自西藏的次旦拉姆、來自浙江的徐煜岑、來自四川的蒲曉燕、來自陝西的馮莫林、來自廣西的藍曉萍、藍芸萍姐妹等12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

現場,一位位“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就像一曲曲動人心田的歌聲、一條條清澈甘醇的溪流,滋潤了我的心靈。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徐煜岑的故事。徐煜岑在媽媽患病喪失語言能力後,從吐字發音開始,一天天、一步步慢慢幫助媽媽重新開口説話,這個過程是艱辛的也是甜蜜的。徐煜岑那句發自肺腑的話語“從小媽媽就是一句句教我説話的,我不管用多長時間,教媽媽多少次,一定要讓媽媽開口説話!”頓時讓我熱淚盈眶。看看她的故事,再看看我自己,感到十分的慚愧,我無憂無慮的享受幸福的生活,有時甚至對媽媽大呼小叫,媽媽每日不辭勞累的照顧我的生活起居,我卻是如此的回報她無微不至的關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一世也報不完父母的恩情。

“最美孝心少年”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為你點贊!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表達了孟郊對母親濃濃的愛。今天,我看了一部關於愛的幾個故事,讓我對他們肅然起敬。

有一位小姑娘叫拉姆,是西藏人。因為爸爸英年早逝,所以和媽媽相依為命。不幸的事繼續發生,媽媽的腿患上了風濕,走路困難,小拉姆從小就開始承擔家務。9月的深秋,她隨媽媽到村旁的小河旁洗被單,由於媽媽患病,所以11歲的她獨自下河,媽媽在旁邊看着。記者問小拉姆水涼不涼時,她説:“我已經習慣,因為我喜歡為媽媽幹活”。在媽媽的鼓勵下,拉姆的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因為學校有規定,拉姆不得不離家前去住校。臨走時,她依依不捨的和媽媽親吻、擁抱,並囑咐媽媽不要多走路,從她眼裏,我看到了拉姆對媽媽深深的愛意。

還有一位9歲的小男孩也讓我頗受感動。小時候,媽媽到遠方打工掙錢,他和爸爸相依為命。但不幸的是,整日為家操勞的爸爸患上了重病,這種病非常罕見,他爸爸經常高燒不退。醫生對這種病也束手無策,病痛折磨着爸爸。年幼的他只好經常給爸爸按摩,暫時緩解爸爸的痛苦。這些年來,他承擔了家裏大部分勞務,給爸爸喂藥、捶背、聊天、做飯……。如今,在兒子的精心照料下,爸爸的病情得到了好轉。為了爸爸,兒子還請求媽媽趕緊回家,現在,一家三口終於團聚了!

從這兩個孝心少年的故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孝”字的內涵,出門回家給父母問好,時刻關心父母健康,記住父母的生日,節假日給父母問候,點點小事,都是“孝”的體現。希望“孝”永遠在我們身邊,更淌漾在每個人心中。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3

幫助父母是“孝”,感恩父母是“孝”,回報父母是“孝”。今天,我就在學校觀看了一部關於“孝”的'影片——十大孝心少年評選。

影片裏講述了一些雖然家境不好,卻依舊孝順能幹的少年。影片中的孩子都只有我這麼大,但比我孝順多了。什麼是孝順?孝順就是懂得感恩長輩。

我記得影片中有一位藏族小女孩,叫次旦拉姆。這位藏族女孩的父親去世了,只有她和母親二人。為了維持生計,小拉姆的母親開了一家食品店,每次進貨時,拉姆就會像小大人似的進店選購進貨的食品,每當她聽到很貴的時候,就會讓阿姨給她便宜一點。她的母親腳不好,當要搬重重的貨物時,小拉姆就會主動幫助媽媽搬貨。

記者問小拉姆:“你搬這麼重的東西不累嗎?”“當然累了!”拉姆説:“可是如果我對媽媽説我很累,媽媽就會擔心我了。”

多麼有孝心的女孩!看到這裏,我哭了,心想:對啊!正是她的這份在貧困中體現出的孝心深深地感到了人們,使她登上了這個領獎台!

孝,其實很簡單,也很難;孝,會讓你自豪也會讓你快樂;孝,就是生命之花中那片最美最大的花瓣!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4

今天,我在電腦上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被一個個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的少年深深感動!他們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一個家庭,托起他們的明天。在他們當中,我特別留意了一個與我同名的女孩——高雨欣。

她今年十一歲,長得高高瘦瘦的,扎着一根小辮子,在她八歲那一年,她的爸爸就離開了她們,她媽媽

的手殘疾,因此不能做事,妹妹又太小,所以,她不僅要學習,還要照顧媽媽和妹妹。剩下的時間,她都會幫媽媽賣燒烤賺錢,她每天只有一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儘管這樣,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很優秀,有一次,她媽媽為了獎勵她考得好成績,給她烤了一根香腸,她卻不吃,説留起來賣錢,好給自己和妹妹交學費。看到這我不禁淚流滿面。

再看看自己,自歎不如,不但不幫媽媽做家務,有時,還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的,害的媽媽打掃的腰痠背疼,有時候還會跟媽媽頂嘴。以後,我一定要改正自己:好好學習,孝順父母,孝敬長輩,做一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5

昨天晚上8點,我和爸爸媽媽共同觀看了少兒頻道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我們全家人看完後都非常感動。從這節目裏,我也從中得知:那些比我們還貧苦的孩子,不嫌棄父母身上的殘疾,以自己的能力養活親人,這種品質我們都未必做得到。

令我最感動的是女孩黃鳳,她的爸爸落下了殘疾,她的媽媽因為嫌棄而走了,他的奶奶又年邁,所以整個家都只能靠他一個人來撐着。他每天給爸爸翻身,做飯,洗衣服,堅持了十年!她當時就是一個六歲的小姑娘,就會做這些,而我,在家就像個小公主一樣,六歲時還要人餵飯呢!

還有一個曹曉宇也讓我感動,他只是一個6歲的男孩,但是他的媽媽卻有殘疾。他的爸爸照顧媽媽五年後離開了,他承擔起了所有家務,但他沒有沒有被擊垮,堅強了起來,支撐着這個家。他多磨讓我敬佩呀!

俗話常説,百善孝為先。但是能有幾個孩子做到呢?所以我們要在以後的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傳揚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6

愛像甜甜的蜂蜜,滋潤着我。12年的成長,母愛圍繞着我,如今,我已經長大,孝順爸爸、媽媽是我的職責。我今年12歲,一個比我小的男孩,他孝順父母是我學習的榜樣。

這是一堂有意義的課。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前後一共有十位最美的少年。他們用自己的心去温暖着父母的心,濃濃的愛意流入了每個人的心。

在我朦朧的記憶中,印象最為深刻是趙文龍。別看他吃得肥肥壯壯的,其實不管是8歲還是16歲,他依然不忘報恩。是啊,親情是多麼讓人難忘,不管是10年後,20年後,30年後,永不忘恩。在趙文龍8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得了尿毒症,鉅額的治療費用,像一盆冷水,潑在了趙文龍一家的身上。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為了給母親治病,已是山窮水盡。母親為了不給家庭帶來困難,與父親分家了。年幼的趙文龍不肯因此放棄母親,他主動提出出要去照料母親。趙文龍要照顧母親的一日三餐。每天,他推着母親出門透透氣,他每日奔波在去醫院和學校的路上。早上,他起早貪黑地將母親送入醫院,然後才肯放心地去學校。放學了,他去把母親接回家。一次去醫院,趙文龍在門後緊張地等着,醫生告訴他,母親營養不良,要多吃肉類食品。為了給母親買點肉吃,他在每次去醫院和學校的路上撿一點塑料瓶,賣了錢,給母親買肉吃。

看了趙文龍的故事,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他的孝心打動了我。以前的時候,媽媽很疼我,捧在手裏怕爛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我無以為報。我還記得,在我10歲的時候,媽媽生過一場病,因為頭痛沒去上班。放學回家的我,看到憔悴的媽媽,我的心如刀絞,年幼的我弱不禁風,只能為媽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趙文龍是我學習的榜樣,鄰居對他的資助,他也不忘報恩,他記在一本小筆記本上,承諾長大之後一定會還清。我也應該像趙文龍一樣孝順父母,祝願他的母親能早日恢復健康。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7

孝心動天地,美德感人間。模範樹榜樣,少年爭學習。——題記

黃鳳、趙文龍、許沁燁、林章羽、何秀巡、高雨欣、路雨婷、龍花……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事蹟,帶領我們認識中國黃最美的孝心少年。“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他們的孝心令神州大地為之驕傲,令炎黃子孫為之感動,更值得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學習。

其中一個叫龍龍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今年才十一歲,卻獨自照顧媽媽三年之久。正是貪玩的年紀,卻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做飯、洗衣、帶媽媽做透析、為媽媽按摩,為了減少飯菜中對媽媽的病不利的成分他不僅要細心挑選,要還在做飯一小時前浸泡蔬菜;為了讓媽媽吃上一頓葷菜,在垃圾筒裏找塑料瓶賣錢。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被父母寵愛,父母一絲不苟地照顧着我們。我們比龍龍幸福了一萬倍,為父母做過些什麼?為父母擔憂過什麼?還總是惹父母生氣,龍龍比我們小,卻樹立起高大的榜樣。我們為之感動,更應該引起反思。

路玉婷也是一名初三的學生,每天中午放學後,我是慢悠悠地回家,然後吃上父母為我精心準備的飯菜,再美美地睡上一覺。可是她卻要一打下學的鈴聲,就匆忙的往外跑,騎上自行車去送票。自從媽媽得了尿毒症,為了一家的生計,

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雷電交加,她天天如此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道。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8

最近,《眾裏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我看了之後,感受頗深。

在這次頒獎中,有一位來自包鋼八中的初一學生趙文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媽媽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不能下牀,他每天需要承擔一般學生雙倍的責任。12歲,正是一個男孩頑皮、叛逆的年齡,可在趙文龍身上,這些特質都沒有,很多時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時間裏,他都陪着媽媽去醫院透析。雖然只有12歲,趙文龍卻幾乎會做所有家常菜。這麼多年,他幾乎從未有過玩耍時間,最大的樂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園。雖然家庭負擔如此沉重,可趙文龍在同學和老師的眼中卻是開朗、幽默的孩子,學校裏的開心事,他也會第一時間告訴媽媽,母子倆總會開懷大笑。當主持人歐陽夏丹説他的成績很好,有望衝擊北大清華時,而他卻打算考一所自己心儀的軍校,當軍人是他的夢想。“省下一分錢,媽媽的病就有一分治癒的可能”聽着兒子這番言論,趙文龍的母親沉默了,生活讓兒子過早地承擔了太多的沉重。小小的趙文龍用雙手支撐起了這個家!“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看完頒獎典禮,我深受啟發,再想想我們自己,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過着幸福的生活,卻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僅不能為父母分擔些家務活,甚至有時對他們還大呼小叫,想想真是慚愧。

主持人白巖鬆在節目裏説道:“孝,這個字,老在上,子在下。這個字的結構説明了孝的內涵。它是一種承擔,當初古人創造的何止是一個字,簡直是給中國人定下了一個規矩。孝就成了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沒錯,孝,是對老人的尊敬;孝,是對弟弟妹妹的關愛;孝,就是報答父母。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何孝敬?——買房子,汽車?不,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最美孝心少年的朋友們,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我們今後也一定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9

今天,我觀看了《2017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在上課時只看了一半,回家後,我又在電腦上觀看了剩下的。

第一位孝心少年名叫王澤盼,他今年14歲,他的姐姐王婭梅患有先天性殘疾,背駝不能走路,今年15歲的她不到1。2米。王澤盼每天揹着姐姐走兩公里山路去上學,他從頭到尾從來沒有説過一個“累”字,也從沒有丟下姐姐不管,他一味的幫助姐姐上下學。他馬上就要轉學到阿市中學了,他説了兩句話:“我不能放棄她,如果不背姐姐上學,他就沒有機會上大學了。只要你想讀書,我一直會揹着你上學,陪你上大學!”聽了這兩句話,我感動得流下眼淚。我感受到了王澤盼對姐姐的那種責任心和不願丟下姐姐的堅定。

第二位孝心少年名叫索朗曲珍,來自西藏拉薩堆龍德慶縣,她今年14歲。她住在SOS兒童村,照顧6個弟弟妹妹與181個孩子為伴。她雖然失去了雙親,卻撐起一個更大的“家”。索朗曲珍也説過一句話:“感謝爺爺奶奶把我養大,感謝媽媽給我家庭的温暖,感謝我的老師讓我學會了知識。也感謝社會上的所有愛心人士讓我重新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等我長大了我也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也像我一樣獲得幫助。”是啊,一個人獲得的幫助,對他來説是一個報答。

……

一共有10位孝心少年,在這十位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黃海寧姐姐,她的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爺爺、奶奶、姥姥和姥爺,所以,照顧4位80多歲高齡的老人這個重任就擔在了海寧姐姐身上。她説:“他們一天天把我帶大,那麼我也許也能,一天天的陪着他們變老!”

百善孝為先,我們要以孝心少年為榜樣,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讓孝心在幸福生活中開花、綻放,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一個字就給中國人定下了做人的規矩。孝,不分大小,不分遠近。——最美孝心少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0

孝這個字雖然只有簡簡單單的幾筆,但卻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傳承的美德。孝不是古人隨便創造出來的字,老在上,子在下,就是時刻提醒我們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孝行天下,把這個中國人必須做到的規矩一代代延續下去。

前一個星期,葉老師推薦我們看了尋找孝心最美少年的頒獎典禮,我被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打動了。他們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甚至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家庭的所有責任。看到這一個個場景,我的臉紅了起來。我的年齡和他們差不多,平時在家裏聽到媽媽説:“心心,趕緊幫我來掃地。”而我卻滿臉不情願地説:“我剛剛做完作業,累死了,等一下再來。”每當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自己忙起來。

我們是00後,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人,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神仙般的日子,就像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每天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服務,沒有感謝不説,有時候還會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獨生子女的一代更使我們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這也養成了我們不團結,沒有責任意識的性格。

然而,這些孝心少年卻在家裏獨立分擔家務,即使面對困難,他們還是在這條通往孝心大門的路上勇往直前,自強不息。孝是什麼?它是一種發自內心表達的情感,哪怕是一件小事。孝是什麼?它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東西。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用生命交接的鏈條。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樹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弘揚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繼承了這種精神,如果全中國的同學們都發揚了這燦爛的名族氣節,讓我們每一個角落都盛開孝心之花。那我們的孝心少年還需要找嗎?所以,在這裏,我希望趁父母健在的光陰,好好地孝敬他們。哪怕是幫他們捶捶背,幫他們炒菜,一聲近在咫尺的問候,一個深情地擁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7gnq0g.html
專題